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京杭大运河酝酿申报世界遗产 河南袖手旁观?

admin 2004-07-05 来源: 网
  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与中国大运河的短暂相逢,有可能让大运河赢得新的荣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
  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与中国大运河的短暂相逢,有可能让大运河赢得新的荣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工程奇迹。”正在此间出席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记者说,“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提起大运河,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认为,它只是“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贯通于1292年,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在这种几成概念化的陈述中,河南在中国大运河中的“存在价值”也就被人们在有意无意之间给“删除”了。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已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种类。《行动指南》将其特点归结为:“它们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也因此,大运河的世界遗产价值被学者所发现,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说,大运河完全具备了《行动指南》的基本要素,并“具有毋庸置疑的突出普遍价值,它是标志着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遗产”。

  大运河是中国封建政权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隋炀帝为加强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并让江南地区的物资更方便地运到北方,即位之初就开始办两件大事:一是在洛阳建一座新的都城,叫东都;二是开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公元605年,隋炀帝派宇文恺负责造东都。在建造东都的同时,宇文恺还在洛阳造了个专供隋炀帝玩赏的大花园,是谓“西苑”。同年,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百姓100多万人,开通一条从洛阳西苑到山阳(今江苏淮安)的运河,是谓“通济渠”;又征发淮南百姓10多万人,把山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予以疏通。由此,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得以贯通。

  在之后的5年里,隋炀帝又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今北京市)的运河,是谓“永济渠”;开通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的运河,是谓“江南河”。最后,4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全长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这就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唐代对运河作过一些修整,如公元742年在三门峡以东曾开凿一条渠道,是谓“天宝河”。后来,各朝历代都继续使用和修筑了大运河。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因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移到这里,元世祖忽必烈在1289年下令开凿“会通河”,后又于1292年在北京与通县之间开了“通惠河”,京杭大运河由此全线贯通。这样,由杭州到北京就可以不绕道洛阳,而隋代开掘的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逐渐废弃。现在的大运河,则基本上是元朝的河道。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是历史常识,其中心在洛阳,自不待言。至宋代,张择端的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地处大运河两岸的东京开封的绝世繁华。

  目前,江苏、山东等地已对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和沿线文物埋藏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勘探,部分地段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正在进行必要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大运河及其相关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使古运河获得新生。”单霁翔说。

  面对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被有意无意间遗忘的河南,咋办?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就让它“折寿”687年,开始于公元1292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