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周庄未来 名学者指点江南

admin 2005-04-01 来源: 网
  小桥、流水、人家……如何保护开发,牵动学者心弦。昨天下午,由本报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2005江南古镇保护与合理利用研讨会在解放日报大楼举行。   国家

  小桥、流水、人家……如何保护开发,牵动学者心弦。昨天下午,由本报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2005江南古镇保护与合理利用研讨会在解放日报大楼举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华东师大陈勤建教授、丁季华教授,同济大学张雪敏研究员等分别从社会学、民俗学、旅游学等角度,勾勒出心中的“新江南水乡”。前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国浩律师集团律师吕红兵从资本运作角度阐述古镇上市问题。

  阮仪三:不能丢了“国家名片”

  阮仪三教授来了。

  昨天下午1点30分,会议还有半小时开始。年过七旬、头发灰白的阮仪三教授慢慢走进解放日报大楼六楼,交换名片时,他的名片用一根橡皮筋捆得结实,上面的头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导。

  就是他,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03年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颁奖者说,20年来,阮仪三艰苦卓绝,他主持的古镇保护规划,“是一块里程碑”。

  “全国还有多少古镇要保护?”

  “至少2000个哩!”阮仪三自问自答。

  “上海呢?”

  “去年是12个,由我来任小组长,今后还要去查、去保护。”还没坐稳,没喝口水,阮仪三就大声说。 

  谈到国内一些城市近几年恢复古镇的措施。他高兴不起来,反而叹了一口气,说:伪的,伪的。大规模破坏古镇风貌就是最近20年的事儿。

  这句话让人想到阮仪三另一句名言:文物保护讲究“原汁原味”,再大的“假”,再豪华的“假”,再精致的“假”,终敌不过哪怕是简陋的“真”,残破的“真”,貌不惊人小小的“真”。

  这算是会议的一个开场白,不客套,直切主题。

  “此水乡”非“彼水乡”。“不要以为去了一个古镇,其他古镇都不用去了。”阮仪三说,其实,“此水乡”非“彼水乡”。周庄是繁华的商业市镇;同里是恬静的居家市镇;直因唐代保护圣寺而兴市,唐风遗韵;南浔盛产丝绸,文化底蕴浓重;朱家角,曾是著名的米市、布市,稻米乡情,渔人之家。

  乌镇则是幽雅的河街市镇,老茶馆、老药店、老作坊、老戏台重现作家矛盾笔下的风情;木渎是苏州灵岩山脚下的园林之镇,鱼巴肺汤、枣泥麻饼脍炙人口。西塘呢?生产黄酒的鱼米之乡,河沿长廊连绵不断。

  阮仪三说,相同的是,它们都最完整、最生动地留存着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精华,亦雅亦俗,符合中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居住环境。

  “还有一点,它们都植根于‘水’。”阮仪三说。令人担忧的是,今天到处建新城镇,要现代化,要先进,要时髦,从东北到西南,从高原到水乡,全是简陋的排排房,全是白瓷砖贴面墙,全是大马路,圆广场,万屋一面,千城一貌。

  “千万不能丢了这张‘国家名片’啊。”阮仪三说。

  陈勤建:要有“年糕味”

  我们有一个误解:过去的东西不好,因为传统落后;现在的东西好,因为先进现代。前者的例子是土特产,后者是肯德基、麦当劳。现在好了,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吃了会肥胖。

  古镇也是一样。它是周围文化的聚焦点,或者说是当地百姓的文化生命。一直以来,我们走过弯路,就像阮教授所说,不同的古镇变得相似,甚至相同。所以,我们要纠正、保护。

  怎么保护呢?

  首先是,保持古镇一切固有的东西,不要轻易移植外来的东西;其次是,保持一切特有的东西。举个例子,我去浙江一个渔村,进去一看,中间是两艘西班牙海盗船,旁边是英美船只,这还是我们中国的渔村吗?

  再者,能不能提倡生活旅游,拒绝文化碎片。不要以为找点搞点婚丧嫁娶的仪式就算展示当地风俗了。其实,一种真实的生活才是民俗。举个例子,你去古镇周围看看,一个普通农民做一次年糕,整个过程就会让你知道什么是民俗。

  古镇要有人情味,亲切感。

  胡守钧:活景与空壳子

  文化是江南古镇的灵魂。它体现在建筑、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眼下,不少从小镇走出来的人希望回到“故乡”,最根本的原因是:追求灵魂上的回归。于是,有血浓于水之说,有叶落归根之说。

  但在认同前,必须先保护。古镇的民居需要保护,古镇的民风需要保护,古镇的民俗需要保护;与此相对,拆墙除瓦不行,破窗开店不行,推行异国风格也不行。否则,“故乡”何以为多年移居海外的同胞魂牵梦绕?

  其次,“古镇”二字还包含着生态的观点,山水利用、布置朝向,自是一番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和生态的和谐。

  政府要协调好公共秩序,处理好和谐问题。和谐包括协调贫富,也包括分享资源。各种社会力量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府的作为,学者的呼吁,媒体的引导,都是通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居民和古镇是共生———没有古镇,当地居民就失去了一种产生经济效益的手段;没有居民,古镇也就成了“空壳子”,没有活景,全国游客不会来。

  目前,大多数古镇有旅游开发公司经营,它的职能需要规范,过于商业化肯定不行。

  最后说一句,商业和管理的协调,是“以商养文、以商养镇、以商养景”。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中国其它景点。

  丁季华:让游客喝“营养奶”

  我想从一个普通游客的角度说说,今后到古镇游玩,能有哪些收获。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现代旅游刚兴起,对游客来说,出去玩就像早餐喝豆浆,要求不高;90年代,发展速度快了,像喝“牛奶”,追求旅游质量。

  在古镇保护的基础上,提升旅游功能,不能大拆大建,人为造美景,这不会吸引游客。要做到这点,有几项工作要做:

  第一,做好生态环境。现在的古镇,还没有走进去,就看见一排排建筑,为什么不能够恢复农村田舍的原貌呢?

  第二,做好文化环境,古镇里有名人建筑当然好,但是无形的民俗更值得珍惜,家家户户,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是一种文化环境。

  第三,做好人本环境,让游客能够享受到你的服务,比如标识系统,国外一些景点对于景观的标识非常清楚,来龙去脉、文化背景一一可查。

  第四,做好购物环境,个别古镇商店里卖的日常用品太多,没有特色,噪音也太大,是不是能够减少一点,改变一下?

  吕红兵:古镇上市难关不少

  从法律上说,古镇谋求上市,难关不少。目前,只有丽江、黄山、峨眉山三地旅游公司已上市。2004年,九华山、宁夏沙湖、西域旅游申请上市,没有通过。理由是:门票收入无法进入,导致资产质量不佳。

  文物、宗教类资产能否进入上市公司也是一个问题。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再者,是房屋、土地进入上市公司问题,风景名胜景区土地和宗教活动土地不得出让、转让、抵押。

  这些都是古镇上市前需要搞清楚的法律问题。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