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颐和园世遗监测中心成立

admin 2012-04-13 来源: 网
    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成立    园内砖石草木同享文化遗产待遇   12日天津大学文物建筑测绘人员采用三维数据扫描技术为颐和园石舫扫描基础数据     从古建、古树、山形水系,到瓦片、彩画、湖水空气,颐

    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成立

    园内砖石草木同享文化遗产待遇

 


12日天津大学文物建筑测绘人员采用三维数据扫描技术为颐和园石舫扫描基础数据

    从古建、古树、山形水系,到瓦片、彩画、湖水空气,颐和园的每一个“细胞”,都将接受全面监测和实时监控,建立成长档案,享受文化遗产待遇。昨天,“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在文昌院景区挂牌,正式将遗产监测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颐和园现有古建筑3666间,古树名木1600多棵,园藏文物近4万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颐和园对于“遗产监测”并不陌生。2009年,颐和园启动遗产监测,主要方向是采集古建筑的基础数据。借助GPS、三维激光扫描等科学技术,颐和园将古建筑基础信息的精确度提升至毫米,并囊括了每一个构件。目前,佛香阁的数据采集已完成,德和园和石舫的数据采集正在进行中。目前,数据库记录的数据已增至350G,为古建筑的价值评估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 

    但遗产监测的手段、周期,以及所获取的数据,存在局限性和随意性的问题。颐和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成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是为了实现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系统化,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实施保护工程,提升遗产地的科学管理水平。在中心数据库中,园内每个“细胞”都有成长档案,在周期性的数据监测过程中,发生一点变化都会立刻知晓。

    颐和园文物部副主任周尚云介绍,重点监测对象为四大类遗产。包括古建筑、古建遗址、建筑彩画、古树名木、植物景观、文物等遗产本体监测;极端天气、水环境、土壤、地震、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要素监测;游客量、重大活动、噪声调查等人为活动影响监测;管理保护体系监测等。这样一来,昆明湖的水质,甚至土壤中的微生物都会与古建和古树一样,享受文化遗产的待遇。

    根据监测情况,颐和园将设定预警指标,进行保护性干预。颐和园年接待游客约千万人,对于室内展厅的可移动文物来说,二氧化碳是需要被监测的污染源之一。游客高峰期,如果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出限定值,监测点会发出预警,颐和园将视情况采取限流措施。古建筑一旦发生变形、沉降、位移,监测点也将立刻报警,把数据实时传回中心。

    现场

    3分钟激光扫描古建健康

    登上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舫,衬着湖光水色,整座由巨石雕成的船式建筑风光独好。船头阳光洒落处,橙色的三脚架支着一个银色的盒子,对准石舫上的舱楼。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盒子中的黑球开始“嗡嗡”转动,一旁的电脑屏幕随即浮现出不同颜色的小点。3分钟过去,电脑屏幕上的小点露出真容,正是眼前舱楼的三维图。

    “你看,这条大梁略微有些变形了。仅凭肉眼,是看不出异样的。”颐和园建设部副主任刘瑗指着三维图说。一般发现古建上有裂缝,工作人员会采取贴条的方式,过一段时间,如果纸条裂开就表示裂缝又扩大了。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这种科技手段,不仅能对古建进行精细测绘,还能及时发现隐疾。

    将三维图放大,才看清组成图形的是无数个小圆点。“这是对建筑物的扫描定位点,在利用激光测距的过程中,最小的定位点间距仅为0.3毫米。”工作人员介绍,每次的扫描数据都会入库,与前几次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局部结构有变化,定位小点们就会立刻“报告”,使古建的健康状况尽在掌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