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让市民亲近汾河 实现人景相融

admin 2009-07-06 来源: 网
7月4日,“汾河两岸”功能定位及设计条件专家研讨会开了整整一天,邀请了8名专家对太原汾河两岸进行把脉、定位。和荆其敏一样,其他专家们也提出,关键是要解决如何让市民接近汾河,实现人的亲水性。

  “由于交通不畅,汾河和居民的可及性非常差,居民到汾河公园很困难。”天津大学建筑规划研究院总顾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建筑设计大师荆其敏说,“我几次来太原,就住在汾河边的旅馆,早晨想去看,但看到立交桥那么远,还得爬楼梯,几次都放弃了。防洪也好、行车也好,最终也是为了人,但是现在人的亲水性没有了。”
   7月4日,“汾河两岸”功能定位及设计条件专家研讨会开了整整一天,邀请了8名专家对太原汾河两岸进行把脉、定位。和荆其敏一样,其他专家们也提出,关键是要解决如何让市民接近汾河,实现人的亲水性。
  当天,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听了专家的建议后,强调汾河两岸下一步的指导设计要围绕两个原则,其中一个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让老年人、残疾人顺利到达汾河公园等。
  另外,张兵生还现场采纳了专家的建议,拍板将之前的“一河两岸”改为“汾河两岸”。

水、交通和两岸的关系

  太原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治明介绍,汾河处于我们城市的中心区,贯穿整个市区南北,但还存在着不和谐,景观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些年,太原一直在搞绿色经济、生态化建设和两岸城市功能区的定位。汾河一期在1998年已经完成,二期在2008年完成,三期规划即将完成。太原市提出的目标是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汾河两岸,在此之前,太原市规划局已经对“汾河两岸”城市设计进行了国际征集。“此次,邀请专家研讨意在更好地为汾河两岸进行把脉、定位。”
  曹亮功,中国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首席总设计师、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他是第一个发言的专家。
  他说:“我是走过了一个人行过街天桥到达汾河的,在爬楼梯的时候,我就在想老人、孩子怎么过,残疾人怎么过去。之后,我又看到整个河道没有无障碍设置,这个,感觉有点欠缺。应该是以人为本。汾河本身是一条功能复杂的河,第一功能是泄洪,第二功能是景观,第三功能是休闲。但是,太原对汾河这些综合功能处理美中有不足。
  山西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锦生也指出,汾河两岸的发展,取决于交通和进水问题。现在,水、交通和两岸的关系比较尴尬,不知道怎么处理。
  关于汾河公园以及汾河两岸,以人为本的问题,太原市规划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芝效林补充说,滨河东路,现在解决行人穿越的问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他指出,一个是人行天桥数量少,一个是上下不方便,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残疾人来说。
  对于如何解决汾河两岸的交通问题,实现人的亲水性,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必须增加很多立交桥

  “现在有点晚了,早期做可以让人行步道降低,让汽车从下面钻过去,汽车服从于人,这样最人性化了。但是,现在路修好了,在目前的这种条件下,是否可以考虑增加带电梯的步行道,来解决弱势群体到河边的问题。”曹亮功表示。
  曹亮功说,他站在高处,看河两侧的交通,有点像岛,我们如果在河的一侧只做单方向的车流,不做双向车流,一侧做北向车流,另外一侧做南向车流,这样在西侧往北走的时候,东侧就是河,没有车道。单向车道,可能我们乘车到达河边,比较拥堵。
  但现在双向车道行人过不去,必须增加很多立交桥来解决,现在有很多城市,沿着河道做单向车道,隔一段就可以通过桥,回过来。这样还可以使交通变得简单。

最核心的是解决进水问题

  汾河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变迁和历史,在招标前,请一些专家共同研究这个地区的发展,对于下一步招投标非常有好处,提升两岸地区的城市价值。
  山西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锦生认为,定位取决于价值的提升,研究它的定位,可以分两个阶段,从长期和近期来解决两岸的发展,第一阶段应该解决六个关键词,交通、进水、景观、地形、分期、成本。
  解决交通和进水问题,可以通过专家研讨,从中确定一到两种可行的方案,确定后,再重点解决两岸的开发问题。
  现在看来价值最核心的是解决进水问题,但是交通又是必须承认的事实,滨河东西路、快速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能,也是调整不了的,第一阶段就是看有哪些手段可以解决交通和进水的问题。

  李锦生表示,可以用景观设计的办法来解决交通和进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地形考虑进去,这个方案从成本上来说是可行的,从分期的角度来说也是可以实施的。
   
把交通大道变成景观大道
  天津大学建筑规划研究院总顾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建筑设计大师荆其敏的观点是,沿河的景观设计,现在全世界很多城市都在改造滨河大道,交通是主要问题,如何把交通大道变成景观大道,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我们就是要把滨河东西路这两条快速路变成兼有景观大道的功能。
  荆其敏解释说,景观大道不同于快速的交通道路,景观大道是以人为主的。
  滨河公园应该是一个聚集人气的地方,市民都喜欢去的地方,热热闹闹的地方。但最初的设计,交通没有考虑景观,防汛部门只考虑防洪也不考虑景观,所以使得汾河不生动。这次规划要改变,很多的城市都有这个问题,但是现在都改变了,成为市民可以亲近的地方。
  为此,这次重要的是要解决,两条快速路和景观的问题,让市民接近汾河,达到景观大道的作用。
  荆其敏列举了天津成功的经验,他说,天津的海河,通过七八年的时间,进行景观规划,把原来的路能下去的下去,人一直通到河边、河岸,景观装饰丰富多彩,非常受市民欢迎。

专家建议增加地下通道
  太原市规划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芝效林表示,同意荆教授的意见。
  他说:“此次对汾河两岸的功能定位比较准确,定位为生态廊道、也是城市的景观轴。我建议,要增加地下通道,我觉得地下通道比较有条件。”
  滨河东路是在以前的汾河边上,在城市道路通向滨河路有很多交叉口,本身就形成了立交桥,可以在河坝上开一个口,直接穿过滨河路进入汾河。
  芝效林重申他的观点,指出,这样虽然对防洪有一定的隐患,但是既然已经允许到河边了,那么打开个缺口又有什么关系。而且完全可以采取技术的手段避免这些问题。
  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很方便到达汾河,而且是有可实施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将各位专家的建议归纳一下,为下一步设计投标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向。”张兵生表示。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汾河两岸下一步的指导设计要围绕两个原则,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让老年人、残疾人如何顺利到达汾河公园等等。第二,文化特色要突出。
  对于汾河两岸的科学发展,张兵生重点讲了汾河两岸的功能问题,汾河首先要起到防洪的作用,另外,要起到景观、休闲的作用。特别提到,滨河东西路形成的交通体系更是非常重要。
  以往规划,我们注重开发多,这与我们的经济有关系。现在的开发优先考虑景观,但是不能就景观来讲景观,景观首先要宜居,但是目的是要让大家来,让别人来投资发展。

■相关链接

  记者从汾河两岸功能定位及设计条件专家研讨会上获悉,汾河景区在二期治理美化工程完工后,明年将继续向南北方向延伸近9公里,开展三期治理美化工程。届时,汾河景区将形成总长29公里的绿色长廊。

  汾河景区治理美化工程的首期工程始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完工并对外开放。景区北至胜利桥,南至南内环桥,全长6公里、宽500米,占地300公顷。
  二期工程于2005年开工,南段工程为南内环桥至祥云桥南500米处,向南延伸了7.6公里,其中南内环桥至长风桥段的2.5公里已于今年1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剩余工程力争在年底完成水利项目,明年年初全部完工。北段工程为胜利桥至柴村桥北侧500米,向北延伸了6.7公里,其中胜利桥至森林公园西门2.4公里的湿地公园于2007年9月底竣工,剩余工程将于年底竣工。
  本次城市设计方案概念规划范围为:汾河两侧用地北起窦大夫祠,南至汾东新区南界,河岸东西两侧以次干道或规划路为界,按一个街坊进行规划。规划总用地为64.6平方公里。
  城市设计范围为:汾河两侧用地北起柴村桥南至南环高速段,河岸两侧从滨河东西路至最近的微循环路或一个小街坊,规划总用地为20.4平方公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