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的私家园林
admin
2006-07-28
来源:
网
粉墙黛瓦、廊亭半围、檐窗隐现……一千年来,建造一座带有亭台水榭的花园宅院,是江南历代文人雅士的梦想,至今仍旧绵延。苏州城内就有这样一位文人雅士,“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
粉墙黛瓦、廊亭半围、檐窗隐现……一千年来,建造一座带有亭台水榭的花园宅院,是江南历代文人雅士的梦想,至今仍旧绵延。苏州城内就有这样一位文人雅士,“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美”
蔡廷辉,姑苏人氏,年届耳顺,官方身份为苏州国画院副院长、金石篆刻家。他做园林二十年有余,是苏州城近年造园热的代表人物。现有私人园林“翠园”、“醉石山庄”两座,茶楼一座,无不精心打理、入著三分
古人贪心,总想将天下最佳的景物揽入自家门下,于是便有了园;今人念古,也总想复制古人诗画下的闲情逸致、亭台楼阁,于是也便有了今人的园。
从宋代到清代,私家园林层出不穷,光苏州古城就涌现了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大量私家园林精品,城中园林最多时达300余座。“移步换景,曲径通幽。”这八个字曾使苏州园林闻名天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私家园林一度遭到破坏,中断了近百年之久后,姑苏这个园林之乡又重现营造私园之风。
一千年来,建造一座带有亭台水榭的精致园林,是江南历代文人雅士的梦想,至今仍旧绵延。文人造园,为求“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美,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苏州城内就有这样一位文人雅士。
方寸之地见文章
每天早晨六点半,泡上一壶上好碧螺春后,蔡廷辉右手拿着牙刷、左手拿着剪刀开始在“翠园”里闲庭散步:边刷牙边四处查看,如果看到哪棵树树叶长得不好,他都要停下来修剪一番,直至满意再继续沿花涧漫步。这一刷牙就至少刷半个多小时,而这个习惯他从建园伊始就保持着。
蔡廷辉,姑苏人氏,年届耳顺,官方身份为苏州国画院副院长、金石篆刻家。他做园林二十年有余,是苏州城近年造园热的代表人物。现有私人园林“翠园”、“醉石山庄”两座,茶楼一座,无不精心打理、入著三分。他的翠园曾被称为“解放后个人出资建造的第一座私家园林”。开风气之先,无人出其右。
翠园位于苏州古城区,占地450平方米,离拙政园不到500米,是一座玲珑雅致的古典小花园。东临溪流,筑有码头,属“西北风挡掉、东南风灌进”的建筑格局。园内青山绿石、泉水伴鸟鸣、清风递花香,春日卷帘,新柳滴翠;夏日纳凉,窗外桐竹摇荫;秋日诵诗,可夜听芭蕉语;冬日煮茗,亭前梅花飘香。整个园里光太湖石就重达250吨,各种草木种植30多种,主人在人工挖掘的池塘里养着金鱼和一对鸳鸯。廊壁上悬挂着他亲手绘刻的“吴门画派四大才子的作品”碑刻,显示出篆刻仍是他的老本行。
翠园始建于1999年,次年完工,从叠山、理水到栽树、种花,都由蔡廷辉亲自动手。翠园虽小,却得苏州园林的精髓:巧植林木,使景观层落有致;巧设石障,使曲径步步通幽。池中鸳鸯戏水,鱼鳞乍现,一块形态奇特的峰石突兀而起,壁立其中。“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翠园”之名实为蔡廷辉偶得,建园完工后不久,蔡廷辉在某个早晨逗鹩哥,突然发现野生的灰鸬和翠鸟来园中参观——它们看中了池中的金鱼,于是,觅食的“翠鸟”带给他灵感,“翠园”二字迸发而出,在苏州话中,“翠”与“蔡”又是谐音。而石的极品又为翡翠,是历代金石家的最佳伴侣。
“我的园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皱、镂、透、秀。”蔡廷辉说。
醉石之中起山庄
2006年6月18日,蔡廷辉的另一个园林“醉石山庄”开园——除了自身的园林之外,还是带有经营性质的度假山庄。醉石山庄并非酿酒之地,却是产石之乡。它背靠苏州东山,西临太湖,筑亭可以坐看漫山红橘,起楼可以眺望连天银波。峰峦处处挂楼窗,泉声丝丝入人耳。近70平方米见方的大型摩崖石刻唐寅的《吴门避暑》被蔡廷辉镌刻在清泉流经的崖壁险滩上,气势雄浑,是蔡廷辉所津津乐道的。按照他的设想,他要把醉石山庄做成一个专门的摩崖石刻的园林,而且他将穷其下半生把古今描述东山的古人诗句全部镌刻在摩崖上。
为购买这座山庄的土地就曾让蔡廷辉十多年前倾其所有。1993年春天,他到苏州东山镇当地一户农家去加工几斤碧螺春,无意中发现橘林中有大片非耕地,地面上冒出十多块大石头,本是金石篆刻出身的他一下子来了兴趣,便集资买下了这么多石头。当时他只是隐约觉得日后可以给石刻做一些大的作品,谁知道日后他越挖石头越多,再往后觉得还可以就地取材,就买下这块地,用这么多石头搭起一个别具风格的园林——醉石山庄。
由于醉石山庄占地近30亩,蔡廷辉施展起园林功夫来也更加方便,据说里面光石头就有15000吨,而用石头叠加起来的小溪最低跟最高水位相差有16米。园中的亭台楼阁,也都是用当地的黄石所搭。为了达到他理想中的效果,几乎每搬移一块石头他都要亲临现场,指挥吊车,把巨石上下腾挪,直至看上去满意,才让工匠去用水泥封缝隙。尤其是近5年,从设计、购料、施工、监督,几乎都是他一手操办,每每有点收入,便又如数投进去。于是,用石头搭起了凉亭、堆起了池塘,用石头砌成了瀑布和假山……
“苏州的几个园林,拙政园的大布局、章法,比如空间的留白、池塘的分割最好,但是选用的石头不太好;留园比较精细,注重亭台楼阁的细节;而网师园则是小园林钟秀的代表……”蔡廷辉说。醉石山庄要做的,就是和这些园林都不一样的风格:以“石”开场,以“园”为题,以“刻”为中心。
嗜“树”如命老本行
蔡廷辉幼时生活在苏州一座典型的深宅大院中,父亲为著名金石篆刻家蔡谨士。他自幼随父学金石,习古画,刻苦磨炼十余载,之后又于上世纪80年代参与苏州一批老园林修复,久而久之,渐渐喜欢上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的园林。他把自己独特的篆刻技艺融汇园林之中,自然又别有一番生趣。然而他对别物的喜爱也是异乎寻常。
蔡廷辉对树的喜好,往往让人超出了想象。城中翠园树木,果树居多,有金钱柿、木瓜、芭蕉、砀山梨、银杏、石榴等。而园中那棵砀山梨树更是他自视为“伯乐相马”的故事。
由于爱树,他在苏州城内远近闻名,苏州旧城改造时挖土老板几乎个个都认识这个嗜树如命的老头儿。某天晚上他接到一位朋友电话,说是城中要挖两棵树,看他要不要,他连夜爬起床,带人赶到现场。不过对原来对方推荐的桂杉树没看上眼,却对当时旁边这棵长满白花的梨树充满了兴趣,立马就开始移树,就落根在自己院中一角。不久蔡廷辉却意外发现开花的梨树结了两个梨,虽小却讨了个“吉利”的口彩,着实让蔡老高兴了一阵。也因为他那次“伯乐相树”的经历,事后,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栏目组还专门为他的梨树拍了一集纪录片。如今,这棵梨树与园中其他果树一样,早已经果实娇艳欲滴。
而醉石山庄那棵镇庄之宝——拥有800年历史的罗汉松,更是他每天都要查看的对象,生怕出一点点小意外。这原本也是长在苏州市区的古树,因旧城改造,无地可以安置,蔡老一听说后就立马兴奋了。他给主管方连打三次报告,专家连开了三次论证会,最终还是让他把罗汉松移居到醉石山庄。而光为了把它的根茎移出地面,蔡老就动用了两辆吊车。运来山庄后,他给这棵800年的罗汉松予以额外的照顾:一棵树占有最大的空地,并独享100个喷水头。
蔡廷辉每天在自家各个园林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园中树木生长状况,有的树死后,他也会心情郁闷上好长一段时间,甚至会责骂护园之人没有好好看护。不过另外一个好处是,蔡廷辉的园里总是一年四季都结满了水果,“一年四季根本不愁没有水果,而且都是自产。”他说。
园林潇洒可终身
蔡廷辉常形容自己是“分文没有浑身是债”的人,这些债主要是这些年为他的园子所借的钱。虽然有两处私家园林,但蔡廷辉自身只是一个金石篆刻家,并没有滚滚财源,两个园林已经耗尽了他的积蓄,而之前买下的醉石山庄也断断续续修造了13年。
蔡廷辉曾经一度陷入了经济困境,两个园子的续建也无从谈起,最后不得不走上经商道路。不过下定经商的决心,还是出于家人的一次“抱怨”。有一次,在机关工作的女儿对父亲说:“您留给我的这两个园子叫我以后怎么养得起啊?”一语惊醒梦中人。蔡廷辉造园林本是想留给后辈一些东西,如果没有给园子想好出路,那以后会不会重蹈拙政园主人王献忠死后园子被儿子赌掉的覆辙呢?
蔡廷辉的旧识、浙江商人张烨飞这时将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张烨飞与蔡廷辉进行合作,由蔡廷辉抵押贷款在苏州最繁华的地区开设了茶馆,免租给张烨飞经营,双方还定下协定:优先考虑蔡廷辉造园所需的资金。
有了资金来源,使蔡廷辉顿时轻松了,不过他周围的人都形容他“蔡老师身上装不下钱”,他之后接连又进行两次收购,不仅买下翠园南面的一块地,又买下醉石山庄的周边地块,使面积达到近2万平方米。
“我存款虽然一分钱没有,但现在的胃口反而更大了,看见好的石头、好的树,甚至喜欢的都要!”蔡廷辉笑着说。 (本报记者曹俊杰 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
蔡廷辉,姑苏人氏,年届耳顺,官方身份为苏州国画院副院长、金石篆刻家。他做园林二十年有余,是苏州城近年造园热的代表人物。现有私人园林“翠园”、“醉石山庄”两座,茶楼一座,无不精心打理、入著三分
古人贪心,总想将天下最佳的景物揽入自家门下,于是便有了园;今人念古,也总想复制古人诗画下的闲情逸致、亭台楼阁,于是也便有了今人的园。
从宋代到清代,私家园林层出不穷,光苏州古城就涌现了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大量私家园林精品,城中园林最多时达300余座。“移步换景,曲径通幽。”这八个字曾使苏州园林闻名天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私家园林一度遭到破坏,中断了近百年之久后,姑苏这个园林之乡又重现营造私园之风。
一千年来,建造一座带有亭台水榭的精致园林,是江南历代文人雅士的梦想,至今仍旧绵延。文人造园,为求“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美,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苏州城内就有这样一位文人雅士。
方寸之地见文章
每天早晨六点半,泡上一壶上好碧螺春后,蔡廷辉右手拿着牙刷、左手拿着剪刀开始在“翠园”里闲庭散步:边刷牙边四处查看,如果看到哪棵树树叶长得不好,他都要停下来修剪一番,直至满意再继续沿花涧漫步。这一刷牙就至少刷半个多小时,而这个习惯他从建园伊始就保持着。
蔡廷辉,姑苏人氏,年届耳顺,官方身份为苏州国画院副院长、金石篆刻家。他做园林二十年有余,是苏州城近年造园热的代表人物。现有私人园林“翠园”、“醉石山庄”两座,茶楼一座,无不精心打理、入著三分。他的翠园曾被称为“解放后个人出资建造的第一座私家园林”。开风气之先,无人出其右。
翠园位于苏州古城区,占地450平方米,离拙政园不到500米,是一座玲珑雅致的古典小花园。东临溪流,筑有码头,属“西北风挡掉、东南风灌进”的建筑格局。园内青山绿石、泉水伴鸟鸣、清风递花香,春日卷帘,新柳滴翠;夏日纳凉,窗外桐竹摇荫;秋日诵诗,可夜听芭蕉语;冬日煮茗,亭前梅花飘香。整个园里光太湖石就重达250吨,各种草木种植30多种,主人在人工挖掘的池塘里养着金鱼和一对鸳鸯。廊壁上悬挂着他亲手绘刻的“吴门画派四大才子的作品”碑刻,显示出篆刻仍是他的老本行。
翠园始建于1999年,次年完工,从叠山、理水到栽树、种花,都由蔡廷辉亲自动手。翠园虽小,却得苏州园林的精髓:巧植林木,使景观层落有致;巧设石障,使曲径步步通幽。池中鸳鸯戏水,鱼鳞乍现,一块形态奇特的峰石突兀而起,壁立其中。“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翠园”之名实为蔡廷辉偶得,建园完工后不久,蔡廷辉在某个早晨逗鹩哥,突然发现野生的灰鸬和翠鸟来园中参观——它们看中了池中的金鱼,于是,觅食的“翠鸟”带给他灵感,“翠园”二字迸发而出,在苏州话中,“翠”与“蔡”又是谐音。而石的极品又为翡翠,是历代金石家的最佳伴侣。
“我的园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皱、镂、透、秀。”蔡廷辉说。
醉石之中起山庄
2006年6月18日,蔡廷辉的另一个园林“醉石山庄”开园——除了自身的园林之外,还是带有经营性质的度假山庄。醉石山庄并非酿酒之地,却是产石之乡。它背靠苏州东山,西临太湖,筑亭可以坐看漫山红橘,起楼可以眺望连天银波。峰峦处处挂楼窗,泉声丝丝入人耳。近70平方米见方的大型摩崖石刻唐寅的《吴门避暑》被蔡廷辉镌刻在清泉流经的崖壁险滩上,气势雄浑,是蔡廷辉所津津乐道的。按照他的设想,他要把醉石山庄做成一个专门的摩崖石刻的园林,而且他将穷其下半生把古今描述东山的古人诗句全部镌刻在摩崖上。
为购买这座山庄的土地就曾让蔡廷辉十多年前倾其所有。1993年春天,他到苏州东山镇当地一户农家去加工几斤碧螺春,无意中发现橘林中有大片非耕地,地面上冒出十多块大石头,本是金石篆刻出身的他一下子来了兴趣,便集资买下了这么多石头。当时他只是隐约觉得日后可以给石刻做一些大的作品,谁知道日后他越挖石头越多,再往后觉得还可以就地取材,就买下这块地,用这么多石头搭起一个别具风格的园林——醉石山庄。
由于醉石山庄占地近30亩,蔡廷辉施展起园林功夫来也更加方便,据说里面光石头就有15000吨,而用石头叠加起来的小溪最低跟最高水位相差有16米。园中的亭台楼阁,也都是用当地的黄石所搭。为了达到他理想中的效果,几乎每搬移一块石头他都要亲临现场,指挥吊车,把巨石上下腾挪,直至看上去满意,才让工匠去用水泥封缝隙。尤其是近5年,从设计、购料、施工、监督,几乎都是他一手操办,每每有点收入,便又如数投进去。于是,用石头搭起了凉亭、堆起了池塘,用石头砌成了瀑布和假山……
“苏州的几个园林,拙政园的大布局、章法,比如空间的留白、池塘的分割最好,但是选用的石头不太好;留园比较精细,注重亭台楼阁的细节;而网师园则是小园林钟秀的代表……”蔡廷辉说。醉石山庄要做的,就是和这些园林都不一样的风格:以“石”开场,以“园”为题,以“刻”为中心。
嗜“树”如命老本行
蔡廷辉幼时生活在苏州一座典型的深宅大院中,父亲为著名金石篆刻家蔡谨士。他自幼随父学金石,习古画,刻苦磨炼十余载,之后又于上世纪80年代参与苏州一批老园林修复,久而久之,渐渐喜欢上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的园林。他把自己独特的篆刻技艺融汇园林之中,自然又别有一番生趣。然而他对别物的喜爱也是异乎寻常。
蔡廷辉对树的喜好,往往让人超出了想象。城中翠园树木,果树居多,有金钱柿、木瓜、芭蕉、砀山梨、银杏、石榴等。而园中那棵砀山梨树更是他自视为“伯乐相马”的故事。
由于爱树,他在苏州城内远近闻名,苏州旧城改造时挖土老板几乎个个都认识这个嗜树如命的老头儿。某天晚上他接到一位朋友电话,说是城中要挖两棵树,看他要不要,他连夜爬起床,带人赶到现场。不过对原来对方推荐的桂杉树没看上眼,却对当时旁边这棵长满白花的梨树充满了兴趣,立马就开始移树,就落根在自己院中一角。不久蔡廷辉却意外发现开花的梨树结了两个梨,虽小却讨了个“吉利”的口彩,着实让蔡老高兴了一阵。也因为他那次“伯乐相树”的经历,事后,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栏目组还专门为他的梨树拍了一集纪录片。如今,这棵梨树与园中其他果树一样,早已经果实娇艳欲滴。
而醉石山庄那棵镇庄之宝——拥有800年历史的罗汉松,更是他每天都要查看的对象,生怕出一点点小意外。这原本也是长在苏州市区的古树,因旧城改造,无地可以安置,蔡老一听说后就立马兴奋了。他给主管方连打三次报告,专家连开了三次论证会,最终还是让他把罗汉松移居到醉石山庄。而光为了把它的根茎移出地面,蔡老就动用了两辆吊车。运来山庄后,他给这棵800年的罗汉松予以额外的照顾:一棵树占有最大的空地,并独享100个喷水头。
蔡廷辉每天在自家各个园林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园中树木生长状况,有的树死后,他也会心情郁闷上好长一段时间,甚至会责骂护园之人没有好好看护。不过另外一个好处是,蔡廷辉的园里总是一年四季都结满了水果,“一年四季根本不愁没有水果,而且都是自产。”他说。
园林潇洒可终身
蔡廷辉常形容自己是“分文没有浑身是债”的人,这些债主要是这些年为他的园子所借的钱。虽然有两处私家园林,但蔡廷辉自身只是一个金石篆刻家,并没有滚滚财源,两个园林已经耗尽了他的积蓄,而之前买下的醉石山庄也断断续续修造了13年。
蔡廷辉曾经一度陷入了经济困境,两个园子的续建也无从谈起,最后不得不走上经商道路。不过下定经商的决心,还是出于家人的一次“抱怨”。有一次,在机关工作的女儿对父亲说:“您留给我的这两个园子叫我以后怎么养得起啊?”一语惊醒梦中人。蔡廷辉造园林本是想留给后辈一些东西,如果没有给园子想好出路,那以后会不会重蹈拙政园主人王献忠死后园子被儿子赌掉的覆辙呢?
蔡廷辉的旧识、浙江商人张烨飞这时将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张烨飞与蔡廷辉进行合作,由蔡廷辉抵押贷款在苏州最繁华的地区开设了茶馆,免租给张烨飞经营,双方还定下协定:优先考虑蔡廷辉造园所需的资金。
有了资金来源,使蔡廷辉顿时轻松了,不过他周围的人都形容他“蔡老师身上装不下钱”,他之后接连又进行两次收购,不仅买下翠园南面的一块地,又买下醉石山庄的周边地块,使面积达到近2万平方米。
“我存款虽然一分钱没有,但现在的胃口反而更大了,看见好的石头、好的树,甚至喜欢的都要!”蔡廷辉笑着说。 (本报记者曹俊杰 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