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产业建筑遗存与转型住屋

admin 2006-04-27 来源: 网
  编者按:位于北京东北郊大山子地区的798厂,前身是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三分厂,始建于1952年,为当时的民主德国所援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798厂经营逐渐惨淡,一个又一个的
  编者按:位于北京东北郊大山子地区的798厂,前身是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三分厂,始建于1952年,为当时的民主德国所援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798厂经营逐渐惨淡,一个又一个的车间不得不被关闭。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大工作室时发现了这片空间,租金很便宜。渐渐地,许多美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接踵而来,大批艺术家和艺术商纷纷涌向这里发展他们的事业。如今,798厂已经是轰动艺术业界的798艺术区。这是一个典型的产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实践活动。其实在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重要城市,都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类似的实践。作为工业遗产的产业建筑,其保护与再利用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今年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活动的主题,也正是“重视工业遗产,提高对其价值的认识,并对工业遗产采取保护措施”。该文拟探讨了一种产业建筑的动态保护策略——改造性再利用,并结合我国目前住宅大量紧缺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将产业建筑遗存改造成为转型住屋的建筑设计对策。在今日旧城改造如火如荼的中国城市,对于20世纪数量最大的建筑遗产——产业建筑而言,此对策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 

  产业建筑遗存曾是我国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完整形象和历史沿革的见证。20世纪上半叶,我国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重要阶段,在积极地向世界科技先进国家学习的过程中,产业建筑的设计更多地受到西方新建筑的影响,较多地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代表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正如上海,原怡和纱厂的废纺车间在当时率先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锯齿形屋顶;杨树浦煤气厂的炭化炉房采用了铆接工字钢构架结构;啤酒厂及密丰绒线厂仓库则使用了无梁楼盖。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兴起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使得传统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很多老的工厂企业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张使老的产业建筑夹杂在新建成的区段中显得格格不入,城市规划也有意识地将老的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这样,许多产业建筑就丧失了其物质功能,并因为长时间地被空置、遗弃而日渐破败,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 

  动态保护 

  对于产业建筑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不能仅仅流于静止的、消极的、“博物馆冻结式”的保护方法。对旧建筑原封不动的保存,只能使其变成一具“木乃伊”。对其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其新的生命,让它成为旧城区新的兴奋点,从而带动其周围环境的复苏,这种改造性保护是一种积极的保护,不妨称之为“动态保护”。 

  在欧美和日本,有许多将废弃的产业建筑改建成小型博物馆、展厅、市民活动中心的优秀实例。在我国的大城市,也有许多年轻艺术家租用仓库、厂房,将其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前卫而新潮。 

  而根据社会调查分析,转型住屋作为产业建筑遗存改造的一种可能形式,在我国有着比较大的社会需求。 

  首先是安置房、廉租房的需求。许多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除了经济适用房外,社会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安置房和廉租房。而产业建筑遗存改造成廉租房的方式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大大地节约了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 

  其次是多元时代的个性化需求。多元的社会文化带来商品房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由产业建筑改造成的单身公寓、Loft(出自美语,现指没有内墙隔断的开敞式平面布置住宅,也称为studio或studioapartment)、集合住宅亦很有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满足于现在相对单一、标准化的住宅形式,转而追求别具一格的新型住宅空间,他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日益趋于个性化。如北京和上海的一些青年艺术家租用旧的产业建筑,将之改造成自己工作和生活的Loft,这进而演化成为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同时,单身公寓也是房地产市场中的新兴产品,它吸引着大量资金有限又希望购买到面积紧凑、功能相对齐全的住房的年轻人。 

  转型住屋的可行性 

  20世纪初期与中期,我国的产业建筑在设计上较多地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加上其本身非常注重经济性和技术性的相互约束、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相互权衡,所以产业建筑大都是具有结构美、材料美,功能与形式相和谐的现代建筑。而这些特点,都与转型住屋在结构和形式上的要求不谋而合。 

  从建筑平面上看,厂房、仓库等产业建筑多为大跨度、大开间,具备二次分隔空间的可能性。在原有主体结构不动的情况下,可用轻质隔墙灵活分隔出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厅、卧、厨、卫、储等空间。大跨度、大开间的平面尺度还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以保证分割后住屋的基本使用功能,较大的跨度还有利于设计改造出更为舒适、合理的住屋。 

  从建筑剖面上看,产业建筑的层高一般较高,可以根据需要把高大的空间划分为高度适宜的若干空间,可以改造成为复式、有高厅和夹层、空间变化丰富的新型住宅,弥补了原来统一层高的住宅建筑的不足。此外,大多数产业建筑的檐口高度为4到15米,这对于改建成多层住宅来说是适合的。 

  从建筑立面上看,产业建筑的立面一般比较简洁大气,着重于表现建筑的形体和结构本身的美感,具有现代建筑的特征,有返朴归真的魅力,稍加改造便可以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市场新需求的新型住宅。 

  从结构荷载角度看,大部分厂房为排架结构,柱距6到9米,荷载包括吊车、机床等重型机械带来的动荷载和静荷载,经过换算,大部分厂房建筑的主要结构可以承载多层住宅的荷载。 

  此外,很多产业建筑是尺寸标准、跨度统一、结构形式一致的标准化产品,在改造方案的设计上有着很强的普适性,因此对于产业建筑遗存改造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建筑遗存是城市历史的记忆载体,记载着我国近代产业发展历程的文化景观。随着时间的流逝,产业建筑遗存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必将日益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审美意义。笔者认为,将产业建筑遗存改造成为“转型住屋”的动态保护策略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种动态的保护策略不但节约了政府的财政开支,而且有效地再利用了原有的建筑资源,减少了拆除和重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力消耗,因而具有深远的物质价值、环境价值和精神价值。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