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获奖建筑及评语

admin 2008-05-15 来源: 网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崔彤建筑师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设计在建筑的公共性和文化性方面进行了有宜的探索。其公共性表现在对所处城市空间的呼应关系,对入口前庭的开放性处理,以及大台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崔彤建筑师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设计在建筑的公共性和文化性方面进行了有宜的探索。其公共性表现在对所处城市空间的呼应关系,对入口前庭的开放性处理,以及大台阶和柱廊所形成的公共性尺度。其文化性则表现在对建筑文化殿堂式的歌颂,对材料永恒性的定位以及对屋顶檐口文化性的隐喻。除此之外,在建筑空间的有力控制,在建筑细部上的技术性把握,也都体现出设计者的成熟和潜质。







“北京复兴路乙59—1号改造工程”
很难想象这个建筑改造前后的反差之大,由此可见设计者在平庸结构空间中追寻可能的艺术性的决心之大。这决不是一般装饰性的改头换面,而是尝试一种建立在系统性基础上的逻辑解析。由此引发出确定和不确定的空间情感,使在其中游走的体验令人着迷。作为空间设计必然显示出的外在表达,也在平面系统中寻求三维或四维相度的材料变异,给建筑赋予全新的视觉经验。另外,建筑语汇带来的设计方法的挑战以及全过程参予的建构实验,都使建筑师李兴钢展示出其执着创新的立场。







中国电影博物馆
电影艺术的魅力笼罩在中国电影博物馆这座巨大的“黑盒子”之中,尽管表象上充斥着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但实际上所有肢解的片段、冲突的空间、变化的层次以及其间梦幻般的光影均被严谨的空间逻辑关系控制着。内部巨大的圆厅由坡道环绕,膜布覆盖的发光侧壁,释放出变幻的色彩,赋予戏剧性的表现力。伴随在参观流线上位于各展厅之间的序列空间丰富多彩,为不同展示内容之间的交叉和立体联系提供了可能性,公众可以自由选择参观路径和次序。







国家电力调度指挥中心
完美的形式设计表现出建筑师高超的艺术造诣,精湛的工艺反映出建筑师对技术和材料的热中,理性的功能布局和室内空间的处理体现着对业主的尊重。整个建筑随立于北京长安街南侧,但处于阴影下的北立面却显得异常的丰富和精致,诠释着典雅的当代建筑风格,并与北京传统城市融合在一起。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是建筑达到如此完美的手段,从室外到室内协调一致的控制体系,使得建筑的每一个元素得到反复推敲的机会,形成高完成度的设计作品,促进了中国建筑品质的迅速提高。





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改扩建工程
18000座席的奥体中心始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11届亚洲运动会的重要比赛场馆。为承办本次奥运会现代五项决赛,决定将此馆改造成40000座席的甲级综合性体育场,建筑师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充分研究原有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建筑师采用型钢与拉索组合结构,大大减轻结构自身重量,充分满足了改扩建的要求,同时也使老建筑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以高技术构件为特色的现代风格与场内良好的观众视线、多功能的内部空间完美结合,成为奥运会改造项目的典范。





台湾9.21地震教育园区
1999年9月21日在台湾发生的7.3级地震,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为了普及地震科学知识,保存对地震的共同记忆,提高防震救灾的意识,2004年在台中县雾峰乡由大函设计顾问公司的邱文杰先生和庄学能事务所共同完成了自然科学博物馆9.21地震教育园区,设计者利用现场地层错动,倒塌校舍和河床隆起等典型地貌,“用建筑的针,隐藏于大地的线,将此地震裂缝缝合”,弧形的展馆,刚性结构的钢筋砼板与柔性结构的钢索和薄膜交织成富有视觉特色的空间结构,把室内、半室外和室外整合成有机排列的空间,既保存了强烈的地震瞬间,同时用富有纪念性的现代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在艺术、真实、单纯、教育、创意等方面取得了为业界肯定的成就。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该项目以其简洁的外形静静的隅于校园一角,而斜向扭转的建筑和穿插布置的水池,则突破方形网格的束缚,活化出外拙内透的空间形态,于平淡中出神奇。设计者在营造院落空间的层面上做了创造性的尝试,院中主体建筑首层架空,近千平米的人工水体贯穿其下,既沟通了南北庭院,也为整座建筑带来了灵动与生机。
建筑主题墙面采用素混凝土饰面和灰砖。在造价极为紧张的条件下,建筑师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发明”了在加骨料的抹灰面上先用电锯进行纵向切割再割再辅以人工凿毛的施工工艺,在极低的预算内实现了很好的效果,出色的配合了建筑物的性格。
整组建筑语言质朴简约,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当代审美与传统意境的融汇,近而传递出该学院应有的文学艺术气质及建筑物主人超然的职业素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中心(一期)
创造高效便捷的医疗功能路线和人性化的生态型就医环境是贯穿本设计始终的创新点。在“急诊—手术—病房”间建立起的绿色通道、医患分流、洁污分区,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就医环境。为适应紧张用地的现状,本设计利用各层双三角形的病房护理单元,将中心护理站医护人员到周边病房的工作路线缩至最短。病房区外围每三层构置一个共享空间,成为可呼吸的立体空中花园,为住院病人提供了半室外的活动理疗区,这不仅创造出既隔绝城市干道噪声又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全新生态空间,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一座新颖通透的现代化医院新形象。





广州万科•蓝山
万科•蓝山是一个建筑覆盖率较高的现代居住小区。建筑师在有限的用地中小心规整和精确地布置着每一幢单体,使每幢单体之间似乎达到一种空间张力上的微妙平衡,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建筑师在统一风格的前提下,同时又追求单体建筑的差异性设计。统览全局,建筑高低错落,进退有序,从而形成一种尺度宜人,层次丰富的居住环境。在色彩运用方面,建筑在大片白色的映衬下,建筑师大胆点缀出一些亮丽的色块来活跃小居的居家氛围,同时也显现出亚热带建筑风格之特色。尽管该项目设计不是以原创为主题,但从建筑设计表达与素养方面看,万科蓝山亦堪称建筑精品。





深圳万科•第五园
深圳万科第五园是近几年中国住宅设计在建筑风格上表现“中国风”的重要力作。建筑师运用娴熟的设计手法将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的徽派建筑语言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典雅、清晰、细致的建筑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与感觉。从山区规划的总体布局上看,其大部分排屋都布置得井然有序,以此实现规划布局有效性的最大化,但建筑师在小区入口有限的范围内对部分单体略作错动或改向,使规整的空间布局顿时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万科第五园的落成,是中国建筑师开始追求原创的重要标志,虽然该设计还存在局部过渡重复所带来的单调感,但从总体上讲,该项目不失为我国住宅设计的经典作品。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