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文物保护进入公众视线
admin
2005-02-22
来源:
网
郎德上寨是黔东南雷山县的一个自然寨,数百年来,一直保持远古遗风、秦汉礼俗、唐宋服饰、明清建筑,堪称苗族村寨的典型代表。近日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郎德上寨的苗文化
郎德上寨是黔东南雷山县的一个自然寨,数百年来,一直保持远古遗风、秦汉礼俗、唐宋服饰、明清建筑,堪称苗族村寨的典型代表。近日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郎德上寨的苗文化》一书,让读者对博大精深的苗文化有了初步认识,让民族村寨文物保护进入了公众视线。
据了解,我国现有1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民族村落公布的寥寥无几。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民族村寨文物未能进入公众视线,致使许多文化底蕴丰厚的民居村落长期处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之下,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成为我国文物事业存在的薄弱环节。
所幸的是,我省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等民居村落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村落文化、乡土建筑逐渐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把注意力转入对古村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业内人士认为,郎德上寨的成功先例,在开拓人们眼界和思路,扩展文物保护新对象、新品类、新领域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郎德上寨的苗文化》一书的作者吴正光投身文物事业40余年,曾为保护侗族鼓楼、风雨桥,内外求援,终于使黔东南也有鼓楼、风雨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为抢救黔东南最大的古建筑群青龙洞,奔走呼号,直至修复原貌,定为“国保”,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题景观;坚持维修邓恩铭故居、王若飞故居、周逸群故居并建成相关的革命文物陈列室,受到多方面的好评。
1984年,省文化厅发出《关于调查民族村寨的通知》,黔东南文化局和雷山县文化局、文管所立即对郎德上寨开展调查。中央民族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师生也参加了部分调查活动。省文化厅根据《贵州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于1986年将郎德上寨列为民族村寨保护重点,并资助村民整理寨容寨貌。次年,以“郎德民族村寨博物馆”的名义,对外开放。十多年来,已接待全国各地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村民通过保护民族村寨,开展文化旅游,在欢歌笑语中奔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与此同时,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德苗族文化保护至今已进行了整整20年,其对民族村寨文物的保护研究不仅在贵州,在中国也是先行者。
据了解,我国现有1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民族村落公布的寥寥无几。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民族村寨文物未能进入公众视线,致使许多文化底蕴丰厚的民居村落长期处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之下,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成为我国文物事业存在的薄弱环节。
所幸的是,我省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等民居村落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村落文化、乡土建筑逐渐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把注意力转入对古村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业内人士认为,郎德上寨的成功先例,在开拓人们眼界和思路,扩展文物保护新对象、新品类、新领域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郎德上寨的苗文化》一书的作者吴正光投身文物事业40余年,曾为保护侗族鼓楼、风雨桥,内外求援,终于使黔东南也有鼓楼、风雨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为抢救黔东南最大的古建筑群青龙洞,奔走呼号,直至修复原貌,定为“国保”,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题景观;坚持维修邓恩铭故居、王若飞故居、周逸群故居并建成相关的革命文物陈列室,受到多方面的好评。
1984年,省文化厅发出《关于调查民族村寨的通知》,黔东南文化局和雷山县文化局、文管所立即对郎德上寨开展调查。中央民族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师生也参加了部分调查活动。省文化厅根据《贵州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于1986年将郎德上寨列为民族村寨保护重点,并资助村民整理寨容寨貌。次年,以“郎德民族村寨博物馆”的名义,对外开放。十多年来,已接待全国各地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村民通过保护民族村寨,开展文化旅游,在欢歌笑语中奔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与此同时,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德苗族文化保护至今已进行了整整20年,其对民族村寨文物的保护研究不仅在贵州,在中国也是先行者。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