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孔不以某个人喜爱改变 立法制约长官意识
admin
2003-12-21
来源:
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31221142229520.jpg[/img]渝中半岛规划透视图。本报记者杨新宇摄[img]/upload/news/2003122
[center][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31221142229520.jpg[/img]渝中半岛规划透视图。本报记者杨新宇摄
[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31221142234693.jpg[/img]人大代表审查规划模型。本报记者杨新宇摄
[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31221142238743.jpg[/img]“绿色走廊”设计效果图。本报记者杨新宇摄[/center]
近日,重庆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进行审议,并形成专门决议。据介绍,为一个区域城市规划进行立法保护,这在重庆市尚属首次。其背景和意义如何,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城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秦世源。
[B]规划是城市之母[/B]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行动之前都得有一个构想。上马一项工程,要建在什么地方,建成什么样子,肯定得有个规划的。
秦世源认为,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可以说,规划就是城市之母。
在具体的规划中,首先要对各个地块的功用作出安排,是商业的、办公的,还是休闲的,都应该明确规定。建设规模也是规划的重点。根据地块的不同特点,应该有相应的建设规模。
重庆本来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有山有水,又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中外驰名。规划好了,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的美感。实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佳境。
遗憾的是,我们的实际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并不完美的地方,有的还破坏了山城原有的美。这里面,有规划水平不高的原因,更有规划执行不严的原因。
[B]谁都可以拿起黑板擦[/B]
秦世源回忆,就城市的建设发展进行规划,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特别是解放以后,我国逐渐加强了规划发展的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规划部门从建设部门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规划更是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几乎所有成规模的建设,都要进行预先的规划。很多地方,还就中长期发展进行了控制性规划,为人们描绘了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制约,特别是地方政府领导的频繁更换,使得很多好的规划无法落实,更多的规划和工程或半途而废或推倒重建,半拉子工程和重复建设屡屡出现。
秦世源主任说,在很多时候,规划成了画在黑板上的图画,谁都可以拿起黑板擦子,擦了重画。道理很简单,每一届政府有每一届官员,每一位官员对城市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
在秦世源的印象里,规划落实的最大败笔就是长江大桥。在他的记忆里,建设长江大桥的规划里,本来就有建设中兴路引桥的部分。可是,当时只为了节约建设资金,省掉了这部分。在当时看来,确实节省了一二百万元。可是,我们现在还是不得不建设这个引桥工程,为此花费的资金却高达亿元。
[B]城建事关所有人[/B]
山城之美,最集中的体现就在于渝中。所以,建设好渝中,是建设好山城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渝中建设就不仅仅是渝中的事,而是全市人民的事。
近二十年来,渝中的发展建设特别迅速,高楼林立,商家云集,异常繁荣。但是,建设中的很多败笔也显露了出来。比如高楼过多过密,地块功能分类不明确,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秦世源认为,现在出台的渝中半岛建设规划,是科学的、完美的,来自不易,应该一以贯之地落实它。由于这个规划的时间跨度是2003年到2020年,期间要至少经过三届政府,为了保证规划的落实,有必要想办法予以规范。可是,规划法和规划条理的约束力是比较模糊的,它也不对某个项目进行规范。
很自然的,人们就想到了用人大作出法律决定的形式来规范。因为政府是由人大产生的,政府还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考虑到渝中建设会涉及很多市级部门,这个决定由渝中人大来作出显得不够适宜,才决定由市人大来做决定。
秦世源说,这个规划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如果要有所修改,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大监管规划的制定和施行,在重庆还是首次,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这种机制是否科学有效,值得探索。但是,它至少能够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
今后,即使要就某个规划进行修改,也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能够决定的,必须经过人大通过,启动法律程序。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杜绝开发商和“长官意志”对规划的随意左右。
[B]市民拥趸立法监管[/B]
就渝中半岛规划方案由市人大作出决定,普通市民有怎样的反映?
[B]肆意开挖讨人嫌[/B]
对渝中区道路的肆意开挖,市民早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就在这几天,新华路沿线又在开肠破肚。
19日上午,记者沿着新华路走了一圈,听了听市民的说法。
一位商贩指着门前的人行道说,原来听人家说,道路施工带来什么什么不便,还不理解,认为那毕竟是好事情,说明城市在发展。现在,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才觉得是不舒服。
工人一施工,工具到处放,废料堆起多高,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能够安心做买卖?特别是那台机器,发出巨大的噪音,大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
正在路边等车的一位女士,眼望着施工场地,一脸的不满和焦躁。她说,一天到晚都在挖,这里挖了挖那里,你挖过了他来挖,不晓得究竟在挖啥子,安啥子,这些人怎么就不一次挖个够、安个够呢?
市民认为,这样的肆意开挖,不但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而且是明显的浪费。如果,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够在规划设计和前期施工的时候,多考虑一些配套工程,为以后的工程留下施工的便利通道,不是更好吗?
[B]希望监管有实效[/B]
对重庆市规划局就渝中半岛作出的规划,很多市民给予了高度评价,九大地块、景观建设等名词不时从他们口中蹦出。
18日下午,枇杷山公园,一位自称姓汪的白发老人告诉记者,他对重庆市人大专门就渝中半岛的规划作出决定,表示特别拥护,尤其对其中注重城市文脉的提法很是赞赏。
他说,重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扬名全世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形成了独特的山城文化、江城文化,值得继承和发扬。
他觉得,渝中半岛近二十年发展很快,几乎一年一个样。但是,规划布局的确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高楼太多太密,绿地太少,高架桥形成的滨江路阻断了人们亲近江水的途径。
老人对人大作出的决定十分感兴趣。他说,渝中半岛形象规划的每一次展示,他都去看了,还提了意见。他希望人大的决定能够得到完整的落实,把美好的设计变成现实。
[B]一种新的监管机制 [/B]
城市建设,工程上马,本来是规划部门的事情,现在,人大又站出来,是不是显得多余和重复?就此,记者采访了规划部门。
[B]“长官意识”的确存在[/B]
12月18日,重庆市规划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领导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就一个地方的规划是否得到落实,他认为地方官员的作用的确不可低估。由于政府换届频繁,官员变动很大,一届政府总会有一届政府的施政方略。结果就是,这届政府不认上届政府的账,这个领导不认那个领导的账。这届政府重视交通,下届政府重视环保。规划无法保持连续性,工程就往往半途而废。
原因很简单,规划部门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它无权监管地方政府的行为。“长官意识”的直接表现,就是一些半拉子工程的出现。
“长官意识”还会直接导致规划的不合理不科学。
当然,并不是说地方官员要有意而为之,关键是一个人的学识和才能,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颇和失误,如果不加限制地任由“长官意识”泛滥,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B]规划公开化是趋势[/B]
这位领导介绍说,在社会事务日益公开化的今天,规划的公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此前,规划部门是相对封闭的,它的工作流程,它作出的规划内容,是不需要向社会公开的。
可是,规划必定是关系社会发展的大事,它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渝中半岛是重庆城市发展的样板,理所当然的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它的规划就显得举足轻重。渝中半岛的形象设计,完全吸收了中外专家和普通市民的良好建议。
在渝中半岛建设规划出台前后,规划部门广泛吸收了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今年早些时候,规划部门就此向全市人民作了公示,市民提出了上万条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的,已经体现在后来的方案里面。
[B]规划监管值得探索[/B]
对人大监管规划设计和施行一事,这位领导认为,人大监管是好的方式。
他说,就我国而言,普遍存在规划落实不好的情况,各地都在探索制定、落实重大建设规划的具体有效的办法。
就这个规划本身,这位领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认为这次的规划,借鉴了以前规划方案的所有长处,而摈弃了其短处。这个规划的确值得珍惜,值得全面的落实。
由于这个规划涉及的时间跨度很长,至少会涉及三届政府,要保证这个规划的全面落实,仅靠规划部门本身的力量,显然是不现实的。
由重庆市人大来审议和监管渝中半岛的规划方案,就有利于这个方案的科学合理和全面落实。渝中半岛的建设规划,的确是极其重要的,它涉及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不可能由规划部门或者渝中区本身来决定和控制其发展变化。
由重庆市人大来审议和监管规划的制定落实,就可以引导各方面的力量,科学全面地落实这个规划,为渝中半岛的建设出力。
[B]立法控制高层建筑[/B]
“水泥森林”给上海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日前举行的上海市第十届人大第七次会议正式审议了《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修正案(草案)》,首次明确提出“双增双减”政策,即在中心城区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降低建筑容量、控制高层建筑,并将这一政策作为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
另悉,除了控制高层建筑,上海市还大力加强绿地的建设。近日,韩正市长在考察上海绿化建设和郊区园林地建设情况时指出,上海将有1/3的土地成为生态林地。这一系列措施表明,上海的城市建设将向着更有利于生态平衡,更趋向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发展。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