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设计未来城市需要转变价值观
admin
2010-09-27
来源:
网
西班牙《阿贝赛报》在今年评选出十大“未来城市”设计,其中之一是将建在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屿州的“环球城市中心”。其入选的原因,是这个“中心”的主体建筑是两座高度超过200米的异形摩天楼,大楼脚下是一个小型城市。它将提供近100万平方米的公用面积,设计者希望赋予两座大楼海狮的形态,并在建筑结构中添加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置,以便使它成为一座生态环保之城。评选者们认为马亚西亚发展这一项目,是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系列举措之一。
“未来之城”的若干样板
西班牙《阿贝赛报》在今年评选出十大“未来城市”设计,其中之一是将建在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屿州的“环球城市中心”。其入选的原因,是这个“中心”的主体建筑是两座高度超过200米的异形摩天楼,大楼脚下是一个小型城市。它将提供近100万平方米的公用面积,设计者希望赋予两座大楼海狮的形态,并在建筑结构中添加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置,以便使它成为一座生态环保之城。评选者们认为马亚西亚发展这一项目,是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系列举措之一。
《环球》杂志记者联系到了槟榔屿州首席部长秘书,希望就“环球城市中心”的相关内容进行采访。但得到的回复却是:槟榔屿州并没有准备实施这一项目,也没有准备任何类似项目的建设,这一项目恐怕只是停留在设想的层面,该州唯一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可能就是环保规划,但这个规划也只是规范垃圾分类等内容,并没有类似光伏发电这样的科技举措。
那么,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已经开始建设的“未来之城”?关于未来之城的设想在哪些国家已经具备了实现的条件?它们到底是虚无缥缈,还是切实的可行之计?
维纳斯计划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维纳斯,有一个面积大约为8.5公顷的研究中心。在这里,一些未来城市的局部模型已经被搭建出来,其中包括著名的圆形城市。它以正中的主建筑为地标,围绕它建立各种功能区。由于其存在的社会以资源为本,依靠各种新技术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因此这一城市并不存在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向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多休闲时光,将他们从一成不变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这个被称为“维纳斯计划”的未来城市设想,是现年94岁的设计师兼发明家雅克·弗雷斯科早在1975年左右和生活伴侣罗克珊·梅多斯创立的。弗雷斯科说,他之所以致力于未来城市的构想,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尽这种生活听上去类似空想,但这一构想的确反映了不少人对现代社会的不满与幻灭。弗雷斯科的价值观与他设计的未来城市紧紧相连。在他构想中,贫穷、失业、犯罪和人口过剩等现代社会问题根源在于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现代经济制度。他构想的未来城市应以资源为本,而非围绕利润而建。“要想改变世界,我们必须有一套不同的价值观,”今年3月15日,他在纽约对大约800名前来参加“时代精神运动”年会的听众如此说道。
在他的设计中,机器将控制政府机构和工业组织,通过被称为“全球自动感应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保护自然资源。这一设计也许让人想起科幻电影里的灾难前兆,但弗雷斯科认为,机器和人不一样,它不会感情用事,不会充满攻击性。
如果说“维纳斯计划”更近空想,美国不少城市在改造自身上所做的不少事情则是实干,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让城市变得“更绿”,以另一种更为缓和的方式实现“维纳斯计划”中以资源为本、保护自然资源的设想。比如,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6月启动了迄今美国规模最大的“自行车共享”计划,投入700辆自行车、设立65个自行车站,为乘客和游客提供便捷、零排放的交通选择。这一计划,已经超越了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今年5月启动的同一计划,那时丹佛投入了500辆自行车,设立了50个自行车站。华盛顿市也计划在今年秋季大规模拓展现有“自行车共享”计划,将投入使用的自行车数量从最初的120辆增至1000辆以上。
奥亚纳工程顾问公司董事唐纳德·菲利普在这家知名建筑咨询公司专门负责交通设施建设。他在一次偶遇中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他认为发展高速铁路等节能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人的交通习惯,也会改变美国的城市面貌。以奥亚纳工程顾问为例,这家曾参与悉尼歌剧院、水立方和希斯罗机场五号航站楼等知名建筑建设的公司方面介绍,它在其参与的所有工程中都会考虑气候变化等因素,力求让今天的建筑能经受明天的挑战。
这一想法也许是为更多人所接受的思路。未来的城市并非把今天的城市推倒重建。每个文明都有需要保存的历史和遗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造我们的城市、保护我们的环境,或许比推倒现有体制重建更为可取。
不过,弗雷斯科起码有一点是对的,要建设未来城市,必须首先转变价值观。
天空之城1000
1989年,日本的建筑股份公司竹中工务店推出了他们野心勃勃的未来建筑计划——“天空之城1000”,当它的完成想象图被摆在人们眼前时,其外形一眼看上去与我们耳熟能详的摩天大楼无异,但是它的实际数据绝非现存的任何摩天大楼可比。今年4月竣工的世界最高楼迪拜塔,高828米,共160层,而“天空之城”的雄心是:高1000米,地面宽度400米。
当然,如果仅此而已,“天空之城”也就不过是个扩大版的摩天大楼而已,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试图挑战新的“世界高度”。在进行中的企划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科威特,还是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都不能免俗。“天空之城1000”的出发点,正是在维持现代生活水平的同时,在工业化时代的建筑中加入更多的自然绿色空间,将人类从工业化所造成的糟糕环境后果中解放出来。
东京作为工业化以来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集群,和世界上其他的大型都市一样,备受绿地缺失和交通拥挤之苦,这就是设计者寄望“天空之城1000”来解决的问题:形象地说,就像是抓住平铺地毯的中间部分把它拎起来一样,将原本在地面上铺开的城市往高处发展,成为“垂直都市”,而地上多余的空地留出给自然的植物;同时在“天空之城”内部,则由十四个层叠的凹面盘状的“空中高原”组成,每一个都形成独立社区,其面积总和为8平方公里,这些“高原”的中心是绿色的公共空间,边缘也会适当进行绿化,围绕着公共空间。构成建筑“外墙”的,是公寓和配套的商业设施、学校、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预计可有10万人在楼内工作,并容纳3500到3600人的常住人口。
如果只是科幻小说或漫画电影,“天空之城1000”在想象力上毋庸挑剔,然而,这是由严肃的建筑设计师提出的确确实实的未来城市计划,那就意味着它面临技术层面的严苛挑战。毕竟,“天空之城1000”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摩天大楼,更是一种承担着异常复杂功能的未来城市规划。
“天空之城”的规模决定了建造者必须在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案上都突破现有的技术,同时,东京松散的地质层和不稳定的地质结构,决定了这个庞然大物必须“绝对”防震;否则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上世纪末开始,相关的实验就一直在竹中会社的建筑研究所中进行着,而本世纪日本参与设计建造的台北101和上海塔,客观上又为“天空之城”提供了可行性的实践数据。
如果技术的突破进展顺利,那么“天空之城1000”建成之后同样面临一些头痛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抵御灾害,尤其是日本常见的台风灾害和火灾,前者被认为可以通过建筑特殊的表面形状,让台风“擦过”楼体来解决;而东京政府所配备的“救火直升机”被认为可以用来扑灭火灾。此外,为了让“城市”能够有效运转,设计者构思了一个三维的立体交通系统,除了每层的环线列车之外,还有一套可以横向、垂直和内外移动的电梯系统,设计者希望就此可以解决现代地面城市严重的交通问题。
所有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阶段。在东京,已建成的“六本木HILLS”其实正是使用了这种“高楼城市”的概念,它是由森大厦和一些配楼组成,共54层、238米高,下层设有绿地和店铺,高层有美术馆、阅览室和360度展望厅,中部则是大小办公间、会议室和教学用阶梯教室。相比“天空之城1000”,它规模很小,而且更像是一个商业噱头。不过,有专家乐观的估计,“天空之城1000”计划的真正付诸实施,就会在接下来的20年。
新松岛数字城
从零做起的未来之城的建设,新松岛可能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项目。新松岛位于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滨水区的填海土地上,大小与美国曼哈顿区相当,距离首尔不到65公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采用U概念的城市。所谓U城,即“数字无处不在的城市”。这个2005年动工建设、预计2014年完工的城市,社区、公司和政府机构等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数字技术深入住房、街道和办公大楼,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城市支端末节统统连为一体。
韩国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就萌发了围海造田、平地建城的想法,新松岛项目应运而生,但因1997年来亚洲金融危机被韩国政府暂时搁置。2000年,仁川市牵头南韩浦项钢铁公司与美国开发商盖尔公司,创建了新松岛开发公司。新松岛全部工程预算250亿美元,仅市政设施费用就占去5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建成6.5万套住房,人口达到50万,其中一半是韩国人,一半是外国人。2005年3月,会议中心成为第一个动工的项目,随后还包括65层的亚洲贸易大厦、中央公园和高尔夫球场。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其他国家社区的模式也被用于新松岛,比如威尼斯一般的运河、纽约的中央公园和美国佐治亚州的萨凡纳袖珍公园等。
据介绍,在新松岛,一切的行动只需要一把智能卡钥匙就能搞定。进入高速公路、交纳停车计时费、看电影、免费租借公用自行车等,都可以用它来完成。它是匿名的,并不泄露用户的身份,弄丢了就可以立即注销,并重新设置自动识别系统门锁。“数字无处不在,将成为新松岛的招牌和生活方式。”
新松岛的许多数字技术出自美国实验室,有关人士表示,在韩国应用这些技术,遭遇较少的社会与规章制度障碍,因为这里人们对隐私的渴望比西方人弱化很多,韩国政府愿意在建设数字化城市方面开创先河,树立标准。
不过,直到现在,让开发者们依然没有把握的是,人们是否乐于生活在这个刻意打造的数字世界。建于1981年的伦敦“港口城”规模与新松岛相当,也是拔地而起的新城,当时所有办公楼出租一空,赢得巨额商业利润,但客户逐渐发现,生活中缺少了伦敦市内的人文气息。当时人们认识到,高科技虽然给生活创造了便利,却无法营造都市魅力,唯有经历风雨洗礼和文化沉淀的城市才能散发长久不衰的味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在今年评选出十大“未来城市”设计,其中之一是将建在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屿州的“环球城市中心”。其入选的原因,是这个“中心”的主体建筑是两座高度超过200米的异形摩天楼,大楼脚下是一个小型城市。它将提供近100万平方米的公用面积,设计者希望赋予两座大楼海狮的形态,并在建筑结构中添加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置,以便使它成为一座生态环保之城。评选者们认为马亚西亚发展这一项目,是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系列举措之一。
《环球》杂志记者联系到了槟榔屿州首席部长秘书,希望就“环球城市中心”的相关内容进行采访。但得到的回复却是:槟榔屿州并没有准备实施这一项目,也没有准备任何类似项目的建设,这一项目恐怕只是停留在设想的层面,该州唯一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可能就是环保规划,但这个规划也只是规范垃圾分类等内容,并没有类似光伏发电这样的科技举措。
那么,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已经开始建设的“未来之城”?关于未来之城的设想在哪些国家已经具备了实现的条件?它们到底是虚无缥缈,还是切实的可行之计?
维纳斯计划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维纳斯,有一个面积大约为8.5公顷的研究中心。在这里,一些未来城市的局部模型已经被搭建出来,其中包括著名的圆形城市。它以正中的主建筑为地标,围绕它建立各种功能区。由于其存在的社会以资源为本,依靠各种新技术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因此这一城市并不存在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向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多休闲时光,将他们从一成不变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这个被称为“维纳斯计划”的未来城市设想,是现年94岁的设计师兼发明家雅克·弗雷斯科早在1975年左右和生活伴侣罗克珊·梅多斯创立的。弗雷斯科说,他之所以致力于未来城市的构想,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尽这种生活听上去类似空想,但这一构想的确反映了不少人对现代社会的不满与幻灭。弗雷斯科的价值观与他设计的未来城市紧紧相连。在他构想中,贫穷、失业、犯罪和人口过剩等现代社会问题根源在于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现代经济制度。他构想的未来城市应以资源为本,而非围绕利润而建。“要想改变世界,我们必须有一套不同的价值观,”今年3月15日,他在纽约对大约800名前来参加“时代精神运动”年会的听众如此说道。
在他的设计中,机器将控制政府机构和工业组织,通过被称为“全球自动感应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保护自然资源。这一设计也许让人想起科幻电影里的灾难前兆,但弗雷斯科认为,机器和人不一样,它不会感情用事,不会充满攻击性。
如果说“维纳斯计划”更近空想,美国不少城市在改造自身上所做的不少事情则是实干,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让城市变得“更绿”,以另一种更为缓和的方式实现“维纳斯计划”中以资源为本、保护自然资源的设想。比如,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6月启动了迄今美国规模最大的“自行车共享”计划,投入700辆自行车、设立65个自行车站,为乘客和游客提供便捷、零排放的交通选择。这一计划,已经超越了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今年5月启动的同一计划,那时丹佛投入了500辆自行车,设立了50个自行车站。华盛顿市也计划在今年秋季大规模拓展现有“自行车共享”计划,将投入使用的自行车数量从最初的120辆增至1000辆以上。
奥亚纳工程顾问公司董事唐纳德·菲利普在这家知名建筑咨询公司专门负责交通设施建设。他在一次偶遇中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他认为发展高速铁路等节能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人的交通习惯,也会改变美国的城市面貌。以奥亚纳工程顾问为例,这家曾参与悉尼歌剧院、水立方和希斯罗机场五号航站楼等知名建筑建设的公司方面介绍,它在其参与的所有工程中都会考虑气候变化等因素,力求让今天的建筑能经受明天的挑战。
这一想法也许是为更多人所接受的思路。未来的城市并非把今天的城市推倒重建。每个文明都有需要保存的历史和遗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造我们的城市、保护我们的环境,或许比推倒现有体制重建更为可取。
不过,弗雷斯科起码有一点是对的,要建设未来城市,必须首先转变价值观。
天空之城1000
1989年,日本的建筑股份公司竹中工务店推出了他们野心勃勃的未来建筑计划——“天空之城1000”,当它的完成想象图被摆在人们眼前时,其外形一眼看上去与我们耳熟能详的摩天大楼无异,但是它的实际数据绝非现存的任何摩天大楼可比。今年4月竣工的世界最高楼迪拜塔,高828米,共160层,而“天空之城”的雄心是:高1000米,地面宽度400米。
当然,如果仅此而已,“天空之城”也就不过是个扩大版的摩天大楼而已,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试图挑战新的“世界高度”。在进行中的企划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科威特,还是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都不能免俗。“天空之城1000”的出发点,正是在维持现代生活水平的同时,在工业化时代的建筑中加入更多的自然绿色空间,将人类从工业化所造成的糟糕环境后果中解放出来。
东京作为工业化以来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集群,和世界上其他的大型都市一样,备受绿地缺失和交通拥挤之苦,这就是设计者寄望“天空之城1000”来解决的问题:形象地说,就像是抓住平铺地毯的中间部分把它拎起来一样,将原本在地面上铺开的城市往高处发展,成为“垂直都市”,而地上多余的空地留出给自然的植物;同时在“天空之城”内部,则由十四个层叠的凹面盘状的“空中高原”组成,每一个都形成独立社区,其面积总和为8平方公里,这些“高原”的中心是绿色的公共空间,边缘也会适当进行绿化,围绕着公共空间。构成建筑“外墙”的,是公寓和配套的商业设施、学校、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预计可有10万人在楼内工作,并容纳3500到3600人的常住人口。
如果只是科幻小说或漫画电影,“天空之城1000”在想象力上毋庸挑剔,然而,这是由严肃的建筑设计师提出的确确实实的未来城市计划,那就意味着它面临技术层面的严苛挑战。毕竟,“天空之城1000”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摩天大楼,更是一种承担着异常复杂功能的未来城市规划。
“天空之城”的规模决定了建造者必须在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案上都突破现有的技术,同时,东京松散的地质层和不稳定的地质结构,决定了这个庞然大物必须“绝对”防震;否则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上世纪末开始,相关的实验就一直在竹中会社的建筑研究所中进行着,而本世纪日本参与设计建造的台北101和上海塔,客观上又为“天空之城”提供了可行性的实践数据。
如果技术的突破进展顺利,那么“天空之城1000”建成之后同样面临一些头痛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抵御灾害,尤其是日本常见的台风灾害和火灾,前者被认为可以通过建筑特殊的表面形状,让台风“擦过”楼体来解决;而东京政府所配备的“救火直升机”被认为可以用来扑灭火灾。此外,为了让“城市”能够有效运转,设计者构思了一个三维的立体交通系统,除了每层的环线列车之外,还有一套可以横向、垂直和内外移动的电梯系统,设计者希望就此可以解决现代地面城市严重的交通问题。
所有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阶段。在东京,已建成的“六本木HILLS”其实正是使用了这种“高楼城市”的概念,它是由森大厦和一些配楼组成,共54层、238米高,下层设有绿地和店铺,高层有美术馆、阅览室和360度展望厅,中部则是大小办公间、会议室和教学用阶梯教室。相比“天空之城1000”,它规模很小,而且更像是一个商业噱头。不过,有专家乐观的估计,“天空之城1000”计划的真正付诸实施,就会在接下来的20年。
新松岛数字城
从零做起的未来之城的建设,新松岛可能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项目。新松岛位于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滨水区的填海土地上,大小与美国曼哈顿区相当,距离首尔不到65公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采用U概念的城市。所谓U城,即“数字无处不在的城市”。这个2005年动工建设、预计2014年完工的城市,社区、公司和政府机构等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数字技术深入住房、街道和办公大楼,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城市支端末节统统连为一体。
韩国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就萌发了围海造田、平地建城的想法,新松岛项目应运而生,但因1997年来亚洲金融危机被韩国政府暂时搁置。2000年,仁川市牵头南韩浦项钢铁公司与美国开发商盖尔公司,创建了新松岛开发公司。新松岛全部工程预算250亿美元,仅市政设施费用就占去5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建成6.5万套住房,人口达到50万,其中一半是韩国人,一半是外国人。2005年3月,会议中心成为第一个动工的项目,随后还包括65层的亚洲贸易大厦、中央公园和高尔夫球场。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其他国家社区的模式也被用于新松岛,比如威尼斯一般的运河、纽约的中央公园和美国佐治亚州的萨凡纳袖珍公园等。
据介绍,在新松岛,一切的行动只需要一把智能卡钥匙就能搞定。进入高速公路、交纳停车计时费、看电影、免费租借公用自行车等,都可以用它来完成。它是匿名的,并不泄露用户的身份,弄丢了就可以立即注销,并重新设置自动识别系统门锁。“数字无处不在,将成为新松岛的招牌和生活方式。”
新松岛的许多数字技术出自美国实验室,有关人士表示,在韩国应用这些技术,遭遇较少的社会与规章制度障碍,因为这里人们对隐私的渴望比西方人弱化很多,韩国政府愿意在建设数字化城市方面开创先河,树立标准。
不过,直到现在,让开发者们依然没有把握的是,人们是否乐于生活在这个刻意打造的数字世界。建于1981年的伦敦“港口城”规模与新松岛相当,也是拔地而起的新城,当时所有办公楼出租一空,赢得巨额商业利润,但客户逐渐发现,生活中缺少了伦敦市内的人文气息。当时人们认识到,高科技虽然给生活创造了便利,却无法营造都市魅力,唯有经历风雨洗礼和文化沉淀的城市才能散发长久不衰的味道。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