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人造景生搬硬套 南京河道自然风光大量消失

admin 2007-03-09 来源: 网
  “弯弯的小河,河边是我的家,蛙声鼓噪,苍苔泥淖……”这曾是许多南京市民童年的画面,然而,这些弯弯的小河或者美丽的湖泊,正在遭遇水泥景观的粗暴侵蚀,郁郁葱葱的植物也掩饰不了
  “弯弯的小河,河边是我的家,蛙声鼓噪,苍苔泥淖……”这曾是许多南京市民童年的画面,然而,这些弯弯的小河或者美丽的湖泊,正在遭遇水泥景观的粗暴侵蚀,郁郁葱葱的植物也掩饰不了河湖景色的苍白。“没有了和谐自然的美感,当然觉得不好看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张纵副教授考察南京河湖后,甚至感叹,现在南京几乎找不到一个值得“画”的河湖,生搬硬套式的景观让人感觉非常无奈。 

  此情此景成追忆 

  一位老南京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刚来南京的时候,秦淮河就在窗口看得见的地方流过,每逢下雨的天气,门前石桥附近还有几个张网捕鱼的老人,到后来秦淮河铺上了石板,河流看不见了,当然珠江路的“珠江”也不见了。50余岁的刘师傅告诉记者,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秦淮河两边都是树木,河流两边全是自然土壤,河流里面螃蟹、鱼什么都有,秋天时,水退下去一点,泥土上还可以种菜。近十几年来,水质变差了,水泥的岸也多了起来,弯弯的小河再也没有了。 

  张纵副教授告诉记者,由于治理污水,秦淮河基本上都建了水泥护坡,裁弯取直,高筑垂直驳岸。所以,现在南京内秦淮河基本上看不到“小河弯弯”,这让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美感。去年,张纵决定与自己的学生重新走一遍秦淮河,看一看到底还有没有昔日美感了,结果当然是令人十分失望,甚至连外秦淮河也开始模仿市区,建造水泥岸。张纵担忧地说,照这样下去,孩子们若想看一条真正的河流得去深山老林了。 

  与秦淮河很近,又很远 

  虽然秦淮河与我们很近,有时漫步在人工栈道,仿佛触手可及,但很多市民就是感觉河水有点“夹生”。“有这样感觉不奇怪,现在的水岸装修都不能满足市民的亲水性”,张纵副教授告诉记者,拿长干桥河段来说,沿河设计了较长的亲水平台和蜿蜒的道路,曲折的平台似乎与自然植物掩映下的城墙景观呼应。但最大的缺陷就是平台下混凝土驳岸与河流“生硬对接”,河道“线条”笔直僵硬,造成了市民与水的疏离感。“看似很美,其实让市民感觉仍然不太舒服”,张纵说,太平北路段的城市滨水绿地应该说很奢华,这对需要放松的人们来说,当然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然而其中一段几乎笔直的临水栈道也是比较失败的,现在已经无人问津,一到夏天,河水散发的气味还有点难闻,更加让人怀念过去。 

  画家再也不来了 

  “以前前湖跟一幅油画一样,那里有浅浅的河滩,偶然还有一只水鸟飞过,因为自然风光美丽,成为南京一些画家写生的首选之地,一到风和日丽的春天,打开画架,可以在那里消磨半天多时间”,张纵告诉记者,再看看现在,整个南京几乎找不到可以画的地方了,前湖也不例外。许多场景都被粗暴的水泥代替,前湖岸边明明可以采用自然泥土来装饰,但实际却采用巨石堆砌。这一大败笔,破坏了整个景观的和谐。国外也有类似的湖泊,但是人家独出心裁地让一棵枯树随意倒下,卧在水里,有时还会有鸟栖息在上面,与整个场景相映成趣。 

  让河流回归自然吧 

  现在秦淮河水质稍微好一点了,其实我们可以考虑让它更美丽一些,最好让它回归自然,即使是用人工景观,也不要让水泥将河岸“封死”。张纵副教授告诉记者,从审美角度上说,自然河道比人工河道更具有“诱人性”,自然河道虽然缺少开阔平台的硬质和软质活动场所,但它所创造的滨水活动空间充满野趣,这是水泥堆砌的人工水域空间很难媲美的。“不仅美观上要好多了,其实对水利、生态等等都有巨大的作用”,专家说,自然河道是曲折多变的水岸湿地,这就像是海绵一般,更加有利减缓水速,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刘峻)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