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浙医大地块规划方案公示 降到48米

admin 2012-01-17 来源: 网
被誉为西湖边“最后一块宝地”的杭州嘉里中心,原浙医大地块,究竟该建多高的楼,7年来一直受到杭州市民的密切关注。因为它的“相貌”将是湖滨一带的重要景观。2012年初,它呈现出了最真实的面目。昨天,杭州市规划局网站和嘉里中心工地现场上,贴出了“杭州嘉里中心”的批前公示。对最为关心的高度和密度问题,公示显示,主楼高度为48米,建筑密度从原来的40%调整为45%,其余规划指标没有变化。

取自杭州市规划局网站
取自杭州市规划局网站

  被誉为西湖边“最后一块宝地”的杭州嘉里中心,原浙医大地块,究竟该建多高的楼,7年来一直受到杭州市民的密切关注。因为它的“相貌”将是湖滨一带的重要景观。2012年初,它呈现出了最真实的面目。昨天,杭州市规划局网站和嘉里中心工地现场上,贴出了“杭州嘉里中心”的批前公示。对最为关心的高度和密度问题,公示显示,主楼高度为48米,建筑密度从原来的40%调整为45%,其余规划指标没有变化。

  从2005年土地出让,到2007年项目的概念性规划首次公开,再到2009年的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屡遭“难产”的嘉里中心面貌终于正式亮相。记者昨天为此专访了嘉里建设负责人,了解这块土地的最新动态。

  高度从85米降到48米

  在杭州市规划局网站上,记者看到杭州嘉里中心的规划公示图。

  建设项目公示显示:该项目方案已经由省发改委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审查通过。公示时间为1月13日至1月29日。

  公示的内容为设计总平面图、主要立面剖面图和鸟瞰图。公众最为关心的高度问题,是通过一张“西立面图”显示的,该图标示的最高高度为48米。

  在2007年的概念性规划中,主楼高度为85米;2008年降为56米;2009年的规划设计方案为48米,如今的最终方案延续的是2009年的方案48米。

  杭州嘉里中心的主楼高度,是质疑的焦点,这也是该项目迟迟没有开工建设的关键原因。“在高度问题上,各方的认识并不统一。”嘉里建设杭州公司副总经理黄宏坦言,作为开发商来说,当然希望能建高一点,“不过专家和市民当然希望越低越好,最好不建。”

  但显然,现在的48米,已得到了基本的认可。“从2008年到2011年,我们组织专家对建筑高度、体量以及对西湖影响等方面,一共进行了四次正式的专家论证,另外还有几次非正式的专家咨询。”

  吴定玮,原杭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是数次参与杭州嘉里中心方案论证的杭州本地人,对于西湖,有着特别的感情。“以前有人说,西湖边的楼太高,于是西湖变小了,我觉得这只是大家的主观想象。目前这个地块的现状是,地块西侧靠西湖的其他建筑高度基本都在30~40米,地块东侧的其他建筑高度在60米左右,专家组通过在西湖湖面现场观察,以及计算机模拟演示,基本认可现在局部最高点48米的高度。”

  记者看到,专家们还给出了“立面色彩不要太亮丽、玻璃幕墙使用要合适”的相关意见。

  建筑密度调为45%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变化是,建筑密度比原先的方案有所提高,从40%提高至45%。公示显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4万多平方米,容积率为2.57,建筑密度为45%,而建筑密度在原出让条件中则显示为40%。据嘉里建设杭州公司副总经理黄宏介绍,密度的改变是因功能布局设计的微调引起的,但总体的地上建筑面积并没有增加,相反,还略有减少。

  和2009年12月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划设计方案相比,记者发现,其酒店和酒店式公寓和原先接近,约9万平方米,写字楼仍约1.2万平方米,而商场面积从原来的8.8万平方米减少为7.1万平方米。变化比较大的是地下室,从2009年的两层增加到三层,约16.7万平方米。地下室除公共配套和停车场外,少部分规划为商业经营用。

  事实上,从2007年的概念性规划至今,嘉里中心的建筑设计为适应高度的变化已做了相当大的调整。2007年的方案,由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KPF设计,当时的设计也是基于当时的出让条件。“KPF是一家美国公司,他们完全是按照出让规定设计的,包括最初的85米,但反对声音很大。”黄宏表示,最后他们选择和香港的WOY设计公司合作,“和美国公司相比,香港公司可能更为理解和尊重东方文化。”

  和KPF公司的设计相比,WOY的设计将原先的大板楼改为点式楼,相对景观更为通透,并且设计了开放式公共广场。

  土地算不算闲置

  除了建筑高度之外,杭州嘉里中心是否存在土地闲置的问题也颇引人关注。从2005年该地块出让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7个年头,项目一直没有开工建设,而当时14349元/平方米的地王楼面价,如今看来已经非常“小儿科”。

  “土地出让和土地移交是两个概念,2005年土地出让的时候,我们拿到的还不是净地。”黄宏有点委屈地说,2005年时整个地块还没有搬迁完,而杭州嘉里中心项目用地分为三期,除了浙大湖滨校区之外,还有周边的一些零星地块,国土部门根据不同的拆迁进度,分阶段进行土地移交。“直到2008年,土地移交才最终完成。”

  另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因规划方案的不确实,导致杭州嘉里中心的建设进度的确推迟了。记者了解到,国土监察执法部门也曾对杭州嘉里中心发出过书面敦促通知。在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之下,嘉里方面提交了设计调整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证明材料,以此证明“没有囤地”。

  “有人说我们地块增值了不少,我承认,但嘉里从来没有表示过要将项目出售,大部分物业都将长期持有。再说了,这个项目每天的财务成本就要70万,能早一天投入使用的话,这些资金还可以继续滚动开发。”黄宏坦言,“既然拿地了,企业也要承担这样的风险和压力。”

  据嘉里方面透露,在此次批前公示之后,争取将在今年第一、二季度开工,预计在三到四年左右的时间,分阶段试运营。

  记者手记

  “身高”之争

  七年博弈

  7年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杭州嘉里中心应该已经建成运营。只是如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仍然是一块空荡荡的土地。

  和之前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避而不谈的态度不同,这次嘉里方面非常坦然地接受了我的采访,还将厚厚一摞政府批文拿给我看。

  我问嘉里,你们是怎样平衡西湖景观和企业利益的。毕竟,根据出让条件,哪怕原先85米的高度对企业而言也没有错。

  对方的回答是,从商业角度上说,做酒店的商业价值并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没有做成会所,没有成为某个人私有的财产,嘉里方面也是想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西湖的美景。

  我又问,降了高度,利益受损,有没有要求政府部门对企业做出补偿。他们的回答是,没有。

  局部48米,建筑密度45%,相信,这就是妥协和博弈的结果。

  事实上,嘉里中心最被人关注的高度之争,一定程度上因当初规划条件的不确定性引起。

  当时,在该地块的《杭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新地块上的建筑基本限高为25米。局部可适当提高,但超过25米部分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的1/4以内,具体提高幅度在方案论证中结合西湖景观分析确定。

  这条极富“弹性”的规定,给日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为从理论上说,“局部可以适当提高,超过25米部分在总建筑面积的1/4以内”,意味着只要做到这个指标范围,建筑就可以造无限高。而之所以有弹性,也和土地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息息相关。

  但这样的弹性,从今天来看,并没有真正的得益者。一位从2004年就参与此事的嘉里工作人员说,事情走到这一步(总算有了个批前公示),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解脱。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