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南都江堰”渔梁坝的“世遗”梦
admin
2004-03-11
来源:
网
古徽州府歙县南行三公里,便可看见有“江南都江堰”之称的渔梁坝。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坝,虽然经历了沧桑风雨,依然横亘在新安江上游的练江上。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座国家级
古徽州府歙县南行三公里,便可看见有“江南都江堰”之称的渔梁坝。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坝,虽然经历了沧桑风雨,依然横亘在新安江上游的练江上。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自身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困惑。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143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5米,坝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有专家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作“江南都江堰”。
在渔梁坝摆渡游船的老姚告诉记者,渔梁坝是几百年来徽商往来的一个“码头”,是明清时代徽州通往浙江、江苏一带的货物集散地。渔梁坝下水流的缓急和来往商贾的多少密切相关,是徽商的源头。
歙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程平说,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国保”展现当年雄姿。几百年来,渔梁坝没有进行过大修,直到1999年,才对这座千年古坝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工程总花费280万元,除了国家文物局下拨的专项资金100万外,其余资金全部由地方自筹,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最终两岸的铁犀牛和镇坝神龛没有得到完全恢复。2003年,歙县人民政府申请将渔梁坝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扩展名录,但他说,要真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投入近1000万的资金,包括对不协调建筑的拆迁和改建,古民居的修缮和整治周边环境。目前,文物局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渔梁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说作为国家级保护文物,与都江堰齐名的古水利工程,又地处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旁,有着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但歙县文物局汪局长说,渔梁坝每年的游客保持在15万~20万人次,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到黄山来的游客基本上先上黄山,接着去西递宏村游览古民居,而这个作为徽文化一部分的千年古坝却一直被人们遗忘。开发不到位也对其保护产生了影响。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