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建设呼唤文化意识

admin 2003-11-12 来源: 网
目前,云南省城市化水平只有26%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近年来,云南省各地在挥鞭催马推进城市化进程,然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块短板,城市建设普遍缺少文化品位。记者就城市
目前,云南省城市化水平只有26%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近年来,云南省各地在挥鞭催马推进城市化进程,然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块短板,城市建设普遍缺少文化品位。记者就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加强和提升文化内涵问题采访了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 省长、昆明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秦光荣。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秦光荣认为,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城市建设无疑是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城市建设的许多方面,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都可归结为文化问题。秦光荣说,文化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它反映着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可以说一个城市的文化是这个城市的灵魂,罗马、维也纳、巴黎、伦敦等国际性城市的诞生和成熟,都有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也因其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所瞩目。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秦光荣总结为4点。一是规划起点低,缺乏超前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文化性。二是建设水平低,如传统与现代结合得不够,城市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得不够,城市学与建筑学结合得不够等。三是城市管理水平低。四是城市建设缺少文化内涵,城建被简单的理解为盖房子、修马路,没有把它当作一个艺术创造过程。他进一步指出,云南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地方、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省份,但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把这些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展现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城市地位和功能也由原来单纯的行政管理中心逐渐向经济和文化中心转变,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不再由行政命令而产生,而取决于经济与文化的双向作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增强思维中的文化意识 秦光荣认为,要解决云南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应着力增强思维中的文化意识,至少要从5个方面进行思考。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塑造良好文化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日渐成为一种吸引投资和经济竞争的制胜法宝。塑造城市形象内在地承担着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任务,它最终贯彻落实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具体分解到各个城区、各个系统、各个单位乃至各个岗位和每个市民,形成群策群力、协同作战的局面,既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又塑造了文明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良好形象。城市形象的展现,不仅在于它的外观形象,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精、气、神”和市民素质,因此,只有致力于塑造高素质的市民形象、公务员形象、窗口形象和社区形象,营造美好的社会生活空间,创造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才能真正树立起城市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同步。 城市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文化最深层的意义是人文关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和贯穿于人类生活各领域,体现了人的目的性,就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城市建设中要力求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人文关怀环境。 注重文化力的作用,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秦光荣认为文化力是文化赋予人们的特殊力量,是人与文化结合产生的能量。文化力包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因素:智力和精神因素。文化力要有文化网络的支撑,这就要求要有包括教育设施、科研机构以及公园名胜、文物景观、旅游设施、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娱乐场、体育馆以及各种文化市场载体,将文化作为产业来培育,加速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保持城市文化特色。突出文化特色既要延续历史,又要注入时代特征,既要继承地域文化,又要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容外来文化,形成宽容、效率、进取、合作交流、勇于竞争的创新文化氛围和“文化力”优势。 引入城市美学,讲究城市建设的整体和谐。打破城市建筑物千篇一律,满目“水泥森林”的格局,让建筑艺术和环境和谐的结合,体现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情的合理搭配。秦光荣举例说,在现代城市,道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应从景观、色彩、环境,尤其是区位、网络、空间组合等角度来考虑其美学的功能。城市道路应当以凝炼的、简洁的空间和组合方式向人们展示道路美的魅力,因而在设计和建筑城市道路时要引入道路美的规律,要研究人对道路的审美意识以及道路的横断面美、路网美、线形美、交叉口美、绿化美和服务设施美等。鉴于此,在现代新昆明的城市建筑中要注意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外观上一定要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二是内部设施以及设施之间一定要以人为本。 用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 如何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加强文化意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秦光荣说:“一条总的原则就是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具体操作中,他提出要做到“六个强化”,把握好“六个结合”。一、强化文明意识,从市民素质上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只有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素质,造就融优秀品格和现代文明于一身的一代新人,我们的城市才能“塑必有其形,形必竞其秀”。城市文明必须建立在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两者要相得益彰,互促互进,协同发展。二、强化规划意识,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和局部的结合。坚持规划先行,规划要有超前性,一个城市的规划至少要达到可以50年甚至100年不变;规划要有预见性,科学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尽可能地避免短期行为;规划要有协调性,应建立城市规划协调、决策机构,吸收文化部门的专家参加;规划要有权威性,加强对规划的立法,绝不能因领导的变动而更改城市规划,影响城市整体发展。三、强化特色意识,从建设上把握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在用地空间上,既要保证现代化项目的优先发展,又要给文化景点留足地盘。在建设构想上,既要接受国际上的先进构想,又要注意保留城市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在项目安排上要有一些既能折射地方历史文化,又有浓厚现代气息的城市代表作,使之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历史文化名城应把旧城区与新城区严格分开。在现代新昆明的建设上,应充分体现出3大特色:世界著名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开放城市。四、强化基础意识,从人文精神上把握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的结合。城市功能必须体现文化特色,要把城市文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基础设施的设计上既考虑实用性,又要有观赏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五、强化环保意识,从可持续发展上把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合。要把环境意识作为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居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教育,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大气候。从规划入手,建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加强环保立法。依靠科技提高处理城市“三废”的技术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六、强化“大文化”意识,从增长方式上把握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大文化产业正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此,我们要利用城市的文化典籍、文化名人和文化传统,开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以文生财,以文富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新型文化旅游事业,把文化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以人文资源开发为契机,适时、适度开展一些会节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增强国际交流能力,并作为新的招商引资连续点。同时借助文化的力量大力推进科教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发通用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提高生产的国际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与对接,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