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城市将改变我国城市发展格局
admin
2011-08-03
来源:
网
“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感知城市战略研究》报告称 “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内陆城市
“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感知城市战略研究》报告称
“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内陆城市将通过加速感知城市建设,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届时全国感知城市的建设将出现遍地开花的景象。”赛迪顾问日前发布的《中国感知城市战略研究》报告称,中国正在进行的感知城市建设将改变新一轮城市发展格局。
报告称,截至2011年5月,我国在建的感知城市达36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三大区域的感知城市数量占总数的74%,其中又以长三角居多。此外,武汉城市群、成渝中西部地区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也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这几大区域的感知城市建设各有优势: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合优势突出,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各城市开展感知城市建设以抢占城市竞争的有利位置。长三角地区是物联网产业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感知城市建设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技术支撑。中西部各中心城市借助政策扶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建立基地及园区,聚集企业及人才,以此推动感知城市的建设。
感知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敏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此前,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智能城市建设,中国也由此提出感知城市概念。
报告编撰者、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公司副总裁柳絮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的形势下,最先启动感知城市建设的城市也必将在下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占据先机,否则城市竞争力与影响力将被严重削弱。
“相比之前提出的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更加强调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以及城市的智能决策和处理。”柳絮说,与其他国家提出的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等相比,“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到特点是,在注重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注重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即更加注重产业与应用的融合发展”。
各城市在感知城市建设中选择了不同的切入点,目前主要表现为三种建设模式: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如无锡、杭州、合肥、济南等;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如上海、重庆、南京、厦门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代表城市有北京、沈阳、苏州、宁波、武汉等。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感知城市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领域、交通物流领域、城市管理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这四大领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强烈,是带动智慧化应用向其他领域全面渗透的前锋力量。”柳絮说。
“不过,由于感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运营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需求布局,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发展。”柳絮提醒说。
对于地方政府今后如何科学建设感知城市,赛迪顾问建议,首先,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基本前提;其次,充足的资源投入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三,良好的产业发展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有力支撑;第四,有利的发展环境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最后,科学有效的理念与应用推广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环节。
“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内陆城市将通过加速感知城市建设,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届时全国感知城市的建设将出现遍地开花的景象。”赛迪顾问日前发布的《中国感知城市战略研究》报告称,中国正在进行的感知城市建设将改变新一轮城市发展格局。
报告称,截至2011年5月,我国在建的感知城市达36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三大区域的感知城市数量占总数的74%,其中又以长三角居多。此外,武汉城市群、成渝中西部地区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也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这几大区域的感知城市建设各有优势: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合优势突出,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各城市开展感知城市建设以抢占城市竞争的有利位置。长三角地区是物联网产业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感知城市建设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技术支撑。中西部各中心城市借助政策扶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建立基地及园区,聚集企业及人才,以此推动感知城市的建设。
感知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敏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此前,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智能城市建设,中国也由此提出感知城市概念。
报告编撰者、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公司副总裁柳絮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的形势下,最先启动感知城市建设的城市也必将在下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占据先机,否则城市竞争力与影响力将被严重削弱。
“相比之前提出的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更加强调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以及城市的智能决策和处理。”柳絮说,与其他国家提出的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等相比,“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到特点是,在注重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注重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即更加注重产业与应用的融合发展”。
各城市在感知城市建设中选择了不同的切入点,目前主要表现为三种建设模式: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如无锡、杭州、合肥、济南等;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如上海、重庆、南京、厦门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代表城市有北京、沈阳、苏州、宁波、武汉等。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感知城市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领域、交通物流领域、城市管理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这四大领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强烈,是带动智慧化应用向其他领域全面渗透的前锋力量。”柳絮说。
“不过,由于感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运营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需求布局,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发展。”柳絮提醒说。
对于地方政府今后如何科学建设感知城市,赛迪顾问建议,首先,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基本前提;其次,充足的资源投入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三,良好的产业发展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有力支撑;第四,有利的发展环境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最后,科学有效的理念与应用推广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环节。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