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建筑,别让“商味”践踏品位
admin
2004-02-06
来源:
网
哈尔滨曾经是一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国际化城市,早期的建筑荟萃了欧洲近代各流派的建筑艺术风格,包括巴洛克、拜占庭、古典主义、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等,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哈尔滨曾经是一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国际化城市,早期的建筑荟萃了欧洲近代各流派的建筑艺术风格,包括巴洛克、拜占庭、古典主义、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等,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其中“新艺术运动”建筑样式,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哈尔滨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建筑特色,这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哈尔滨的魅力所在。
[B]保护建筑下海了[/B]
对于哈尔滨而言,尽管对保护建筑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仍然存有不小的悲哀和无奈。
原为“莫斯科商场”的黑龙江省博物馆,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并没有在该建筑上面留下太多的痕迹,但是,今天她却被“xx钟表眼镜”、“xx中国驰名商标”、“xx金店”等等牌匾和条幅广告所淹没,有人戏言“省博物馆下海了”。
省政协委员、哈尔滨豪普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洪滨痛心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历史建筑物被如此地商业化。被布条广告和商业牌匾包裹着的建筑物,在我们的城市并不少见,难道游客千里迢迢跑到哈尔滨来看的就是这些吗?”
有专家说,黑龙江省博物馆近20年来遭到的破坏远远超过前60年的历史总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类似的甚至是更为严重的事情在哈尔滨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较来说,挂几幅广告、打几个小孔根本算不了什么。哈尔滨市对一类、二类、三类保护建筑的保护措施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一旦执行起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专家们不断呼吁,有关部门也不断组织论证,可是结果怎样?像中央大街上的教育书店、北方大厦的改造,最终还是一意孤行。据说道里区西十一、十二、十三道街不久也将被扒掉。哈尔滨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一批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特色就在于她独一无二的建筑,如果她的建筑被毁灭了,这座城市也终将被历史文化名城所淘汰。”
[B]虽有法,却难依[/B]
2001年10月19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自此对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的保护有了地方法规作为依据。
《条例》共七章五十条,对哈尔滨市保护建筑按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现存质量划分为3类,规定不得改变保护建筑原有的立体造型,禁止擅自拆改保护建筑主体结构或与主体结构相连接的设施设备、改变保护建筑房屋性质等。为加强对保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条例》还规定保护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在体量、高度、色彩等方面应与保护建筑周边环境协调。在保护建筑上及其立面周围10米或者保护界面上不得设置广告。
《条例》规定,在保护街道上不得设置广告、暂设工程、临时工程、临时商服用房。因特殊需要的,应报市规划部门审核后,办理审批手续。
鉴于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一旦毁坏,不可再生,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条例》从对保护建筑和保护区街特殊保护的角度出发,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处罚。对擅自迁移或者拆除保护建筑的,处以保护价值10 20倍的罚款,不予审批拟建项目,并通知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由于《条例》处罚数额较大,为避免行政执法机关滥施处罚和保障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条例》还规定了听证程序。
《条例》内容翔实,明摆在那里,但为什么保护建筑仍然得不到有效呵护呢?
专家说:有法不依,且缺乏一个执法的权威机构。某主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以个人身份称:这个问题很复杂,综合因素很多,其中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一句两句说不清。
[B]保护和利用,如何兼得[/B]
哈尔滨市著名建筑学专家常怀生谈到,保护建筑的利用和保护并非对立,完全可以和谐地统一起来。
圣索菲亚教堂,通常被看作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个曾经被民居遮掩着、用来做仓库的教堂,梳洗打扮后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不但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而且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成为哈尔滨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文化的韵味与商业的价值得到了有效的结合。
尽管很多专家并不赞成保护建筑与商业有所瓜葛,然而出于现实的考虑,夹缝中求生存,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关键看怎样利用,如果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当然可行。如果单纯是为了赚钱,显然不合适。有些保护建筑为了生存引进开发商资金,结果保护建筑变味了,变质了,变成了商业建筑,不伦不类,就很失败。这样的教训很多。”
常怀生介绍了俄罗斯列宁格勒冬宫的做法,冬宫被保护开发为博物馆后,尽管门票昂贵,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许多国家都采用了类似的办法,将保护建筑开设为博物馆,供大家参观、游览,成为当地和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当然涉及到政府资金投入的问题,但“博物馆本身也有收入,关键还是资金和文化的摆法问题,哪一个更重要。”
对于哈尔滨,是否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常怀生说,直到目前,哈尔滨尚无像样的博物馆,而它完全可以也应该建几个诸如中东铁路博物馆之类的博物馆。“中东铁路是一个多么好的历史题材,在哈尔滨历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它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哈尔滨却没有这方面的建筑留存下来,多么遗憾。是否可以由政府来提倡,由铁路部门来承建呢?”常怀生希望可以从学术的角度来探讨这方面的思路。“从长远来看,与经济效益相比,历史文化的社会效益永远应是第一位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