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遗产地”并非永久头衔

admin 2006-07-24 来源: 网
  7月8日到15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了,同往年一样,各个国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遗产大会上不仅有列入遗产地的荣誉,也有被列为濒危遗产地的沮丧
  7月8日到15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了,同往年一样,各个国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遗产大会上不仅有列入遗产地的荣誉,也有被列为濒危遗产地的沮丧。本次大会有包括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塞内加尔的朱吉鸟类保护区、印度的亨比古迹群和突尼斯的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等5处世界遗产脱离濒危名录,有德国的易北河谷等两处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就像一位政府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能得到相关国际保护组织的支持和协作;另一方面,“遗产地”并非一个永久的头衔,如果保护不利,随时有可能被剔除。本版特编发此文,旨在给我国的世界遗产管理者以借鉴和警醒。——编者 

  5项世界遗产脱离濒危名录 两项世界遗产进入濒危名录 

  在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谁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当然是最大的焦点。可是对于已经进入名录的项目来说,并不是能够永久停留在《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保护不好,则有可能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甚至被剔出世界遗产的行列。这次世界遗产大会上,几个已经进入遗产名录的遗产保护地点就经历了喜忧不一的过程。 

  在这次由立陶宛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本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伊娜·马尔丘利奥尼特女士主持的会议上,共通过了18个新的遗址,它们包括2个自然遗址,其中一个自然遗址的范围要扩大,变成一个跨国境遗址。16个文化遗址入选,其中有一个跨国境遗址,3个已入选遗址的范围得以扩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经过审核,决定将德国的易北河谷等两项世界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说,位于德国德累斯顿市境内18公里的易北河谷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是当地政府计划在这段河上修建一座桥。如果该桥建成,将极大地破坏易北河的景观,使其不再符合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资格。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希望该市政府谨慎考虑建桥计划,如果市政府不改初衷坚持建桥的话,则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2007年将易北河谷从《世界遗产名录》上剔除。同时因相关国家管理部门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取消对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塞内加尔的朱吉鸟类保护区、印度的亨比古迹群和突尼斯的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阿尔及利亚的提帕萨古迹遗址等5项世界遗产亮出的黄牌,将其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除名。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根据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设立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列入该名录的遗产首先要具备世界遗产的资格,同时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胁、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破坏、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随意摈弃、武装冲突的爆发或面临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在紧急情况下,世界遗产委员会可以在任何时候把面临上述危险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有濒危遗产的国家可以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援助申请。当然,如果濒危世界遗产遭遇的威胁解除,也可将其从名单上去除。以德国科隆大教堂为例,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科隆市当局更改了在大教堂周围修建高层建筑的计划,提高了大教堂周围地区的市政管理水平,所实施的措施改变了科隆大教堂所处的危险处境。此次脱离濒危名录的项目,采取了包括在项目周围停止建设高层建筑、改善环境状况、停建商业设施等一系列措施。而如果它们不采取这样的措施,最终等待这些项目的命运就是被世界遗产名录除名。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1248年始建,1880年完工,1996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因科隆市在莱茵河沿岸兴建了多座高楼大厦,破坏了该教堂附近城市景观的完整性,2004年,这一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突尼斯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是迁徙水禽的主要冬季栖息地之一,1980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其上游兴建两座水坝,使流入湖中的淡水严重减少,湖水和沼泽地含盐量上升,湖边芦苇完全消失,迁徙鸟类减少。与此同时,商业化捕鱼、伐木和农业开发也对该国家公园构成了威胁。1996年,这一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印度亨比古迹群是印度维查耶那加尔帝国最后的都城遗址。在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富有的王室建造了宏伟的胜利城、德拉威庙宇和富丽堂皇的宫殿。1986年,它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由于连修两座吊桥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威胁了该世界遗产的完整性,1999年,这一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项目遭到质疑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球共有99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遭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质疑,针对被质疑的遗产项目,其所属国家要向大会作出申诉和解释,我国的明清皇家园林、苏州古典园林和“三江并流”这个“巨人”的生存状况就受到了质疑。 

  据中国代表团官员介绍,明清皇家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被质疑的原因在于过度的旅游开发,而“三江并流”面临的潜在威胁,则是该遗产地及其周边地区正在规划的系列水电站项目和铜矿开采项目。2003年,中国云南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流域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总面积接近17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地之一。大会并没有将“三江并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因为迄今为止,所有围绕“三江并流”遗产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水电站和矿产开发项目,都仅仅停留在规划阶段,没有经过国家正式批准,更没有开始动工,因此,所谓对遗产地的“破坏”这一事实尚未发生。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会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不顾一切地破坏自然环境。” 

  王凤武认为,中国的遗产地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屡屡遭到评估,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恰恰说明了国际社会对这个中国遗产地的高度关注。他意味深长地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了巨大的荣誉之外,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也就是要按照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要求管理遗产地。因为遗产地不仅仅属于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产。 

  荣誉的背后,其实是更大的责任 

  在我们国家,尽管没有项目被列入濒危名录,像张家界、武当山、都江堰、三江并流等遗产还是因为破坏性的开发,或是保护不力而曾经得到来自联合国遗产委员会的质询和警告。 

  现在我国各地掀起了申报世界遗产热,有200多个项目有申报世界遗产的意愿。为了申报成功,一些地方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要最大可能地保持遗产项目的原貌。武夷山为了申报成功,花了1亿多元拆除各种破坏景观的建筑;庐山、峨眉山、武当山等也都曾为此花费了上千万元,承德为了保护古迹将上万间新房子拆除;都江堰市也曾为申报遗产拿出2.2亿元拆除商业建筑。一方面为了保护遗产的完整性,各地花大代价在拆,以尽量还原遗产的本来面目;在另一方面,一些已经申报成功的遗产项目又面临着不恰当建设、过度开发的问题,像乐山风景区复建“巴米扬大佛”、张家界的天梯等负面新闻一直不绝于耳。在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为庆祝明孝陵连续三天向市民免费开放,近30万游客拥向明孝陵。不少游客用攀爬古石像的方式来庆祝,这种情形恰恰是现在各地重申报、轻保护现象的最好注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不仅与公约的精神相违背,也与当地人们的利益,特别是长远的利益也是相违背的。只有保护好,才能长远地、永续地利用,是对子孙万代、也是对全人类负责。其实,得到警告的不只是遗产本身,还有我们对遗产保护的管理体制。在现有的条件下,有些遗产地属于国家主管部门管理,有的属于省政府管理,有的是市县政府管理,其中还有文物部门主管的,还有旅游部门主管的等等,管理部门比较分散,世界遗产能拉动经济,是块大肥肉,地方和部门利益必然出现问题。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并不是世界遗产工作的终结,而是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刚刚开始。要保护好遗产、前面还有很多工作。荣誉的背后,其实是更大的责任。 

  2007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1名成员将再次聚会新西兰,讨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审议申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候选遗址。新华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