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成都拟在主城区打造15生态河道 重现小河弯弯

admin 2007-02-25 来源: 网
  河道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潺潺的河水时而急、时而缓,流过一个个弯道;河中鱼儿在水草中嬉戏,河滩鸟儿在绿地上栖息……这样自然、美丽的多条河流,将有望在成都城区出现!  
  河道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潺潺的河水时而急、时而缓,流过一个个弯道;河中鱼儿在水草中嬉戏,河滩鸟儿在绿地上栖息……这样自然、美丽的多条河流,将有望在成都城区出现! 
  昨日从市水务局传出消息:成都拟对15条主城区生态河道进行生态打造,逐渐恢复府河、沙河、清水河等15条河流(河段)的湿地和洪泛区滩地,让两岸的堤坝自然化,让水质得到改善,让原有生物群回迁,重新建立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 

  生态河道恢复原有自然特征 

  根据新出炉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本报曾报道),水务部门将成都市主城区水系细分后,分为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排洪河道、区间排水河道。府河(北三环路以上游段)、沙河(双沙路以上游段)等共15条河道被定位为成都市的生态河道。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河道能满足有不间断新鲜水源补充、河道流速适中、亲水性强等要求,所以被划分为生态河道。” 

  “城市中的河流早已不再仅有防洪、排涝、输水的作用,更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规划》中,拟对15条生态河道规划采用5种方式,恢复原有区域河道的结构形态与自然特征。 

  生态护岸护堤拒绝使用水泥 

  水利部门相关专家首先建议的就是采用生态护岸,取消水泥护堤衬底。“河道整治工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工渠道化问题。”专家表示,曾经一度采用的混凝土工程阻止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给河流带来了负面影响。“受冲河岸护堤内侧可种植水柳等根系发达的树种或采用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还可采用干砌石护岸,这样缝隙中仍可生长草。这种生态护岸能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换,滞洪补枯、调节水位,恢复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的功能净化水体。”专家说,在生态护岸的情况下,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能得以增加,为鱼儿、青蛙、螺蛳等提供栖息、繁衍、避难的场所,从而形成更好的河流生物链。 

  在生态河道两岸,也要以绿化为主,形成易透水地面,以利于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改善河岸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生态打造河流宜弯则弯不拉直 

  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还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以要恢复这15条河道的自然河流的地貌学特征,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就要变直线河道为弯曲、变坡的河道!”专家说,今后成都的河流整理将摈弃“截弯取直”,而是要宜弯则弯、宜宽则宽。“对于一条拉直的河流,建议重建起弯曲的河道,并伴有深槽、浅滩等,留住河水匆忙的脚步。” 

  专家在《规划》中提出,在15条生态河道修复工程中,应尽可能保持适当宽度的河漫滩,为洪水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前人们谈洪色变,其实,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河变为通过河漫滩在土地上分散储存,能为鱼类和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地,有利恢复河流生态。”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规划,15条河道将形成随弯则弯、河岸线不规则、河流有冲有淤、有浅滩、有深水的河道,使不同的河段均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动物生存,形成具有丰富自然生态的水边环境。 

  生态景观缓坡利于市民亲水 

  “成都以往的河道建设,大多采用直立式护坡或复式断面,缺乏亲水性。”专家说,今后成都有望将这些河道的护坡改造得更加生态,更利于人们亲水。 

  “对接近水边的某些地段,可以设计建造亲水平台、亲水台阶、亲水栈桥等,行人可以通过这些设施亲水,平台或者桥下还可以提供水生动物栖息和避难的场所。其中坡岸部分尽可能直接入水,其间种植水生植物、灌木、乔木,形成有层次的坡岸绿化,人们又可以在绿阴下赏景。”专家还表示,对于一些不便于改造成缓坡护岸的河段,可以创新地在直墙内增加水生植物植槽,打造更多绿色、更生态的新景观。 本报记者 张睿 

  新闻链接 

  深圳首条生态河道能“呼吸” 

  据深圳商报去年底报道,浑浊的水源在经过田下河流入西丽水库之前的200米长河段后,立刻清澈见底。河道还能自由释放沼气导入新鲜空气。河段两岸蛇形的河岸带植物群落缓冲带,完全不见防洪用的钢筋水泥。这就是目前已经建成的深圳首条“生态河道”。 

  西丽水库公布“生态河道”的效果数字:生态河道试验段的水质与2005年相比,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在污染物中以BOD5、氨氮、磷的去除最为显著,去除率达到了50%以上。此外,河床底栖动物有近10种,包括霍甫水丝蚓、管水蚓、螺蛳等。 

  从2005年初开始,西丽水库开始实施田下河“生态河道”试验工程。具体就是将这200米长的河段建成弯曲河道,成自然的蛇形。在河道中布有河床沙洲。沙洲周围有浅滩与深潭。浅滩增加鱼类等水生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溶解氧。深潭使水体中悬浊物质得到自我净化,为鱼类等提供了栖息场所。河床铺垫厚30厘米的块石,让河床能够自由释放沼气和底泥污染物。对于护岸,“生态河道”采用块石夹杂种植茭白、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方法。 

  拟打造的15条生态河道 

  府河(北三环路以上游段)、沙河(双沙路以上游段)、茅草堰左支渠(含上游段)、茅草堰右支渠、清水河(西三环路以上游段)、摸底河(三环路以上游段)、苏坡支渠(北、南段)、江安河、三吏堰(上游段)、十陵河(中段)、马鞍山排洪渠(上游段)、南支一渠(中段)、东风渠北干渠、南支三渠(下游段)、东风渠(十陵景区段)。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