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新国博建筑方案确定 庭院加顶兼具传统与现代

admin 2004-12-07 来源: 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2719011937.jpg[/img]新国博方案模型[/center]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国博日前已与设计方正式签订合同。由此,国博改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2719011937.jpg[/img]新国博方案模型[/center]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国博日前已与设计方正式签订合同。由此,国博改扩建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庭院加顶、东面扩建、专题展厅设在地下、基本陈列“浮”在半空……2008年,一座 兼具传统与现代的新国博将以17多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跻身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行列之中。目前,国博现存文物的整理、搬迁、未来展陈的规划等正在紧张进行。   天安门广场东侧。人民大会堂对面。台阶、立柱、门廊、售票亭、存包处……这座建筑,人们太熟悉了。所以,当国博宣布改扩建方案要全球招标的时候,关注与争议便由此展开——   今年2月,国博宣布改扩建方案全球招标,决定用3年的时间,把国博改扩建为17.6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博物馆。随后,全球11家知名设计单位或设计联合体通过了资格预审。但其中一家在评标时迟到,被取消了参评资格。   经过半年多的评选,9月1日,一份中标通知书交到了我国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两位设计师手中。9月8日,国博正式对外宣布中标结果。   在方案评审过程中,专家对中标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它全票入围,高票中标。但同时专家也对此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入口大厅应进一步进行功能划分,并与博物馆将来的运营和管理相结合。   不过,中标方案未必就是最终方案。本报记者日前独家获悉,国博已与设计方正式签订合同,这意味着国博改扩建方案最终确定。   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工程将成为2008年之前北京最后的大型工程项目,并争取在2007年底完工。2008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将在北京看到一座兼具传统与现代的新国博。   改扩建缘于“不适应”   中国国家博物馆由原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正式挂牌是在2003年2月。3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国博改扩建工程正式立项。   问起改扩建的缘由,国博改扩建办公室主任、国博副馆长高崇理开口说了三个字:“不适应。”展厅过高过大、展线过长;基础设施陈旧,气、电、水等管线严重老化;库房严重不足,文物保管与展示条件与应有的基本条件相去甚远,大量馆藏珍贵文物不能妥善保管,许多亟须入藏的文物难以及时征集,一些震撼世界的文物考古新发现不能及时展出……历经45年,国博老建筑已不适应新要求了。   高崇理说,前不久还有关心国博的读者写信给媒体,批评国博的厕所条件简陋。“所以,国博的改扩建是必要的。”   深化方案更经济实用   11月底,记者从国博工程筹建办公室了解到,经过两个月的深化设计,国博已经与改扩建设计方案中标者——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签约。总部位于德国汉堡市的GMP公司已在中国设计过为数不少的商业大厦、会展建筑、歌剧院,其中包括中关村文化广场、上海浦东贸易广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飞利浦会议中心、南宁会展中心、北京财富中心以及上海的芦潮港新城城市规划。   在深化后的设计图纸上,记者发现:地下室增加了专门运输文物的电梯,以确保文物在运进、运出过程中的安全与便捷;入口大厅的空间被相对整合,集中出两三块面积较大的区域,可以用于举行活动以及展览开幕式;输送游客的电梯最初设计采用3×6米,现在改为3×3米;出于客流量、票务管理方面的考虑,上下扶梯由24部减少为6部……   据了解,这些深化和修改综合了各方意见,原则是更经济、实用、安全、美观。大体上的设计不会变了,以后还会做些功能上的修改,就是具体到某部分空间做什么用。   2007年底完工有难度   按照有关方面制定的时间表,国博工程的工期是2003年至2007年。但高崇理表示,要在2007年底完工有难度,需要争取一下。当然,必须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国博改扩建将在明年5月正式开工。但高崇理表示,因为明年6月份还预定了展览,所以具体开工时间还很难说。如果能在明年9月之前起地基,那么在2007年底完工还是有可能的。   18亿元投资肯定不够   “改扩建比新建的难度要大得多。”高崇理说,国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筑的代表作,本身都可以算得上“文物”了。既要把国博改造好,又要保护好,还要在经费许可的范围内,将遇到不少难题。   按照目前设计情况看,新国博的建筑面积已接近18万平方米,相关单位做的投资估算已超过20亿。正式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最终的总规模和总投资问题,还需等有关部门的批复。   京郊选址搬迁文物   改扩建前的国博文物整体搬迁可是个大工程,选址首先就是个麻烦事儿。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库房就行,还必须考虑到文物的保存条件和安全的问题。不过,高崇理称,已经在北京郊区考察了几个地方,已经有点眉目了。   施工期间很可能闭馆   施工的几年间,国博是否会闭馆?高崇理表示,也曾研究过“统一设计、分段施工”的方案。但是考虑到实施的难度和文物安全的问题,闭馆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到时候,特意来看国博的游客可能会感到遗憾了。   特别链接   国博“镇馆之宝”   国家博物馆现有62万件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纺织品、纸质品等几十个种类,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   在诸多藏品中,既有久负盛名的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四羊方尊……也有在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物: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简要论文手稿(中、英文);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我国奥运实现“零的突破”获得的金牌;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主席宣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使用的木槌;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穿过的航天服和使用过的生物救生品包以及“神舟”五号的返回仓等。 (本报记者 侯健美)   新国博什么样?   新国博建筑到底会是什么样?此前的报道大多语焉不详,甚至令人产生误会。如果您也觉得好奇,那么请随记者一起去看看。   从广场看国博还是老样子   “也许有人以为国博改扩建之后,样子就全变了。其实,改扩建之后,从天安门广场上看国博还是现在的老样子。几十年来,国博在人们记忆中已留下了一个固化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会有很大变化。”根据最终的设计方案,国博的东、南、西、北四个立面都会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去过国博的人可能有所了解,国博的东面挨着好几座陈旧的建筑物,被挡了个严严实实。所以,国博东面禁止游客通行,东门也仅供国博内部人员出入。此次国博改扩建方案,除了对国博内部进行改建之外,还要向其东面延伸60米,使新增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米。现在国博东面的建筑物都会被拆掉。规划中,新国博的东面,将出现一条马路,定名为“国博东路”。   东部扩建部分由两侧的裙房和中间三个独立厅组成,它们又围出了南北两个“庭院”,感觉就像是把老国博的“庭院”往东移了,依然保存着“庭院”式设计风格。该设计引来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有专家认为,东扩的设计是多余的,不如不扩,以最小的限度触动这座现代史上有名的建筑。但也有专家认为,6米高的裙房设计也能把人们难得一见的国博东立面给“露”出来。将来,走在“国博东路”上,就可以见到雄伟的国博了。   庭院加顶出“博物广场”   “庭院加顶”是这次国博改建的任务之一,目的是增加高度,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国博的庭院式设计出自建筑大师张开济之手。国博的门廊、南北两翼建筑格局都让人觉得像个院子。庭院是具有中国民族性的建筑形式。建筑界认为,国博的庭院式设计与对面的人民大会堂虚实结合、和谐而统一。但这种设计也伴随着展线过长、进出不便、空间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新国博将会加盖一个平直规整、朴实无华的顶子。设计者把这个屋顶视作博物馆的象征,它覆盖了公共空间,并为停留在这个空间的人们遮风避雨。加上顶子、拆除中间建筑之后,整个国博的空间被打通、连成一体,使得国博的入口大厅拥有了可容纳5000人的宽裕空间,设计者将其称为“博物广场”。大厅内设计了楼梯、坡道、电梯、扶梯,它们最大限度地连接起不同楼层的展览空间。有了“博物广场”作为通道,展线变成放射状的,观众“可以通过最短的距离到达最想看的展览”,而不必为看某部分展览绕上一大圈。   但“博物广场”的设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甚至有人说,新国博成也于此,败也于此。按设计,“博物广场”周围是供游客休息、购物的区域,面积万余平方米。有人担心,这样的设计不仅浪费空间,还可能吸引大批非参观者聚集于此,影响国博的形象和文化氛围。但支持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正是人性化的体现,在拥有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的博物馆中,应该有一处供参观者和游客享用饮料零食、购买纪念品、享受悠闲时光的场所。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了解博物馆的活动和展览信息,博物馆也可以凭此聚集人气。   新国博展区分5大序列   按照签约时的设计,国博将以17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跻身于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行列之中。预计每天的参观者将超过15000人。据介绍,新国博将开设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国际交流展、名人蜡像、基本展览5大序列的展览。参观者可以从“博物广场”出发,前往国博的各个展区,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及世界著名文化内涵。   地下一层:专题陈列   “博物广场”之下的地下一层,设有15个专题展厅。由于专题陈列的展品大部分是考古发现,所以设计者的灵感也源于考古现场:“博物广场”的地面将切开多个开口,就像一个个考古挖掘点,通往展示华夏文明与历史瑰宝的专题展厅。按设计者的意图,各个专题展览的内容,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瓷器、石刻、钱币以及兵器等等,都会以浮雕的形式布置在“博物广场”的开口处,使人一目了然。   南北两翼:临时展览、国际交流展、名人蜡像   “博物广场”与现在国博南北两翼的展览空间直接相连。北侧翼将成为国际交流展区,南侧翼将成为临时展览区以及名人蜡像馆。两翼的展区都分为上下两层。   顶层:基本展览   基本陈列是展现一个博物馆馆藏实力的重头戏。设计图上,新国博的基本陈列以历史朝代为线索,分成一个个既独立又相互连通的展厅。与展出中国艺术与文化珍品的专题陈列区不同,基本陈列区将以一种更大众化的方式讲述中国的历史。展区位于“博物广场”之上,到达的途径是3×3米的升降电梯和自动扶梯。   基本陈列厅的天棚上设有百叶窗,使展览空间可以接受自然光而不遭受直接辐射。而且这些百叶窗均可进行机械转动,自然光照明的空间也可以转换为人工照明的展区。   文物库房面积增一倍   除了展览、宣传,博物馆还身兼收藏、保管、科研、教育、服务等“数职”。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功能,新国博也是一个不少。   收藏和保管文物是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据介绍,现在的国博本为一馆设计,却为两馆共用,文物库房位于半地下状态,仅有6千多平方米的面积。而新的文物库房位于新国博地下二层的西部,有13000多平方米的面积。记者从设计图纸上看到,按照文物的质地和保存条件,库房被划分为二十来个小空间,分别标注着考古发掘品、油画、陶器、石器玉器、文献、印章徽章等字样。此外,地下二层东部是停车场,能容纳900多辆机动车。   国博东扩部分两侧的裙房将来会被布置成行政管理区、学术研究区、国内外学者接待中心以及信息中心。中部三个自由形体的独立厅的功能还在讨论中,目前设计为数字影院、学术报告厅和演播厅。它们既与新国博主体建筑构成一体,又独立存在,建成后便于独立管理和经营。   两条路径扩充国博馆藏   据传,新国博的容积是按百万藏品设计的。国博是否有足够多的文物来“填充”未来十多万平方米的空间?这也是众多关注国博的人始终在争论、质疑的问题。   “传言有点夸张了。新国博其实是按照每年递增5千至1万件藏品、最终收藏80万件的规模来设计的。当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达到这两个数字也不那么容易,而且不能光看数量而忽视质量。”高崇理不无忧虑地说。   据介绍,国博现有藏品62万件,其中包括20万件重复的古代钱币,绝大部分都是体积较小的展品,而且相当一部分文物还没经过整理。   “国博历史文物‘家底’挺厚实,但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高崇理说,如今已经不太可能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一纸调令就能从地方博物馆征集历史文物;私人捐赠也微乎其微;花钱从文物市场上购买,需要的经费实在可观,并不现实。但至少,新国博还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抓紧时间,收集近现代文物。“厚古薄今”是当前诸多领域的取向,博物馆在文物收集中同样有轻视近现代的意识。但收集文物也要有超前意识,现在有些东西不起眼,但几十年、上百年后,就是极其珍贵的文物。高崇理建议,国博可以趁机多收集近现代文物,以此为特色。不过,高崇理也透露,出于各种考虑,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文物可能暂时不搞基本陈列,主要做收藏、研究之用。   其二,通过“借展”的方式,展出故宫、几个文物大省的珍贵文物,充实新国博。这条路似乎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