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拟在都江堰建发电站引发争议
admin
2007-11-02
来源:
网
一群院士级的科学家在竭尽全力保护一条母亲河,但是结果并不美妙。 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里,记叙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史实,突出描写了两件事,一是凿宝瓶口,二是
一群院士级的科学家在竭尽全力保护一条母亲河,但是结果并不美妙。
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里,记叙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史实,突出描写了两件事,一是凿宝瓶口,二是穿成都二江,柏条河即是二江之一。
都江堰和成都二江,构成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观:无坝自流引水工程,都江堰为渠首枢纽,按天然分水原则分引水源,二江则是渠首的延续,使都江堰具有行舟和灌溉之利,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成都二江’应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延伸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地位怎么说都不过分。”四川大学教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会长艾蓝山告诉记者。
柏条河还是成都市的供水大动脉,作为岷江水系的四大干河渠之一,与走马河分支徐堰河一起肩负成都供水的重任。
今天,柏条河可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改变。根据都江堰管理局提出的《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柏条河开发综合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柏条河开发综合规划报告》),都江堰管理局拟在柏条河胥家至三道堰全长44.76公里的河道上开发15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多万千瓦;并有电力、旅游、房地产、沙石等项目,综合开发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
水电站之争
作为柏条河的主管单位,都江堰管理局提出的整治计划就是2004年由该局主持制定的《柏条河开发综合规划报告》,该报告2004年完成规划编制和四川省水利厅技术审查,于2006年4月10日开始环境影响评估公示。
此次综合开发将主要涉及供水及节水改造、防洪、发电、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规划甫出,经媒体报道后,舆论一片哗然。
2005年11月,由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某公司合资的“柏条河综合开发公司”成立。
该公司将全面开展柏条河流域的房地产和旅游开发,初步拟定的商业项目有五星级都江堰大酒店、四个生态园以及一个大型河道漂流旅游项目。水源地边直接建设大型房地产和旅游项目。
科学家们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平原河道修建多级梯级电站,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如果一座闸坝出现事故,形成连锁反应,其后果更为严重。”四川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赵文谦说。
按照赵文谦的说法:平原河渠上修电站,必须建闸坝,以抬高水位,规划修建的电站,每级利用落差约11米,也就是说每级电站都要修建一座11米高的闸坝。而柏条河天然河岸高只有2.5-3.5米,势必加高闸前河堤,或深挖闸后河床,于是一条亲自然的生态河流,将人为地改造成阶梯式河流。水面高于两岸地面,一旦堤岸出现渗漏垮塌,两岸农田和村庄将遭灭顶之灾。
“形成悬河,造成防洪隐患只是柏条河上修建水电站可能带来的危害之一。阻碍输水通畅,加剧水源污染也是可能带来的直接危害。”艾蓝山说。
柏条河上的10座电站都位于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上游,水六厂是成都市骨干供水企业,日供水能力100万吨,承担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400多万人的供水任务。
“如果修建10座电站就要高筑10座闸坝,形成10道阻水门坎,只要有一道闸坝或一座电站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柏条河供水中断。”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告诉记者,“《开发规划》称要把柏条河建成向成都市供水的‘高速绿色输水通道’,‘输水通道’的关键是‘畅通’,如此‘关卡’林立,障碍重重,又何言‘畅通’。10座水闸前将形成10座前池(小水库),闸前水位雍高,流速减慢,池中淤积加剧,自净能力降低,污染清洁水源,威胁供水安全。”
据艾蓝山回忆:2006年下半年,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工程的主导方都江堰管理局并没有正面回应。
“只是有一个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悬河的说法是荒唐的,只有河床比地面高的河才能叫悬河。另外他说科学家们眼睛只看到了成都城市供水,而没有把视野放到整个的大四川地区的农业灌溉上。”艾蓝山说。
事实上,虽然2004年的《开发规划》上没有点明,但是柏条河上修建水库蓄水另外一个作用是通过柏条河将水引到其支流毗河,作为整个大都江堰水利区规划中的一部分,“毗河工程”是为成都以外的资中等地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工程。
“整个成都现在已经是缺水的城市了,连都江堰水源尚未得到切实解决,毗河引水工程不更是‘无源之水’?”艾蓝山说。
2006年8月,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聂秀香等7位四川省政协委员联袂提出提案,陈述柏条河修建电站的五大弊端,呼吁“谨慎对待柏条河开发项目”。
“规划工作不能仅由水利部门单独完成,还需环保、林业、国土资源及有关科研等部门的共同参与,更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并监督规划的实施。”聂秀香在提案中写道。
2007年1月,《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柏条河综合开发规划报告》对柏条河的开发任务作了一些修改。把“以供水发电为主”改为“兼具发电等综合利用”。
“但是,从开发规划报告具体内容来看,发电并非‘兼有’,梯级电站依然是规划的核心项目。从都江堰到唐昌镇的柏条河河段长只有30公里,却要修建10级电站,也就是说每隔3公里,就要修建一级电站,每级电站装机1万千瓦,总装机10万千瓦。在柏条河上进行如此密集的水能开发,怎么能说是兼具发电功能呢?”邓伟说。
众多科学家建言
工程的主管方都江堰管理局在2007年的8月2日和专家举行了首次“见面会”。
征求各方意见之后,柏条河综合开发规划被修改。开发范围从之前的全流域44.76公里改为现在的27.09公里,从胥家起至唐元止,自来水厂附近的几级水电站被暂时取消,发电装机容量为每级8000千瓦,有可能还会更低,而原方案是每级1万千瓦。
不过提出反对意见的专家们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不是修改方案把十五级水电站改为十级,而是根本就不能在柏条河上修水电站。
据参会的成都市城市河流协会的秘书长田军回忆:在会上,主管方很明确的说,水电站是一定要修的,并称所有的审批都是按程序走的。
一直到今年的9月15日,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流泥沙专家韩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沉积地质学家刘宝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减灾研究室主任谭徐明等在内的众多科学家齐聚成都的“水与成都”论坛。会上,科学家们联名签发了对《关于都江堰水利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关于柏条河科学治理研究》课题的评审意见。
会上专家们认为:如在柏条河上修建不具备调节能力的10座径流电站,势必改变柏条河的自然生态特征,影响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传承,也不符合国家小水电开发的限制性政策。专家组认为有必要维护柏条河原来的自然特征、文化与景观价值,按照生态河道的理念,对柏条河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化管理。
“柏条河上的梯级电站是无调节能力的径流电站,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利用落差109米,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电站总投资11.73亿元,单位千瓦投资11730元,动能经济指标并不优越。”中科院院士刘宝珺说,“在平原河道上修这种经济效益并不算高的水电站,这是一种不顾环境规划和后世子孙利益的做法。”
科学家们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柏条河上拟建的水电站平均发电量约7亿千瓦时,平均年利用小时规划为7000小时,折合291天。都江堰渠首鱼嘴断面1、2、3月的月平均流量约为150立方米/秒,近几年多次出现低于100立方米/秒的枯水时段,而柏条河电站设计流量高达120立方米/秒,扣除河流必需的环境水量后,柏条河几乎要把都江堰来水用尽。4、5月份岷江来水虽然增多,但又是大春用水的高峰时期。那么用什么手段去达到年利用7000小时呢?管理者很有可能采取“水调服从电调”的对策,给柏条河多配水,让水电站多发电,以保证电站投资者的回报和收益。将为都江堰水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埋下极为严重的隐患,所以不能不引起关注和忧心。
据记者了解,都江堰的上游岷江的开发强度已达64%;紫坪铺水利枢纽建成后,近年来引用水量已达118亿立方米,开发强度进一步提高到80.1%,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曾被称为古蜀治水遗脉、历史文化廊道的柏条河是目前唯一还没有被水电公司开发的河流。
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里,记叙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史实,突出描写了两件事,一是凿宝瓶口,二是穿成都二江,柏条河即是二江之一。
都江堰和成都二江,构成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观:无坝自流引水工程,都江堰为渠首枢纽,按天然分水原则分引水源,二江则是渠首的延续,使都江堰具有行舟和灌溉之利,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成都二江’应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延伸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地位怎么说都不过分。”四川大学教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会长艾蓝山告诉记者。
柏条河还是成都市的供水大动脉,作为岷江水系的四大干河渠之一,与走马河分支徐堰河一起肩负成都供水的重任。
今天,柏条河可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改变。根据都江堰管理局提出的《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柏条河开发综合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柏条河开发综合规划报告》),都江堰管理局拟在柏条河胥家至三道堰全长44.76公里的河道上开发15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多万千瓦;并有电力、旅游、房地产、沙石等项目,综合开发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
水电站之争
作为柏条河的主管单位,都江堰管理局提出的整治计划就是2004年由该局主持制定的《柏条河开发综合规划报告》,该报告2004年完成规划编制和四川省水利厅技术审查,于2006年4月10日开始环境影响评估公示。
此次综合开发将主要涉及供水及节水改造、防洪、发电、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规划甫出,经媒体报道后,舆论一片哗然。
2005年11月,由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某公司合资的“柏条河综合开发公司”成立。
该公司将全面开展柏条河流域的房地产和旅游开发,初步拟定的商业项目有五星级都江堰大酒店、四个生态园以及一个大型河道漂流旅游项目。水源地边直接建设大型房地产和旅游项目。
科学家们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平原河道修建多级梯级电站,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如果一座闸坝出现事故,形成连锁反应,其后果更为严重。”四川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赵文谦说。
按照赵文谦的说法:平原河渠上修电站,必须建闸坝,以抬高水位,规划修建的电站,每级利用落差约11米,也就是说每级电站都要修建一座11米高的闸坝。而柏条河天然河岸高只有2.5-3.5米,势必加高闸前河堤,或深挖闸后河床,于是一条亲自然的生态河流,将人为地改造成阶梯式河流。水面高于两岸地面,一旦堤岸出现渗漏垮塌,两岸农田和村庄将遭灭顶之灾。
“形成悬河,造成防洪隐患只是柏条河上修建水电站可能带来的危害之一。阻碍输水通畅,加剧水源污染也是可能带来的直接危害。”艾蓝山说。
柏条河上的10座电站都位于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上游,水六厂是成都市骨干供水企业,日供水能力100万吨,承担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400多万人的供水任务。
“如果修建10座电站就要高筑10座闸坝,形成10道阻水门坎,只要有一道闸坝或一座电站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柏条河供水中断。”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告诉记者,“《开发规划》称要把柏条河建成向成都市供水的‘高速绿色输水通道’,‘输水通道’的关键是‘畅通’,如此‘关卡’林立,障碍重重,又何言‘畅通’。10座水闸前将形成10座前池(小水库),闸前水位雍高,流速减慢,池中淤积加剧,自净能力降低,污染清洁水源,威胁供水安全。”
据艾蓝山回忆:2006年下半年,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工程的主导方都江堰管理局并没有正面回应。
“只是有一个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悬河的说法是荒唐的,只有河床比地面高的河才能叫悬河。另外他说科学家们眼睛只看到了成都城市供水,而没有把视野放到整个的大四川地区的农业灌溉上。”艾蓝山说。
事实上,虽然2004年的《开发规划》上没有点明,但是柏条河上修建水库蓄水另外一个作用是通过柏条河将水引到其支流毗河,作为整个大都江堰水利区规划中的一部分,“毗河工程”是为成都以外的资中等地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工程。
“整个成都现在已经是缺水的城市了,连都江堰水源尚未得到切实解决,毗河引水工程不更是‘无源之水’?”艾蓝山说。
2006年8月,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聂秀香等7位四川省政协委员联袂提出提案,陈述柏条河修建电站的五大弊端,呼吁“谨慎对待柏条河开发项目”。
“规划工作不能仅由水利部门单独完成,还需环保、林业、国土资源及有关科研等部门的共同参与,更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并监督规划的实施。”聂秀香在提案中写道。
2007年1月,《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柏条河综合开发规划报告》对柏条河的开发任务作了一些修改。把“以供水发电为主”改为“兼具发电等综合利用”。
“但是,从开发规划报告具体内容来看,发电并非‘兼有’,梯级电站依然是规划的核心项目。从都江堰到唐昌镇的柏条河河段长只有30公里,却要修建10级电站,也就是说每隔3公里,就要修建一级电站,每级电站装机1万千瓦,总装机10万千瓦。在柏条河上进行如此密集的水能开发,怎么能说是兼具发电功能呢?”邓伟说。
众多科学家建言
工程的主管方都江堰管理局在2007年的8月2日和专家举行了首次“见面会”。
征求各方意见之后,柏条河综合开发规划被修改。开发范围从之前的全流域44.76公里改为现在的27.09公里,从胥家起至唐元止,自来水厂附近的几级水电站被暂时取消,发电装机容量为每级8000千瓦,有可能还会更低,而原方案是每级1万千瓦。
不过提出反对意见的专家们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不是修改方案把十五级水电站改为十级,而是根本就不能在柏条河上修水电站。
据参会的成都市城市河流协会的秘书长田军回忆:在会上,主管方很明确的说,水电站是一定要修的,并称所有的审批都是按程序走的。
一直到今年的9月15日,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流泥沙专家韩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沉积地质学家刘宝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减灾研究室主任谭徐明等在内的众多科学家齐聚成都的“水与成都”论坛。会上,科学家们联名签发了对《关于都江堰水利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关于柏条河科学治理研究》课题的评审意见。
会上专家们认为:如在柏条河上修建不具备调节能力的10座径流电站,势必改变柏条河的自然生态特征,影响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传承,也不符合国家小水电开发的限制性政策。专家组认为有必要维护柏条河原来的自然特征、文化与景观价值,按照生态河道的理念,对柏条河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化管理。
“柏条河上的梯级电站是无调节能力的径流电站,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利用落差109米,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电站总投资11.73亿元,单位千瓦投资11730元,动能经济指标并不优越。”中科院院士刘宝珺说,“在平原河道上修这种经济效益并不算高的水电站,这是一种不顾环境规划和后世子孙利益的做法。”
科学家们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柏条河上拟建的水电站平均发电量约7亿千瓦时,平均年利用小时规划为7000小时,折合291天。都江堰渠首鱼嘴断面1、2、3月的月平均流量约为150立方米/秒,近几年多次出现低于100立方米/秒的枯水时段,而柏条河电站设计流量高达120立方米/秒,扣除河流必需的环境水量后,柏条河几乎要把都江堰来水用尽。4、5月份岷江来水虽然增多,但又是大春用水的高峰时期。那么用什么手段去达到年利用7000小时呢?管理者很有可能采取“水调服从电调”的对策,给柏条河多配水,让水电站多发电,以保证电站投资者的回报和收益。将为都江堰水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埋下极为严重的隐患,所以不能不引起关注和忧心。
据记者了解,都江堰的上游岷江的开发强度已达64%;紫坪铺水利枢纽建成后,近年来引用水量已达118亿立方米,开发强度进一步提高到80.1%,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曾被称为古蜀治水遗脉、历史文化廊道的柏条河是目前唯一还没有被水电公司开发的河流。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