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民:十余年攻关划定全国绿化树种分区
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年逾古稀的陈俊愉先生一直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宣传着一本被他称为“绿化宝鉴”的书。而孟兆祯、甘伟林、杨雪芝等众多专家一年之内也利用各种机会推荐此书,并提醒业界:要高度重视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成果。这本书,就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陈有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其主要内容是他主持的建设部科技进步奖成果———《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研究课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
一个大型课题结束,往往会有不止一本专著面世。但右边这张看似简单的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图,却是中国园林创始人之一陈有民教授十几年攻关的主要成果。图中每一个分区,都需要组织大量人员前往实地考察;平均每一条区划线,几乎要用去他领导的课题小组一年的时间研究揣摩。然而,就是这张简简单单的区划图,对中国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非同寻常。
全国园林绿化建设的依据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将全面促进产业的发展,可在以下八大层面发挥作用:第一,战略层面。国家领导机关和地方单位在进行环境建设决策和分析时,可利用《规划》从宏观上对全国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有总体、系统和全局性的把握。第二,资源层面。各个地区可依据《规划》提出的总体框架,组织相关力量,开展本地区或城市的树种深入调查工作,摸清地区自然资源的家底。第三,地域风貌层面。各地区,各城市可依据《规划》了解自身区域特点,对比其他区域特色,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选择独具特色的植物材料,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突出地方风貌,拉动城市旅游。第四,植物资源开发层面。《规划》中对地域自然植被及特色乡土植物种类有不少论述,相关地区园林科研和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第五,园林规划设计层面。《规划》为各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了详实的本底资料,尤其对正确选择树种及植物造景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第六,苗木生产层面。苗圃生产者可根据《规划》确定植物区划范围,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苗木生产的战略性计划。第七,园林绿地管理养护层面。对《规划》的认真学习和理解,可使园林绿化工作者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植被特征,有利于栽培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第八,植物引种、驯化层面。《规划》是国内、国际间植物引种的重要依据,并有利于促进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树种质量的提高。
而这些作用,也是陈有民教授当初毅然承接这项课题的初衷。
“充分开发利用树木资源,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保守性,是课题组成员十余年连续奋战的目标。”陈有民教授这样告诉记者。1951年与汪菊渊先生共同创办新中国园林专业,从事园林绿化近半个世纪的他对园林植物引种中盲目、保守这两大误区造成的损失记忆犹新:计划经济年代,各地之间经常进行大范围的苗木调剂,由于没有准确的植物区划为依据,每年都会有数量惊人的南方植物被调入北京,很快就会因“水土不服”而夭折。有的领导到南方考察,看到什么树漂亮,就要马上引来,每年投入绿化的经费几十万,却总是年年植绿不见绿。“有时候,整整一列火车拉来的植物会全军覆没。”而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拥有7000至8000多种木本植物,对常规树种以外的乡土植物材料应用却非常保守,城市绿化树种异常单调。尽管市场化的建立逐渐使植物引种驯化趋于理性,但业内专家认为,只有真正将全面、科学的全国园林树种区域规划作为园林绿化的指导,植物引种驯化工作才能最终彻底走出盲目与保守这两大误区。
十大区域划分
据陈有民教授介绍,《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以温度和降雨量作为两大主导因子,同时参考土壤、植被及其他气候因子进行区域划分。通过详细查阅和整理全国600余个气象台站1951年至1980年30年间的气象观测记录以及课题组长达数年的论证,结合近千种园林植物的耐寒性特征,最终确定以平均极端最低气温-40℃等温线、-30℃等温线、-20℃等温线、-15℃等温线、-10℃等温线、-5℃等温线、0℃等温线、5℃等温线为我国园林植物主要耐寒性温度界限。
同时,从植物生长呈乔木生活型的自然分布出发,以年降雨量400毫米等雨线为水分分界线,将全国分为东南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两大地域。等雨线以东地区,乔木树种自然下种,在自然状态下可长成乔木;400毫米等雨线以西,除个别极耐旱树种可以长成乔木外,绝大多数乔木树种需要进行灌溉才能长成。各条等温线和400毫米等雨线相结合,共将全国划分为寒温带绿化区、温带绿化区等10个大区,各大区内又依各地理状况分异划分为相应的分区。值得一提的是西藏高原具有十分独特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及高原地带性植被和物种,故单独划分成1个大区,并分为4个分区。
《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不仅对10大区内的20个分区的年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等6项温度指数以及无霜期日数、降水量等气候指标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更对土壤、地貌、自然植被、主要城市及绿化建设要点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全国园林绿化建设的依据
在其课题鉴定报告上,记者发现了这样一段评语:“本区域规划……体系完整,特征明显,在理论上既能考虑各有关学科的观点,又能根据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进行区划……就中国地域而言,本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此,陈有民教授认为,《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以“包容”的态度构筑园林植物的“统一战线”。陈有民教授提到,严格意义上的植物学区划认为,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引种成功的标志是“从种子到种子”,也就是植物可以在当地完成完整的生长繁育周期。但结合园林绿化应用的实际,陈有民教授提出《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应当建立适合园林应用的引种标准,即只要引种植物能够在当地存活,并能够产生一定绿化效果,就可以将其划入该区。比如,有些高大的乔木树种在引种地只能长成灌木,但仍旧具有相当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能够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就完全可以将其列入引种地的植物名单中。
第二,多方借鉴,形成独具中国园林绿化特色的区域规划。早在1930年,美国就完成了全美植物耐寒区划,而1967年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公布的美国、加拿大耐寒区划更为世界各国所模仿。然而,陈有民教授在对其认真研究后认为,美国的区划经验只宜参考,不可模仿或照搬。第一,植物气候区划需要与国土行政区划相结合,而美国以近乎平行线的方式划分其行政单位“州”,整齐规范。而中国的行政单位“省”划却往往以山川、河流等自然地形为界,曲折复杂,两者在具体规划细节上有诸多不同。第二,美国区划仍旧沿用古老的英制计算,而要想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区划需要以公制单位为自己的单位。此外,虽然生态、林学、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如吴征镒等之前均提出过完整的中国植被区划,但大多从天然植被群落结构出发,对园林绿化等人工植被类型涉及较少。因此,尽管多方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成果,《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课题组仍旧从气候资料调查收集等基础工作做起,从头摸索属于园林绿化的区域划分方法。因此,调查工作也前后持续了十多年。
采用多年平均最低温度而不是绝对最低温度。陈有民教授告诉记者,在规划编制时,有专家认为,应以历史上有记载的极端最低温度为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引种植物的安全。但陈有民通过大量的气象资料调查后却得出“绝大多数极端最低温度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都非常有限,且大多可以采取人工措施对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的结论,认为如果以此为标准划分,势必会给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增加不少无谓的局限。因此,他建议在园林绿化树种区划中采用多年最低温度平均值为标准进行划分,更加符合园林绿化树种区域划分的实际。
全国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图。陈有民绘
全国绿化树种分区概况
Ⅰ.寒温带绿化区(棕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低于-40℃,包含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1个分区(Ⅰ1)。
Ⅱ.温带绿化区(肉红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40至-30℃,包含东北中部平原及山地分区(Ⅱ1),北蒙分区(Ⅱ2),北疆分区(Ⅱ3)3个分区。
Ⅲ.北暖温带绿化区(橘黄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30至-20℃,包含东北南部平原及华北北部山地、高原分区(Ⅲ1),大西北分区(Ⅲ2)2个分区。
Ⅳ.中暖温带绿化区(黄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20℃至-15℃,包含华北北部平原及黄土高原分区(Ⅳ1)1个分区。
V.南暖温带绿化区(绿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5℃至-10℃,包含华北南部平原、秦岭北部及川北1个分区(V1)。
Ⅵ.北亚热带绿化区(蓝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0℃至-5℃,包含华中北部(平原、丘陵及秦巴地区1个分区)(Ⅵ1)。
Ⅶ.中亚热带绿化区(粉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5℃至0℃,包含华中南部(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1个分区)(Ⅶ1)。
Ⅷ.南亚热带绿化区(红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0℃至5℃,本区内含华南分区(Ⅷ1),台湾北部分区(Ⅷ2)2个分区。
Ⅸ.热带绿化区(紫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5℃,本区内含台湾南部分区(Ⅸ1),广东南端及海南岛分区(Ⅸ2),滇西南部分区(Ⅸ3),南海诸岛分区(Ⅸ4)4个分区。
X青藏高原绿化区(浅褐色线围合区域):含青藏温带及寒漠分区(X1),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0℃;青藏北暖温带及寒漠分区(X2),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30℃至-20℃,青藏中暖温带及寒漠分区(X3),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20℃至-15℃,青藏南暖温带及寒漠分区(X4),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5至>-10℃,共4个分区。
作者简介
陈有民,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留校任教造园艺术、观赏树木、花卉园艺等课程。1951年与汪菊渊先生共同创办新中国园林专业。
编著有全国通用的高校教科书《园林树木学》、《花卉园艺》、《论中国的风景类型》、《中国自然风景区域的划分》、《园林植物的意境美》等书籍和文章数十篇。
主持有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规划、汕头经济特区园林规划及一些风景区和园林城市的评鉴工作。主持研究的《中国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园林建设人才。在专业教育方面坚持主张园林是综合性学科并以植物的应用作为重要基础,认为专业不应分割过细,以免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园林》杂志名誉主编。
《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由建筑出版社出版、发行,16开。全书包括五个章节,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