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新生活”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
admin
2005-07-21
来源:
网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悄然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我们的生存环境却在日趋恶化!曾几何时,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绿色蔬菜竟然都变成了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悄然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我们的生存环境却在日趋恶化!曾几何时,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绿色蔬菜竟然都变成了稀罕物和奢侈品,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一个个盒装的建筑物,把我们浓缩在狭小的空间,远眺城市,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垃圾场。
要改变这一切,还大家一个健康的人居环境,房地产行业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居住才能回到关注生命的本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们生存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对居住无止境的追求。
7月17日,大河报大河楼市邀请我省相关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大家从各个角度发表了自己对房地产和生态环境的看法和见解。
我追求“八一”的诗意生活
王继兴(原大河报总编辑、著名诗人):城市就是用各种方法轰击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欲的空间。不少现代人会有过多的压抑、焦虑和浮躁,所以特别地渴望和向往中和、协调、温情的意境,从而拥有一种淡泊、安详、静谧的内心世界。
我们面临着高快节奏的生活,所以需要调节身心。就我本人来说,几十年的报业生涯工作压力让我的生活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我非常渴望一种淡定的山林生活。每逢工作的间隙我都会想,一生能有“八一”足矣:一座孤峰、一棵青松、一轮明月、一缕清风、一壶老酒、一碟花生、一夜神聊、一身轻松。其实这些是一种情结,人对自然的情结,对土地的情结,对绿色的情结。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房地产商开发了许多新房满足大家的居住要求,但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和呼唤还是会愈加强烈。
原来我住在家属院里,巴掌大的一个小院,虽然很小很寒酸,但我感觉非常好!满院翠绿,一丛芭蕉、几棵修竹,我还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我的喜爱之情。院里不论身份,来即友。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畅古聊今,十分惬意。后来搬到楼上住就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了,但我却有了一种浓重的小院情结,总想乘闲时去里面住几天,忙里偷闲。
今天就房产开发所做的这个主题论坛是很有超前意识的,蓝图勾画得很好。但是前提铺垫是宣传得更广泛一些,让人们都来了解他,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它是一个新生事物。
我向往清新自然的生活
魏德忠(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老艺术家协会顾问、郑州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讲人与自然的高度结合,最终回归自然是人的理想。
就我这个年龄来讲,人的生命有三大支柱:阳光、空气和水,我已迈入古稀之年,是有深切体会的。过去我生活在家属院,自己有个小院子,里面种些花草,能够经常享受到阳光,很是满意。房改后,搬到商品房中,这些东西再也找不到了,整天闷在屋里,阳光很少见。现在城市老年人经常有的颈椎病,实质就是缺钙,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阳光照射造成的。这几年城市发展变化很大,城市病也严重了,我对小时候对那种满屋阳光灿烂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空气也非常清新,夜晚满天星斗,但这些现在在城市里已很难找到了。我现在的生活习惯是早晚尽量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虽然与过去的空气质量已经不能比,但总要比室内的强一点。
可见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是多么糟糕,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水有草,空气清新,能够享受到阳光,有一块干净的可以种些瓜果的土地,早上有鸟鸣声,晚上有青蛙、蟋蟀的鸣叫,这样的生活在城市里是找不到的,也买不到的。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环境让房地产企业反思
赵宏延(河南住宅产业商会会长、新世纪国际企业联盟总裁):
郑州这几年变化非常大,城市日渐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城市病。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这几年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作为企业带头人,我常在思考企业怎样才能持续发展。虽然现在我们在城市内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是有优势的,但我总认为这不是房地产发展的最终方向,因此我也想让企业在竞争中能超前一步。
这时候,我发现城市发展给人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房子从小到大,但这些房子给人带来的生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于是我们反思,环境的日益恶化、水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交通拥堵等问题是不是城市房地产产品所无法逃脱的宿命。其结果就是,我们想尝试提供一种能够彻底摆脱城市、在时空上有个彻底转换、能为市民提供全新生活方式的产品,这就导出了休闲度假地产的概念。
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正好就看到了龙湖。看到了这个独特的地方后,我们发现有特别适合我们开发的休闲、度假、养生项目,它距离郑州25公里。
我们想在这个项目中推出一种可以量身定做的房子,像外国提供一块绿地,把道路、景观、绿化做好,把水气暖管道设施都铺设好,提供房子模板,由客户自己决定建造什么样的房子,自己动手做,或者客户提供方案让我们代做。这样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肯定受欢迎,因为它顺应了人性的需要。
我们甚至有可能把这个产品做成一个体系,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复制,让郑州的人能通过龙湖项目和各地类似项目互换,体验不同的城市生活。这样的房子造得差不多了,估计我们国家房地产开发热潮也过去了,我们的企业也就转向服务型,为这些物业提供服务,也解决了企业长远发展问题。
健康缺失的忧虑
马希涛(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既然说的是健康社区,从医学上理解,人的健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身体健康,一是心理健康。健康社区建议有以下四点:
一、房屋的密闭性要求要高一些。现在大家用空调比较多,时间一长,对人体是不利的。如果房间的密闭性好就会把室温保持住,这样既可以节能,也会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
二、有些社区采用中央空调,导致疾病传播比较多,当中央空调使用一年后,管道中就会积累很多细菌,从而带来疾病。可以考虑使用国外的一种空气过滤器。
三、房间的设计者应注意有完备的救助应急设施。像有的家庭只住着老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他们很可能没有能力打电话,这是很危险的。开发商可以在家里明显的地方安装一些报警按钮,通向社区专门的紧急救助中心,以便及时救助。
四、现在的人运动较少,可以在小区内给大家提供一个健身运动的场所。在国外高层建筑的楼下,一般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供大家运动。
持续发展难能可贵
孙中党(郑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南农业大学林园学院硕士生导师):去年12月我参加了国家举办的一个生态健康主题会议,强调的就是当今社会如何保护生态,创建健康生活。此次座谈与国家的提倡是一致的,而且是由房地产企业倡导,可见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人们应该怎样调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认为就是亲近自然,龙湖这个项目如果能搞起来,对于改善生活品质是很有益的。那个地方我去过,那里有很多树木,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这些对人体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我的建议是,在开发这个项目时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处理,特别是废水的处理。
另外,项目建成后,过多人居住肯定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只有有序地发展,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新世纪公司提到的会员制是个好办法,这样可以让人循环流动起来。
有家无园是悲哀
田国行(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在选址上来说,十年前郑州的开发商就已经注意到住宅环境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比较超前的。
以伦敦、巴黎、莫斯科为代表的国外旧城改造,在生态建设理念上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伦敦的步行系统,是以人为本的大型绿地的构建,建设者在郊区营造一个比较理想的人居环境,寻求一种人与自然的结合点,来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渴望,创造一个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四和谐的人居环境。其中生态是基础。形态是一个美学的概念,就是创造一个抑扬顿挫、开张有致的空间环境。就文态来说,每一个地方房产建设都和它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这个城市历史的演变积淀。我省在房产建设开发的理念中有欧陆风、欧美风等,但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推敲的还是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的东西。再说心态,在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人的心态。古人把家叫家园,但现在城里人是有家而无园,这是很悲哀的,郑州和上海、北京等地相比,休闲娱乐的地方太少了,所以说,现在新世纪这个构想就河南地产界来说是比较超前的。
园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园艺理疗,即利用园林景观、园林植物的功能来调节周围微量元素,包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园林在中国古代非常多,它是古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维场所,是游子们小憩稍作停留的港湾,也应该是未来人居环境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发展要顺应自然
吴骁麟(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建筑师):谈生存状况这个问题我觉得太沉重了。首先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和生态相矛盾,人们付出比文明发展更高的代价才能解决生态问题,以往人类住在树上,搭几个棍子就这么住着,后来下到地上搭个棚子总算可以遮风挡雨了,到现在我们出现了生态问题,因为人类文明在发展,像汽车房子等。
说到城市化进程,应该顺应自然。前一段时间我陪一位朋友去看一块地,我觉得不太好,就对他说:这里位置不好!你看对面有个小村,他们为什么住那里,小村背靠山,从前有一条小溪流过,这样风吹不到,冬天河水也不会结冰。其实每个东西存在并流传下来都会有它的道理,是几千年来人们实践验证得来的,是对自然的一种描述,说明人类发展要顺应自然。
住宅的环保意识
郑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我觉得现在住宅牵涉到一个定位问题和功能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地提高,在解决基本的吃穿问题之后,又要求吃香喝辣穿名牌,再好一点还会要求居住环境条件改善。
首先说定位,从适应人群来考虑。一个生态健康环保的小区所对应的客户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群体,因为他们注重休闲。
另一个功能问题,我觉得房屋单依靠销售,利用率不太高,像国外他们度假是租房住,因为假期毕竟是少数,如果随住随租的话就提高了房屋的使用率,这一点国内是可以借鉴的。像龙湖这种注重休闲概念是好的,但住宅定位一定要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产品定位。
要改变这一切,还大家一个健康的人居环境,房地产行业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居住才能回到关注生命的本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们生存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对居住无止境的追求。
7月17日,大河报大河楼市邀请我省相关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大家从各个角度发表了自己对房地产和生态环境的看法和见解。
我追求“八一”的诗意生活
王继兴(原大河报总编辑、著名诗人):城市就是用各种方法轰击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欲的空间。不少现代人会有过多的压抑、焦虑和浮躁,所以特别地渴望和向往中和、协调、温情的意境,从而拥有一种淡泊、安详、静谧的内心世界。
我们面临着高快节奏的生活,所以需要调节身心。就我本人来说,几十年的报业生涯工作压力让我的生活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我非常渴望一种淡定的山林生活。每逢工作的间隙我都会想,一生能有“八一”足矣:一座孤峰、一棵青松、一轮明月、一缕清风、一壶老酒、一碟花生、一夜神聊、一身轻松。其实这些是一种情结,人对自然的情结,对土地的情结,对绿色的情结。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房地产商开发了许多新房满足大家的居住要求,但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和呼唤还是会愈加强烈。
原来我住在家属院里,巴掌大的一个小院,虽然很小很寒酸,但我感觉非常好!满院翠绿,一丛芭蕉、几棵修竹,我还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我的喜爱之情。院里不论身份,来即友。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畅古聊今,十分惬意。后来搬到楼上住就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了,但我却有了一种浓重的小院情结,总想乘闲时去里面住几天,忙里偷闲。
今天就房产开发所做的这个主题论坛是很有超前意识的,蓝图勾画得很好。但是前提铺垫是宣传得更广泛一些,让人们都来了解他,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它是一个新生事物。
我向往清新自然的生活
魏德忠(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老艺术家协会顾问、郑州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讲人与自然的高度结合,最终回归自然是人的理想。
就我这个年龄来讲,人的生命有三大支柱:阳光、空气和水,我已迈入古稀之年,是有深切体会的。过去我生活在家属院,自己有个小院子,里面种些花草,能够经常享受到阳光,很是满意。房改后,搬到商品房中,这些东西再也找不到了,整天闷在屋里,阳光很少见。现在城市老年人经常有的颈椎病,实质就是缺钙,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阳光照射造成的。这几年城市发展变化很大,城市病也严重了,我对小时候对那种满屋阳光灿烂的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空气也非常清新,夜晚满天星斗,但这些现在在城市里已很难找到了。我现在的生活习惯是早晚尽量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虽然与过去的空气质量已经不能比,但总要比室内的强一点。
可见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是多么糟糕,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水有草,空气清新,能够享受到阳光,有一块干净的可以种些瓜果的土地,早上有鸟鸣声,晚上有青蛙、蟋蟀的鸣叫,这样的生活在城市里是找不到的,也买不到的。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环境让房地产企业反思
赵宏延(河南住宅产业商会会长、新世纪国际企业联盟总裁):
郑州这几年变化非常大,城市日渐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城市病。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这几年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作为企业带头人,我常在思考企业怎样才能持续发展。虽然现在我们在城市内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是有优势的,但我总认为这不是房地产发展的最终方向,因此我也想让企业在竞争中能超前一步。
这时候,我发现城市发展给人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房子从小到大,但这些房子给人带来的生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于是我们反思,环境的日益恶化、水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交通拥堵等问题是不是城市房地产产品所无法逃脱的宿命。其结果就是,我们想尝试提供一种能够彻底摆脱城市、在时空上有个彻底转换、能为市民提供全新生活方式的产品,这就导出了休闲度假地产的概念。
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正好就看到了龙湖。看到了这个独特的地方后,我们发现有特别适合我们开发的休闲、度假、养生项目,它距离郑州25公里。
我们想在这个项目中推出一种可以量身定做的房子,像外国提供一块绿地,把道路、景观、绿化做好,把水气暖管道设施都铺设好,提供房子模板,由客户自己决定建造什么样的房子,自己动手做,或者客户提供方案让我们代做。这样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肯定受欢迎,因为它顺应了人性的需要。
我们甚至有可能把这个产品做成一个体系,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复制,让郑州的人能通过龙湖项目和各地类似项目互换,体验不同的城市生活。这样的房子造得差不多了,估计我们国家房地产开发热潮也过去了,我们的企业也就转向服务型,为这些物业提供服务,也解决了企业长远发展问题。
健康缺失的忧虑
马希涛(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既然说的是健康社区,从医学上理解,人的健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身体健康,一是心理健康。健康社区建议有以下四点:
一、房屋的密闭性要求要高一些。现在大家用空调比较多,时间一长,对人体是不利的。如果房间的密闭性好就会把室温保持住,这样既可以节能,也会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
二、有些社区采用中央空调,导致疾病传播比较多,当中央空调使用一年后,管道中就会积累很多细菌,从而带来疾病。可以考虑使用国外的一种空气过滤器。
三、房间的设计者应注意有完备的救助应急设施。像有的家庭只住着老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他们很可能没有能力打电话,这是很危险的。开发商可以在家里明显的地方安装一些报警按钮,通向社区专门的紧急救助中心,以便及时救助。
四、现在的人运动较少,可以在小区内给大家提供一个健身运动的场所。在国外高层建筑的楼下,一般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供大家运动。
持续发展难能可贵
孙中党(郑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南农业大学林园学院硕士生导师):去年12月我参加了国家举办的一个生态健康主题会议,强调的就是当今社会如何保护生态,创建健康生活。此次座谈与国家的提倡是一致的,而且是由房地产企业倡导,可见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人们应该怎样调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认为就是亲近自然,龙湖这个项目如果能搞起来,对于改善生活品质是很有益的。那个地方我去过,那里有很多树木,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这些对人体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我的建议是,在开发这个项目时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处理,特别是废水的处理。
另外,项目建成后,过多人居住肯定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只有有序地发展,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新世纪公司提到的会员制是个好办法,这样可以让人循环流动起来。
有家无园是悲哀
田国行(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在选址上来说,十年前郑州的开发商就已经注意到住宅环境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比较超前的。
以伦敦、巴黎、莫斯科为代表的国外旧城改造,在生态建设理念上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伦敦的步行系统,是以人为本的大型绿地的构建,建设者在郊区营造一个比较理想的人居环境,寻求一种人与自然的结合点,来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渴望,创造一个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四和谐的人居环境。其中生态是基础。形态是一个美学的概念,就是创造一个抑扬顿挫、开张有致的空间环境。就文态来说,每一个地方房产建设都和它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这个城市历史的演变积淀。我省在房产建设开发的理念中有欧陆风、欧美风等,但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推敲的还是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的东西。再说心态,在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人的心态。古人把家叫家园,但现在城里人是有家而无园,这是很悲哀的,郑州和上海、北京等地相比,休闲娱乐的地方太少了,所以说,现在新世纪这个构想就河南地产界来说是比较超前的。
园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园艺理疗,即利用园林景观、园林植物的功能来调节周围微量元素,包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园林在中国古代非常多,它是古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维场所,是游子们小憩稍作停留的港湾,也应该是未来人居环境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发展要顺应自然
吴骁麟(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建筑师):谈生存状况这个问题我觉得太沉重了。首先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和生态相矛盾,人们付出比文明发展更高的代价才能解决生态问题,以往人类住在树上,搭几个棍子就这么住着,后来下到地上搭个棚子总算可以遮风挡雨了,到现在我们出现了生态问题,因为人类文明在发展,像汽车房子等。
说到城市化进程,应该顺应自然。前一段时间我陪一位朋友去看一块地,我觉得不太好,就对他说:这里位置不好!你看对面有个小村,他们为什么住那里,小村背靠山,从前有一条小溪流过,这样风吹不到,冬天河水也不会结冰。其实每个东西存在并流传下来都会有它的道理,是几千年来人们实践验证得来的,是对自然的一种描述,说明人类发展要顺应自然。
住宅的环保意识
郑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我觉得现在住宅牵涉到一个定位问题和功能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地提高,在解决基本的吃穿问题之后,又要求吃香喝辣穿名牌,再好一点还会要求居住环境条件改善。
首先说定位,从适应人群来考虑。一个生态健康环保的小区所对应的客户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群体,因为他们注重休闲。
另一个功能问题,我觉得房屋单依靠销售,利用率不太高,像国外他们度假是租房住,因为假期毕竟是少数,如果随住随租的话就提高了房屋的使用率,这一点国内是可以借鉴的。像龙湖这种注重休闲概念是好的,但住宅定位一定要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产品定位。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