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携手拯救行将消失的大运河
admin
2006-06-12
来源:
网
今年6月10日是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此前,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官员在杭州汇聚一堂,围绕着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今年6月10日是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此前,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官员在杭州汇聚一堂,围绕着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会上通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标志着中国对于京杭大运河申请加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梦想迈出实质性一步,也意味着沿岸城市开始联手拯救行将消失的大运河。许多河道已变成垃圾坑京杭大运河正面临消亡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贯通于1292年,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大运河绵延千里、纵贯南北的水系,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情,沿岸几十座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也大多有着意境别具的高品位文化。
有学者形容:“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但令人痛心的是,京杭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面临消亡。在大运河南端的杭州,1983年以来为整治运河不遗余力:完成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新挖河道7公里,新建了三堡船闸;实施了运河杭州段截污处理工程,投资9.63亿元,敷设主干管、连通管、次干管,总长约40公里,新建扩建10座污水提升泵站,扩建四堡污水处理厂;成立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落实“编制规划、理顺机制、整治景观、推进城中村改造、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资源、谋划第二通道”等。通过规划、整修、建设,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两岸各长10公里的景观带、西湖文化广场、运河文化广场、艮山公园、青莎公园、北星公园以及艮山门埠等“六埠”、拱宸桥等“十五桥”为核心的系列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千年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
然而,记者同时了解到,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因为历史上漕运的废除,黄河改道的淤塞,普遍的缺水,乃至后来严重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多次的改造和沿岸的开发建设,作为有水通航贯通全程的完整意义上的一条河,已基本上不存在了。
断流使运河的基本功能丧失。山东济宁以北段基本断流,许多河道已变成垃圾坑,有的已被农田蚕食,中运河(台儿庄———淮阴)和南运河(天津———临清)虽然还有水,但时刻面临断流威胁。
污染严重。现代化的船只运输严重损害了运河的环境风貌。
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在通州“北运河码头”,跨河的桥上车来人往,成堆的垃圾却使运河几乎成为污水沟。济宁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曾经因成功实施“引汶济运”而使汶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如今,分水龙王庙前的运河已经变成了一片树林。龙王庙址也已残破不全。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实施的“四水济运”,汶河上的关键工程罡城坝早已不存在。始建于明朝的聊城东昌府运河“土桥闸”现存闸口已坍塌。昔日运河沿岸众多的会馆大多人去楼空,乃至荡然无存。大运河的真实性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丧失。
目前,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77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1100公里。沿岸城市联手备战申遗保护运河文明继续流淌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通过的《杭州宣言》,充分肯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强调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同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也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与会的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制定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重视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关注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河沿岸城市的官员在加快运河保护和申遗之路上也达成了共识,并积极行动起来。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运河在杭州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要先行。
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杭州”之名,由河而生;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江南名郡,借河而扬;两朝都城,因河而定。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
因此,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杭州提出了三个目标:首先是还河于民,打通运河两岸游步道,改善运河自然生态,修复运河人文生态,实现还河于民,使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运河、感受运河、品味运河。其次是申报世遗。最后是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河杭州段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完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功能,把运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的“塞纳河”,打造成与西湖、西溪齐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
江苏扬州市市长王燕文表示,扬州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中的地位特殊,尤其在挖掘、整理、保护隋唐、明清的历史文化上要有所建树。
河北沧州是大运河重要的码头,该市打算以码头遗址为核心,修缮保护一批运河文化遗存。
山东济宁段的运河开凿,标志着大运河南北贯通,这里有运河沿途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该市正抓紧对古运河的桥、涵、坝、闸等水利、航运设施进行加固维修,并计划重新恢复清代漕运总督衙门的原貌。
江苏徐州市副市长李文顺认为,启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将给历经沧桑巨变的大运河带来又一次新的转机。建议参照国家关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立法管理进行立法,明确各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切实把运河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会上通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标志着中国对于京杭大运河申请加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梦想迈出实质性一步,也意味着沿岸城市开始联手拯救行将消失的大运河。许多河道已变成垃圾坑京杭大运河正面临消亡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贯通于1292年,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大运河绵延千里、纵贯南北的水系,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情,沿岸几十座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也大多有着意境别具的高品位文化。
有学者形容:“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但令人痛心的是,京杭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面临消亡。在大运河南端的杭州,1983年以来为整治运河不遗余力:完成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新挖河道7公里,新建了三堡船闸;实施了运河杭州段截污处理工程,投资9.63亿元,敷设主干管、连通管、次干管,总长约40公里,新建扩建10座污水提升泵站,扩建四堡污水处理厂;成立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落实“编制规划、理顺机制、整治景观、推进城中村改造、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资源、谋划第二通道”等。通过规划、整修、建设,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两岸各长10公里的景观带、西湖文化广场、运河文化广场、艮山公园、青莎公园、北星公园以及艮山门埠等“六埠”、拱宸桥等“十五桥”为核心的系列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千年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
然而,记者同时了解到,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因为历史上漕运的废除,黄河改道的淤塞,普遍的缺水,乃至后来严重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多次的改造和沿岸的开发建设,作为有水通航贯通全程的完整意义上的一条河,已基本上不存在了。
断流使运河的基本功能丧失。山东济宁以北段基本断流,许多河道已变成垃圾坑,有的已被农田蚕食,中运河(台儿庄———淮阴)和南运河(天津———临清)虽然还有水,但时刻面临断流威胁。
污染严重。现代化的船只运输严重损害了运河的环境风貌。
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在通州“北运河码头”,跨河的桥上车来人往,成堆的垃圾却使运河几乎成为污水沟。济宁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曾经因成功实施“引汶济运”而使汶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如今,分水龙王庙前的运河已经变成了一片树林。龙王庙址也已残破不全。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实施的“四水济运”,汶河上的关键工程罡城坝早已不存在。始建于明朝的聊城东昌府运河“土桥闸”现存闸口已坍塌。昔日运河沿岸众多的会馆大多人去楼空,乃至荡然无存。大运河的真实性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丧失。
目前,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77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1100公里。沿岸城市联手备战申遗保护运河文明继续流淌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通过的《杭州宣言》,充分肯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强调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同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也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与会的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制定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重视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关注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河沿岸城市的官员在加快运河保护和申遗之路上也达成了共识,并积极行动起来。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运河在杭州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要先行。
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杭州”之名,由河而生;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江南名郡,借河而扬;两朝都城,因河而定。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
因此,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杭州提出了三个目标:首先是还河于民,打通运河两岸游步道,改善运河自然生态,修复运河人文生态,实现还河于民,使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运河、感受运河、品味运河。其次是申报世遗。最后是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河杭州段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完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功能,把运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的“塞纳河”,打造成与西湖、西溪齐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
江苏扬州市市长王燕文表示,扬州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中的地位特殊,尤其在挖掘、整理、保护隋唐、明清的历史文化上要有所建树。
河北沧州是大运河重要的码头,该市打算以码头遗址为核心,修缮保护一批运河文化遗存。
山东济宁段的运河开凿,标志着大运河南北贯通,这里有运河沿途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该市正抓紧对古运河的桥、涵、坝、闸等水利、航运设施进行加固维修,并计划重新恢复清代漕运总督衙门的原貌。
江苏徐州市副市长李文顺认为,启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将给历经沧桑巨变的大运河带来又一次新的转机。建议参照国家关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立法管理进行立法,明确各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切实把运河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