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共同基础中国馆征集

admin 2012-04-01 来源: 网
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2012年8月29日至11月25日举行。     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英国建筑师戴维•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确定本届展览的主题为“共同基础”(Common Ground),戴维

  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2012年8月29日至11月25日举行。 
 
  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英国建筑师戴维•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确定本届展览的主题为“共同基础”(Common Ground),戴维•奇普菲尔德希望本届双年展崇尚一种有生命力的,相互关联的建筑文化,就共有的、智能化的并且是自然的区域提出问题。在选择参展者时,本届双年展将鼓励合作与对话,戴维•奇普菲尔德认为这是建筑艺术的核心,双年展标题也是在暗喻建筑艺术活动的场所,建筑师从建筑艺术实践到影响力、合作活动、经历以及确定和实现我们工作的相似点过程中具有的要素,也想借本届双年展加强我们对建筑文化的理解,突出定义建筑文化的哲学及实践的连续性。 
 
  “共同基础”这一标题明确暗示了建筑物之间的土地、城市的空间。参展项目应深度调查由建筑物产生的空间意义:包含建筑艺术的政治、社会和公共环境。并非让建筑艺术主题陷入社会学、心理学或艺术学猜测的泥潭,而是尽力提升建筑艺术在定位城市公共土地方面的特殊贡献的理解。 

 

  第13届中国馆策展方案征集  
 
  众所周知,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是备受世界瞩目的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盛会,今年将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展。中国将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加这一国际大展。受中国文化部委托,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办公室谨此向社会广泛征集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以及策展的相关事宜:首先、确定中国馆的展览主题。主题要对本届双年展的总主题有所呼应,提出本人对此呼应的独到见解,并通过展示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参与对世界共同话题的探讨,以中国当代建筑的实践中为基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便拓展与世界建筑文化的交流的空间。第二,方案需展现中国当代建筑特色和发展趋势。参展作品需具有当代中国建筑有影响力的项目,同时具有积极向上和创新的高品质。策展人需要有建筑方面的策展经验,对中国的建筑现状有充分的了解,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和对世界建筑的未来方向有所了解,从而提出有独创性的策展概念等。 

  回顾
 
  第11届中国馆主题“普通建筑”
 
  普通,不是“底层”、“平均”,它是一种平衡
 
  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主题为“在彼处:超越房屋的建筑(Out There: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主席阿龙•贝特斯齐(Aaron•Betsky)对本届建筑双年展注重的是摆脱对建筑的单纯审美追求,面对社会问题,从建筑的角度寻找并思考建筑的意义与价值,并探寻建筑的表现和实现方式。
 
  中国馆由张永和、阿城、龚彦组成策展团队,总主题为:“普通建筑”,由“应对”和“日常生长”两个分主题构成。提出普通建筑在今天中国的意义,也在于质疑权力对环境的破坏性规划,阻断今天的建筑与传统的生长关系,当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建筑大工地之时,提出“普通建筑”对当今中国的意义在于质疑权力对环境的破坏性规划,阻断今天的建筑与传统的生长关系;同时也是对甲方、建筑师、使用者,这三个角色的权限的重新思考。
 
  普通,是心态上的,也是姿态上,是主题上的,也是手法上的。这个展览,放下的是权力和明星意识,采取的是讨论和共同推进形式,讨论和推进的是 “普通”的多向意义和实践可能性,:张永和先生选择了“应对”的角度,阿城先生选择了“生长”的角度,中国五家代表性媒体分别选择了“1979年后的中国商品住宅”、“灾后重建和危机管理”、“上海郊外的桥”、“苏州河的呼吸”、 “建筑普通话2002-2008”等角度。因此,与其说这是一个被策划出来的展览,不如说是一个集体讨论和补充的建造过程。 同样,建筑必须拥有自己的价值——给人、给精神以存在的机会。 


 建筑师:李兴钢作品

 
 
  第12届中国馆主题“意园”
 
  当代美学的角度抽象出中国传统园林
 
  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由日本SANAA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指导。这次双年展的主题是“相会在建筑”(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展览的意图是帮助人们协调与建筑的关系;帮助建筑协调与人的关系;并且帮助人们处理好自身的关系。二十一世纪已经开始了,世界将会产生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否阐述出建筑的新价值?可喜的是,这将是一个去体验各式各样建筑的好年代,作为对各种学说的具体表现,每一种建筑都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建筑师朱锫及其团队的装置作品“意园”,坐落于威尼斯军械库deep处女花园院内,这个装置构思的起点是对“聚会空间”进行诗意化的表达,为了塑造这中境界,这个装置被设计为虚幻的“光的矩阵”——由300多根透明、半透明的玻璃杆构成。上部的半透明感和底部的透明感,使得整个装置似白云漂浮于地面之上,虚幻而超显示。从空中俯瞰,整个矩阵取中国书法用笔之神韵、开合自然、张弛有度;取中国造园叠石之手法,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夜间,灯光微明、渐变柔和、犹如认得呼吸节凑,赋予装置以生命感。从形式美学的角度抽象出中国园林的特征,是一种开放与封闭的结合;一种无形与有形的结合。
 
  双年展的态度是站在一个当代的角度,用未来去描述传统。而“意园”的“意”直译为“意境”,想法或愿望,点、线、面的装置师徒探索一种举重若轻的无形关系,在惬意由生的室外环境中,人行之处随即灵动起来的冠绝虚幻曼妙。 


中国馆:意园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检视当代建筑纷繁复杂 
 
  作为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展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威尼斯双年展这个大的组织机构的一员。“双年展”(Biennale),在意大利语中是“两年一次”的意思,而如今国际上形形色色的双年展都是以这个词冠名,可见威尼斯双年展的祖师爷地位。第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于1895年,初试之时它是将自身定义为“服务于公共事业与公众利益的艺术机构”,并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国际艺术展览;展览的地点是位于威尼斯主岛东端Castello区的城堡花园(Giardini)。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双年展的声望与日俱增,其关注的对象也从最初的装饰艺术逐渐转向更新传统的现代艺术。从1907年起,许多国家开始以国家馆的方式参与到双年展之中,并在接下来的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纷纷建设了国家馆建筑,其中不乏如卡洛斯卡帕,阿尔瓦阿尔托,斯维勒•费恩等建筑大师的作品。如今,双年展是一个包含艺术、建筑、舞蹈、戏剧、音乐与电影六大部分的大型艺术机构,其中威尼斯电影节每年一届,其余的部分每两年举办一次,其中建筑展错开一年举办。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从第一届正式的展览至今虽然只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由于艺术双年展强大的背景支持以及其对自身先锋姿态的不断塑造,如今她俨然是世界各种同类型建筑展的模板与标杆,每次展览都会得到世界范围内专业与大众媒体的密集报道。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三十年的历史并不长,但足以看出一种变化的痕迹。如AA学院院长Brett Stelle所言,"双年展的重要性在于她作为基础设施与注册薄,充满活力的记录了引导建筑与建筑展览前进的推动力;对后者国际范围内与日增长的的关注几乎使得建筑本身在今天变为了从属地位"。检视双年展成长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她如何拥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并从一个侧面去检视当代建筑纷繁复杂,充满冲突矛盾的轮廓。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