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开馆 解密元代水闸

admin 2013-01-06 来源: 网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从这个元代水闸来看,我们先民的建造水平绝不逊于当今任何一件获得鲁班奖的作品。”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全方位展示保存完好的元代

src="http://file.newsccn.com/images/2013/0105/20130105033639139.jpg"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从这个元代水闸来看,我们先民的建造水平绝不逊于当今任何一件获得鲁班奖的作品。”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全方位展示保存完好的元代水利系统历史文化内涵及考古发掘成果的上海元代水闸。

  上海第一座遗址博物馆――位于延长西路和志丹路交界处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昨天开放。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与观众一起进馆参观,并慰问文博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

  该元代水闸位于地表以下7至12米深处,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中国迄今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

  该处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历经多次发掘整理,于2006年完整揭露遗址全貌。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这一考古发现,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依据,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特别是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吴淞江流域的历史变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成长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建设水闸时使用10000多根木桩,已出土的每根木桩都有用“八思巴文”书写的数字编号。陈燮君称,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这些墨迹是当时施工人员根据天干地支的计数方法对每根木桩进行的编号。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项目筹建办主任王莲芬表示,博物馆建成前后,花了大量精力在文物保护方面,尤其是出土木桩的保护。考古人员用矿泉水对每根木桩进行清洗,用专业工具清理木桩表面,有些木桩还被重新包裹起来,“关键在保持水分”。

  该博物馆建筑面积达2316平方米,建筑设计体现了水闸建筑元素,凸显了“水”的主题。建筑立体造型简洁,冠以现代化玻璃顶,自中间门架柱向两侧飞泻而下,以隐喻闸门激流之主题。

  元代先民建造水平引今人惊叹

  这处元代水闸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当时此地要建新住宅,埋于地下7到12米深处的遗址在挖掘打桩时露出端倪。此后历经多次发掘整理,遗址终于在2006年完全展示了全貌。因为这是国内已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所以也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据陈燮君介绍,所谓“规模最大”,指的是遗址总占地面积多达约1500平方米,这是同类元代水闸遗址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更关键的是“做工最好”。考古的结果显示,此处元代水闸建造工艺非常讲究――先打下1万余根木桩,木桩上铺木梁,木梁上再铺木板,木板之上最后铺石板。为了确保精密,每根木桩都由工匠用毛笔蘸墨汁用元代盛行的八思巴文编号,而最上层的石板之间则用金元宝形状的铁榫固定。

  陈燮君告诉记者,这些金元宝形的铁榫在今人判断水闸年份时帮了大忙,“虽然各朝水闸建造方式相近,但只有元代会使用这种金元宝形的铁榫,所以我们当时就判断这是元代水闸。此后在遗址发掘中陆续出土的一些先民生活用瓷,也证明这是元代的工程。”

  古人给木桩编号,就是为了保证基础工程做得有章法;而用铁榫固定石板的做法,则确保了石板的“无缝连接”。陈燮君说,今人总是称赞别国工程管理如何精确,其实先民的工程已经达到了令今人惊叹的地步。他们是在用心做一项工程。

src="http://file.newsccn.com/images/2013/0105/20130105033734354.jpg"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水闸解开三大文化之谜

  展厅一角的展板上如此评价水闸的作用:其建筑结构的先进性反映出宋代《营造法式》官式工程在长江三角洲特殊地貌环境下的应用。那么,水闸在当时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除了蓄水放水外,这项工程在当年最大的作用是冲击下游河床的泥沙。 ”陈燮君说,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历经多次发掘整理,于2006年完整揭露遗址全貌,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水闸的发现也解答了三大文化之谜。陈燮君解释:它是元代水利工程师任仁发手下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对了解元代水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特别是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该水闸河道当年是苏州河的前身、吴淞江的支流。在元代,吴淞江的体量和现在的黄浦江差不多。不过,现在这一河道已变迁至志丹路高架桥1公里开外,这也证明了河道是变迁的。另外,上海汇聚了江、河、湖、海各种水系,水闸的发现也证明了航海之谜。

  现代化展示重现当年原貌

  为了将水闸的发现经过、历史背景、建造流程、水闸结构、工艺功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博物馆在展览方式上也颇费了一番脑筋。

  博物馆项目筹建办主任王莲芬说,整个展厅用了3000块大玻璃,构建了全透明参观步道。关键的水闸河床中央则利用多媒体方式,虚拟展现水流从闸门放出,流入下游的情景。展厅一隅墙上,还播放着元代先民建设水闸的动画场景。地下空间一角,陈列了原址考古发掘的部分文物,包括陶罐、瓷器、瓦当、铁钩、铁钉、钱币等。考古专家何继英介绍,这是对水闸原址原貌的原味呈现,展览陈列的展品,均为原址考古发掘的文物及在文物残片基础上的修复品,参观者不仅可以身临其境,还可以观看通过计算机技术复原的水闸建造流程、施工工艺等。

  此外,整个博物馆建筑设计体现了水闸建筑元素,凸显了“水”的主题。建筑立体造型力求简洁,冠以现代化玻璃顶,自中间门架柱向两侧飞泻而下,以隐喻闸门激流之主题。

  每日参观人数将限流

  建成后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将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管理,实行免费参观。

  考虑到文物保护的需求,目前部分裸露在外的木桩仍用白色塑料包裹全身,即便展出期间也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木桩保护需要一定水分,否则就会干枯开裂。 ”陈燮君坦言,这也将成为博物馆开馆后,馆方管理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目前公布的博物馆开馆试行方案中,每周开馆六天,9:00-16:30(16:00停止检票),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根据文物保护的原则,每个开放日的参观人数控制在500人,10人以上团队参观需提前两天预约。

  博物馆地址为延长西路619号,地铁7号线至新村路站、公交117路、859路、北嘉线至交通路志丹路站,68路至志丹路甘泉路站可达。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