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城市遗产保护需重视城市精神的传承
admin
2005-12-12
来源:
网
城市遗产的保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9日在上海召开的 “2005中国城市遗产保护论坛”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认为,在城市保护中,不能只注重
城市遗产的保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9日在上海召开的 “2005中国城市遗产保护论坛”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认为,在城市保护中,不能只注重形态的维持,更应注重城市精神的传承。因为真正决定一所城市的历史面貌和文化厚度的,是城市中的人的精神力量。
阮仪三说,近年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已经渐渐从消极的静态保护到以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积极保护,从保护历史建筑单体到保护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这很令人高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遗产的利用方式却呈现出单一性和趋同性。
上海由石库门改造成的上海新天地,杭州把西湖边老建筑翻新成的西湖新天地,南京昔日总统府建成的1912,大多是以观光娱乐、美食购物、休闲体验为主的“复合式游购中心”。曾几何时,老城厢风光旖旎温情脉脉的乡土人情,被簇拥的商铺、如织的友人、盈门的顾客所掩盖了,现代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已深深地烙印在了城市普通百姓的心上。
对此,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导胡守钧指出,翻开世界建筑史,巴黎圣母院、北京故宫、泰姬陵,但凡称得上经典的建筑,无不以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为灵魂。而中国,在全球化带来的西方强势经济和强势文化,产生了一种误解和错觉,以为惟有西方的才是现代的,只有现在的才是有价值的,导致了大江南北不同城市的城市精神日趋迷失。
胡守钧说,城市遗产保护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工作,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众城市精神的觉醒。城市精神是人文基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城市的民众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酿就的与其它地区有差异的文化。
胡守钧建议,一个城市的城市遗产保护得好不好,不在于有多少的名人故居,申报了几个世界遗产,而是普通的劳动人民的精神是否能与城市的气韵,城市的文化内涵牢牢结合在了一起。城市遗产利用首先要选定以何种精神为指导,然后按其内在逻辑结构合理地展开和发挥。城市遗产翻新、改造后要有地域风格,能体现当地的城市精神。
阮仪三说,近年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已经渐渐从消极的静态保护到以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积极保护,从保护历史建筑单体到保护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这很令人高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遗产的利用方式却呈现出单一性和趋同性。
上海由石库门改造成的上海新天地,杭州把西湖边老建筑翻新成的西湖新天地,南京昔日总统府建成的1912,大多是以观光娱乐、美食购物、休闲体验为主的“复合式游购中心”。曾几何时,老城厢风光旖旎温情脉脉的乡土人情,被簇拥的商铺、如织的友人、盈门的顾客所掩盖了,现代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已深深地烙印在了城市普通百姓的心上。
对此,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导胡守钧指出,翻开世界建筑史,巴黎圣母院、北京故宫、泰姬陵,但凡称得上经典的建筑,无不以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为灵魂。而中国,在全球化带来的西方强势经济和强势文化,产生了一种误解和错觉,以为惟有西方的才是现代的,只有现在的才是有价值的,导致了大江南北不同城市的城市精神日趋迷失。
胡守钧说,城市遗产保护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工作,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众城市精神的觉醒。城市精神是人文基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城市的民众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酿就的与其它地区有差异的文化。
胡守钧建议,一个城市的城市遗产保护得好不好,不在于有多少的名人故居,申报了几个世界遗产,而是普通的劳动人民的精神是否能与城市的气韵,城市的文化内涵牢牢结合在了一起。城市遗产利用首先要选定以何种精神为指导,然后按其内在逻辑结构合理地展开和发挥。城市遗产翻新、改造后要有地域风格,能体现当地的城市精神。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