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admin
2009-04-07
来源:
网
坐落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的南麓、新安江的上游,位于旅游名城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屯溪老街,是称雄明清商界300年的徽商的重要发源地和大本营,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坐落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的南麓、新安江的上游,位于旅游名城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屯溪老街,是称雄明清商界300年的徽商的重要发源地和大本营,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以“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美誉闻名遐迩。屯溪老街于1997年被确定为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管理综合试点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徽商造就的屯溪老街
屯溪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地处屯溪西部的黎阳于公元208年便有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为屯溪留下了包括徽派建筑在内的丰厚文化遗产。明代民居的典范之作程氏三宅和一代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居都在屯溪,它们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
作为屯溪市重要发祥地的屯溪老街,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末明初,有婺源、歙县商人,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在率水、横江和浙江聚汇的三江口附近,建立栈房,屯聚货物。明代永乐年间,休宁商人程维宗在此基础上再建新的店铺,还在店铺之间建亭阁,供来往行人休息,从此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屯溪街市。明弘治四年(1491年),《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由此可见,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
明、清两朝,徽商崛起,雄震海内,屯溪老街凭借地处皖、浙、赣三省交衢,横江、率水汇合直通钱塘江的有利条件,成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获得迅速发展。老街在明代成为颇有影响的“一邑总市”、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乱大量人口内迁,又发展成皖南的商阜重镇,获得“小上海”的名声。1949年以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屯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现代建筑鳞次栉比,但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深厚的商贸文化薪火相传。
独具特色的山水城格局
屯溪老街依华山、伴新安江,空间景观特色依托于城市与自然(山与水)环境的有机结合。山、城、街、水呈平行的带状结构,老街又是城市最活跃的部分。通过3条马路和18条巷道与山水相沟通,如鱼骨式形态,同时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和老街。新安江是屯溪的母亲河,河水清澈,人们常常在河边垂钓;华山树木葱郁,是人们晨练、游玩的公园。屯溪老街人来人往,一派生机盎然。
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
屯溪老街,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虽历经天灾人祸,几度兴衰,仍然保持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马头墙鳞次栉比,石板路意境幽古,店铺楼参差错落,老字号流光溢彩,保持着她特有的活力。人们漫步在屯溪老街,仿佛领略到了15世纪中国街市的遗风余韵,屯溪老街因此被中外游人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传统街区面积近20公顷,核心保护区4公顷,全长1273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就像一条巨型的鱼,卧于新安江畔。屯溪老街的建筑承袭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白粉马头墙,更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临街的店铺一般为两层,均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尽管多为不大的单开间,但设计构思奇巧,门楣上的徽派木雕中,戏曲人物栩栩如生,民间故事委婉动人,新安山水秀美灵动。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或棱或扁,花式丰富,形态各异。伸出楹外的“飞来椅”或“美人靠”,既拓展了店堂内有效的空间,方便店家和顾客把玩街景,又平添了店外的外观层次,使店堂显得更加恢弘和华丽。从店铺的内部结构看,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有“前店后坊,前店后户或前店后仓”,有的二进二厢,有的三进三厢,四周的走廊连接成天井,寓含“四水归堂”和“肥水不外流”的敛财之意。店堂一般都较深,前店营业,内厢加工或储存货物,有的则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临街的店面是可以灵便装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门,早卸晚上。店堂两楹和货架上多以字画点缀,徽商亦儒亦商的高雅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著名学者叶显恩曾著文称,原徽州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并具有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范。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徽州文化的众多门类在屯溪老街都有很好的表现。街内有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同德仁药店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戴震,是屯溪隆阜人,他主张“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成为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位于屯溪老街立新巷1号的戴震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陈列和收藏戴震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的纪念馆。整条老街店铺300余家,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都挂有“老字号”牌匾。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游客可以购到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的名茶,可以品尝到各种地方糕点小吃,遇上节日盛典,还可以观看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屯溪老街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同德仁药店为代表的新安医学文化,以书画、匾额、楹联为代表的新安书画文化,以老街一楼、老徽馆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砚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文化,以三味茶馆等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馆藏器物和工艺品为代表的民间器物文化,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屯溪老街还是蜚声海内外的徽州传统工艺品的加工、制作、展示、销售中心。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每天多则五六万,少则二三万人。
保护管理的成功典范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上世纪80年代初,在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屯溪老街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黄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老街专门管理机构,实施各种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屯溪老街实施依法保护,旅游、经营、生活等管理井然有序,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认可。1997年屯溪老街成为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管理综合试点单位,其经验向全国推广。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屯溪老街的保护与管理,全面传承历史的真实信息,整体保存老街的传统空间风貌,延续和改善社区生活,繁荣商业经济,促进文化资源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当地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设立由分管城建的市政府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的屯溪老街保护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设于市规划局,主要对老街的文化遗产实施以规划控制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对老街的日常管理、社区建设和资产经营,则由基层政府负责。二是在对当前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修编《屯溪老街保护整治更新规划》。进一步明确保护目标、整治措施,还扩大了街区保护的范围,深化了以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业态规划。三是修订《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将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上升到政府的法制层面加以明确和落实。明确了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及保护对象的范围、分类和保护要求;规范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和各项管理程序与要求;突出了对老街实施规划建设管理。四是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作,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街3条横街和18条巷道的改造工程,改造地下综合管线、石板路面、排污管道、垃圾转运站和旅游公厕,增设了路灯和环境小品等。对老街东西入口、老大桥及滨江驳岸等重点地段进行整治和改造。大力整治街容,将凌乱的遮阳棚进行统一规范,将卷闸门全部改回木板门。强化消防安全,增设消防栓,对保护区的室内外电力线再次进行全面改造,将原来穿墙的主干线改为入地电缆,对室内的老化线路全部更换并套PVC管附壁设置。
目前,为进一步提升老街旅游文化品位和对外形象,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委、市政府和屯溪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屯溪老街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通过整治老街风貌、交通秩序和经营秩序,打造3条示范街:通过整治店铺外立面、交通秩序,修缮基础设施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文明创建示范街”;按照“义在利先、诚实守信、规范守法、明码标价、持证上岗、文明用语”的要求,加强店主诚信教育,组织开展文明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等活动,打造“徽商诚信街”;按照“完善旅游功能、体现文化特征、彰显景观美妙、传承徽商精神”的要求,发展老街旅游、繁荣老街文化、提升老街品位,打造“旅游文化示范街”。
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得到了全国众多专家、领导和社会多方的关心支持,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历程。
徽商造就的屯溪老街
屯溪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地处屯溪西部的黎阳于公元208年便有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为屯溪留下了包括徽派建筑在内的丰厚文化遗产。明代民居的典范之作程氏三宅和一代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居都在屯溪,它们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
作为屯溪市重要发祥地的屯溪老街,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末明初,有婺源、歙县商人,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在率水、横江和浙江聚汇的三江口附近,建立栈房,屯聚货物。明代永乐年间,休宁商人程维宗在此基础上再建新的店铺,还在店铺之间建亭阁,供来往行人休息,从此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屯溪街市。明弘治四年(1491年),《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由此可见,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
明、清两朝,徽商崛起,雄震海内,屯溪老街凭借地处皖、浙、赣三省交衢,横江、率水汇合直通钱塘江的有利条件,成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获得迅速发展。老街在明代成为颇有影响的“一邑总市”、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乱大量人口内迁,又发展成皖南的商阜重镇,获得“小上海”的名声。1949年以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屯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现代建筑鳞次栉比,但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深厚的商贸文化薪火相传。
独具特色的山水城格局
屯溪老街依华山、伴新安江,空间景观特色依托于城市与自然(山与水)环境的有机结合。山、城、街、水呈平行的带状结构,老街又是城市最活跃的部分。通过3条马路和18条巷道与山水相沟通,如鱼骨式形态,同时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和老街。新安江是屯溪的母亲河,河水清澈,人们常常在河边垂钓;华山树木葱郁,是人们晨练、游玩的公园。屯溪老街人来人往,一派生机盎然。
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
屯溪老街,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虽历经天灾人祸,几度兴衰,仍然保持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马头墙鳞次栉比,石板路意境幽古,店铺楼参差错落,老字号流光溢彩,保持着她特有的活力。人们漫步在屯溪老街,仿佛领略到了15世纪中国街市的遗风余韵,屯溪老街因此被中外游人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传统街区面积近20公顷,核心保护区4公顷,全长1273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就像一条巨型的鱼,卧于新安江畔。屯溪老街的建筑承袭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白粉马头墙,更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临街的店铺一般为两层,均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尽管多为不大的单开间,但设计构思奇巧,门楣上的徽派木雕中,戏曲人物栩栩如生,民间故事委婉动人,新安山水秀美灵动。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或棱或扁,花式丰富,形态各异。伸出楹外的“飞来椅”或“美人靠”,既拓展了店堂内有效的空间,方便店家和顾客把玩街景,又平添了店外的外观层次,使店堂显得更加恢弘和华丽。从店铺的内部结构看,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有“前店后坊,前店后户或前店后仓”,有的二进二厢,有的三进三厢,四周的走廊连接成天井,寓含“四水归堂”和“肥水不外流”的敛财之意。店堂一般都较深,前店营业,内厢加工或储存货物,有的则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临街的店面是可以灵便装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门,早卸晚上。店堂两楹和货架上多以字画点缀,徽商亦儒亦商的高雅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著名学者叶显恩曾著文称,原徽州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并具有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范。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徽州文化的众多门类在屯溪老街都有很好的表现。街内有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同德仁药店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戴震,是屯溪隆阜人,他主张“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成为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位于屯溪老街立新巷1号的戴震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陈列和收藏戴震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的纪念馆。整条老街店铺300余家,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都挂有“老字号”牌匾。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游客可以购到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的名茶,可以品尝到各种地方糕点小吃,遇上节日盛典,还可以观看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屯溪老街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同德仁药店为代表的新安医学文化,以书画、匾额、楹联为代表的新安书画文化,以老街一楼、老徽馆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砚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文化,以三味茶馆等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馆藏器物和工艺品为代表的民间器物文化,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屯溪老街还是蜚声海内外的徽州传统工艺品的加工、制作、展示、销售中心。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每天多则五六万,少则二三万人。
保护管理的成功典范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上世纪80年代初,在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屯溪老街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黄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老街专门管理机构,实施各种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屯溪老街实施依法保护,旅游、经营、生活等管理井然有序,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认可。1997年屯溪老街成为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管理综合试点单位,其经验向全国推广。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屯溪老街的保护与管理,全面传承历史的真实信息,整体保存老街的传统空间风貌,延续和改善社区生活,繁荣商业经济,促进文化资源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当地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设立由分管城建的市政府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的屯溪老街保护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设于市规划局,主要对老街的文化遗产实施以规划控制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对老街的日常管理、社区建设和资产经营,则由基层政府负责。二是在对当前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修编《屯溪老街保护整治更新规划》。进一步明确保护目标、整治措施,还扩大了街区保护的范围,深化了以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业态规划。三是修订《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将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上升到政府的法制层面加以明确和落实。明确了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及保护对象的范围、分类和保护要求;规范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和各项管理程序与要求;突出了对老街实施规划建设管理。四是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作,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街3条横街和18条巷道的改造工程,改造地下综合管线、石板路面、排污管道、垃圾转运站和旅游公厕,增设了路灯和环境小品等。对老街东西入口、老大桥及滨江驳岸等重点地段进行整治和改造。大力整治街容,将凌乱的遮阳棚进行统一规范,将卷闸门全部改回木板门。强化消防安全,增设消防栓,对保护区的室内外电力线再次进行全面改造,将原来穿墙的主干线改为入地电缆,对室内的老化线路全部更换并套PVC管附壁设置。
目前,为进一步提升老街旅游文化品位和对外形象,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委、市政府和屯溪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屯溪老街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通过整治老街风貌、交通秩序和经营秩序,打造3条示范街:通过整治店铺外立面、交通秩序,修缮基础设施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文明创建示范街”;按照“义在利先、诚实守信、规范守法、明码标价、持证上岗、文明用语”的要求,加强店主诚信教育,组织开展文明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等活动,打造“徽商诚信街”;按照“完善旅游功能、体现文化特征、彰显景观美妙、传承徽商精神”的要求,发展老街旅游、繁荣老街文化、提升老街品位,打造“旅游文化示范街”。
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得到了全国众多专家、领导和社会多方的关心支持,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历程。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