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宫三陵一山” 冲刺世界遗产成功
admin
2004-07-02
来源:
网
昨天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日子!在党的第83个生日到来之际,继“五女山山城”于昨日下午成功成为世界遗产后,昨夜20时,“一宫三陵”也摘得了这一“桂冠”。据参会的沈阳市城建局局
昨天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日子!
在党的第83个生日到来之际,继“五女山山城”于昨日下午成功成为世界遗产后,昨夜20时,“一宫三陵”也摘得了这一“桂冠”。
据参会的沈阳市城建局局长于沈光介绍,7月1日19时50分,代表团开始介绍三陵情况,用时7分半,20时整,世界遗产组织宣布三陵申报通过,评审过程仅用了2分半钟。
至此,我省在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报的三个项目全部获得通过,也就是说,目前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地已经达到六处(另一处为绥中九门口长城),全国遗产项目已达30项。
昨晚,申遗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市民涌向街头,涌向北陵公园门前和故宫大清门外。
在北陵公园门前,记者看到一位摄影爱好者正在给这座古老的陵园“留影”,他叫尹坤明,家住沈阳市三台子地区,听说昭陵正在申遗,所以这三天他每天都骑自行车到这里来看看,为的是用自己的照相机将北陵成为世界遗产的瞬间给记录下来。
与此同时,一对骑摩托车的市民高高地举起“庆贺申遗成功”大旗,他们的旗帜随风飘扬,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两位市民告诉记者:“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我们准备了3年的申遗大业终于成功了,我们为我们的伟大祖国而倍感自豪。”
几位市民特意从附近的打字社打印了“为辽宁欢呼”的巨型标语,市民们蹦着跳着,共庆申遗成功。
在沈阳故宫门前,一番别样的庆祝开始了。首先赶到这里的是沈阳故宫博物院保卫科长王德俊,他说他从电视上一看到申遗成功的消息就马上赶来了。随后,该博物院的10多位员工先后赶来,他们共同拉开了“庆祝沈阳故宫申遗成功”的条幅。
他们拉着条幅,一起向天空挥手,他们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他们说他们感觉实在是太高兴了。
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市民也跑过来拉起条幅,他兴奋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宫三陵’是咱们祖先留下的伟大遗产,我们为它们的出线而感到骄傲。”
一对青年情侣也跑来拉起了条幅,男孩子紧紧地将女孩子用在怀里……
[B]新闻述评 今天,我们泪流满面[/B]
“一宫三陵”胜了!当其冲刺世界遗产成功的凯歌从南国传来,沈城到处溢满和流动着喜悦的空气!
一座城市在为此欢呼。
是啊,沈阳作为辽宁省会和中心城市,一次便拥有了三处世界遗产,这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和广泛展示起到凸显作用,沈阳的“清文化牌”将打向全球。
是啊,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不是一个孕育希望和未来的民族,一个没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城市不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为什么要哭泣啊,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们对“一宫三陵”申遗关注得太久、沉浸得太深、投入得太彻底!此时此刻,“一宫三陵”已不再是那简简单单的四座古建筑群,而是渗入我们骨髓中的一种文化精神。
3年前,当我们的政府决计“一宫三陵”申报世界遗产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沉重和压力,从申报文本的制作,到相关法规的出台,从“一宫三陵”周边改造,到内部修缮整治……
已经数不清,数不清有多少汗水与泪水,有多少梦想与执著洒落在“一宫三陵”的修缮工地上;数不清,在那前陵堡的泥坎坎里,有多少拆迁人留下的脚印;数不清,有多少人为了申遗大业而不能阖家团圆……
百年遗梦,一朝圆满。当三年的等待,凝聚成那铿锵有力的一句,我们相信我们的耳朵,我们的“一宫三陵”,我们的祖宗基业,终于冲刺成功了!
请铭记住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公元2004年7月1日,农历甲申年五月十四,“一宫三陵”终于戴上了它们期待已久的“金冠”!
当全世界的目光会聚于此时,我们的城市正经历着一次感动。今天上午,两万市民将云集沈阳市市府广场,庆祝这一成功的消息;今夜,五里河上空将燃起庆祝的焰火。
看吧!就在此刻,按捺不住兴奋的市民们已经擂起了锣鼓,从沈阳的清代一条街到苏子河畔,从启运山头到隆恩殿前,龙狮相戏、高跷竞立,四座古老的建筑群焕发出青春的风采。
本报记者 何骞 马光
[B]辽宁申遗 三年辛勤路[/B]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
昨日晚间世界遗产组织正式宣布“一宫三陵”申遗成功,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成功与否要在今天才能见分晓。
“一宫三陵”因何得以胜出?在整个申报过程中都有哪些不为人所知晓的事件?本报记者在此为您揭秘。
[B]一份改变命运的报告[/B]
沈阳“一宫两陵”申报世界遗产的发端,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偶然事件。
2001年3月,沈阳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欧盟-沈阳城市规划项目办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宫两陵”申报世界遗产的设想。沈阳市长陈政高和时任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先后听取了汇报,并决定正式启动“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与此同时,抚顺市也表达了清永陵申遗的愿望。
[B]一切就这样开始。[/B]
2001年10月,沈阳市文化局就“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程序和方式步骤等问题专门赴北京征询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工作人员罗哲文和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并向市政府及有关领导作了专门汇报。
罗哲文指出,“一宫三陵”作为独立申报项目出现,成功难度较大,最好能够以扩展项目的身份参与申遗。
辽宁省文化厅不久制定出整个申遗的路线图: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让九门口长城作为一个扩展项目申报世界遗产,“一宫三陵”则准备在200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向终极目标发起挑战。
2001年12月20日,沈阳市常务副市长李佳主持召开了启动“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办公会议,会议确定了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及制定修缮计划、保护法规及工作方案等事项。
两个月后的同一天,沈阳市“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组长由沈阳市长陈政高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李佳和副市长吕亿环担任,成员由各区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
不久,抚顺市也成立了自己的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一宫”“三陵”各自作为一个扩展项目走上申遗之路。
[B]初战:闯过文本申报关[/B]
从2002年3月起,辽宁省有关方面抽调专业人员开始进行申报文本的制作和保护法规的起草。至5月中旬,完成申报文本的初稿及保护条例草案。
整个文本的起草工作也非一帆风顺。文本撰稿人之一———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佟悦向记者介绍说,整个文本从起草到定稿,至少修改过十几次。
2002年7月上旬申报文本基本定稿。
10月21日,经过一次修改的申报文本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核。接着,申报文本及相关资料开始进行翻译和印制工作。
这项浩大的工程一直持续到2003年1月上旬才得以完成。同时,根据申报要求,有关部门还完成了“一宫两陵”的图片、幻灯片的拍摄,建筑物的测绘和电视录像的制作工作。
2003年1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文物局将制作完成的申报文本上报到总部设在巴黎的世界遗产委员会。
在沈阳市文化局,记者有机会见到了最终申报文本的副本。
这个文本从外表看就是一个墨绿色硬皮的文件夹,上面烫着银色的标题:“明清故宫扩展项目———清沈阳故宫”;“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清盛京三陵”。副本共有465页,十余万文字,百余幅图片。主要有七项内容:遗产的辨认、列入的理由、文物描述、管理、影响遗产的因素、监测、文献等。
2003年1月31日,法国巴黎传来消息:“一宫三陵”申报文本已被设在法国巴黎的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审核完毕,并决定正式接收。至此,“一宫三陵”完成了国内程序,正式进入国际程序,通俗的讲就是过了“第一关”。因为按惯例,申报文本在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审核前就将会被淘汰三分之一,而有一半的文本无法通过最终的审查。
对于“一宫三陵”文本的通过原因,国家文物局的一位专家指出:“‘一宫三陵’的申报文本已经到了几近完美的程度。”
[B]攻坚:还“一宫三陵”本来面目[/B]
2003年2月12日,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佳在市政府520会议室召开申遗特别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部署“一宫两陵”的周边拆迁工作。
与此同时,抚顺也出台了一份整治方案: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清永陵附近拓地千亩,迁移陵东村落,还400年永陵本来面貌。
2003年4月4日,沈阳市长陈政高召开“一宫两陵”申报工作调度会,部署了“一宫两陵”的修缮工作以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其中外部环境整治工作,市政府投入资金2亿元,“一宫两陵”内部修缮工作,市政府投入修缮资金5000万元。
从这天开始,拆迁的嘈杂声笼罩在“一宫三陵”的上空。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被毁灭的不再是这些“老房子”,而是他们身边的一些“小字辈”。在拆迁工作中,福陵陵西的前陵堡村首先迁走,总建筑面积达到39455平方米的房屋被夷为平地,代替它们的是大片的草坪。
嫁给了守陵人后代的吴丽香面对故园依依不舍,她嫁到这里时才刚刚“光复”,她亲历了老屋上梁、用上电灯泡、喝上自来水的全过程……老人抚摸着自家的墙壁对记者说:“这屋是我家的产业,是我的命根子。但现在政府要让东陵(福陵的俗称)申请世界遗产,我不能拖政府的后腿啊!”
清福陵得到的“关怀”还不止于此。为了申遗,东陵公园还将办公区东迁、24户公园职工住宅和民俗风光园也被拆除。
2003年6月25日下午,位于沈河区沈阳路100号的红墙广场正在进行最后的大甩卖。当天上午,一张张拆迁公告送到了这里的每位业户手中。沈阳故宫红墙市场拆迁期限从当天开始至7月4日止。
据了解,为了打赢故宫申遗的“攻坚战”,政府共投入1.6亿元,这相当于北京故宫50年间内部修缮费用的总和,所涉及周边拆迁的红墙市场、东亚F区、御苑新村的6栋别墅等9处建筑,共计4.5万平方米。
为了这一战,东煤宿舍的三层楼房变成了一堆瓦砾,原东亚商场F区也被夷平,甚至沈河消防中队院内的烟囱也被放倒……
“一宫三陵”的世界遗产之旅还远不止拆迁这样简单,修缮古建筑更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项挑战细节的工作。
福陵修缮工程总工程师唐巍的一段话也许能让我们体会到这项工作的“琐碎”:“清福陵内的所有椽柱的表皮都已剥落,这些椽柱的表皮此前是用油漆刷制的,而古代的椽柱是用猪血等原料刷制的。因此只有先将油漆层剥离,然后再按古代工艺刷制,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正是对“成功存在于细节之中”的追求,“两陵”所有青砖之间的水泥勾被一点点地抠下来,再用天然青灰重新勾好。昭陵宝顶的水泥罩面也被一种传统工艺的三合土取代。
而此时的沈阳故宫则正进冲刺:“一宫三陵”如愿胜出行着乾隆以来历史上最大的修缮工程,整个修缮费用高达2400万元。在此次修缮中,乾隆御书房———仰熙斋首次得以开放,曾经的盛京最高建筑物凤凰楼也告别了“危楼生涯”。
2003年8月初,“一宫三陵”修缮工作全部结束,这场申遗“攻坚战”以胜利告终。
[B]等待:来自世界的检查[/B]
2003年4月23日,沈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沈阳市故宫、福陵和昭陵保护条例》。
5月28日经辽宁省第十届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沈阳市故宫、福陵和昭陵保护条例》于200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一切具备,只待检查。所谓的检查,就是每次世界遗产大会之前,世界遗产组织都要委派一个非官方组织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的意见最终将以报告形式上呈给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此时的抚顺方面开始担忧:与沈阳“一宫两陵”恢弘的宫室相比,永陵显得有些“弱小”。为此,当时的抚顺市文化局副局长佟达先生提议,最好来视察的专家能够走永陵-福陵-昭陵-沈阳故宫的路线,这样永陵就可以与其他三个项目达到一种“平衡”。
2003年9月10日清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稻叶信子女士开始考察辽宁省“一宫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在检查后的座谈中,稻叶信子说:“在这里我看到了你们的省、市政府还有市民对申报的热情很高,这很好,今后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尽管按照有关规定,这位专家不能在当时作明确的表态。但是从她一路检查的神情和诸多赞许的语言来看,陪同人员还是感到稻叶信子对“一宫三陵”是比较满意的。而且对于一些中国无法完成的细节,稻叶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2004年1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稻叶信子的考察报告。
[B]冲刺:“一宫三陵”如愿胜出[/B]
2004年6月28日这一天,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开幕。
我省副省长滕卫平作为惟一一位国家代表团的辽宁籍人士与会,沈阳市副市长王玲、抚顺市副市长刘诗等分别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将对全球的50个遗产申报项目进行审议,对“一宫三陵”的出线前景,与会专家显得极为低调,他们甚至不接受任何辽宁记者的采访。
副省长滕卫平告诉记者,只要没到成功的最后一刻,我们就不能轻言成功,但是我们坚信成功,因为我们对“一宫三陵”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更重要的是,“一宫三陵”确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本报记者何骞
[B]省委省政府发出贺信[/B]
苏州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辽宁代表团团长滕卫平并全体同志: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之际,欣闻我省五女山山城在内的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和沈阳故宫、清盛京三陵已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全省人民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申遗工作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化大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辽宁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次申遗成功,必将极大地提升辽宁的对外形象和国际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全省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极大地鼓舞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胜信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保护世界遗产,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我们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努力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共同努力,让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世代永续、源远流长,促进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加快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4年7月1日
[B]省长张文岳发表电视讲话指出一定要保护好“遗产”[/B]
晨报讯(记者李静何骞)昨日“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沈阳故宫”、“盛京三陵”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就此,省长张文岳于当晚发表电视讲话,代表辽宁省委、省政府向所有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付出不懈努力、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不是一个孕育希望和未来的民族,一个没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城市不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从这一点来说,我省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地不仅是我省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各市、县最为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城市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张文岳要求巩固我省在环境整治和文物保护工程中取得的成果,坚决防止出现任何反弹,防止破坏文物和破坏风貌事件,按照世界遗产组织规定的国际通行规则保护好全省的各级文物,保护好文物的周边环境。进一步提高世界遗产地的管理水平和接待水平,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要把世界文物遗产地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接待中外游人的旅游观光圣地。
世界遗产大会上沈阳市城建局局长于沈光昨晚激情连线本报——
[B]“遗产”保护刚刚开始[/B]
晨报讯(记者李静)昨日世界遗产大会上传出“一宫三陵”通过评审的好消息后,与会的沈阳市城建局局长于沈光激动之余连线本报,表达喜悦之情。
在电话里,于沈光激动地说:“沈阳市‘两陵’申报成功,是我们3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它不但是沈阳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沈阳市有了一张世界名片,沈阳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
于沈光表示,作为‘两陵’的管理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两陵申报成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刚开始。管理部门将用科学的方法,依照世界文化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条约来保护好我们的遗产。
昨晚,沈阳市城建局副局长罗光祥也与全局职工纷纷打电话表示激动的心情。据其透漏,沈阳市将设立古松扶壮保护研究所,并于近期展开古松研究保护工作。同时,“两陵”还将增配消防车、建设设备也将进一步更新,确保做好“两陵”保护工作。
[B]世界遗产带来五大好处[/B]
“一宫三陵”申报世界遗产获得成功,辽宁省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事实上,在为申遗做了巨大付出的同时,每处申报地都会换回多方面的利益。专家分析说,“‘一宫三陵’成为世界遗产后,我们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享受到所带来的好处。”
益处之一:人居环境更好了
沈阳市政协委员、著名文史学家于文政指出,环境效益是世界遗产给一个地区所带来效益的重要方面之一,而这正是一座城市欲做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在申遗准备期间,沈阳、抚顺两市下大力气整治“一宫三陵”的周边环境,投入巨资剪“围裙”、拓道路,两市市民正前所未有地感受着“生态城”带来的诸多便利。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市民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比如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了。在苏州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著名学者谢凝高则表示,通过对世界遗产的研究可以了解科学、历史,进行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知名作家马秋芬分析说:“申遗成功以后,沈阳人有了更高的文化平台。城市将对世界更有吸引力,沈阳人的发展空间将更广阔,沈阳人接受新事物和积累知识的速度将更快。”
益处之二:“清文化”牌打向全球
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张春雨指出,“辽宁省是文物大省,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优势宣传不够,未得到普遍认同,这次可以借申遗成功的有利契机,树立辽宁省的文物大省形象,宣传我省多民族文化传统,扩大我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和中心城市,一次便拥有了3处世界遗产,这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和广泛展示起到凸显作用。马秋芬认为:申遗成功是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品位的最好时机。作为清朝发祥地,沈阳的“清文化”牌将打向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刮起“沈阳风”,让人类感受到沈阳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沈阳增强影响力,成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申遗的成功,会加快沈阳酝酿已久的诸多与城市文化形象有关的计划付诸实施,比如将重新开发“清代一条街”、修建清史博物馆等。
另外,沈阳市还可以借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将这座城市的其他优势文化捆绑推荐。比如沈阳市一直以来筹划的“工业文化”目前仅为为数不多的人所了解,但如果作为“清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加以积极推广和传播,便可以更好地体现一座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益处之三:炮弹打不着,饥荒穷不了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景观,提供下列保护:(一)受到联合国成员集体保护,战争情况下不得列入攻击范围;(二)提供本国所不具备的专家、技术、仪器等帮助;(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这就意味着,当“一宫三陵”成为世界遗产大家庭中的一员后,就为其永久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著名学者林源祥告诉记者:“成为世界遗产后,文物保护工作会更细致。每年都会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一宫三陵’考察研究,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如果他们发现在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他们会要求及时更正并把相关报告上交。这是只有在保护世界遗产时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沈阳市副市长王玲说:“沈阳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一点是最重要的。通过这次申遗工作,沈阳今后将逐步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都来为保护工作努力,这样文化遗产定会彰显永恒的魅力。”
益处之四: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姜铁成指出,“一宫三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将为辽宁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并将作为辽宁的一张“名片”成为对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大足石刻没有成为世界遗产前,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大足县,可是一朝成名,就天下皆知。而平遥古城则借助自己的特色,申遗成功第一年,其门票收入就从18万元增长到了400多万元。
有关专家指出,“一宫三陵”将为我省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金三角”旅游构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此前,沈阳市政府已经推出连接沈阳、抚顺之间的“寻根游”活动,两地之间的旅游衔接大势已成。与此同时,作为清东陵、清西陵“祖宗根”的关外三陵也将与它们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整个清文化产业带即将形成。
选择申遗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虽然存在风险,但是该地区可在申报过程中全面梳理、完善和提升自身形象,并自觉接受国际规则的规范和制约,申遗不仅提供了按照国际标准来重新审视本地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的良机,而且导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利益之五:打造世界级城市名片
一直以来,沈阳将以怎样的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始终是我们冥思苦想的问题。申遗成功后,沈阳的城市名片无疑变得更加闪亮。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说过:属于一座城市的世界遗产,是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特有的、不凡的特殊价值所在,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名片,是治疗当前中国文化认同危机的一剂良药。
沈阳副市长王玲表示:从“一宫两陵”顺利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考察验收时起,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由此成为世界对沈阳叫得最响的高频词。本报记者马光何骞
[B]“一宫三陵”的管理难题[/B]
随着“一宫三陵”捆绑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浮出水面:今后“一宫三陵”是还像以往那样由各区域行政机构实行“独立管理”,还是应走向联合?
在整个申遗过程中,更多的沈阳媒体提及“一宫两陵”这样一个概念,即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抚顺方面的媒体只言“身在当地”的永陵而不谈“一宫两陵”。时至今日申遗已经成功,但仍有很多市民对“一宫三陵”的概念感到模糊。
一位知情人士说,事实上,这种区域、部门间的管理体制问题即便是在沈阳“一宫两陵”内部也有明显的表现,比如,沈阳故宫由沈阳市文化局主管,而“两陵”则由沈阳市城建局主管。
著名民俗学家齐守成认为,“一宫两陵”和“清永陵”原本都是清文化一部分,最好能够成立一个统一管理机构。
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姜铁成认为,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相关内容,当主管部门无力管辖这一世界遗产项目时,可以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管理机构。
沈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张英介绍说:“沈阳市正在准备成立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委员会,保护的对象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历史文物,但重点当然是世界文化遗产了。”
此外,今年起草的《沈阳市历史名城管理条例》已把沈阳市真正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保护,而在刚刚结束的辽宁中部七城市政协论坛上,沈、抚两市政协主席就如何共同开发两市清文化问题作了实质性探讨,看来今后两个城市建立一个更为广泛的世界遗产保护机制还是有希望的。本报记者何骞马光
[B]成功后的四大追问[/B]
“一宫三陵”项目申遗成功了,文物景区的开发利用与文物的保护应怎样进行协调?游客的水平是否应该提高?下一步我省哪些单位还有可能参与申报世界遗产?
起点还是终点
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姜铁成指出,申遗成功决不是一个终点,而仅仅是一个起点,现在所要做的已经不仅是怎样让文物如何得以保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替全人类保护好这些遗产。
“世界遗产的确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一定要合理开发利用它,国内的一些城市曾经出现人造景观‘围堵’世界遗产的现象,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姜铁成如是说。
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国外某名牌汽车要到中国某县境内的一段长城上去拍一段广告,该县领导听过有关部门的汇报后,同意他们去拍了。该广告在巴黎播出当晚,即有数百位观众打来电话称,长城是世界遗产,怎么能够为了商业利益而去破坏它呢?
有关人士指出,这件事情说明了部分官员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意识淡薄。申遗成功了,对于市民,尤其是对于一些政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B]遗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咋协调[/B]
一个项目成为世界遗产,确实会为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巨大的市场效益面前,国内的很多遗产项目过度开发,使之与文物保护、环境管理等问题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
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姜铁成认为:“国内现在某些景区盲目发展,甚至出现了不见景物只见人的现象。世界遗产公约有其一套底线,任何项目都不是‘终身制’的,一旦我们保护不利,那么他们将首先进行‘黄牌’警告,然后被列入濒危遗产项目,甚至可能会因此出局,本次世界遗产大会就审议了35个濒危遗产项目,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和警醒的。”
姜铁成指出,今后对于遗产项目景区进行开发利用时,一定要进行科学规划。
[B]游人素质咋提高[/B]
去年9月,刚刚修缮竣工的清昭陵的廊柱上就又留下了游客“我来也”的涂鸦痕迹,这些字迹多是刀刻铁削,在那红彤彤的柱子上七歪八扭地留下游客自己的名字,这几乎成为世界遗产无法抹去的伤痛。
在今年沈阳市“两会”上,沈阳市故宫博物院馆员范彬委员就如何提高游人素质问题作出提案。
范彬告诉记者,随地吐痰、在景区内乱刻乱画、随便扔垃圾等现象,几乎成为了“一宫三陵”里的一个普遍现象,只有从根本上加强对游人的教育,让他们真正地热爱起我们的世界遗产,祖先留下的“宝物”才可能长期地保存下去。
[B]我省下一个申遗者是谁[/B]
目前我省已经拥有6处世界遗产,可谓遗产大省,那么下一步谁将申遗呢?
姜铁成认为,我省北宁市境内的医巫闾山、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可能性很大。医巫闾山是舜帝所封十二大名山之一,为北岳之首,山上白石嶙峋,草木摇曳,建筑多为辽、金、明、清时期,清历代皇帝多次来此巡视,乾隆、嘉庆等帝“石刻墨宝”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应当说是具有相当浓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
牛河梁则以它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著称于世,而且目前朝阳市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情也非常高,牛河梁附近的一些铁矿已经被取缔,这些都是牛河梁冲刺世界遗产的重要砝码。
本报记者何骞
[B]世界遗产到底是啥[/B]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化进程迅猛如潮,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存受到巨大的压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种类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我省“一宫三陵”与“五女山山城”申报的都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世界遗产大会
1977年,首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举行。翌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产生了首批世界遗产。
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至今已有28届,我国是首次承办这样的会议。
-联合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义务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景观,提供下列保护:
(一)不分国籍,都受到联合国成员集体保护,战争情况下不得列入攻击范围;
(二)提供本国所不具备的专家、技术、仪器等帮助;
(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
本报记者何骞马光整理
[B]中国世界遗产完全档案[/B]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遗产30处,分别是:
长城;庐山国家公园;莫高窟;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云冈石窟;大足石刻;明清故宫;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青城山与都江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龙门石窟;明清皇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周口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泰山;武夷山;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