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圆明园工程透视

admin 2005-04-11 来源: 网
圆明园工程透视:施工现场 往昔风光不再有   核心提示:   “下午4点,我们接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正式通知,要求补办《环境评估报告》。”1日,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在电话里对记


圆明园工程透视:施工现场 
 
往昔风光不再有

  核心提示: 
  “下午4点,我们接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正式通知,要求补办《环境评估报告》。”1日,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圆明园铺设湖底防渗膜的工程已经停下来了。由此,一个计划耗资1.5亿元,被专家称为荒唐之至的工程被叫停。 

  花费1.5亿铺层膜  
         
  “要不是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的偶然发现,恐怕这层厚厚的塑料布就要‘悄然’铺在圆明园的湖底了。”从事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李迪华向记者强调。 
  记者此前在圆明园看到,如同平整农田一样,机器将干枯的湖底土层翻起,再压平。工人把6米宽、50米长的大卷白色防渗膜展开后铺在湖底,上面覆盖50公分厚的土层,再用水泥将防渗膜与驳岸砌死。据悉,这次大规模的铺设塑料的费用高达1.5亿元之多!  
     
  被漠视的专家建议  
     
  3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圆明园防渗工程。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这项工程启动前应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然后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但圆明园此前没有履行这项审批手续。  
  这样一项大工程,为什么不报批呢?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说,2003年9月启动这项工程前经过了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和海淀区水利局十几位专家的论证,当时他们也指出这种防渗的做法,人为地将湖水同自然隔断了。但论证结果还是使这项工程顺利上马了。 
  为什么明知破坏生态还要这样做呢?对此,朱红一脸无奈。她说,每年圆明园向水务部门申请到的环境用水仅为150万立方米,与实际需水量相差甚远。如不对有限的水资源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圆明园一年内将有7个月处于无水期。      
     
  一种被淘汰的做法  
     
  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认为,湖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面积死亡。“流水不腐,死水易臭”,与地下水系相隔绝,会产生大量腐败气体,是一场生态灾难。 
  北京大学生态景观规划教授俞孔坚认为,湖底防渗是对圆明园生态系统的破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说,圆明园地处北京西郊,上风上水,承担着城市水系的调节功能。圆明园湖底渗水对整个北京市的地下水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湖底不渗水会造成地下水失衡。 
  李迪华说,防渗、固化是河道、湖泊整修之大忌,这种做法早已被西方淘汰。防渗和固化之后,使水系与土地及其他生物环境相分离,从而加剧了水污染程度。  
     
  “外耻内愚”的典型  
     
  文物专家从另一个角度对圆明园湖底整修工程提出了质疑。这个角度把圆明园湖底防渗的借口彻底推翻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延芳指出,文物价值和文物美在于历史原创性。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圆明园,它的历史原创性更在于废墟悲凉的沧桑感。他认为,现在进行的修复与遗址公园的精神不符。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博士告诉记者,一,圆明园的价值在于遗址的价值,大肆砍伐灌木、修葺山水重新造园,从方向上就错了。二,圆明园的价值在于生态的价值,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群落,从空间格局上说,是从西山到北京市区的生态走廊。“现在的工程用非生态方法造园,简直荒唐!”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说得更加一针见血:这是一个“外耻内愚”的典型!八国联军毁掉了圆明园的人文生态;现在的整治工程将毁掉圆明园的自然生态,这是功能性的破坏。从中需要反思我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技术和管理体制…… (摘自《贵阳晚报》 )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