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解读

admin 2008-11-17 来源: 网
国际最新设计概念与中国传统建筑精华相结合,使北京射击馆飞碟靶场具有科学、细腻、精致的风范,成为一座国际领先的高品质飞碟比赛场。烽火台造型的靶房、院落式格局的主体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国”。

  国际最新设计概念与中国传统建筑精华相结合,使北京射击馆飞碟靶场具有科学、细腻、精致的风范,成为一座国际领先的高品质飞碟比赛场。烽火台造型的靶房、院落式格局的主体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国”。

      飞碟运动,源于古代的狩猎活动,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比赛采用双筒猎枪,最初射击目标为活鸽,后用泥制物代替,现用沥青、石膏等材料混合压制而成,形如碟,用机械抛射而出,故称飞碟。

  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依偎着翠微山脉,北望一派葱茏;南接射击场射击中心园区,地势平坦。整个靶场由主体建筑与室外竞赛场两部分组成,整体设计包涵了四合院和烽火台等中国的建筑传统元素,使场馆显露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靶场融合自然环境,利用北侧的山脉作为背景,射击靶位自然排开,形成靶场的绿色背景屏障;主体建筑是坐落于南北之间一个院落式的空间,小巧精致、独具特色,所有实用房间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且没有安装空调,最大限度实现了节能。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很好地融合。国际最新设计概念与中国传统建筑精华结合,产生出飞碟靶场科学、精致的风范。“细腻,不张扬,很中国。”飞碟靶场的总设计师祁斌这样说。
      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11个改扩建场馆之一,说改扩建,其实几乎全部是新建,这其中所耗费的人力不亚于其他新建场馆;而它的特色也是不言而喻,充分散发着自身的魅力。

  平和自然的赛场

      飞碟靶场总建筑面积6169.41平方米,共设有观众坐席5000座,其中固定坐席1050个,临时坐席3950个。主体建筑为地上两层,包含设在二层的室外看台及看台下部的赛事管理运营用房两部分,建筑总高度20.20米。其中,观众席被设在二层,这不仅能保证一层的赛事组织与观众席的自然分流,而且还给观众提供了俯瞰赛场的良好观赛条件。观众坐席看台坡度为22度,为舒适观赛视角。看台上,60%的固定坐席设置了遮阳雨篷,钢绗架结构木板覆面的大雨篷,在太阳下为观众撑起绿荫,下雨天又为观众撑起“雨伞”。飞碟靶场从而成为全天候的赛场。
  室外竞赛部分设有6组国际标准飞碟射击靶位,其中决赛靶位一组,其余为资格赛靶位。飞碟靶场的6个靶场可以满足男子飞碟多向、女子飞碟多向、男子飞碟双多向、男子飞碟双向和女子飞碟双向5项飞碟比赛的要求。在每个运动员射击区内都埋设了最先进的声音接收装置,运动员通过身上佩戴的麦克风发出准备就绪的口令,这套声音接收装置会将运动员的口令及时反馈给靶场内的控制房,同时靶房自动抛靶系统启动工作。通过靶房自动抛靶系统,在运动员发出指令后,靶房会自动随机向空中抛发飞碟。该设计得到了国际射击联合会的高度评价。靶场还设置了满足飞碟竞赛要求的高低靶房;而地下连通的碟片存储、运输区也没有被设计师所忽视,一如既往构思慎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比赛。
  面对严格的建筑造价控制要求,设计师在飞碟靶场“科技奥运”的理念体现上,从实际出发,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设计中不追求过分的奇异表现。而平和自然的建筑姿态本身就是一种顺应环境、减少建筑环境负荷的表现。
  建筑中采用了一些针对性的适宜生态技术,主动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比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环境景观照明系统等。此外,作为一个室外场地,飞碟靶场内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施,卫生间、看台都设有方便轮椅的坡道,在一层设计了残疾人专用电梯,可以直达看台。
  针对飞碟靶场的使用需要,看台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设计,对于不拆除的看台采用永久性的混凝土结构,而临时看台则采用脚手管材临时搭建,赛后可拆除并回收利用。在飞碟靶场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相关方面都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减少新建设施的投入,对飞碟靶场周围的现有建筑进行适当、经济、合理的改造以适应飞碟靶场的使用需要,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

  传统的文化特色

     飞碟靶场直接表达传统文化特色——院落式的格局最具中国特色。院落空间布局不一样,可以营造出千姿百态的空间感受。在这种围合的合院中形成4个内聚的空间,人们在此自由活动。同时应用合院元素——清水青砖。传统的空间、传统的材料、传统的工艺彰显传统特征。
      飞碟靶场的设计初衷是创造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形象,再加上飞碟靶场所处的特殊位置,于是赋予了这座建筑“融入自然、朴实亲切”的特点。“利用山脉作为背景,向西山自然排开飞碟靶位。而中国特色的烽火台造型靶房,以及场馆区的青砖砌筑、木板饰面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而这些都是受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天、人、景合一的建筑格局的启发。”祁斌介绍。
      通过院落镶套的空间建筑布局,靶场内所有房屋均采用南北朝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完全不需要中央空调制冷和消防机器排音,实现了所有实用房间的自然通风、采光。不设置集中空调系统还能大大降低建筑能耗。另外采用适宜、适用、经济、环保的建造工艺及建筑材料,也能降低建筑的环境负荷,提高使用效率。如此就可以表达人对建筑的需求,表现出人完全可以和自然和谐共处。
      烽火台是靶房标志,灰砖砌筑的表面古朴亲切。室外竞赛区有6座设计成长城烽火台样式的靶房。从看台上看去,这6座长城烽火台造型的靶房就像是缩小版的万里长城。此外,竞赛区的挡弹墙也同样设计为长城烽火台造型。绵延不断的烽火台给这个功能性很强的构筑物赋予强烈的地域人文色彩,当比赛在这一空间举行时,这一时间、这一空间绝对有别于其他空间和时间,打出的成绩就是在中国,强调的就是“这里是中国”。
  建筑外墙采用了朴实自然、有传统特色的青砖砌筑,并辅以局部木板墙面。清水砖细腻的砌筑工艺是一种建造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成就建筑秀外慧中的品格,朴实低调的姿态是取得和周边环境协调融合的基本思路。

  建筑和环境的统一

  飞碟靶场建筑尺度比较小,外部场地和设施占据了大量的用地。建筑设计在建筑实体、室外设施、构筑物的体量之间形成层层过渡,将建筑的实体逐渐过渡到自然的环境。借助该运动特有的文化气质,立意营造宜人的尺度和人性化的建筑性格。平和低调的建筑姿态,细腻的建筑质感,让建筑生长在环境中,环境渗透到建筑里。地方建筑材料与工艺的运用,给建筑以地域化的属性特征,朴实亲切,更容易被环境所接纳。
  建筑设计从所处的山脚自然环境出发,利用北侧的山脉作为背景,与周围的山形、地景紧密结合,保持自然山景与环境的连续性,射击靶位自然排开,借助自然山景形成靶场的绿色背景屏障,靶场的环境特色跃然而出。
  为了节省用地,设计师对赛场射击位进行了改进,调整为双向和多向靶场中间位置重合,减少南北向用地。
  在细部的设计上,设计师致力于将建筑整体细腻的质感延伸到细节。
  外墙的做法以北京传统的地方民居青砖砌筑清水墙面为基调。在砌筑工艺上,引入了镂空、搭角等工艺,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在竞赛区,大量采用了室外木板作为室外构筑物的表面材料,并将这种墙面木装饰做法引入建筑主体墙面的肌理中,形成彼此的呼应。
  为了表达表皮设计理念,建筑外墙设计了一个表皮层——在建筑的围护外墙外侧预留120毫米厚的表皮做法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以清水砌筑的青砖为基本工艺,结合立面的不同部位,加入木板、彩釉玻璃等不同的材质,让小尺度的建筑有丰富的立面表情。
  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飞碟比赛如期在这里举行,这里成为产生了5枚奥运金牌的地方。中国气质的靶场已经在奥运赛事中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意图,高品质的场馆也博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对于一个场馆,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吗?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