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同一片土地上的重建理想 规划建筑师话灾区重建

admin 2008-06-16 来源: 网
  6月9日晚,一场来自海内外规划、建筑师的精彩对话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际会议厅进行。而由知名建筑设计杂志《Domus 》国际中文版倡议的Domus Project/设计中国*“关注汶川大

  6月9日晚,一场来自海内外规划、建筑师的精彩对话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际会议厅进行。而由知名建筑设计杂志《Domus 》国际中文版倡议的Domus Project/设计中国*“关注汶川大地震”的特别行动启动仪式也在当晚进行。

  在持续4个多小时的对话中,来自建设部四川成都灾区安置规划负责人吴志强、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松涛、台湾921地震重建专家夏铸九、谢英俊、日本东京大学教授Mikiko Ishikawa、西南设计院总设计师钱方、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等多名海内外规划、建筑专家就四川灾区重建的话题进行了专业和精彩的讨论。

  据了解,Domus Project/设计中国*“关注汶川大地震”特别行动以“同一片土地、同一个家园”为口号,将联合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师、建筑师、材料商、开发商等不同群体的力量与灾区一同重建家园。

  该特别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将持续几年,本次“对话”只是特别行动的启动仪式和内容之一。届时,还将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活动,包括理论研究与方案论证、包括论坛活动与慈善拍卖等。

  不合格的建筑在灾害里就是“杀手”
  吴志强
  建设部四川成都灾区安置规划负责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这次大地震,我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体会:

  第一,看到震后未倒的二王庙古殿建筑、看到未受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古人对建筑和天地的认识远远超越我们,“人与天地在建筑层面的和谐”,这个古代中国人体现出来的营建智慧现在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城中村”不仅是个社会问题,文化问题,而且更是一个生命安全的问题。在这次大地震中我看到,很多城中村的建筑不是震垮了,而是粉碎了,把人活埋了。今后一定要把城中村的改造纳入法制的轨道,一定要改造城中村!

  第三,我和我的同事在聚源中学看到了很多死去孩子,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小到大的奖状一排地放在那里,我们都哭了,1分40秒钟,他们的生命再不复回。建筑在灾害面前,既可以是承载生命的“方舟”,也可能成为伤害生命的 “杀手”。因此,建筑师应该严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王松涛
  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博士,成都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规划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在这次大地震中,成都的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温江、郫县等区县都成为了直接灾区,而由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一些经济上蒙受影响的景点等也成为了间接的经济灾区。这次震后的重建工作在规划上,实际是应急工作的永久性解决方案。这里就包括两个部分,就是既有应急的工作,包括灾民安置等问题,同时也不能忽略那些永久性的部分。从重建家园-重建经济-重塑形象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规划工作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是以城镇体系构建为核心的“硬件规划”,第二是政策性的思路、策略、模式、资金安排等 “软件规划”,这个就涉及到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

  重建需要保存一些熟悉的社区景观
  夏铸九
  台湾921地震重建工作参与者
  台湾新都市社会学家、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所长,在台湾921地震重建工作中联合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发挥重要作用

  在大地震之后,建筑师需要反省。结合日本和台湾震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来看,灾后的重建不能等同于推倒重来。一些城市过去的景观是社区认同的关键,而这种社区认同则是让市民真正地走出受灾的阴影很关键的部分。因此我们的重建需要一些熟悉的景观来维系集体的记忆和城市记忆,尤其是我们四川很多受灾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民族记忆的象征空间必须保存。

  对于建筑师而言,灾区的重建工作不是建筑形式的问题,而是专业态度的问题,灾区需要的不是惊世骇俗的形式感,而是实用、改善型的空间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重建的建筑师应该是“赤脚建筑师”。由衷的希望这是一次由建筑师、地方政府、原住居民共同合作的重建。“规划先行、设计随后、工程跟进、企业赞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特别是对于要长期援建的灾区小学,就台湾的经验看,先做一份完整、优秀的发展计划书再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再困难也要考虑将来
  Mikiko Ishikawa
  神户、大阪震后重建工作参与者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13年前,参与了神户、大阪震后重建工作

  13年前,我参与了阪神大地震的重建工作,最四川灾区的很多方面都能感同身受。现在四川的很多灾民居住和生活都很困难,但是作为规划和政府部门,再困难也必须考虑将来,如果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考虑长远、不考虑将来,那么将来会越来越困难。都江堰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它的历史文化和适宜耕种的农业土壤都应该在重要的关注范围内。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从一个21世纪城(查看地图)市的角度来思考本次重建,因此就需要从地球环境、循环型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三个层面来进行我们的重建规划工作。

  今天的规划设计要给后人留下空间
  钱方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198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及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

  很高兴的是,由西南院参与设计的学校,一所都没有倒塌。特别是由我们设计的聚源小学,就在垮塌的聚源中学旁边。因此,我认为建筑设计程序的合法、合理对一个建筑的安全是多么重要。本次重建,我们首先要明确是在物资、资源有限的前提条件下,因此既要考虑到对资源的利用,还要考虑现有的设计和规划需要留给后人以空间。灾区的重建尤其需要一种理性回归,不求不朽的建筑,但求实用安全。此外,应该重视尊重当地的环境,在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四川人“自在” 的生活方式。

  重建不在乎谁最先去,而在乎谁最后还在
  刘家琨
  本次地震中的志愿者,正致力于利用秸秆、建渣造砖的工作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人。其建筑实践关注如何结合中国当下的低技特点及民间智慧设计属于此时此地的建筑

  经历了这次地震,我存在一个身份认同的危机:在最初参与采区救援时,我是一个志愿者。在灾区看到没有倒塌的房屋,我尚且觉得自己是个建筑师,看到倒塌的房屋时,我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建筑师。地震把大地震裂的同时,也把社会和个人震出来“一条裂缝”,一条开放的裂缝。是继续开放还是很快合起来,我认为是决定这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的标准。建筑师是通过“图纸的形式提建议”的人。参与灾区的重建不在乎谁最先去,而在乎谁最后还在!在我的工作中,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受灾群众能否成为受益者。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