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舍与定位之争:故宫大修如走“独木桥”
admin
2004-03-22
来源:
网
建于1420年,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的定位之争将会持续整个大修过程,甚至将来,它的价值取舍也将成为其他文物修缮的参照 借着夕阳的余晖,从北京景山顶
建于1420年,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的定位之争将会持续整个大修过程,甚至将来,它的价值取舍也将成为其他文物修缮的参照
借着夕阳的余晖,从北京景山顶上望下去,依稀可见故宫西南角搭起的脚手架,那是大修中的武英殿——一个游客现在还到不了的地方,一个连古建专家都猜不出未来样貌的地方。
武英殿建筑群位于故宫西华门,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它的修缮工程自2003年3月份开始,于2004年年底结束,为故宫大修拉开了序幕。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介绍,从2002年开始的故宫百年大修将在2020年结束,预计投资19.52亿元人民币。这次大修是1911年以来故宫的首次整体大修,一期工程计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完工。届时,故宫的主要建筑将恢复到“康乾盛世”的原貌。
每年1个亿的投入,故宫将再现何种风貌?或许从武英殿修缮、建福宫复建,庑殿改造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B]武英殿修缮之困:恢复“康乾盛世”还是成为古物陈列馆? [/B]
参与武英殿修缮方案评估的北京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韩扬说,“修缮中争论的焦点最终是故宫的定位问题。一个文物上凝结着百年历史,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活动遗迹可能互相冲突,因此在修缮过程中需要有个取舍。”
武英殿可考的历史十分丰富。明末,逼得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李自成没敢在太和殿登基,而在武英殿。清初,顺治皇帝进京前,多尔衮就在此办公;康熙年间,在这里开设书局,刊定经史子集,后来成为“殿本书”。
还有一段历史,是在一般介绍性文字中不被提及的——北洋政府的朱启钤曾在此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文物陈列馆。他被称为改造北京第一人,他也是改造武英殿的最后一人。
摆在专家面前的问题是,该把武英殿修成什么样?是“康乾盛世”的金碧辉煌还是朱启钤留下的充斥着西洋装修的古物陈列馆?
保留朱启钤对武英殿的改造已成为专家们的主流意见,但韩扬对武英殿最终的修缮计划并没有把握,“专家评估有时只是评估而已,作用十分有限。拿主意的是故宫的负责人和文化部的官员,他们能否接受这种看似不伦不类,混杂着清朝和民国风貌的修缮结果,那就很难说了。”
[B]建福宫复建:遗址保护还是景观展现? [/B]
可能面临更大争议的还有建福宫工程。如果说武英殿大修只是建筑单体的价值判断,复建建福宫却折射出了遗址保护和景观展现之间的矛盾。
建福宫曾经储藏了无数的珍宝文玩,当年溥仪退了位,在出宫前曾让人清点所藏宝物,监守自盗的太监们放了把大火来毁灭证据,从此这里变成一片废墟,故宫里的人称这里为“火场”。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王玉伟证实了将复建建福宫的说法——根据历史资料,完全重建当年的所有建筑。
复建建福宫主要是出于景观考虑,王玉伟说,“现在故宫游客太多,而且都集中在中路,故宫20%的的建筑承担了100%的人流,重建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另外,如果从空中鸟瞰会发现这里空了一块,从维护故宫的完整性而言,复建也有必要。”
但清华大学一名老专家听说此消息后,立即怒斥说,在废墟上复建“简直是胡闹”。
[B]后三宫庑殿:故宫该不该是个博物院? [/B]
历史价值与社会功用的冲突在故宫更是由来以久,地下展馆由于专家反对迟迟不能开工,矛盾因此集中在后三宫庑殿的修缮上。该工程负责人韩扬说,“为了展览文物,后三宫庑殿的墙和门窗有些被拆除了,我的意见是把打通的空间改回来,把1925年后改造的门窗挪回来,毕竟故宫只有一个。”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王世仁先生则更直接地说“故宫不该是个博物院”,它是封建大帝国的权利运作中心,是皇帝妃子生活起居的地方,这才是故宫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博物馆的功能妨碍了这一价值的体现,就应该退出”。
近日有消息从故宫博物院传来,午门修缮设计方案得到最后确定,面积近1000平方米、高9米左右的巨大“玻璃屋”,将在故宫午门大殿内迎接八方客。
午门大殿展厅将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依照大殿的形状在殿内建设一个恒温恒湿的玻璃展览厅,套嵌在大殿内部,供游人进入参观。
显然,故宫仍然在博物馆功能发挥和文物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王世仁先生断言“如果价值取向错了,修也是白修”,20年后的故宫是什么样还很难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