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建筑”为何“英年早逝”
admin
2010-11-02
来源:
网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出人意料的“短命”。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出人意料的“短命”。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11月1日《人民日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而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同为50年,但平均使用寿命却长得多。如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80年,城市里“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建筑过于“短命”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全部是古人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寿命这么短,我们怎样靠建筑来保存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忆?”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痛心疾首的悲叹:“我们创造未来,我们的创造没有未来!”当“拆了建,建了拆”成为一种“政府时尚”,我们的“创造”就无可救药地陷入了一场“创造性的劫难”之中。
比之“城市记忆”、“民族进步”这类虚幻的概念,更为现实的却是物质意义上的“残酷浪费”。“如果硬要说拆掉高楼是一种损失和浪费,那损失和浪费的也是企业的钱。”江苏无锡市规划局的一位官员曾如是说。这话足够坦率也足够荒诞,要知道,房地产商并不是“傻冒”,拆掉高楼所造成的巨大浪费,终将悉数均摊在高房价里,转嫁到“房奴”身上,而政府、房地产商倒是皆大欢喜,各自赚得盆满钵满。“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埋单的定然是老百姓。
地方政府为何沦为“建筑杀手”?其根源大家都心知肚明——土地利益的驱动和盲目的政绩观。在土地利益的强势驱动下,地方政府沉迷于狂幻的规划和暴戾的强拆。“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积弊,更是加剧了地方政府“人性”的扭曲,成批成批的“青壮建筑”因此被“谋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的开发力度也会随着加大,大量土地的使用权将会被出让,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吞噬,这对于原本就是人多地少的我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劫难。于是,在这些强拆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角逐和博弈——中央力保耕地红线,地方想方设法蚕食土地。
由于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生存必须依赖于土地财政,就必须通过不断卖地来获取生存给养,而土地是有限的,如何将宝贵的土地资源转化为取之不尽的“魔法石”,唯一的路径就是“卖地——强拆——卖房——再卖地——再强拆”。正是因为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才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足见,城市建设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政府时尚”,这不仅在于政府“规划能力的贫困”,更在于政府在经营城市时的逐利心态。
当然,大量“青壮建筑”的“短命”,归根结底在于对地方政府规划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导致城市规划陷入无序化状态,城市成了官员们的私家花园,大量“青壮建筑”的“英年早逝”就成了必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而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同为50年,但平均使用寿命却长得多。如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80年,城市里“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建筑过于“短命”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全部是古人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寿命这么短,我们怎样靠建筑来保存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忆?”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痛心疾首的悲叹:“我们创造未来,我们的创造没有未来!”当“拆了建,建了拆”成为一种“政府时尚”,我们的“创造”就无可救药地陷入了一场“创造性的劫难”之中。
比之“城市记忆”、“民族进步”这类虚幻的概念,更为现实的却是物质意义上的“残酷浪费”。“如果硬要说拆掉高楼是一种损失和浪费,那损失和浪费的也是企业的钱。”江苏无锡市规划局的一位官员曾如是说。这话足够坦率也足够荒诞,要知道,房地产商并不是“傻冒”,拆掉高楼所造成的巨大浪费,终将悉数均摊在高房价里,转嫁到“房奴”身上,而政府、房地产商倒是皆大欢喜,各自赚得盆满钵满。“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埋单的定然是老百姓。
地方政府为何沦为“建筑杀手”?其根源大家都心知肚明——土地利益的驱动和盲目的政绩观。在土地利益的强势驱动下,地方政府沉迷于狂幻的规划和暴戾的强拆。“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积弊,更是加剧了地方政府“人性”的扭曲,成批成批的“青壮建筑”因此被“谋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的开发力度也会随着加大,大量土地的使用权将会被出让,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吞噬,这对于原本就是人多地少的我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劫难。于是,在这些强拆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角逐和博弈——中央力保耕地红线,地方想方设法蚕食土地。
由于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生存必须依赖于土地财政,就必须通过不断卖地来获取生存给养,而土地是有限的,如何将宝贵的土地资源转化为取之不尽的“魔法石”,唯一的路径就是“卖地——强拆——卖房——再卖地——再强拆”。正是因为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才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足见,城市建设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政府时尚”,这不仅在于政府“规划能力的贫困”,更在于政府在经营城市时的逐利心态。
当然,大量“青壮建筑”的“短命”,归根结底在于对地方政府规划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导致城市规划陷入无序化状态,城市成了官员们的私家花园,大量“青壮建筑”的“英年早逝”就成了必然。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