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发布
admin
2015-05-06
来源:
网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局限于“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局限于“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
5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意见》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共有9部分35条,并在第一项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绿色化是一个新的提法,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
《意见》在第9部分中提出,抓紧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
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明晰
《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目标。
其中,在资源利用目标方面,国家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同时,《意见》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上述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方面,国家并没有明确人们关心的大气治理的具体指标。“这主要是因为‘大气十条’已经提了2017年的治理目标,2020年的目标还要等环保部的‘十三五’专项规划,而这一专项规划还在制定当中,所以暂时不宜明晰。”王学军解释。
徐绍史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局限于“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必须人人有责、共建共享。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
在量化指标之外,《意见》也强调了制度建设的目标。
具体而言,即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
其中,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上,《意见》要求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
“这一项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改革,也是最难的一项改革,它设计到自然资源资产的确权、使用和监管三个问题,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和法律修改。”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王凤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
根据国土资源部4月22日发布的《2014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为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安排,由国土资源部承担研究提出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内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工作,国土部已形成了《关于“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报告》,并上报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意见》提出,抓紧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包括这项关键改革在内的其他制度改革,在《意见》里面都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建议各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尽快明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柴麒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
徐绍史介绍,根据《意见》要求,各地要抓紧提出实施方案,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行业性和专题性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要求抓紧制定意见分工方案,逐项分解目标任务,推动每一项任务落实落地。
5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意见》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共有9部分35条,并在第一项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绿色化是一个新的提法,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
《意见》在第9部分中提出,抓紧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
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明晰
《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系列目标。
其中,在资源利用目标方面,国家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同时,《意见》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上述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方面,国家并没有明确人们关心的大气治理的具体指标。“这主要是因为‘大气十条’已经提了2017年的治理目标,2020年的目标还要等环保部的‘十三五’专项规划,而这一专项规划还在制定当中,所以暂时不宜明晰。”王学军解释。
徐绍史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局限于“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必须人人有责、共建共享。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
在量化指标之外,《意见》也强调了制度建设的目标。
具体而言,即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
其中,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上,《意见》要求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
“这一项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改革,也是最难的一项改革,它设计到自然资源资产的确权、使用和监管三个问题,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和法律修改。”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王凤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
根据国土资源部4月22日发布的《2014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为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安排,由国土资源部承担研究提出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内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工作,国土部已形成了《关于“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报告》,并上报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意见》提出,抓紧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包括这项关键改革在内的其他制度改革,在《意见》里面都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建议各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尽快明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柴麒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
徐绍史介绍,根据《意见》要求,各地要抓紧提出实施方案,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行业性和专题性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要求抓紧制定意见分工方案,逐项分解目标任务,推动每一项任务落实落地。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