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高参”献良策 武昌江滩昨开专家研讨会
admin
2004-03-18
来源:
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318103856883.gif[/img]专家冒雨“指点”江滩[/center] 如何让武昌江滩热起来?昨日,武昌区委、区政府与楚天都市报
[center][img]/upload/news/2004318103856883.gif[/img]专家冒雨“指点”江滩[/center]
如何让武昌江滩热起来?昨日,武昌区委、区政府与楚天都市报联合举办了一场江滩开发利用研讨会,8位专家为江滩治“冷”献计献策。
在实地踏勘了全长4.6公里长的江滩后,马勇、罗运环、邬中姚等8位专家,从武昌江滩的定位、规划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中,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文澜、武昌区粮道街退休干部刘谦定此前还通过本报热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武昌区委书记罗长刚表示,将根据专家意见和市民建议,尽快形成区域规划,通过景点建设,将武昌丰富的文化资源凸现出来,以充分利用江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为武昌江滩的建设单位,武汉市建委环创处副处长沈礼宽认为,专家意见为完善武昌江滩一、二期工程和补充三期工程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办法。
[B]此滩非彼滩要打特色牌——专家意见荟萃[/B]
昨日,参加武昌江滩开发利用研讨会的专家,围绕武昌江滩的名称、定位、特色、造势等踊跃发言。
[B]正名:武昌江堤?武昌江滨?[/B]
罗运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一提到江滩,人们容易想到“汉口江滩”。这实际上是资源重复,名称一定要改,不能再叫“武昌江滩”了,建议更名为“武昌江堤”。
马勇(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我也不同意叫“武昌江滩”,建议改名为“武昌江滨”。武昌在自然环境、布局等方面与汉口都不同,对江滨资源的开发不能局限于江滩。
李文澜(省社科院研究员):首先正名,不要叫“武昌江滩”,因为武昌无滩,同时名称上要有别于汉口。给武昌沿江景观定一个独具特色的名称,使其成为中国、世界唯一品牌。
[B]定位:文化和商业地带[/B]
马勇:长江和大汉口是武昌滨江最大的背景空间,如果都建成居民小区,就把本应属于大家公有的景观,变成了少数人的私人空间。这样,除了那里的小区居民以外,其他人就去得很少,制约了人流。滨江应该是文化和商业地带,要留足公共空间。另外,对沿街的房屋建筑也应定位,文化和民俗活动要延伸到沿江的各个巷区内。
邬中姚(省规划设计院高工):搞好开发战略,沿江的居住用地不能太多,要多建公共建筑,与武昌的中心商务区紧密联系,可以考虑在临江建步行街区,吸引步行人流。
沈礼宽(武汉市建委):中山大道一带的规划也要尽快搞,江滩不能再大面积搞住宅建设了,应赶快定好位,把经济拉动起来。
[B]特色:建设文化江滩[/B]
皮明庥(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不能简单谈江滩热与不热,就人气谈人气,而是要从彰显武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上,来打造江滩文化,建设文化江滩。要展示江滩历史文化特色,就是要挖掘江滩独特的文化资源,修复、彰显重要的历史遗迹。在武昌临江岸线曾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也有名人游踪,这是很宝贵的文化资源,如散落在花堤街等处的古城砖、石础、石墩等都是历史遗物,如果加以收集、整合,是很好的有吸引力的文化景观。
刘谦定(武昌粮道街退休干部、民俗研究爱好者):武昌是文化城,也是英雄城,建议江滩建设从“文化”和“英雄”两方面展开思路。如文昌门码头附近是当年张之洞的总督府,可搞一些诗碑文;曾家巷码头处的武汉印染厂,原是清代的“恺字营”,建议武昌临江建“辛亥革命博物馆”。
[B]造势:江滩搭台,旅游唱戏[/B]
宋洁(武汉市规划设计院高工):武昌要组织一个旅游序列,把临江及周边的所有景点都连接起来,这样可以拉动人流。
罗运环:从江滩本身来挖掘经济,把大桥、江面和江对岸的景点都结合起来,以江堤为中心,把各个景点串起来,开发武昌江滩一日游。搞好了经济效益,再进行景点建设,多突出一些重要的景区和游乐点。
李文澜:旅游者到汉必登黄鹤楼,但却不能临江,原因是楼与武昌江边有一段距离,江滩建设一定要消除这个旅游障碍,把江滩纳入黄鹤楼文化之中,让游客登完黄鹤楼后,又可到江边赏景抒怀。
皮明庥:大力开展江滩文化活动,形成亮点,如组织万名老人游江滩、举行江边长跑等活动,开办江边夜市和双休日市场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