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居民“请拆”凸显古城保护之惑

admin 2005-08-10 来源: 网
  坛家弄,这是一个在苏州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随着苏州古城保护、开发的力度向纵深推进,这里的居民也在酝酿一个长久以来的梦想:拆迁!使他们萌发这个梦想的理由是:这里的生活
  坛家弄,这是一个在苏州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随着苏州古城保护、开发的力度向纵深推进,这里的居民也在酝酿一个长久以来的梦想:拆迁!使他们萌发这个梦想的理由是:这里的生活条件实在太差了。而来自政府方面的消息却给他们当头泼了盆冷水,出于古城风貌保护的需要,坛家弄不仅不拆,还要保留。这对拆与留的矛盾,凸显出苏州古城风貌保护过程中“鱼与熊掌如何兼得”的困惑,也把古城保护这道“世界难题”又一次摆在了世人面前。

  现状
  拆迁:居民们最大的梦想
  坛家弄,坐落在苏州古城区西北街北面的一个小豁口里,十户人家,两排连片的矮平房把一条小弄堂挤得只剩下一条不足1米的过道。就是这么一条窄窄的过道,已经存在了100多年,它见证着苏州古城的历史变迁,也记录了现在居民们饱受的生活不便之苦。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上午,坛家弄七号传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声,此时,78岁的唐阿婆正在做午饭,油锅里蹿起的油烟熏得她两眼火辣辣的,喉咙被呛得有点嘶哑,一阵猛烈咳嗽后,才稍稍舒服些。唐阿婆住在这里60多年了,使用的厨房一直是老房子里的一个小角落,由于无法安装抽油烟机,她每天只能忍受着呛人的油烟。唐阿婆说,油烟还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下雨天。
  每逢下雨,家里的盆盆罐罐就得倾巢出动,东接一盆水,西补一块漏,一家人别想睡个安稳觉。常常这边才补好漏洞,下次又不知道哪里又漏雨了,唐阿婆无奈地说:“房子太老了,修不好啦。”,她又无限希望地说:“我这辈子做梦都想住上新公房,家里清清爽爽,多好。”
  唐阿婆的儿媳妇陈阿姨,住在坛家弄也快40多年了,她最盼望的事情也就是拆迁。10多年前,眼看着西北街南面拆迁改造,她就盼着北面也能尽快拆迁改造,但一切都没有变化。如今,又有房产开发商在坛家弄后边建小别墅了,可坛家弄的改造还是悄无声息。
  陈阿姨说:“盼不到拆迁,我们只好把老房子简单装修一下,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即使如此,陈阿姨家的卫生间里也无法安装抽水马桶,原来由于地势较低,他们无法将管道通到外边的阴沟里。于是,她不得不每天一早起床,到离家百米多外的管公弄公共厕所去倒马桶。
  不仅如此,洗澡、饮水、排水也成了陈阿姨的烦恼事。坛家弄的自来水是上世纪80年代接通的,随着这里的居民日益增多,水龙头里的水流也越来越小,每天陈阿姨一家得瞅准下午用水低峰的时候,赶紧烧水洗澡,否则到了晚上,水流便细如发丝了。平时,她家用一只大水缸储存饮用水,井水已受化粪池污染,不能喝了。由于坛家弄只有一条阴沟排水,居民把化粪池内的污水直接排放到阴沟里,炎热的天气里,坛家弄弥漫着一股臭烘烘的味道,让人掩鼻不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陈阿姨只能日夜关闭门窗,一来挡住臭气,二来免得小偷光顾。
  拆迁,离开这里,成了唐阿婆和陈阿姨此生最大的梦想。

  争议
  抉择:拆与不拆间的困惑
  戴军,是一名医生,他在坛家弄里长大成人,也是一名请求政府拆迁的坚定呼吁者。
  从去年开始,戴军陆续在苏州规划局的网站上发表言论,力主对西北街这片破败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他说:“目前,庭院小区搞得热火朝天,让我们心中羡慕不已,同时又非常的郁闷。我们想,等到新房子造成的那一天,我们西北街坛家弄就真的永远成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死角。”他表示,只要生活条件能得到改善,住得离城区远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戴军所说的庭院小区,原来为苏州光明丝织厂和苏州市三中北校区,该地块于2001年被拍卖,正好位于坛家弄北面,这里将建成一片具有苏州庭院风格的别墅群。目前,庭院小区中间,正在开一条马路通往南面的皮市街,西北街坛家弄成为“公管弄以西,西北街以北,庭园小区以南,西北街证券公司以东”之间的一小块地区,戴军把它描述为“城市里的农村”。
  对于这片“城市里的农村”,苏州市规划局却另有安排。2004年8月31日,苏州市规划局有关工作人员在网站上答复戴军。
  据答复称:根据规划,东西北街沿线将规划为博物馆群。目前东西北街规划有佛教博物馆、证券博物馆、工艺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和园林博物馆等。今后,东西北街沿线将成为主要的旅游线路。为进一步保护好古城风貌,规划保留了具有特色的苏州传统风貌建筑。通过对古建筑的功能调整、修缮、整治,形成西北街的特色与亮点。公管弄西,西北街以北的风貌较好建筑均规划为保留建筑。故拍卖地块红线未将此处纳入。
  对此答复,戴军认为坛家弄破败的房屋并不能体现古城风貌,这些危旧房屋不仅毫无文物价值,而且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改善,他坚持呼吁把坛家弄十家住户早日规划到拆迁户之列。
  对戴军的呼吁,2004年11月8日,苏州市规划局有关工作人员再次作了回复。他们认为,东西北街片区规划中,这里将形成古城内主要的旅游线路。坛家弄住宅区具有上百年历史,历经沧桑,市政基础设施欠账多,房屋质量差,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规划从维持古城传统风貌出发,经过专家领导再三研究认为该片住宅区风貌较好,能够代表苏州传统建筑的格局和肌理,不宜拆除。规划考虑今后该处老住宅区可通过市场化运作,参照平江历史街区古建筑修缮的方法,在使用功能加以调整、建筑进行整治维修、市政基础设施到位等方面完善后予以重新利用,以达到古建筑保护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目的。
  苏州市规划局的两次答复,终于让戴军明白,坛家弄的拆与不拆正好骑在了古城风貌保护的“墙头”上。拆,意味着可能造成古城风貌遭到破坏;不拆,意味着十户居民将继续忍受生活不便之苦。

  视点
  求解:古城保护上的难题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同时又是一座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和岁月的更迭,古城保护这道世界级的难题,在苏州也越来越凸显难度。古城内的老建筑拆还是不拆?也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苏州市历任领导都指出,苏州城市的性质,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二是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三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没有了第一条,就失去了苏州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古城是苏州最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财富,是最具竞争力的财富。古城是源,经济是流,只有保护好源泉,经济之流才会永不枯竭。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州古城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苏州正准备将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员表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是苏州城市规划执行的一贯方针政策。苏州大量古建筑、古典园林、名胜古迹、传统民居等要素是构成苏州古城风貌的重要方面,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古城的历史遗产。当前,苏州古建筑面广量大,保护与发展这一对矛盾日益凸显。古建筑特别是传统风貌尚好的民居的保护和利用也是摆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
  围绕保护与开发古城的争论也一直在继续。民间人士评论说,老百姓不可能喜欢破旧狭小、阴暗潮湿、交通不便的老房子,老百姓喜欢的就是宽敞明亮、交通方便的新房子。保护古城风貌很重要,改善百姓居住条件也很重要,如果片面强调保护古城,那苏州古城就无法发展,如果片面强调改善居住条件,那可能苏州早就像国内大部分城市一样,老城拆得精光了。这是一个矛盾,苏州古城要保护要发展,这个矛盾必须解决好。
  有人提出,如果是机械的、教条的理解“古城保护”,那么古城内什么东西都不能动了。抱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是无视百姓生存环境,也是没有正视古城建筑的现实。一方面要为古城保留记忆,一方面要满足老百姓强烈的改善生活条件的心声。合理的做法,就是老房子不拆迁,但是政府要花一定财力搞好老房子的改造。因为要保护古城,居住在老民居里的老市民等于作出了牺牲,所以政府应该有所补偿。
  该拆的要拆,该改造的要改造,该修复的要修复,拆与建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有关规划专家认为,拆与建,改造与保护,矛盾的对立面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实现统一。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古城整体的角度,从体量、格局、风貌上设计各种整旧如旧、新旧协调的步骤,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关于改造的资金投入机制问题,同样可以寻找到鱼与熊掌兼得、实施公共财政与保证重点投入的平衡点。吸引民间资本、企业资本、甚至外资,共同进行古城保护的大工程,用市场“无形的手”去提升古城的价值。

  经验
  先例:南京“南捕厅模式”
  不仅仅是苏州坛家弄有着如何取舍的“痛”,随着城市的发展,全省各地旧城文物、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问题都日益显现,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此种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苏州规划专家认为坛家弄住宅区风貌较好,不宜拆除的观点,南京市规划局综合处王宇新处长表示了一定的赞同。
  “苏州坛家弄,我曾去参观过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忆犹新地说,对这种有年代、有价值的住宅区,一般还是应该不拆,并基本保留。规划中应对其外形格局、建筑材料予以保留,而内部设施则应按照现代人的需求予以改造、整治维修。“我们南京的‘门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情况,跟坛家弄很相似。现在,‘门西’就在保护古建筑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规划继续让老百姓居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南京旧城区内保留下来的完整传统居住区已所剩无几,而“门西”则是旧城区边缘地带遗存下来的较大规模和较为重要的一片,具有非常大的城市更新研究的价值。该地区由于位于南京古城西南端,因其地处于中华门之西,故称“门西”。在这里除了保留有不少传统民居和街坊之外,还有很多重要明清的文物保护单位,如明城墙遗址、胡家花园、钓鱼台河房等,由于房屋老化、破损,城市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该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城市旧区的通病,如居民住宅破旧、基础设施陈旧、道路狭窄、规划与建设滞后。拆迁或是改造,已势在必行。
  去年5月份,南京市规划局组织开展“门西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编制工作。在《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南京也明确规定,包括“门西”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内的“城南传统民居风貌区”,除了保护以文保单位为代表的有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古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其特定的历史风貌,即传统的街坊和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该《规划》还规定,“首先要保护整体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因素……切忌大拆大建。”
  与坛家弄一样,改造资金从何而来,至今还是未正式启动改造的“门西”地区的一块“心头之痛”。王宇新处长指出,坛家弄如果想通过企业资本、或是外资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吸引外资,那还要综合考虑考虑。首先这部分钱数量较大,企业、外资不一定会拿出那么多来;其次企业、外资投资都带有商业化,也许反而会破坏坛家弄的风格。“你想,坛家弄要是打上某企业的广告,它的历史味道就被破坏了。”王宇新笑着说。
  王处长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坛家弄附近地块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增加,筹集相关保护、改造的资金。南京城南老城区的南捕厅街区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增加了商业氛围,但却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原汁原味”。“苏州之前有改造成功的先例。”王宇新回忆说。
  王处长提到的南捕厅街区,在金洽会上就被作为“城南遗风”的招商项目推出去。改造后的南捕厅借鉴了上海新天地的开发经验,将游、吃、住、购、行、娱等诸多元素结合在一起,但开发的同时,尽量保持甘熙故居、街区历史上曾经兴盛的手工业街等历史文化的“原汁原味”。

  新闻链接>>>
  苏州古城保护有了更严格法规
  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通过了旨在进一步加强古城保护的行政法规《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和《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这两个地方法规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是苏州市首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系统立法,其中将该市已有的非常分散的相关法规有机地组织起来,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强化了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
  苏州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编制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古城保护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比如,随着机动车辆的骤增,古城内交通十分拥挤;许多厂房、单位房和住宅楼,穿插于古城之中,与古城总体环境风貌不相协调;在规划设计方面,建筑布局形式单一,与古城传统风貌有较大差距;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和大量的传统民居年久失修,目前在政策、资金及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有效的办法给予维护和修缮。
  该《保护办法》提出,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要保护路、河平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和河道、街巷、道路景观;要保护骨干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巷特色;要保护古典园林及古建筑等文物古迹;还要重点保护平江、山塘、怡园、拙政园、阊门5个著名文化保护区和39处历史地段以及盘门、观前街、十全街3个传统风貌地区。
  该《保护办法》所提出的保护范围比以前的保护规划扩大了。比如阊门就是一个新增加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而其他几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也适当扩大了。原本一些没有被强调的问题,如“保护近现代优秀的建筑”这次也与历史街区一道被纳入保护内容;苏州自创的“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的概念进一步得到延伸,提出了“控制性保护古镇、古村落”这一新概念。
  根据该《保护办法》和《暂行规定》,苏州市今后将突出古城的历史、文化、旅游功能,淡化其他功能。古城内将控制居住人口至25万人;古城内要调整工业布局,不再新增工业和仓储用地,现有的工厂、仓库不得扩建,影响古城保护的应当逐步搬迁;优先发展轻轨等公共交通,控制过境车辆进城;搬迁中专以上学校和行政办公用地,严格控制中、小学和医院等有较大人流、车流的公共设施规模;除个别地区外,不得新建大型商贸设施。
  该《保护办法》还对古城水系的保护规定得更为明确,规定要保障水系的完整和畅通,在重点地区应当恢复骨干水系,不得占用、破坏或者填埋、堵塞、缩小现有河道;保持原有河道的驳岸、古桥、河埠等,新建的不得破坏传统风貌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