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着眼未来而集雨 先有规划后行动

admin 2006-09-18 来源: 网
深圳市正在茜坑水库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实验。图为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办公楼面源污染控制示意图。夏一制图 深圳中银花园物业管理处翁志刚说:今年把雨水利用上了,可以至少用


深圳市正在茜坑水库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实验。图为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办公楼面源污染控制示意图。夏一制图

    深圳中银花园物业管理处翁志刚说:今年把雨水利用上了,可以至少用上7万吨中水,也就节约了7万吨自来水!

    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研究的翟艳云博士说: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成本投入也并不高,关键是意识。

    深圳市节水办主任段红雷说:解决好面源污染问题,深圳市就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集雨,更多地利用好雨水。 

    现场1

    还雨水以洁净


    从去年5月份开始,茜坑水库就仿佛成了翟艳云博士的一个孩子,倾注了他对专业研究的热忱,更承载着他对深圳市未来雨水利用的期望。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的茜坑水库并不大,水面面积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也就是集雨面积约4.98万平方公里,是库容不足2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却是深圳市的主要水源供应水库之一,每年向观澜、龙华两镇和宝昌电厂供水2000多万立方米。

    “我们还只是在做一个实验。”翟博士显得很低调。这个旨在控制雨水冲刷导致的“面源污染”的实验已经开展了一年多,是关乎深圳市未来雨水利用的关键环节。面源污染这个对于普通人显得十分陌生的新名词,已经让深圳市的水务专家忧虑许久。简单地说,天然的雨水,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类,然而雨水降落地面形成径流后,由于各种面源污染的存在,即便是在植被较好、人类活力影响较小的山区,水质也只能达到3类水的标准。

    在茜坑水库,很难看到整片的开阔水面,弯弯曲曲,连绵纵横,与其说是个水库,不如说这是个山间的洼地。虽然是一级水源保护区,但水库流域土地利用的状况并不太理想,除了50%的森林、15%的竹林之外,还有15%的果园和梯田、10%的分散聚居地、10%的裸露土地。随着降水的冲刷,集雨流域内的农药、生活废水等对水库水质造成了影响,而水土流失更成了茜坑水库的主要污染问题。

    水库需要汇集雨水,水库同样需要洁净的雨水,怎么办?

    翟博士说,茜坑水库的现状差不多代表了深圳市100多个供水水库的现状,管理好整个流域才能保证进入水库的雨水的水质,但目前茜坑水库能管理的只有3平方公里,我们只能也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在雨水进入水库前还雨水以洁净。  

    茜坑水库北部0.2平方公里的集雨实验区,仿佛是一个植物园,美人蕉、香蒲、风车草、芦苇分层依山而下。“这是植物层,我们种植4种水生植物,是想了解哪种植物对改善水质的效果更好。”翟博士介绍说,雨水进入植物层之前,还要先经过沉沙滞留层和配水层,沉沙滞留层利用天然地形建坝防止流沙,增加雨水的停留时间起净化作用,配水层则通过砾石把大水流变成小水流。实验带东侧的山坡是一片“侵蚀控制毯”,在这个侧面60度斜坡上,先铺网,再种草,以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第一次抽样实验结果令人欣喜,通过种种面源污染控制措施,流入茜坑水库的径流雨水BOD5生化需氧量去除率50%以上,TP总磷的去除率达40%,TSS  总悬浮物控制在100毫克/升以下。

    针对城市建设项目的面源污染控制实验也在这里进行着,依山而建的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办公楼看起来和普通建筑没有什么两样,繁茂的绿色植物点缀其侧,楼前是一片停车场。办公楼集雨区的雨水是怎样汇集、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原来,奥秘正是在建筑两侧的“花坛”

    那里,它们是过滤雨水的“植生槽”,屋顶的雨水经过管道汇集后来到这里,经过根系发达的耐潮植物过滤和沙壤土渗透,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

    往停车场上的3个地面隔栅里一看,也别有天地,隔栅下铺设了沙土、砾石,种植了小草,屋顶雨水经过“植生槽”后进入这个“生物滤槽”,而停车场雨水和临近道路雨水直接来到这里,经过层层过滤,最终流入办公楼南面池塘的雨水清澈如镜。“很可惜,由于还是实验,这些水没有能够就地回用,按照设计标准,这些水能够达到地表3类水标准,简单处理后就可以直接利用了。”翟博士说。

    “天上下的雨,收集起来后,必须让水质达到可利用要求,控制面源污染是深圳市确立的雨水收集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深圳市就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集雨,更多地利用好雨水。”深圳市节水办主任段红雷是茜坑水库集雨实验的积极推动者。

    “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成本投入也并不高,关键是意识。茜坑水库两项实验就是为了将集雨的成功经验早日推广到深圳每一个水库,更多地在深圳市新建项目上应用起来。”体会着翟博士的热忱,真希望他的这番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算算账

    由于面源污染的存在,深圳大部分水库都会截排一部分水质不好的径流水,如与茜坑水库同处深圳宝安区的石岩水库,每年截排量为1200万立方米。如果能有效控制住水库集雨范围内的面源污染,至少可以获得1000万立方米的可利用雨水。

    目前,茜坑水库“面源污染控制实验”

    项目投资已经超过1000万,但是看来,茜坑水库“面源污染控制实验”要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一笔意义重大的生态账。这笔实验投资,花得值!

    现场2  

    水是这样省出来的

    来到中银花园,特别能体会到深圳的美丽。北倚莲花山,南面大海,红荔路上7栋33层的红色尖塔状建筑,和大鹏展翅般的市民中心、竖琴般的中心图书馆、山峰造型的少年宫一起,勾画出深圳市中心区独特的天际线。

    敲开中银花园3号楼22层一户人家的门,主人热情地将我们请进了屋子,“这就是中水管道,中水在我们住户家里主要就是用来冲厕。”他指着卫生间马桶入水口的管道说。不是说中银花园是深圳市率先利用雨水的小区吗,这和中水又有什么关系?

    步入中银大厦B座4层的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银花园管理处,负责物业管理的翁志刚主任解答了我们的疑问。原来,今年2月,中银花园充分利用既有的中水系统,增加了装置,将7栋楼中5栋楼的屋面雨水收集起来,通过管道和阀门的控制进入中水处理池。这样,从天而降的雨水就成了洗浴水、洗衣水、洗菜水等生活废水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中水来源。

    “我们总共花了不到1万元,一年就能回收1万立方米的雨水。”翁志刚说。将径流引入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站,作为中水的水源之一,这种基于中水系统基础上的雨水收集利用,成本低廉,却立竿见影。

    在小区花园,各类绿色植物在深圳炎热的空气下释放着丝丝阴凉。据了解,小区的绿化、景观、公共地面清洁用水一年需要至少3万吨,而冲厕一年需要6万吨水。由于用上了中水,中银花园每天可以节水160吨左右,2005年,中银花园节约了6万吨自来水。

    深圳市节水办主任段洪雷介绍说,中银花园是深圳市启动的第一个中水示范工程小区,水务局为此投资了100万。2004年7月,中银花园中水回用系统正式启用。让段洪雷没有想到的是,中银花园的物业管理方今年会积极主动地打起了雨水的主意,自己掏钱投资,用上了雨水。

    有了雨水以后,中银花园中水的生产量进一步扩大了。“今年把雨水利用上了,可以至少用上7万吨中水,也就节约了7万吨自来水!”翁志刚显得有些兴奋,他还计划从明年开始,把实惠也让给业主,降低中水的价格,让每吨中水比自来水低0.3至0.5元。

    不过,翁志刚也还有个困惑。原来,中银花园既有设备的中水处理能力是每天500吨,一年下来就是18万吨,可是目前,中银花园也就是每天生产中水200吨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这么多中水,中银用不了,有一半就足够了。”翁志刚不无遗憾地说,下暴雨时,由于雨量太大,容量有限的蓄水池已经蓄满,雨水管道进中水处理系统的阀门有时只好关上,看着那么多可以用的雨水没有用上,真是可惜。

    “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把设备充分利用起来,把生产出的用不了的中水卖给市政,用于附近的道路清洗、园林绿化等等。”翁志刚说。

    算算账

    中银花园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2栋写字楼中有300余家公司,5栋住宅楼中有居民1056户。

    目前,中银既有中水回用系统,每年生产6万吨中水,加上雨水,一年生产7万吨中水。其中,雨水能够解决小区绿化、景观、冲厕用水的1/9。按日处理能力为500吨,中银一年能够生产18万吨中水,如果这些水都能够被充分利用,光靠雨水一年就可以省下2.6万吨自来水。

    未来5年,深圳将新增住房建筑面积为5700万平方米,如果这些小区都能用上雨水,按比例计算,就能够至少省下705万吨自来水。而这还只是计算了屋顶雨水的收集,再加上小区地面径流,效益应该是相当可观的。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