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筑垃圾变身新景观

admin 2006-02-13 来源: 网
  利用废弃混凝土铺路,渗透性好又节约天然石材;收集建筑垃圾“堆山造景”,既为大量垃圾找到“容身处”,又能弥补申城自然景观的不足。日前,市政协委员曾乐才提出,利用建筑垃圾堆
  利用废弃混凝土铺路,渗透性好又节约天然石材;收集建筑垃圾“堆山造景”,既为大量垃圾找到“容身处”,又能弥补申城自然景观的不足。日前,市政协委员曾乐才提出,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为市民游览增添看点。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堆山造景”本市已有先例,有望成为今后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堆山造景”变废为宝

  “这些年来,本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进行,快速发展背后产生的垃圾也是惊人的。”市政协委员、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曾乐才告诉记者,建筑垃圾是城市新建、扩建或维修构筑物的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渣土,其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灰、砂石、渣土、灰土等,估计每年数量上千万吨。这批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弱碱性的废渣将令土壤“失活”,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目前各个区都在积极整治,严惩乱倒渣土行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筑垃圾没地方送的难题。”曾委员说,他由此想到利用这些“原料”建人造自然景观,既减少污染,又美化环境,一举两得。

  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国内外已不乏先例,如天津市最大规模的人造山,占地约40万平方米,利用建筑垃圾500万立方米。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山水相绕、移步换景”的特色景观,成为市民游览休闲的大型公共绿地。

  市民反映褒贬不一

  记者从市容环卫部门了解到,本市已有一些尝试“变废为宝”的区域。闵行区试点生态住宅楼旁,已铺就一段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替代天然石料的道路,而虹口区广粤路,十年前就利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起了一座“靶子山”,如今人造假山上绿树成荫,一点“垃圾”的影子都看不到。

  记者昨日在闸北某人造假山旁看到,建成快3年的假山上,成片绿化形成了“天然氧吧”。由于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很多老人每天早上都会来此处锻炼身体。住在附近的居民潘先生听记者说山是垃圾造的,直说没想到。“这里环境蛮好,我们觉得很惬意。”

  “当初我们在广粤路堆山时,附近都是农田。”虹口区市容局服务中心王主任告诉记者,根据调查,居民对“垃圾山”往往会有两种反映,如果该景观列入规划,在居民入住前已经造好,基本会受到欢迎。但要在居民密集区找出块空地“堆山造景”,则谁也不会乐意。

  “垃圾进进出出,确实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王主任说,如今中心城区人口密集,选地皮是推广“堆山造景”的瓶颈难题。

  相关部门谨慎对待

  “如何解决好垃圾的后续处理,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筑垃圾“堆山造景”的另一难度在于必须严格防止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的生活垃圾和重金属掺杂或其它有机物,以免对土壤、地下水、空气等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记者从宝山区环卫部门获悉,顾村等宝山区域内的垃圾山有望在最近“变身”人造景观。宝山区环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通过技术攻关,合理控制好被填埋垃圾的成分,通过植被的生物分解作用将能有效吸收、吸附垃圾中的有害元素。另外,一些植物的根茎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一旦形成绿化规模群,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填埋垃圾所产生的沼气。

  “如果处理得当,利用垃圾堆山造景确实可以有效美化环境,现在要考虑在市区推广这一模式是否合算。”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成景后,需要开辟出空地对景致进行周边美化,这样一来势必将占用大量土地。“后续费用将远远高于垃圾造景本身的消耗,因此目前我们对于中心城区周边产生的建筑垃圾仍然将主要采用搬迁为主。”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