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哈佛大学校刊Harvard Gazette:心中的自然

admin 2013-05-08 来源: 网
中国,上海——源起于上海黄浦江的一条人工溪流的水源曾受到极为严重的污染,使得人们无法亲近。后来,通过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使溪流流速减缓,并通过植被进行净化、过滤,最终使其水源变得非常清洁,人们能够在水中嬉戏。

  这是哈佛大学与亚洲深度交流系列的一部分。

  中国,上海——源起于上海黄浦江的一条人工溪流的水源曾受到极为严重的污染,使得人们无法亲近。后来,通过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使溪流流速减缓,并通过植被进行净化、过滤,最终使其水源变得非常清洁,人们能够在水中嬉戏。


  该项目就是后滩公园,河岸绵延一英里长的区域曾是“城市棕地”,一块废弃的工业用地,同世界上的许多城市一样,这里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一道“伤疤”。

  哈佛大学校长杜鲁•浮士德(Drew Faust)在2010年访问过这座公园。后滩公园是俞孔坚主持设计的代表性作品。俞孔坚,哈佛大学设计学研究院(GSD)博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他在景观设计中所采用的环境学方法为其赢得了众多国际盛誉。

  俞孔坚带领团队在哈佛设计学研究生院设计工作室每年的任教工作中持续关注中国快速城市化而带来的各种问题,这充分展示着一种理念——规划师应当首先考虑环境因素。

  俞孔坚希望改变环境的决心和目标远远超出了当前环境保护的力度,其中更多包含着一种实用性的关注。他认为: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自然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去欣赏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并在开发前将这些因素考虑到设计中,这才是唯一合理的方式。

  同传统设计相比,这是一种突破。在传统设计中往往摒弃了自然世界,通过修建昂贵的人工系统,人为地加入一些环境服务,例如,雨洪排水及侵蚀保护功能。而俞孔坚深信,首先考虑自然,不仅可以获得很多更为廉价的服务,同时也更符合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潮流。

  在去年出版的《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中,作者威廉姆•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认为他是“当代景观设计中的一种主要的进步力量”,并随之写到,“他强调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需求:将人类与土地的相互作用从人们对自然力量自杀式的漠不关心转化为对自然力量的尊敬与合作。”

  例如,后滩公园中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自然过程清洁了原本严重污染的水源,水源进入后滩公园之前,人们不能安全地在其中游泳,水源也不能涵养水生生物。然而,当水流经环境敏感型的后滩公园进行过滤后,水源从五类水质提升到三类水质,虽然仍然不能饮用,但是对游泳及植被浇灌而言已经是安全的了。

  后滩公园是由俞孔坚带领的土人设计团队设计的,这是治理中国表层水遭到污染的河川径流的优秀范例。

  “这个项目只是一种示范”,俞孔坚说,“公园不应仅仅局限于美感,同时也应是功能性的。我们应当将景观作为能够提供免费服务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

  史提芬•欧文(Stephen Ervin),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信息科技系助理院长,他在90年代初曾是俞孔坚的老师,目前同俞孔坚一起成为了设计工作室教师团队的成员。由于俞孔坚在学期内并不居住在哈佛校园里,他同时还身兼北京大学的各项职务,团队教学这一方式对工作室开展工作就至关重要了。除了俞孔坚与欧文之外,工作室成员还有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兼职助理教授艾德里安•布莱克威尔(Adrian Blackwell)。俞孔坚会在一个学期内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同时与工作室保持着各种电子联络。每年他都会率领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及北京大学的学生在中美两国之间互相进行实地考察。

  在过去的几年中,工作室致力于解决北京周边由于城市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各种设计问题。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工作室会将学生们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成果向城市的决策者们进行展示。欧文强调这种展示是一种学术练习的成果展示,重点在于表达各种愿景及超出常规的理念,而不是一种合约式的服务,因此这些方案中或许包含一些立竿见影的实用性元素。今年,俞孔坚带领12名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学生及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抵达广州——这座坐落于珠江畔拥有1300万人口的城市(进行调研)。

  抵达广州后,学生们游览了一座3000英亩大小的古老橘园。它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保留了下来,目前城市的决策者们正思考着橘园的未来。

   “同俞孔坚专业的工作方式相似,工作室的学生们的方案也考虑并吸纳了从城市建筑的形态、交通系统到自然的水系系统再到文化实践及美学因素等诸多因素”,欧文说到,“这些都是极端复杂的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

  工作室一名叫海瑟•邓巴(Heather Dunbar)的学生说到,来之前,她并没有对目前看到的广州现在城市化的尺度和面貌做好心里准备,尽管她当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此行她所看到的可能就是未来某一天更为城市化的世界看起来的样子。

  “我们对城市化的尺度没有概念”,邓巴说,“这里是当前世界中最为城市化的地方,这就是未来(世界城市化模样的缩影)。”

  班上的另一名学生迈克•奥尼尔(Mike O’Neill)起草了一个设计方案:在保护绿色空间的同时增加了橘园周边的人口密度,将果园作为一种资源,减缓了周边居民的城市生活压力。他在方案中引用俞孔坚的理念并指出城市决策者们应当在规划进行之前就考虑橘园已经提供了的环境服务。“我们认为这里有巨大的潜力,是广州不应该浪费的资源。” 奥尼尔说。


翻译/苏博 校对/李艳君 杨颖


原文链接: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3/04/with-nature-in-mind/?utm_source=SilverpopMailing&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04.24.13 (1)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