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工修缮野长城 引出长城保护再思考
admin
2004-03-31
来源:
网
像巨龙般蜿蜒腾越在崇山峻岭间的长城,是人类文明举世公认的一大标志。但经过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自战国至清初我国历朝历代修建的许多古长城,现在已不见踪影,仅存的从山
像巨龙般蜿蜒腾越在崇山峻岭间的长城,是人类文明举世公认的一大标志。但经过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自战国至清初我国历朝历代修建的许多古长城,现在已不见踪影,仅存的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间6000多公里长的明长城,也已是伤痕累累,有的地段甚至连遗址都找不到了。这个令中国人骄傲的伟大工程,被世界遗址基金会列入了濒危古迹。
近日,在北京市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被称为“野长城”的黄花城长城修缮工程正式开工。消息传出,万里长城的保护和修缮问题,又一次引来了关注的目光。
[B]工程控制进度 风貌修旧如旧 [/B]
在近年来北京市的文物古迹修缮中,常常能听到“修旧如旧”的说法。
周洪福说,黄花城长城也将本着这一原则,不再像八达岭、慕田峪长城那样修复见新。修缮以抢险加固为主,确保长城的结构安全,对砖拱坍塌、开裂进行加固补强,完全坍塌的墙只修复20厘米高,修好后的黄花城长城仍将呈现“野长城”风貌。整个工程包括空心敌台(敌楼)13座,城门(关门)2处,附墙台2处,实心敌楼(墩台)1处,东西堡城各1处,边墙约3300米,总投资1200万余元。目前,北京市政府已拨付款400万元,一期工程计划修缮的1686米,将于10月1日前完工。
黄花城长城的修缮工艺完全采用传统做法,尤其是粘合紧固砖石,仍然全部使用石灰。周洪福介绍,按照传统“九浆十八灰”的做法,灌浆垒砖垒几层就得停下来,让石灰充分钙化后才能再接着往下做,这样才能粘合得紧、寿命长,因此工程不能进展太快。3月16日正式开工以前,工程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勘察、论证、制图、备料等准备工作。明黄花城长城用料以丁字形镶垒的石条为主,中间加一部分砖。
目前,当地石料厂已备好大部分所需石条,当地砖厂烧制的长城砖,也采用过去和泥脱坯的土法来烧,砖石的大小尺寸完全照原样。长城上清理出的砖只要还有近半块大小,都接着利用。
在长城脚下,记者见到了正在现场进行工程指导和监督的技术员张凤明。他指着山头长城上隐隐约约的人影告诉记者,一期工程计划修缮的部分,已由黄花村村委会划成170多段,由村民认领,各户按要求承包清理工作。对此,村民们都很踊跃,再有一周左右就可清理完毕。然后,经过培训、有文物修缮瓦工资质的人才能入场施工。
从山脚下到山顶,最大垂直差达249米,而长城上用的石条尺寸为80×40×40厘米,每块重达三四百公斤,长城砖也有10多公斤重,因此运料上山和施工难度都较大。幸好因山高坡陡,山上不少拆毁的石条没有被运下山,还可以就近搬来利用。
[B]游人登攀“野长城” 村民争收过路钱 [/B]
3月24日下午,初春的太阳暖暖地照着距北京市中心近80公里的燕山山脉,大片大片盛开的野桃花将一个个山坡染成了浅粉色;公路两旁,一排排杨树高耸入云,喜鹊在上面用树枝精心编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窝。远远望去,黄花城长城依山势起伏曲折,时隐时现,似乎依然挺拔如昔。记者在北京怀柔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周洪福的陪同下,来到黄花城长城一期修缮工程的西起点——东0台。
这里的长城已被两个车道的柏油马路从山谷中劈断,两端山坡上的残垣只见碎石、渣土和野草。山脚下,写着“长城尚未开发,禁止攀登”字样的牌子在一汪碧水旁格外醒目。走过水边长约20多米的大坝,登上沙石小道,长城敌楼和城墙的残垣就在眼前。突然,一个孤零零坐着的小伙子伸出胳膊拦住了去路,要我们每人交2元钱。记者递过5元钱,他迅速拉开手中的黑色人造革包把钱塞进去,随之打开了话匣子:“我叫刘顺吉,是山下黄花村人,山后有我们家承包的果园。”
刘顺吉穿着白色套头棉衫、灰蓝相间的格子裤,脚下一双黑皮鞋,一块整齐的青石板和一个厚厚的棉垫子是他的座椅,背后的大青石已被磨得铮亮。他告诉记者,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到这里来玩的人尤其是外国人越来越多,于是他从1999年底开始,天天“到这里上班来了”,“周一到周五就我一个人,每天最少也有一二十个人来爬长城;双休日家里还得来人帮忙,我一个人看不过来。‘五一’、‘十一’长假时,人可多了。”他说在这一带的长城下,像他这样收费的还有6家,另外有两三家村民把梯子搬上了山头,供游人爬敌楼用,爬一次也收2元钱。记者问他收的钱交村里吗,他指着沙石小道说:“这条路是我们家花钱修的。”
周洪福告诉记者,黄花城长城始建于北齐,隋唐以后曾多次修缮,现存长城为明万历年间所筑,由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其关隘设计严谨、设施完备。黄花城长城与东边的慕田峪长城相隔不远,再往西去,就是八达岭长城。夏末秋初,这一带满山黄花盛开,因此,这里的镇、行政村、自然村以及长城全被冠以“黄花城”的名字。这段长城遭受过两次较大的人为破坏,一次是日本侵华期间,日本人强迫中国老百姓拆下大量石条,用来铺路。再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时,为了修下面这个水库,又从方便攀登的地方撬滚下来不少石条和砖块,筑起了水库大坝。近年来,到这段“野长城”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对长城的毁坏日益严重,村民们还曾为争着收“过路钱”而打架。因此,修缮工程将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同时修建上山步道、厕所和停车场,整治周边环境,修好后景区将扩至5.8平方公里,向中外游人开放。
[center][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4331101356706.jpg[/img]
已开工修缮的北京怀柔区黄花城长城东1敌楼
[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4331101410623.jpg[/img]
黄花村村民正在小道上等着收“过路钱”
[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4331101423401.jpg[/img]
山脚下公路旁的告示牌
[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4331101436751.jpg[/img]
北京怀柔黄花城长城段修缮一期工程施工区域示意图 [/center]
[B]长城生存不易 呼唤加强保护 [/B]
3月18日,北京慕田峪长城建关600周年纪念会上传出消息,在北京境内全长629公里的长城中,目前保存较好的长城仅67公里。去年6月13日,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并于当年8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目前明长城沿线9个省区中唯一由政府颁布实施的长城管理保护的行政法规,这个《办法》规定,北京市的长城保护坚持“原状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要求日常维护修缮要及时,地面建筑已全部毁坏的,也要保护遗址;《办法》还明确,“长城沿线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长城段的保护工作”、“长城建筑材料属于国家所有”、“严格控制利用长城拍摄电影、电视和举办大型活动”、“严禁各种危及长城安全的活动”等。对于违反这一法规的行为,规定可处以最高3万元罚款,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沿线政府未尽责致长城受损的,也要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记者采访了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董耀会曾于1984年至1985年间历时508天,与两个朋友一起,从山海关走到嘉峪关,完成了有史以来首次徒步考察万里长城的壮举。2002年,他所在的中国长城学会又组织了“长城考察万里行活动”。近2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长城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他告诉记者,1984年他们考察长城时,发现12700里的长城只剩下1/3还存在可辨认的城墙,1/3的地段是夯土和石块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1/3已完全消失。18年后再次考察,可辨认的城墙和遗址都不到1/3了。他痛心地说,河北张家口万全县狼窝沟原有一段长城遗址,虽然墙体不存在了,但还有大量石块堆积在那里。两年多前,因为下边修公路,开发商向农民收购石料,1000多米长的遗址被挖地三尺,挖出的石料以15元钱一拖拉机的价格碎掉铺路,那里的长城遗址变成了一道沟。
董耀会透露,中国长城学会部分专家参与国家文物局起草、将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国长城保护管理条例》,目前文稿已成形,力争年底前完成。他认为,即使按我国目前的《文物保护法》等许多法律法规,制约破坏长城的行为也是有法可依的。长城保护的关键是要得到上上下下社会各方的关注,尤其是要建立一支专门管理和保护长城的基本队伍,因为长城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无法收藏或封闭管理,仅靠编制和财力都很有限的文物管理部门,难以做好保护工作。他建议,国家应组织力量普查长城,在长城不少遗迹消失前尽可能地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和记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长城档案资料。他有一个设想:用在长城上隔1公里设一块“长城保护里程碑”的方式,向国内外企业和个人认保,每块里程碑每年2万元左右,招聘当地农民看护,既能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又能切实保护和修缮长城。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