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鼓励民间资本“认养”古建筑
admin
2013-11-04
来源:
网
从2011年前,当地企业家陆续认领一批低等级古建,予以修缮、保护,弥补政府投入短板。对此,山西省文物局予以认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并强调“不能把历史文化遗产当成企业资产去运营”。
深秋,在山西曲沃西海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的修缮工作仍在持续。从2011年前,当地企业家陆续认领一批低等级古建,予以修缮、保护,弥补政府投入短板。对此,山西省文物局予以认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并强调“不能把历史文化遗产当成企业资产去运营”。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19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新增181处“国保”,总数达到452处,稳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山西文物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以至于在“国保”最多的县(市、区)—高平市,部分古建筑沦落成养殖场。在资金、专业人才、保护机制多重因素影响下,山西文物保护愈发显得捉襟见肘。
从2011年起,山西省曲沃县文物旅游局遴选了一批价值较高、迫切需要保护的古建筑,组织当地企业家予以认领、修缮。期间,曲沃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用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据介绍,曲沃县有宋代至清代的各类古建筑264处。其中,各类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
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市、县级文物保护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对于年久失修的古建而言,维修费用动辄上百万元。对于一个县域来说,这笔维修费用堪称巨大。据介绍,近年,曲沃当地文物部门在修复四牌楼、感应寺砖塔等古建筑时,依靠财政拨款、企业赞助、员工捐款等途径完成,但上述方法既无法持久,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西海村龙王庙修缮的工地上,当地村民介绍,新中国建立后,龙王庙大殿陆续被当成粮库、小学校舍等使用。后来,学校搬迁撤离,龙王庙日渐倾颓、荒芜,行将消失。
类似的情况绝非个例,山西高平是中国现存地上古建最多的县、市之一,现存5000多处古建筑,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9处。这当中,崇明寺、二仙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仅有主殿保存完整,配殿、院墙等部分状况堪忧,而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久失修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沦为养殖场。
2011年末,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山西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有半数文物是古建筑。山西省文物局介绍,按照现有条件,仅修复其中1/10古建筑就需130余年。
面对大批古建处境堪忧和资金匮乏、专业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山西开始寻求文物保护新思路。
2011年6月,时任曲沃县工商联合会主席的黄文生签约、认领了西海村龙王庙,认领期限为30年。期间,赵金有、巩代生等一批本土企业家先后认领、修缮古建筑。对于认领古建一事,黄文生表示,先辈创造的灿烂文化应在我们手里延续下去。
根据《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方法》规定,企业家认领古建的用途只可做居住、游览场所或博物馆。如果变更用途,须由县文物主管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还得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期间,古建筑的产权不变,认领者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认领期满后,须无条件归还古建筑的使用权、经营权。
2012年6月初,山西省文物局召集全省市、县文物局长在曲沃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与会者认为,“曲沃模式”是文化遗产领域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种改革,具有很现实的引领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对此,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黄继忠表示,对一些级别较低的文物或者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可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要选择那些热爱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去认领,“决不能把历史文化遗产当做企业资产去运作经营”。
近年来,业内普遍认为,山西地上文物丰富,单纯依靠政府主管部门修复、维修显然不够。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长赵曙光认为,对于山西这种古建文物丰富的省份而言,在修复、维护等方面引进民间资本或许是未来的方向,“山西鼓励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文物保护工作”。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19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新增181处“国保”,总数达到452处,稳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山西文物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以至于在“国保”最多的县(市、区)—高平市,部分古建筑沦落成养殖场。在资金、专业人才、保护机制多重因素影响下,山西文物保护愈发显得捉襟见肘。
从2011年起,山西省曲沃县文物旅游局遴选了一批价值较高、迫切需要保护的古建筑,组织当地企业家予以认领、修缮。期间,曲沃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用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据介绍,曲沃县有宋代至清代的各类古建筑264处。其中,各类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
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市、县级文物保护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对于年久失修的古建而言,维修费用动辄上百万元。对于一个县域来说,这笔维修费用堪称巨大。据介绍,近年,曲沃当地文物部门在修复四牌楼、感应寺砖塔等古建筑时,依靠财政拨款、企业赞助、员工捐款等途径完成,但上述方法既无法持久,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西海村龙王庙修缮的工地上,当地村民介绍,新中国建立后,龙王庙大殿陆续被当成粮库、小学校舍等使用。后来,学校搬迁撤离,龙王庙日渐倾颓、荒芜,行将消失。
类似的情况绝非个例,山西高平是中国现存地上古建最多的县、市之一,现存5000多处古建筑,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9处。这当中,崇明寺、二仙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仅有主殿保存完整,配殿、院墙等部分状况堪忧,而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久失修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沦为养殖场。
2011年末,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山西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有半数文物是古建筑。山西省文物局介绍,按照现有条件,仅修复其中1/10古建筑就需130余年。
面对大批古建处境堪忧和资金匮乏、专业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山西开始寻求文物保护新思路。
2011年6月,时任曲沃县工商联合会主席的黄文生签约、认领了西海村龙王庙,认领期限为30年。期间,赵金有、巩代生等一批本土企业家先后认领、修缮古建筑。对于认领古建一事,黄文生表示,先辈创造的灿烂文化应在我们手里延续下去。
根据《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方法》规定,企业家认领古建的用途只可做居住、游览场所或博物馆。如果变更用途,须由县文物主管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还得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期间,古建筑的产权不变,认领者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认领期满后,须无条件归还古建筑的使用权、经营权。
2012年6月初,山西省文物局召集全省市、县文物局长在曲沃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与会者认为,“曲沃模式”是文化遗产领域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种改革,具有很现实的引领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对此,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黄继忠表示,对一些级别较低的文物或者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可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要选择那些热爱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去认领,“决不能把历史文化遗产当做企业资产去运作经营”。
近年来,业内普遍认为,山西地上文物丰富,单纯依靠政府主管部门修复、维修显然不够。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长赵曙光认为,对于山西这种古建文物丰富的省份而言,在修复、维护等方面引进民间资本或许是未来的方向,“山西鼓励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文物保护工作”。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