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岳:文化发展更需要穷人文化学
admin
2008-03-11
来源:
网
昨天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孙淑义在发言中建议将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标志
昨天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孙淑义在发言中建议将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纳入国家文化建设总体布局,作出统筹规划,使中华文化标志城具有法定性、惟一性和权威性。据报道,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在山东济宁,涵盖曲阜和邹城及两市之间的九龙山区域。拟议中面积达300平方公里、造价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文化浮华”、“遗产造假”,“文化建设幌子下的炒作和作秀”。昨天下午,在十一届全国政协社科界分组讨论会议上,多位委员炮轰全国各地的文化复古现象,呼吁关注保护真正的文化遗产。(3月10日《成都商报》报道)
姑且先不说这种豪华项目绕过民意和纳税人的意志是否合适,但就300个亿的天文数目,“很多与会委员也被文化标志城的巨额投资震住了”,因为奥运会办下来也不过耗费三、四百个亿,这个 “文化投入大手笔”令人震惊!
进行文化投入,打造“文化大国”是必须的,可对于眼下的文化发展而言,不是打造虚假虚幻的形象政绩工程等标志性建筑,眼睛往上看;而是应该眼睛向下,注重民间和民声,进行货真价实的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苏和开发。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所言:好的愿望要符合科学要求,真正需要保护的是文化遗产,不是“文化现产”。 政协委员宋镇豪也说“山东有很多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如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的故居。政府应该把财政投入到这些方面。”
这些年,在经济崇拜流行趋势中,各地文化发展呈现青黄不接状况:图书馆破烂不堪、书刊陈旧,博物馆大门紧闭、商化浓重,市县戏曲团基本解散、群众无戏可看。更有甚者,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受到毁灭性打击,古老艺术后继无人。据报道,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一些民族文化资源将走向毁灭。“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这是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对我国有关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的一句话。(2005年12月29日新华网)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甚至遭到破坏,行之有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法规建设滞后,有些地方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社会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有待加强。
如果地方政府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兴趣的话,应该在这些活灵活现的民族艺术、传统艺术方面多进行投入、挖掘、抢救、珍惜、修补,这种“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文化才更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官员最好的“气质名片”。
遗憾的是,这些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毕竟不能为官员带来辉煌的政绩,毕竟不能为地方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创收,于是,人们会在本能上拒绝这样做,而愿意用大场面、大气派制造“文化轰动”,这就是文化发展的豪华取向、冲动取向。
人造景观可以建造,可文化神韵和原味神采却不能制造、复制,所以,看看应接不暇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复古:横店建圆明园、各地争相祭奠炎帝、为孔子塑造标准像等,有几个不是惨淡经营,少人问津呢?因为这种不伦不类的建筑堆承载不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所以,政协委员侯露称:“我是纳税人,我反对用我的钱去盖这样的东西,借文化的名义大兴土木。”“这座城盖好了以后,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就上去了吗?”
令人可笑的是山东省的这个文化项目,竟然是69位院士参与倡议的,可是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历史学院士,所以,这种非行家的“院士倡议”的学术权威性有多少可信度呢?这是政府在拿院士作“开工幌子”,底气不足的文化表现由此可见一斑!“讲得客气一点是作秀,讲得认真一点是造假。”
想到了温家宝总理提到的“穷人经济学”,还有穷人教育学:“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这些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各种社会资源更应该注重穷人取向,注重让绝大多数穷人享受得起,与穷人保持时时刻刻的血脉畅通。所以,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这个项目在文化发展很不够景气的今天,反而违逆社会现实和文化现状,这不能不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姑且先不说这种豪华项目绕过民意和纳税人的意志是否合适,但就300个亿的天文数目,“很多与会委员也被文化标志城的巨额投资震住了”,因为奥运会办下来也不过耗费三、四百个亿,这个 “文化投入大手笔”令人震惊!
进行文化投入,打造“文化大国”是必须的,可对于眼下的文化发展而言,不是打造虚假虚幻的形象政绩工程等标志性建筑,眼睛往上看;而是应该眼睛向下,注重民间和民声,进行货真价实的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苏和开发。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所言:好的愿望要符合科学要求,真正需要保护的是文化遗产,不是“文化现产”。 政协委员宋镇豪也说“山东有很多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如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的故居。政府应该把财政投入到这些方面。”
这些年,在经济崇拜流行趋势中,各地文化发展呈现青黄不接状况:图书馆破烂不堪、书刊陈旧,博物馆大门紧闭、商化浓重,市县戏曲团基本解散、群众无戏可看。更有甚者,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受到毁灭性打击,古老艺术后继无人。据报道,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一些民族文化资源将走向毁灭。“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这是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对我国有关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的一句话。(2005年12月29日新华网)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甚至遭到破坏,行之有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法规建设滞后,有些地方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社会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有待加强。
如果地方政府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兴趣的话,应该在这些活灵活现的民族艺术、传统艺术方面多进行投入、挖掘、抢救、珍惜、修补,这种“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文化才更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官员最好的“气质名片”。
遗憾的是,这些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毕竟不能为官员带来辉煌的政绩,毕竟不能为地方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创收,于是,人们会在本能上拒绝这样做,而愿意用大场面、大气派制造“文化轰动”,这就是文化发展的豪华取向、冲动取向。
人造景观可以建造,可文化神韵和原味神采却不能制造、复制,所以,看看应接不暇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复古:横店建圆明园、各地争相祭奠炎帝、为孔子塑造标准像等,有几个不是惨淡经营,少人问津呢?因为这种不伦不类的建筑堆承载不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所以,政协委员侯露称:“我是纳税人,我反对用我的钱去盖这样的东西,借文化的名义大兴土木。”“这座城盖好了以后,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就上去了吗?”
令人可笑的是山东省的这个文化项目,竟然是69位院士参与倡议的,可是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历史学院士,所以,这种非行家的“院士倡议”的学术权威性有多少可信度呢?这是政府在拿院士作“开工幌子”,底气不足的文化表现由此可见一斑!“讲得客气一点是作秀,讲得认真一点是造假。”
想到了温家宝总理提到的“穷人经济学”,还有穷人教育学:“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这些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各种社会资源更应该注重穷人取向,注重让绝大多数穷人享受得起,与穷人保持时时刻刻的血脉畅通。所以,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这个项目在文化发展很不够景气的今天,反而违逆社会现实和文化现状,这不能不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