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世界遗产大会东风 苏州古城要“申遗”
admin
2004-04-16
来源:
网
杨卫泽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吐露“苏州心迹” 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前,苏州将就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准备,并提出正式申请。昨天,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卫泽
杨卫泽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吐露“苏州心迹”
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前,苏州将就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准备,并提出正式申请。昨天,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卫泽在接受国内各大媒体采访时发布了这一消息。国务院新闻办、教育部的有关领导,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向群等出席了记者招待会。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有“文化奥运会”之称的世界遗产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便花落苏州,由此苏州备受各方瞩目。昨天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的组织下,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卫泽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国际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北京周报、教育电视台、教育报、文物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北京媒体,以及上海、南京等各地媒体的集中采访。
在记者提问中,苏州在保护古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的成就及设想成为关注的重点,杨卫泽就此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并透露,苏州将在本次遗产大会召开之前就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出正式申请,争取列入相关预备名录。
古城保护今年要投60亿
在回答苏州在保护古城包括保护世界遗产上投入多少这个问题时,杨卫泽答道:“今年就古城保护的直接和间接的资金投入将达60个亿”。
杨卫泽说,古城保护是个整体工程。作为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并拥有200多处国家、省文物保护单位,大量控保建筑,古构建等历史文化遗存的苏州,需要保护的面很宽,难度也很大,因此不仅是古建本身的保护,保护还需要从更多方面着手。例如治水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水是苏州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传统文化中的灵魂。近两年苏州用于治水的资金已达20多亿,通过对古城工业、生活污水截流,引长江水冲刷古城内河道,让水变活,生物治水等多方面的措施来使古城河水再现秀颜,预计在2007年前,有望使苏州古城河水从现在的六类、五类水提升为景观水。交通建设也与古城保护密切相关,由于古城位处城市中心,大量的过境交通对古城环境、风貌都会产生破坏,现在苏州着力在古城外围建路,构建新的路网体系,以期减少交通穿越对古城的影响。
杨卫泽说,古城申遗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挑战,但苏州的申报信念坚定不移。从客观上看,苏州还是有着较好的基础:古城千年来城址未变,仍保持着三纵三横的水系,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建筑高度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古城内没有超过24米高的建筑物。同时,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包括古建、古典园林,至于古牌楼、古井等更是比比皆是。还有昆曲、刺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非物质的人文遗产,也为古城“申遗”奠定了基础。目前,苏州已组成专门小组研究古城“申遗”材料。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古城“申遗”是一个坚定的目标,但申报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杨卫泽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说,就像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9个古典园林,苏州将进一步加大对其保护的力度。一方面,苏州园林申遗的成功引来了更多的游客,而旅游又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传播,旅游增加的收益也使加大保护投入有了更多来源,但控制不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苏州目前除了从规划上严格控制,杜绝对遗产地及其周边风貌的破坏,建立保护机构,通过立法来加强保护之外,还采取措施控制入园人数,包括对园林的最大承载能力进行测算,提高园林门票价格、以价格杠杆进行调控、以及入园者预约登记等方法,使古典园林免受超负荷之苦。
古城保护同样是长期的任务,杨卫泽说,目前苏州正在筹划建设平江、沧浪和金阊新城,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古城人流逐渐分流,使古城人口从现在的30多万逐年下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对古城的破坏、污染等问题。同时,古城内工业企业的搬迁也将在3年内完成,医院、学校等也不再新建和扩建。将来的古城,是一个以旅游、文化等为主要功能的基地。
古城保护要吸引多方参与
杨卫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到,在古城保护的资金筹措方面,苏州也有了初步打算。即动员全社会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外资、民间资金等用于保护。
苏州在百戏之祖―――昆曲的保护上已有了成功的尝试。尽管每年苏州市政府对昆剧院、对昆曲传统剧目的排演等都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通过尝试吸引社会资金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昆曲的两台大戏共吸引了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由台商投资700万元的《长生殿》今年3月份赴台湾演出时,在当地引起了很大轰动。白先勇先生加盟的青春版《牡丹亭》本月也将赴台演出,价格1900元一套的联票已售出90%。筹办此次世遗会苏州也引入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除了政府直接投资的1000万元,其余利用世遗会的相关资源,还准备从民企、外企、国企等筹集资金约4000万元。
杨卫泽说,之前对作为古城有机组成部分的古建筑的保护中,苏州也已开始了吸取社会多元化投资的尝试,将不属于文物之列的古建筑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租赁、转让,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保护中去。保护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层次,如国家、省级文保单位由国家、省财政直接投入,公房中的古建筑保护由房管部门负责,
而私房则发动户主本人参与保护,由政府给予相应的奖励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