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东南亚绿色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

admin 2012-04-26 来源: 网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代表新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在中国,如果维持每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3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能25.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9.8万吨。东南亚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或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超市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农场”每天能生产264千瓦电。

 超市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农场”每天能生产264千瓦电。暨佩娟摄
东南亚地区首座由既有建筑改建而成的零能耗建筑外观。

东南亚地区首座由既有建筑改建而成的零能耗建筑外观。王慧摄 
每个人的办公桌前,有一个小的LED台灯,供光线不足时使用;两个导气管,可以让人随时享受到由导气管传输进来的清新空气。

每个人的办公桌前,有一个小的LED台灯,供光线不足时使用;两个导气管,可以让人随时享受到由导气管传输进来的清新空气。王慧摄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代表新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在中国,如果维持每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3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能25.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9.8万吨。东南亚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或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近年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陆续开始出现了一些零能耗的绿色建筑。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有很多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各地的建筑样板,并正在不断“进化”为新的建筑标准。

  绿色从“样板”向法规延伸

  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起步早,范围广,涉及办公楼、住宅区和商业区。新加坡绿色建筑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引领。早在2005年,新加坡建设局就推出了“绿色建筑标志计划”,旨在保证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使开发商、设计师和承建商提升在项目概念、设计以至建筑过程中的环保意识。

  如今,该计划已经成为强制性建筑法规。2011年新加坡建设局宣布,计划对正在实施改造的建筑实行绿色建筑标志计划,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早对既有建筑强制实施绿色标准的国家之一。2011年12月,在德班气候大会上,新加坡被授予区域领袖奖,因为其绿色建筑总体规划在亚太地区具有示范作用。目前,新加坡的经验正在向中国等国家推广。

  新加坡建设局科技发展署绿色标志处副处长高春平介绍说,新加坡2005年推出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计划,2006年出台第一期绿色建筑总蓝图,2009年又出台了第二期,目标是到2030年新加坡至少八成的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计划从能源效率、水资源效率、环境保护、室内环境质量及其它有助于提高建筑性能的绿色及创新特点5方面对建筑物进行评级。高春平说,绿色标准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为了鼓励创新,专门设定了第五项标准。而同样是绿色建筑,也有区别。经过全面评估后,一幢建筑可被授予4种绿色标志之一:绿色认证标志、金级绿色标志、优金级绿色标志或白金级绿色标志。政府每3年还要对建筑的制冷系统进行一次审计,使建筑的“绿色表现”维持在最好水平。2005年新加坡只有17座绿色建筑,现在达到1000座左右。

  马来西亚政府也十分重视推广绿色建筑的标准。早在2004年,在政府主导下,一幢低能耗的能源管理机构“样板”办公楼拔地而起,这幢楼每年可以比普通楼房节省超过50%的能耗。大楼的造价虽比普通大楼要多10%,但由于有节能功能,8年便可收回建筑成本。

  为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针对国情和气候条件,马来西亚2009年推出了“绿色建筑指数”。这一标准一经推出,便收到了诸多建筑公司的审核请求,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发现,获得“绿色建筑”许可能够在增加公司品牌效应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

  “绿色”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

  在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目前引领绿色建筑的主要还是一些跨国公司。由建筑开发商主动建造的绿色建筑近年来在东南亚不断出现,而这些建筑已经成为开发商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工具”。

  “马来西亚绿色建筑指数”机构的网站称,一些绿色大楼范本的成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绿色建筑在环保节能收益、提高企业效率、企业形象和企业责任感等方面的作用。2010年竣工的吉隆坡G塔就是这样一座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工程。

  G塔修建和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基于绿色理念,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入住G塔中的绿色酒店、体验绿色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去吉隆坡出差的商务人士的首选。G塔酒店凭借绿色获得了“2010年马来西亚室内设计奖”、“2011年—2012年亚洲最佳独立酒店奖”等一系列奖项。

  马来西亚建筑协会主席赛弗丁·阿迈德表示,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绿色建筑的开发中,并已形成趋势。

  2010年2月,乐购集团在英国剑桥开了全球首家零碳超市。为了把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全球,去年11月,乐购集团在泰国开设了亚洲首家零碳超市。乐购莲花泰国运营商事务高级经理少方表示,这家零碳店预计到2020年将累计降低乐购集团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乐购集团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零碳排放企业。

  乐购集团所建的零碳排放超市开始运营后,泰国等东南亚媒体纷纷报道,有效地扩大了乐购的知名度与社会认同度。

  政府主导方能取得良好成效

  即便绿色建筑开始展露耀眼的光彩,建造绿色建筑数量在东南亚目前仍非常有限。制约绿色建筑推广的主要阻力,是开发商对投入的成本与后期收益的“计算”。德国拜耳公司泰国总经理塞丽娜认为,这是广泛存在的一个误区。

  零能耗建筑的初期投入确实要高于普通建筑,但此后的运营成本却很低,有一个长期收益的过程。有很多绿色建筑,每年仅节能一项就可节省大量开支,有的甚至可以因此在10年左右就收回建筑成本。除了经济收益外,绿色建筑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

  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需要政府在财政上更有力的支持,以鼓励企业研发和采用对环境有利的建筑技术。高春平介绍说,与欧美国家绿色协会宣传倡导的模式不同,新加坡是以政府主导来推广绿色建筑的,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与新加坡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用于支持绿色建筑研发的资金仍很少。比如,泰国政府目前对建筑设计投资的比重仅占总体建筑投资的1.75%—2%。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投入很难鼓励绿色建筑的研发。

  在节能的前提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师与开发商还需要综合考量平衡成本、美学、功能性等多种因素,绿色建筑工程通常需要建筑专家、能源顾问、项目管理、建筑工人等各方人士的协调合作,才能确保“绿色”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均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协调。

  零碳超市注重长期收益

  亚洲首家零碳排放超市位于泰国曼谷东南约100公里的春武里府普拉岛。这幢黄色单层建筑的大部分屋顶明显倾斜向阳。“乐购莲花”的招牌旁,土黄色的“零排放”标记异常醒目。超市入口处,一个白色风车随风舞动,给这幢单层建筑增加了田园气息。

  一进入停车场的院子记者就看到,地面像铺着一层砂石,透着无数小孔。超市的经理吉拉瓦告诉本报记者,停车场的地面使用多孔混凝土而不是实体混凝土,混凝土里的小孔可以吸水,使热气蒸发得更快,不扩散到超市。超市的外墙也不是水泥石灰,而是黄色的夯土。正值正午时间,记者把双手按到墙上,依然能感觉到一阵微凉。吉拉瓦说,这种夯土建成的墙体能够减少室外热量的侵入,维持室内的凉爽,比钢筋、混凝土的碳排放更低。

  超市的管理人员波拉威指着超市的自然天窗告诉记者:“这些自然天窗在白天让自然光线进入房间,上面的紫外线遮光能够阻挡热量。同时,超市南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反光镜。超市里还有自动调光器能够检测光线强度以便进行适度的明暗调整。”

  记者走到超市一侧,只见房屋外墙上紧贴着几个铁皮方形水管,从屋顶一直向下延伸到旁边的草丛中。吉拉瓦指着一个铁皮水管说:“雨水就是顺着这个管道从屋顶流进旁边的池塘。”拨开绿草丛,果然看到一泓清澈的池塘,池水微泛波光,水面上有两台绿色机器,有渔网浸泡在池塘的边缘。“这是给池水供氧的机器,渔网是为了防止有人不慎落水。池塘里的雨水在被抽到地上的2个水槽里后,就可以直接用来冲洗超市的厕所,浇灌树木花草。”

  池塘边立着两个绿色的大沼气桶。波拉威介绍说,超市第一次会将10千克的过期面包和蔬果倒入沼气桶。20天后,只需每天定时补充一些过期蔬果并搅拌15分钟,就能每天供应1小时的沼气能,用于超市制作餐食。

  记者跟随吉拉瓦和波拉威走上屋顶,忽然被一阵明亮的光线晃得直眨眼睛。只见在屋顶上和房屋后,一大片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像平整的镜子,在“吸吮”着阳光。吉拉瓦告诉记者,这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农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每天能生产66千瓦的电,而房屋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每天能生产264千瓦的电。

  吉拉瓦介绍说,超市每天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除晚上6点后需要使用电源供电以外,其他时间都通过太阳能自给供电。市场电网的供电只占这家超市用电量的约15%,而在自给供电中,高达98%的用电量来源于这片“太阳能光伏电池农场”,另外2%则是通过门口的风车,也就是风力涡轮机供电。这架风力涡轮机每天能产生5千瓦的电。“我们每天生产335千瓦的电量,但每天只消耗300千瓦,剩下的电量就无偿贡献给当地的电网。每年使用的电网电力总计可以减少48.9万千瓦。其他的乐购莲花店每月电费约为15万泰铢(5泰铢约合1元人民币),我们每月的电费只要1万泰铢。”波拉威自豪地对记者说。

  吉拉瓦指着超市天花板上的灯介绍说,这是从德国进口的250个低功率LED照明灯。它比传统的照明灯更亮,寿命是传统照明灯的两倍,却可以节能至少60%,“温柔的照明光线能够消除不适感,营造和谐的氛围,使购物环境更舒适。”

  在波拉威的提醒下,记者才注意到超市门口有两重玻璃门。当顾客走出超市时,里面那扇门先打开,当顾客走到外面那扇门时,里面那扇门已经关闭。这个双重门可以节省大量能源。据了解,这家超市的绿色举措还包括:可节省15%能耗的变频VRV空调系统、冰柜中使用碳氢化合物制成的天然冷却剂、超市配送车辆使用生物柴油等。

  正在选购洗发水的28岁泰国姑娘赞娅告诉记者,早在这家超市开业时她就通过宣传手册知道这里实现了“零碳排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农场!这真了不起!”赞娅说,“光顾这里就算是对环保的参与和支持,现在我也会在生活中尽可能地节约用电。”

  吉拉瓦说,该超市的初期投资是1.47亿泰铢,是同等规模普通超市的3倍之多,其中在太阳能、风能及制冷系统的投入为4400万泰铢。“收回成本只是时间问题,我们预计太阳能发电17年能收回成本,LED照明需要13年收回成本。由于节省了大量水电,我们的运营投入也大大减少。而我们更看重的是零碳店带来的"长期收益"以己之力保护环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

  节能技术与自然相结合

  说到绿色建筑,很多人可能马上会联想到拔地而起、充满了各种高科技节能方案的新大楼。然而,记者面前这座不起眼的3层小楼,却是一座经过改建、实打实的零能耗建筑。

  东南亚地区首座由既有建筑改建而成的零能耗建筑坐落于新加坡建设局技术学院内,以前是一栋技术培训楼,改建后设有办公室、教室和资源中心。

  初看,大楼里除了在走廊上能看到外墙上悬垂着的绿色植物,以及耳边潺潺水声,和一般学校的教学办公楼没有什么两样,记者甚至一度以为走错了地方。但进入办公室后,记者发现了明显的不同灯光并不强烈,没有一般办公室那种灯火通明的感觉。坐在桌子前,光线却很好,完全不影响工作。记者抬头一看,房顶上有一个大大的圆形灯,好似一个天井,光线就来自于此。

  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中国区主任程治介绍说,这些都是太阳光,是通过导光管将太阳光从各管口折射进来的。房顶上也有一些电灯,但是由于光线充足,并没有开。“办公室里安装了感应器,自动测量室内照度,如果采光充足,系统就会相应关闭日光灯。”程治说,“每个人的办公桌前,还有一个小的LED台灯,以供光线不足时使用”。自然采光,节省了人工照明的需要。

  这样一个天井似的自然采光灯,足够一个10人左右办公室的照明需求。打开另一间小型办公室,程治转动着灯光开关说:“导光管还可以调节自然光的亮度,今天是阴天,所以灯才开到最大,光线也足够,不需要开日光灯了。”

  这样的热带国家,房子的能源消耗,除了照明,就是空调的使用了。这座楼的顶层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为大楼供应所有电能,自给自足。尤其是,它并没有安装昂贵的蓄电池,而是通过电网将多余的电能输送出去,在太阳能不足时则输入电能。据介绍,一般情况下,新加坡充足的阳光完全够用,而且能效要比一般办公楼高出40%—50%。

  这幢建筑里的技术都与自然相结合。比如,大楼外墙按照适当光照角度设置的遮阳板能有效遮挡阳光,阻止强烈的阳光透过玻璃直射室内,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覆盖在建筑外墙的垂直植被和屋顶花园,都具有遮阳隔热的作用;屋顶建有特别为热带气候研制的金属太阳能集热烟囱,能吸收太阳辐射,并通过热压原理抽出室内热气,促使室外空气流入室内,持续的空气流通能达到自然通风及降温的目的。

  “我们的空调出风口在地面,这样冷空气以低速从地面输出,与室内的热气混合后,缓缓上升至天花板并被抽出。这样的空调系统比传统的空调系统更节能更环保。”程治介绍说。而在办公室的每张桌子上都有两个导气管,可以让一直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们随时享受到由导气管传输的清新空气。程治表示,这种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在定义上叫做被动式设计。这座绿色建筑便结合了这些被动式设计,并且充分利用太阳能,在能源使用方面达到完全的“自给自足”。

  原来,昂贵并不是绿色理念的代名词,也不是只有高科技才能换来绿色。将科技因地制宜地加以应用并与自然相结合,毫不起眼的旧房子也可以变成绿色的。眼前的这座绿色零能耗建筑具有实验性质,里面有功能强大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收集数据,为未来的既有建筑改造提供方案。不久的将来,在新加坡,很多这样不起眼的旧房子都将成为绿色建筑。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