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圆明园工程被疑暗藏猫腻 800万余款做何用

admin 2005-04-14 来源: 网
  自圆明园防渗工程从3月末始被各媒体披露以来,专家、网友、评论员……围绕这一前无古人的“创举”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正像圆明园内河湖、塘
  自圆明园防渗工程从3月末始被各媒体披露以来,专家、网友、评论员……围绕这一前无古人的“创举”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正像圆明园内河湖、塘地的防渗工程一样——“横到边、竖到沿,鲜有遗漏”。但是,许是“百闻不如一见”的古训在作怪,因为自己多次到圆明园采访,所见所闻,还有一些别样的感触,总觉得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故写下来,姑且称之为“余话”——希望能像夕阳的余晖一样,能在落山之前返照出一些风景,给人一点遐思。 

  一、今人的伟大与古人的无语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春风化雨,我们对于老祖宗的态度,不再像文革时期那样,全部斥之为“封建残余”,一概“扫地出门”,但在许多人的骨子里,还是总觉得我们比古人伟大,以至于总要想方设法,在他们的遗存中添补些什么,加以证明。 

  单说用水泥把驳岸侧面的大小缝隙砌死抹严吧,圆明园管理处的同志说这不是在做“侧防渗”,而是在加固堤岸。我刚开始还信以为真、暗中称是,不料后来经李皓老师一番点播,自己才恍然大悟、羞愧不已—— 

  古人之所以在筑堤时留下这些缝缝,用意至少有二:一,圆明园的一大特点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些缝缝是山体与水体的交换通道,山上的树木花草能够及时补充水分;二、当时水面浩大,塘满湖平,水中的生物众多,这些缝缝是许多生物的产卵与栖息场所,与水体和底部的淤泥,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用水泥抹平后,两者的作用尽失,不是费力不讨好的蠢事是什么? 

  后来,看见了岸边一处售票亭上的“飞艇”字样,以及园内的喷泉、院门前新铺的石板下埋设的射灯,联想圆明园的皇家园林遗址身份,忽然想到:这与“在长城上贴瓷砖”又有何本质的区别? 

  当然,类似于此类的创举,圆明园并不是独一份儿——飞跨泰山的索道、张家界与山比肩的天梯,以及在南京明城墙即将竖起的电梯……不都是那些“当家人”引以为豪的荣光吗?这些狗尾续貂的现代发明,除了赚钱,潜意识里不是要显示“今人胜古人”吗? 

  对此,俞孔坚先生叽之为“暴发户意识”。我乍一听,还觉得这样的说法过于刻薄,现在想想,实在是“精辟“——至少从在圆明园搞的许多“发明创造”来看,是没有冤枉那些“负责人”的。 

  可惜,这些现代文明成果所展示的,不但不是今人的“伟大”,而是无知的自大,和贪得无厌的丑陋——老祖宗虽然不能说话,但他们子孙的子孙,会作出评判。 

  二、反正钱是国家的 

  关于为何要做防渗工程,圆明园管理处一再强调,是为了防止地下漏水,换言之,也就是节水。 

  可是,我在园内采访时却发现,从四川雇来的民工,却在日复一日地,用水管子漫灌草坪,草坪都快成了草河,还不停手。一个工人告诉我,这些水都是自来水,他们几十个工人,满园子天天浇灌。 

  “北京的水这么贵,这样浪费心疼不心疼?”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心疼个啥子?反正钱是国家的。”那位工人笑着回答。 

  这使我想起了一名圆明园正式职工的话:反正钱已经拨下来了,总得想办法花完啊! 

  据说,包括防渗在内的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多么伟大的名号)总投资为2亿元。不错,这些钱是国家的,可“国家的”又是谁的?不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吗?因为不是圆明园人自己的,就要“想办法花完”吗?…… 

  作为第一个报道圆明园防渗工程的记者,我当初想报道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社会关注如此之广泛,各界反响如此之强烈,确是出乎我的想象的。现在,我似乎有些明白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圆明园本身的敏感与知名,而是因为:圆明园的防渗工程可以说是我国许多此类工程的缩影,它实在包含了太多太多,包括人们所能想象到的,和不能想象到的——东西。从中,人们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的许多悲哀,与无奈。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