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浪漫完美交融-设计师解读省艺术馆
admin
2004-08-30
来源:
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83018171083.jpg[/img]效果图[/center] 湖北省艺术馆将于今日动工。昨日,省艺术馆主要设计者、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center][img]/upload/news/200483018171083.jpg[/img]效果图[/center]
湖北省艺术馆将于今日动工。昨日,省艺术馆主要设计者、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设计师陆晓明对该馆的功能、结构及艺术特点进行解读说,艺术馆的艺术气质体现出理性与浪漫的完美交融。
功能齐全的艺术殿堂
省艺术馆融展览厅、音乐艺术厅、多媒体演示报告厅、电影声像艺术厅及研究、创作室于一体,是全国功能最全的艺术殿堂之一。
该馆主体建筑包括:公共大厅、1个主展览厅、1个中展厅、8个专业展厅、画库、四个电影声像艺术厅、音乐艺术厅兼多媒体演示报告厅、专家工作室、艺术培训用房、研究辅助用房、配套商业用房和设备用房,以及美术、民俗艺术展览陈列用房、著名画家作品专馆等。
平面布置上,该馆严格按照动静分区的原则,将不同的功能区划分清晰,画库、研究用房、展示厅等集中布置在东侧,既远离喧闹的道路,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节省用地。音乐艺术厅和公共大厅布置在西侧,紧临道路,满足人流出入的便捷。
此外,该馆设有地下、地上两个停车场,有车位150个。
顶级影院容纳400人
省艺术馆内设的4个影院,是省内目前最顶级的影院。
该馆10个展厅可同时容纳1200人,其中主展厅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音乐艺术厅可容纳600人;四个电影声像艺术厅是省内最顶级的影院,总共可容纳400名观众。
陆晓明说,省艺术馆观众的主要出入口面向东湖路,从室外广场步入室内广场,到达各自活动空间。机动车从西北和东南两个角度进入,在艺术馆后部形成环路。这种分流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人车相互干扰,避免了人流、车流的交叉混乱。
生态空间融建筑于自然
省艺术馆的公共大厅与展厅间,有一条玻璃顶盖的“生态光廊”,里面种有花草树木,形成半室内、半室外的生态空间,观众在欣赏高雅艺术品之余,可领会到现代建筑所创造的自然环境。
全国7家设计单位参与省艺术馆招标,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标,该院的设计特殊,使省艺术馆与周边环境非常和谐,对周围道路没有压迫感。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单位充分考虑艺术馆与周边环境(省博物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省社会科学院、东湖)之间的关联,在艺术馆入口处建设一个大型城市广场,既减少了建筑主体在视线上对省博物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遮挡,又为举办大型集会活动提供了合适的场所,与城市转角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关系。
为了尽可能地扩展室外艺术广场,方案将展厅集中在东部狭长的用地上。艺术馆的公共大厅层高达12米,以这一尺度的半开放空间形成室内广场,与室外广场相互融合,连为一体,扩大了人们的活动、休息、集散空间,使城市空间在这里得到延续,大大缓解了建筑物对它前面来往行人、车辆的压迫感。室内公共大厅又是从城市进入艺术馆的过渡空间,充分展现了省艺术馆的空间包容性和群众性。
省艺术馆仅有四层,楼层也不高,让人感觉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连续的开阔空间,而不像某些紧邻马路的高层建筑给人以封闭、压迫感。
光影交汇的梦幻展厅
艺术品展厅采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源采用防紫外线荧光灯和低色温白炽灯,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相辉映,给人梦幻般感觉。
艺术品很多是珍品,有极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控制展厅的光线和温、湿度非常重要。陆晓明说,展厅采用光电控制的自动调光系统,采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光源采用防紫外线荧光灯和低色温白炽灯,以避免紫外线对书画、展品的伤害。艺术馆对画库和重要展厅保证全年恒温、恒湿要求,对书画及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采用自动温湿检测仪器,并与中央空调系统联锁。画库还配有备用电源和发电机,以备停电之需。
设计单位考虑得特别周到的是,为防艺术珍品遭受水的破坏,画库里装有气体灭火消防设施。万一发生火灾,仅用气体而不需用水,就可达到灭火目的。
该馆配备有先进的安防系统,当有外来者未经许可进入某些重要区域时,报警器就会自动报警。馆内还通过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等手段,保证藏品的安全。某些库房还配有两套钥匙,只有两套钥匙同时伸入锁孔,才能开锁。
理性与浪漫的完美结合
艺术馆将方和圆、直和曲等简单的形体与线条,与人造瀑布的光影、波纹有机地穿插在一起,体现出理性与浪漫完美结合的艺术气质。
建筑主体前的广场前曲后直,公共大厅透明流动的曲线,暗示带有区域象征的东湖水的清澈柔美,可使人联想到艺术的纯净空灵与浪漫潇洒。东面远离广场的展厅部分则为直线,通过沿用湖北省博物馆的饰面石材和墩实的体块,表达艺术的雄浑沉着与理性严谨的一面。
艺术馆展厅呈方形,表现了理性、适用、宁静、墩实的一面。公共大厅与休息厅呈圆形,表现了浪漫、活泼、热闹、轻柔的一面。
在馆前的艺术广场上,在建筑弧形公共部分的前沿,一道朝向省博物馆的矩形水池穿插而过,结合人造瀑布,既利用了水的反光和波纹,映衬出圆形公共大厅的婆娑倒影,又因为瀑布的存在,使人从视觉上感受到自然光影,还感受到声音的美妙伴奏。
省艺术馆一带文化氛围浓郁,自然环境优美。该馆建筑造型采用形体穿插的手法,用纯粹的几何形体,创造丰富的造型,方案造型具有多义性和多种理解和阐释的可能性,追求一种“味外之旨”,一种“弦外之音”,启发人们无尽的奇思妙想。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