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广东佛山“兆祥黄公祠”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

admin 2006-05-11 来源: 网
  粤剧发源地广东佛山的“兆祥黄公祠”,自2000年起在当地文化局组织下,由华南理工大学东方建筑艺术研究所、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公用事业局和当地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共同开展
  粤剧发源地广东佛山的“兆祥黄公祠”,自2000年起在当地文化局组织下,由华南理工大学东方建筑艺术研究所、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公用事业局和当地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共同开展项目修缮和保护工程,并于2002年改作为粤剧博物馆。由于这一从传统宗祠向现代博物馆的转变所带来的无形文化遗产价值,该建筑日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05年“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专员里克·彭日前在参观该项目时表示,兆祥黄公祠今天作为展示粤剧的一个历史平台,也很好地保存、展现了佛山地区传统的民间建筑艺术风格,希望其能加入申报世界遗产。

  据佛山市博物馆申小红先生介绍,兆祥黄公祠的创办人为清末著名的中成药师黄大年(字兆祥),因其制成的药品“黄祥华如意油”在光绪年间治愈了李鸿章家人的疾病而扬名,并成为佛山首富。宗祠为三层四进式建筑,石板铺地,青砖砌墙,屋顶瓦脊上有许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的人物塑像,整体保存了“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两塑(灰塑、陶塑)”的闽南建筑特色。因处于人流较多的佛山兆祥公园内,宗祠外围墙和瓦脊塑像等的加固、防护工程比较紧迫。

  在佛山市博物馆主要负责文物收集,并以长期的门票收入和佛山市公用事业局共同出资,华南理工大学东方建筑艺术研究所提供主要的技术和学术支持,佛山五华县第一建筑设计公司为主进行维修施工的合作模式下,宗祠现已在原有建筑得到较好保护的基础上,转变为一家拥有2000多件重要展品的粤剧博物馆。展品包括清代粤剧表演地琼花会馆遗石、李锐祖竹制粤剧乐器“五架头”、由洋人灌录于清末的现存最早粤剧唱片、以粤剧《穆桂英挂帅》为题材的祖庙陶塑瓦脊、以粤剧《六国大封相》为题材的祖庙山门上的金漆木雕花檐板和早期的粤剧戏服―――密片女蟒等。

  至该奖项颁布,2005年度由8个国家获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14个奖项已全部尘埃落定。中国占其中的6个。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公布,2005年度中国的卓越奖得主为浙江省庆元县后坑木拱廊桥,杰出奖得主为云南省寺登街古集市,优秀奖得主为香港圣约瑟夫教堂和香港通华(TungWah音译)棺材铺,荣誉奖得主除兆祥黄公祠外,还有江苏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始设于2000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旨在鼓励和肯定个人或民间组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据悉,申报章程规定,申报项目的建筑主体必须有50年以上的历史,并在申报前的10年之内经过维修。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