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挑战“普通城”
admin
2005-02-01
来源:
网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倡议的“中国园林景观月”终于在上个月展开,“中国园林景观月”系列活动之“上元”论坛也适时在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东侧的上元会所举行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倡议的“中国园林景观月”终于在上个月展开,“中国园林景观月”系列活动之“上元”论坛也适时在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东侧的上元会所举行。包括风景园林专家、房地产开发商等在内的众多人士汇聚一堂,对园林布局、城市景观的发展思路、存在的问题、居住理念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其中,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当前,“普通城”成为中国城市的通病:快速、粗糙、批量生产廉价、可复制、标准化的城市空间,降低了我们生活环境的质量。而园林景观则在此肩负重任,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改变“普通城”的任务。这种观点引起在座专家的共鸣。
对于“普通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榕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说,近十年来,随着地产发展的变化,中国城市的住区尤其是北方的住区逐渐形成普通住区,它没有任何特点,住区之间彼此雷同,是一个类型学的复制而不是特殊性的创造。
在现在九通一平的基础上建造的城市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城市,这个城市是可以替换的,我们从城市任何一个地方截取一个结构或者是基因,就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一个城市,没有区别,这是现在中国城市的通病,都是“普通城”。
那么,如何改变“普通城”的面貌,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出现呢?周榕认为,景观最有反抗普通城市的能力。“普通城”的形成实际上不仅是资本的力量,也是披着城市规划这样合法的外衣,城市规划把普通城市格局以法律的形式推行下来,故而很难反抗普通城市。但景观设计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余地和空间来挑战“普通城”。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景观设计,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局部地区的面貌,以及局部地区认知上的结构。这种改变可能从整体上调节普通城市给我们所造成的巨大困扰,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改善作用。
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周榕也不无忧虑地提出,不论是真正进入到城市的层面,还是和资本结合进到住区的层面,仅仅是短短的几年时间,还不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觉醒时间长。他认为,景观设计一定要吸取中国城市规划的教训,不能滑落到普通景观之中。
对于当前景观设计中出现的盲目的“拿来主义”,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徐波给予了批评:跟上社会的步伐和需求,满足居民的需求应该是景观行业需要踏踏实实做的事情。近来,不少地产项目打出了诸如欧陆风情之类的牌,这种对西方文化、对西方风格的追求,可能导致本地多元化的丧失,最后变成一个嫁接的东西,而不是由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园林工作主要是室外空间场所的营造,其根本出发点应该明确功能性,充分考虑到居民家庭构成、使用需求与生活方式等实际效应,而不是首先创造一个什么样的风情。
改变“普通城”的面貌,可以从每一个住区的景观设计做起。那么,如何衡量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如何才能做到高品质、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让人感觉舒适自然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端木歧认为,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思考:居住区是否是生态的;居住区是否具备人性化;居住区是否传达一定的文化意识。
例如,北京有的房地产项目用土生土长的健康植物材料来做,这个出发点是非常不错的。因为,高品质的景观环境并不意味着投资高、花钱多、树木珍贵等,特别是在植物选择上,用一些假造的、人造的无法起到诸如改善气候、调节气温与释放氧气等作用的效果,光有视觉效应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是人性化的考虑。住区和住区之间是不一样的,居住区的人群、客户不一样,人性化服务的对象不一样,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分析客户群,应该根据客户群来研讨和探索这个客户群体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环境,再来解决功能问题。
另外,在拆迁的时候,如果能够留有当地地域文化的痕迹,包括树木、石头、牌坊等当地原有的景观,并把这些东西融入住区,于是这个住区就和其他小区的景观环境不完全一样。这不仅有北京的整体地域文化特点,也有北京某个地区的文化体现。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邢天河同样认为,一个良好有特色的住区景观,应该做到几点:首先,住区一定要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到融合。比如北京、河北这些地区,冬季时间比较长,如何在四季里更好地实现环境效果?而北方的冬季阳光照射与南方不同,那又如何选择树种呢?现在景观应该注意植物多样性的问题,如何在住区里营造多种植物的共生也成为重要因素。其次,这个住区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营造自己的特点,一定弘扬某一个主题为主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住区以水景观为主,有的住区以地形营造为主,有的住区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这些主题景观的营造都为住区景观添加不少的的特色成分。
凯德置地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毛大庆表示,开发商的责任之一就是优化城市景观,他希望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城市的特色,达到优化城市空间景观的效果。
对于“普通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榕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说,近十年来,随着地产发展的变化,中国城市的住区尤其是北方的住区逐渐形成普通住区,它没有任何特点,住区之间彼此雷同,是一个类型学的复制而不是特殊性的创造。
在现在九通一平的基础上建造的城市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城市,这个城市是可以替换的,我们从城市任何一个地方截取一个结构或者是基因,就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一个城市,没有区别,这是现在中国城市的通病,都是“普通城”。
那么,如何改变“普通城”的面貌,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出现呢?周榕认为,景观最有反抗普通城市的能力。“普通城”的形成实际上不仅是资本的力量,也是披着城市规划这样合法的外衣,城市规划把普通城市格局以法律的形式推行下来,故而很难反抗普通城市。但景观设计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余地和空间来挑战“普通城”。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景观设计,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局部地区的面貌,以及局部地区认知上的结构。这种改变可能从整体上调节普通城市给我们所造成的巨大困扰,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改善作用。
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周榕也不无忧虑地提出,不论是真正进入到城市的层面,还是和资本结合进到住区的层面,仅仅是短短的几年时间,还不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觉醒时间长。他认为,景观设计一定要吸取中国城市规划的教训,不能滑落到普通景观之中。
对于当前景观设计中出现的盲目的“拿来主义”,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徐波给予了批评:跟上社会的步伐和需求,满足居民的需求应该是景观行业需要踏踏实实做的事情。近来,不少地产项目打出了诸如欧陆风情之类的牌,这种对西方文化、对西方风格的追求,可能导致本地多元化的丧失,最后变成一个嫁接的东西,而不是由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园林工作主要是室外空间场所的营造,其根本出发点应该明确功能性,充分考虑到居民家庭构成、使用需求与生活方式等实际效应,而不是首先创造一个什么样的风情。
改变“普通城”的面貌,可以从每一个住区的景观设计做起。那么,如何衡量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如何才能做到高品质、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让人感觉舒适自然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端木歧认为,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思考:居住区是否是生态的;居住区是否具备人性化;居住区是否传达一定的文化意识。
例如,北京有的房地产项目用土生土长的健康植物材料来做,这个出发点是非常不错的。因为,高品质的景观环境并不意味着投资高、花钱多、树木珍贵等,特别是在植物选择上,用一些假造的、人造的无法起到诸如改善气候、调节气温与释放氧气等作用的效果,光有视觉效应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是人性化的考虑。住区和住区之间是不一样的,居住区的人群、客户不一样,人性化服务的对象不一样,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分析客户群,应该根据客户群来研讨和探索这个客户群体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环境,再来解决功能问题。
另外,在拆迁的时候,如果能够留有当地地域文化的痕迹,包括树木、石头、牌坊等当地原有的景观,并把这些东西融入住区,于是这个住区就和其他小区的景观环境不完全一样。这不仅有北京的整体地域文化特点,也有北京某个地区的文化体现。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邢天河同样认为,一个良好有特色的住区景观,应该做到几点:首先,住区一定要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到融合。比如北京、河北这些地区,冬季时间比较长,如何在四季里更好地实现环境效果?而北方的冬季阳光照射与南方不同,那又如何选择树种呢?现在景观应该注意植物多样性的问题,如何在住区里营造多种植物的共生也成为重要因素。其次,这个住区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营造自己的特点,一定弘扬某一个主题为主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住区以水景观为主,有的住区以地形营造为主,有的住区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这些主题景观的营造都为住区景观添加不少的的特色成分。
凯德置地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毛大庆表示,开发商的责任之一就是优化城市景观,他希望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城市的特色,达到优化城市空间景观的效果。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