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2040年哈尔滨建成大都市圈 城镇等级有六种

admin 2004-03-25 来源: 网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根据《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有关部门出台了《哈尔滨大都市城镇规划体系》。   哈尔滨大都市圈包括哈尔滨市区、阿城市、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肇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根据《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有关部门出台了《哈尔滨大都市城镇规划体系》。   哈尔滨大都市圈包括哈尔滨市区、阿城市、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肇东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绥化市区、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海伦市,共21个市县,总面积8.443万平方公里。据了解,规划期限为2001 2020年,近期为2005年,远景考虑到2040年左右。 核心区是大哈尔滨   根据规划,大都市圈的核心圈为哈尔滨市中心向外约10公里半径以内的区域。   其中内圈以现状建成区为主,应控制人口规模,有计划地促进人口外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聚集商业、物流业、办公(行政中心、大公司总部等)职能,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楔形绿地系统,消除环境污染。   外圈为满足城市空间扩展需要,一方面应适时进行新区开发,另一方面要以小城镇为依托,积极促进工业的聚集,完善近郊工业区功能,使相邻小城镇和工业组团整合为二级聚集区。   核心圈人口规模由目前的约300万人发展到规划期末的3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0万),远景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并使新增人口主要集中于新区和二级聚集区。 大都市人口1500万   根据近年来各县市人口变化趋势和未来调控方向,确定规划期内人口聚集的方向包括哈尔滨市区及其卫星城、绥化市区、作为工业化和非农化重点的肇东、双城、尚志。促进其他县市人口向重点地区的迁移。   大都市圈的远景城镇化目标是: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城镇体系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调控大都市圈城镇体系整体格局时采用“分散 集中”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心城市在空间形态上采用分散化的策略,避免过密化。 城镇等级有六种   按照规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如下:   200万人以上:哈尔滨;   20 50万人:绥化、肇东、阿城、双城、尚志;   10-20万人:海伦、望奎、兰西、青冈、庆安、绥棱、宾州、依兰、五常;   5-10万人:明水、方正、达连河、巴彦、兴隆、木兰、通河、延寿;   1-5万人:四方台、秦家、宋站、昌五、中和、祯祥、海北、伦河、五站、玉泉、小岭、平山、康金、宾县、周家、一面坡、苇河、亚布力、帽儿山、山河、安家、拉林、东兴;1万人以下:其他城镇。 划定城市经济亚区   以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和次级城市为核心划定城市经济亚区,以此为框架组织相对完整的生产生活圈。通过亚区的划分来打破现行行政区划界限,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哈尔滨城市经济亚区包括哈尔滨市区、阿城市、双城市、肇东市、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绥化城市经济亚区包括绥化市区、兰西县、青冈县、望奎县、明水县、海伦市、绥棱县、庆安县;尚志城市经济亚区包括尚志市、五常市、延寿县、方正县、依安县。 城镇体系分五级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的职能等级包括大都市圈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镇、重点城镇和一般城镇五级。   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即大哈尔滨,是由主城、二级聚集区、卫星城(阿城、双城、肇东)和小城镇组成的网络城市。大哈尔滨也是我国东北北部最主要的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体系中作为控制、管理、研发中心,是区域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   将绥化、尚志培育为大都市圈的次级中心城市,平衡整个大都市圈的区域发展。规划期内两个次级中心城市应通过聚集较强的生产能力、促进服务业的壮大来发展对各自腹地的辐射力,并增强对哈尔滨大都市圈的支撑能力。   以各县的县城和县级市的市区作为地方性中心城镇,作为大型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和地方性社会经济服务中心。 组建重点产业园区   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和各自的条件制订主要城镇与重点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   作为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未来发展应扬长避短,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的前提下,结合东北亚区域合作趋势,近期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和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并注意国际性城市职能的培育。在强化第二产业功能的同时,积极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远期,在继续强化上述城市职能的基础上,加强国际性城市职能建设,致力于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在东北亚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中承担重要角色的区域性国际服务中心,特别是努力建成商贸金融中心、交通运输物流中心、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阿城、双城、肇东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哈尔滨市的卫星城,以工业为经济发展和职能分工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其在中心城区及其腹地之间的承接、传导、聚集和疏解作用。尚志市作为东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绥化市区作为北部的中心城市。尚志市区一方面应依靠自身优势,加快城市建设,壮大经济实力,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增强对都市圈南部地区各城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以食品、建材、轻纺工业、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建成人口规模达到20万左右的中等综合性工业城市。 交通建设公交优先   交通系统的建设应贯彻公交优先原则。在已有的区域交通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路、铁路、航运建设,使哈尔滨与各方向的对外联系均有高速或快速交通。   建立主城区内部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利用阿城、双城、肇东与哈尔滨之间现有的铁路系统开辟公交化快速客运系统,并使二者相衔接,形成大哈尔滨组合城市的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网络,以有效疏解过密化的中心区功能,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形态。   建设贯通双城、阿城、宾县(宾西镇)、肇东(四方镇)的环城高速公路,改造主城区及二级聚集区与环城高速公路连接的出口路。   修建肇州、肇源至哈尔滨市的二级公路,增强哈尔滨市对西南方向毗邻地区的辐射和吸引功能。 基础设施快发展   电力建设要加快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和热电联产的热源建设。近期要继续大力推进农网、城网的建设与改造,在省内率先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加快基础通信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数字传输网和电信管理网、支撑网的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加大力度发展信息产业,使哈尔滨成为全国一级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提供、传播中心。   水利体系发展应突出基础产业地位,坚持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哈尔滨地区近期以松花江干流堤防消险加固为重点。远期规划建设龙泉、二号桥、小元宝、马鞍山、细林河、扶安、华山、太平山8座大中型水库。   大都市圈大型物流园区依托哈尔滨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和线形基础设施及太平国际机场布置。主要承担国际、区际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物流;中心城区边缘布置各类小型配送中心。大都市圈的物流中心分级规划如下。   一级物流中心:哈尔滨中心城市铁路、高速公路站场及太平国际机场;   二级物流中心:尚志、阿城、双城、绥化、肇东;   三级物流中心:宾县、五常、方正、通河、依兰、巴彦、木兰、庆安、海伦、明水、青冈、兰西;   四级物流中心:延寿、望奎、周家、蜚克图 宾西、孟家、四方台、宋站等。 生态市区绿化35%   哈尔滨大都市圈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在提高森林、草原、湿地、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基础上,构筑适宜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大都市圈生态网络。建立大都市中心城区内部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为了防止城区的无限蔓延,建立市区外围的环状绿地隔离带。   在三大圈层中进行各有侧重的生态建设。   内圈(主城区)进行大规模的绿地建设。包括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开发公共绿地;推行园林化单位政策;利用道路和河流两侧绿化,形成生态廊道;使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相结合,保证居民就近享受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中圈(网络化组合城市)应立足于构筑可持续的大都市形态。包括维持近郊农业生产功能,发展设施农业、园艺业;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休憩空间;尽可能保持和利用现有绿地,建立大型公共绿地或以绿地为主的公共设施和休憩设施。   外圈(拓展圈)的重点是建设生态市镇和生态县。保护农业生产基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林业生产基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立肇东“三北”防护林生态公园和依托哈尔滨市区外一、二环线路及哈尔滨 阿城、哈尔滨 宾县、哈尔滨 绥化、哈尔滨 大庆、哈尔滨 双城五条放射路走向规划二环、五射的大都市区生态公园网络。   建立哈尔滨大都市圈东北部山区的森林生态公园和沿松花江绿化的滨江带状生态公园。   哈尔滨市区形成以一江、二河、二环、四纵、四横的绿色廊道网。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改造和建设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太阳岛、虎园、月亮湾公园、开发区公园、化工区公园等园林水域,扩大市区森林绿地水域面积,增加城市湿度,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灾害。   恢复太阳岛周边和北部部分湿地功能,结合松花江三座桥梁扩孔,加大松花江市区段水域面积,兴建虎园人工湖。   综合整治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工程,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改排污水为清水。从拉林河引水到马家沟,扩大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水域面积,建阶梯式蓄水工程的水上公园。启动何家沟、信义沟污水排放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高标准建设阿什河、运粮河两条城市生态基础工程,修建阿什湖、运粮湖,扩大水域面积,增加城市湿度。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