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淀新区未来发展 专家研讨出谋划策
admin
2004-04-19
来源:
网
4月17日,由京华时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聚焦海淀新区”研讨会,在北京翠宫饭店凝眸厅举办,海淀区副区长于军、海淀区新区办副主任张继安、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博士
4月17日,由京华时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聚焦海淀新区”研讨会,在北京翠宫饭店凝眸厅举办,海淀区副区长于军、海淀区新区办副主任张继安、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剑平教授、北京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北京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先生等官员、学者和开发商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就海淀新区的规划、交通、存在问题、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海淀区副区长于军和海淀区新区办副主任张继安介绍了海淀新区的规划与定位。海淀新区位于海淀北部地区,又称山后地区,包括温泉镇、苏家坨镇、上庄镇和西北旺镇,面积221平方公里,占海淀全区总面积的51%以上。新区将在基本建成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基础上,力争在2005年之前,陆续建成环保科技园、中医药产业园、永丰科技园、温泉科技园。同时,新区的建设引入了被称为21世纪前瞻性建筑的生态办公区模式(EOD),该模式强调建筑成为生态循环的一部分,是低密度、高品质的环保生态办公场所。据介绍,海淀新区将在2010年以前全部建成。
叶剑平教授从新经济特点、海淀土地的潜力和海淀房地产的发展出发,提出整个海淀区发展热点区域是山后地区,做好山后地区,这里将成为未来海淀经济可持续发展福地。华高莱斯国际低产顾问有限公司李忠总经理根据国外EOD的发展现状,为海淀EOD的建设提出了可贵意见。北京社科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主任张弘研究员则从海淀新区的开发背景、战略地位出发,提出了四个协调:软硬协调、环境协调、产业协调、社会协调。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看好海淀新区的将来,但是,也对其发展提出一些问题,如新区的环境保护和企业引进的矛盾如何解决,房地产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协调,如何避免出现孤岛效应等。
聚焦海淀新区 研讨会实录
时间:2004年4月17日
地点:翠宫饭店凝晖厅
主持人(郭鸿宾):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是《京华时报》的郭鸿斌,今天由我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袁一泓共同主持,谢谢大家捧场。
221海淀新区如何发展,一直是大家迫切关心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把会议主题定为“聚焦海淀新区”。这次研讨会得到了海淀区周良洛区长的重视和支持。本来他一再表示要亲自参加的,这次他因为出差而不能出席,好像他去香港也是与海淀新区的招商有关。
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海淀区政府副区长于军、海淀区政府新区办副主任张继安,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剑平教授,北京华高莱斯国际低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北京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先生。
一、张继安主任介绍一下产业规划,布局等情况。
张继安: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么多专家、学者,还有各界的朋友对我们海淀新区的关注,因为我们昨天才接到的消息,所以工作做得不足,所以有些数据准备的不是很充分。
我先简短介绍一下我们开发办的情况。我们海淀区经过市政府仅仅刚刚成立一个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下成立一个办公室,这个部门3月26号刚刚揭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北部地区了解不是很充分。
北部地区适应整体发展而建设,应该说早在去年、前年,随着中关村的迅速发展,北京市海淀区,各界有关人士对海淀区的发展提出很大的关注,大家提出强烈关注利用不到一半的土地创造的北京市各区县第一,充分发挥北部区的作用,为北京市整体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所以这个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开始对海淀北部的研究。去年海淀区的区委、区政府在会议上对海淀区提出新的要求,在去年提出海淀新区发展一个战略。
在去年的工作当中已经开始实施第一步,把北部地区原有7个乡镇合并成了4个乡镇。那么海淀区北部地区咱们现在看这张图是我们在2001年做一个规划图,它整个的预面积是221平方公里,它被我们叫做北部地区,它的地理上概念是这样,大家可能知道咱们叫百旺山,以百旺山为界,基本上是农大北边这条路为界,划到上帝,基本上以这个为界。这个以北地区我们叫做商铺新区。
这个地方221平方公里,占海淀区总的面积51%还多一点。在这个地区我们原先这个地区,在发展主要是农村地区,包括原来7个乡镇,这个地区同时在中关村整个的科技园规划区,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一个发展区,现在这个区域发展通过发展区的规划,以及这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一种规模,各位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可以到我们那去,我们带领大家到北部区看一看。
另外通过将近四年的发展,北部科技区的建设以及乡镇的建设应该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
刚才我介绍了地理区域,我简单再给大家解释一下。
这个地方就是百旺山,这条路是晶莹水渠,这条路是五环路,这条路是八达岭的高速公路,这条路是今年整整实施按照北京市整体计划要完工的,叫做六环路,这个我们海淀区最重要一条路北山路。那么这一片在北京市里面叫小西山,目前大家比较知道景点有大决寺、凤凰岭等都是在海淀西山地区。这个叫做百旺山,就是以这个分界线,这个红线显示就是这个地区。
现在这个地区之内目前所有的科技园区我给各位简单做一个介绍,这里比较清楚就是上帝,上帝经过十年的建设,目前应该说通过三年前的北扩,包括现在地区已经全部完全它的建设。这是西尔西地区为了北扩,以及整个园区科技人员服务配套主要地区。这个板块,现在已经基本上它的一级开发建设已经完成,它的招商工作已经基本全部完成了。这是我们永丰基地主要搞新材料基地。这块是航天城,我们神5上天以后,这块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海淀区跟昌平区交界的地方,叫做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生命科学园,园区规划已经完成,计划建设三千长的医疗研究单位,600床位已经开始建设了。
沿着这个往西,在这个地区南侧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环保园,目前现在它的一级开发正在实施。它的北部地区是将来的中医药园,现在已经开始做整体的规划。在北清路西端这一块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教园区,这个理论上已经全部做完了,明年开始实施。
在这个地方这叫中关村科技园区农林科技园,主要是从农业和林业这方面进行研究,这块整体规划现在还没有做。还有一个目前的软件园,在这个地区。软件园现在一期工程,它的所有招商工作已经完成,它的孵化器现在投产,已经开始运行了。
除了这个园区的建设之外,海淀区对北部地区的建设,除了以园区作为带动以外,同时对农民的整个生存、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所以我们提出来在这个园区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在整体的规划上我们考虑了农民整个城镇建设,在新的园区建设中同步发展。所以在总体做规划过程中对农民现状,我们所有村落进行集中化规划,集约土地。同时考虑农民住宅发展,生态、田园发展,最终把北部建成一个生态、田园式的地区。
有四个主要镇,一个是西北旺,这个地区现在叫西北旺镇这个镇所有的一级土地开发建设已经完成,现在这个地区已经进入全面的建设。第二 个是温泉镇,是咱们北京市,以及全国重点的镇。第三个苏家屯镇,它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了。第四个上庄镇,现在整体规划正在开始做。
按照我们北部地区整体建设,区委对我们的要求,北部地区科技园的建设,按照中关村科技园的要求之外,我们小城镇建设同步配套,我们市政建设同步配套。按照我们整体规划我们的商铺地区,北部地区要十年之内实现北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我们前期建设,小城镇的建设,按照我们计划,我们今年西北旺镇全面展开,我们温泉镇要实现土地的上市,进行招商化的工作。我们苏家屯的镇启动农民上迁房的工作。整体前面所有的工作应该说在三五年要基本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是我们初步的计划。
商铺地区整个道路建设情况介绍一下。这是我刚才说的北清路,现在已经全部建设完成了,这条路翠风南路,在南沙河南边建设的,这条是沙阳路,这个地区还有一条六环路,东侧还有八达岭高速路,未来还有这条叫京包快速路,也可能叫京包高速公路,现在还没有定。下面内部地区还有重要一条上庄路目前已经基本形成。
海淀区这两年在市政基础建设中投入非常大,从2000年开始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以外,这个每年市政道路投入资金都是十多亿以上,今年投入二十多亿重点建设北部地区,我们开通八条道路,为了明年基本使这个地区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基本完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小城镇建设打下基础。
我把北部地区目前整体规划和目前建设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短介绍,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向我提问。再次感谢各位关注我们海淀,关注我们海淀北部地区的发展,谢谢各位。
主持人:不知道各位对张主任介绍有什么想问的。
叶剑平:温泉现在规划总的规模多大?
张:温泉总的规划6个平方公里用地。
叶:原来提的四个镇准备一块,后来怎么不做了?有几个镇?
张:合并成四个镇。
叶:四个镇想搞一个相当于海淀的微型城市了?一个聚集?
张:这个我们今年的工作,周一是发改委到我这来,整个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做一个总调整,对此我们也提出一个我们的设想。因为北部地区我们觉得现有发展,它应该有一个重新定位。原来它是一个发展区,作为中关村园区发展区,它附属地位。第二它整个城镇建设从一个叫做农民小城镇建设来看。那么从现在我们整体发展来看,我们认为这个地区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城市化的建设过程,而不是简短小城镇建设。市里对这个也提出想法,在城市发展攻坚战略里面也提到把北部地区纳入北京市的城市规划范围内,所以针对这个我们提出功能,重新做出调整,是否考虑到作为北京市一个微型城镇来看待这个,这是我们提出来了。
作为微型城镇来讲,我们认为目前规划应该还是合理,因为作为我们地区来讲,这个地区特有自然环境,是少有的,如果集中式的节约土地,但是对我们来讲我们希望一个现代化的、田园式的、山水风景都有的,比较生态化这样一个城市化目标来讲,过于大对城市来讲还是有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园区建设规模化的问题,我们已经跟市政委强调,我们提出就像你所谈到初步设想,但是我想这个思路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它还有一张图,我可以给各位看一下。
这张景观规划图可以看得出来,因为这个地理按照资源确实很丰富,西边西山是咱们北京市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从西山到城区距离不过20公里,非常适合于北京居民假期休假。同时自然植被非常的好,目前初步有一部分生态旅游,但是远远不够,也不适应这个地区发展。它的空间另外一条东西向这条,我们叫南沙河风景区,这里有咱们大家比较著名的稻香湖,这个地区建设现在正在进行。八月份有一个博奥亚洲教育论坛就在这里举行,这也是市级的旅游区。东侧是翠湖湿地,已经建20公顷的地,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目前没有对公众开放,市里面各级领导,建设部等等领导都到这来看过,因为湿地来讲除了顺义还是哪,应该说海淀稻香河地区的湿地非常著名,也是对整个地区保护环境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整个规划当中刻意保留这个大的景观带。 另外从西北到东南也预留一个大的景观。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看到它的其它园区是保护景观,以后再来做课题和小城镇的建设。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主任叶剑平教授来给我们演讲。
叶剑平:非常高兴受《京华时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要求来讨论海淀区的发展。 也是题目临时想的,想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新经济,一个海淀土地的潜力,另外海淀房地产发展。
我想海淀,或者是中关村,应该来说是一说起中关村就谈到新经济,它是新经济的代表,也是中国的新经济的一个发源地,应该这样说。主要的这里一个环境,人文科研环境,具体不说了。
那么新经济的客体我也不想说,主要高新技术,高科技,包括生物,包括网络为代表,它是知识型的,海淀区具备这样一个条件,为中国最大一个科技园区的海淀,这是一个。
关于新经济的房地产,房地产应该来说在新经济里它是生产要素,那么在生产要素它是为我们的科研和科研人员的生活、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场所。但是新经济要求这个场所非常的高,所以刚才张主任也说了,海淀又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刚才看这个图我想北京找不出第二个地方,不管小西山还是西山,这个环境是我个人认为的真正北京上河上水的地方。
对于新经济,房地产来说它要求的环境高,不管生态、绿色,环保由于刚才说知识型,所以它要求这样一个高。刚才张主任也说了,山河地区对生态的保护等等实际上完全符合发展。这样一个地方新经济发展情况下房地产,对海淀区来说就商业、住宅、写字楼、娱乐、酒店房地产的发展应该跟新经济相配套,跟它相适应。
那么对于海淀区来说,我认为它的定位,应该是我们新经济一个后发地,除了科技产品,除了科研的成果,科研成果的转换,在海淀区作为一个大的生产的基地,应该来说从它的区位也好,从它的土地的开发,或者土地的后备资源来说也好,是不具备的,所以它生产基地不是这个地方,主要是科技创新一个基地。
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区域它的房地产发展要借助于它的区域经济和产业聚集能力的提升,目前来说实际上中关村也好,海淀也好,这方面相对的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聚集,也就把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这些产业也好,研究的企业也好,引入这个地区。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地区向外再倾移。
主要的原因应该来说就是整个的环境,交通,当然现在政府力图在改变这个交通的状况,已经很大的改变。一个没有一个聚集的地,这个聚集地相当于CBD这样一个核心,当然中关村也是海淀区也在做这些,海淀的西区和东区的发展,实际上就使得为今后的区域经济的产业聚集提供一定的条件,但是它还要有一段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时间里头,不断可能还有一部分往往外走。
由于海淀刚才张主任那些图都已经有,就是土地资源极度的稀缺,产生我们作为生产要素房地产它的价格很高。当然一个是稀缺,一个需求量很大,一个环境又非常好。所以从商品角度来说毫无疑问稀缺的,那么环境又好的,价格肯定升。但是对于科技来说它又要求低的,所以说中关村之所以原来很吸引人,就是大量的政府一些优惠政策使各企业在这里注册,在这里经营。所以下一步实际上现在的矛盾就是,一个要求价格低,对于房地产的要求,价格低的诉求。但是刚才说了高科技要求整个标准,配套越高,不管是绿化也好,还是基础设施的配套也好,这有一个矛盾。当然它产生聚集的力量和高科技,技术的价值在新经济下,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个想简单说一说海淀区土地的潜力。刚才张主任说了,我不想多说。一个核心区土地供应是非常紧张,几乎没有,以现代世纪城为代表的大的楼盘,在开发完之后实际上已经没有可开发的了,或者很少。
那么发展区就使得山后地区,由于环境质量要求很高,刚才看那个路,所以我问张主任到底怎么想的。发展区是海淀区的福地,但是开发的用地有限,所以我在这里,现在如果以原来传统一个小城镇这样一个开发,实际上它解决的就是农村的城市化。海淀区不仅仅要求农村的城市化,而且这些高科技人员还需要一个城市的郊区化,城里的人也想到那边去居住,农村的人也想进这里去居住,这样两个双向的流动,实际上如果原来定的小城镇的规模,我觉得就不符合我们整个福地发展的要求。
那么这里面简单说主要山后地区的一个发展,实际上是未来亮点,我认为整个海淀的亮点,也是北京的亮点。像这样刚才说湿地的保护,两条生态的走廊,这些在北京真找不出来,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不管郊区化也好,城市化也好大家都看好这个地方,但是它的土地的供应量实际还是有限的。
在核心区里,引人注目就是西区和东区,中关村的西区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东区科学城了也正在进行,在近几年内这些都相应的推出来,这些推出我把它提为政府引导下一个房地产开发,因为始终政府为了完成中关村科技园区整个的核心,或者聚集的能力,提升整个中关村区域的竞争力,那么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一个开发。无论这个开发公司是国企还是什么,都是以政府名义。
在这里我提一个问题,在短暂的时间内中关村需要东区和西区,需要核心区,需要有高度聚集能力的区域,但是短期内我们建设出来,而不是市场在发展起来,存在我们划一个问号?市场吸纳的能力和我们这种开发的快速之间匹配的问题。
在这刚才我也有个图,这图刚才说了中心区,实际上张主任已经了说,发展区很大,但是很大的一个发展区实际上有四个镇,然后几个基地来组成的。在这里面刚才也列了,山,还有生态的绿化带,除了这些被保护之外,那么其它区域到底怎么发展?我想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它关系到未来整个海淀区的经济发展。比如如果好多的农地都保护起来了,还使得农业占一定的成分,这是区域它的发展福地相对来讲减少。
另外或者说刚才张主任也说了,完全的城市化,当然保护农业,农业不是作为一般的保护,仅仅是作为一个生态区域的形式来保护的,那么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由于最近刚好北京调整规划,我们也参加一些讨论,整个规划我们也承接了一两个小的课题。
整个发展确确实实又给海淀区带来一个机会,能够调整的一个机会,这个调整我想应该跟新经济相结合,相挂钩。所以中心区地位定了,发展区地位也定了,但是到底这螃蟹多大?怎么配合?我觉得这很好的论证。这些大家都知道的整个中关村的科技园区,它的一区五园很大,我们海淀实际上是最大一个地区。
最后我想讲一下海淀的房地产,刚才说房地产既是一个生产要素,按照生产要素要求来说我们希望它的价格低,因为价格低竞争力就提高了,它的成本就提高了,毫无疑问竞争力提高了。但是它有另外一个因素房地产,它是资产,它是资本,它是财富,所以从财富的角度来说,只要它是稀缺的,它毫无疑问它就会增值。所以如果作为生产要素我们希望它保持稳定,作为财富我们都希望大家的财富在增值。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中关村来说,有人说北京现在的房地产可以说很多了,对于我们海淀区住宅市场需求是多,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个原因很多了,环境也是原因,包括人文环境。我早一段时间我带着我们硕士和博士生去CBD转了一下,然后傍晚的时候灯红酒绿非常热闹,真正大都市景象出来了。然后我就问学生,愿意不愿意在这里居住?他给我回答,他说愿意在这边工作,但是我喜欢到海淀去居住。我问为什么?这边太繁杂,那种都市心情得不到宁静的感觉,都市那种繁忙,我觉得也有道理。海淀西区和东区发展又有繁忙的景象,但是往后走又有情景、自然的地方。
写字楼市场,由于刚才说的一些原因,同时推出的量很大,我认为还是有一个消化期。对于一个商业物业,中关村原来商业物业是滞后的,所以整个商业,包括舆论,旅游休闲这些房地产实际上是滞后的。所以我们中关村海淀地区的软环境要差一点,大家去休闲的、去坐一坐,喝个早茶等等,包括购物环境相对滞后。但是随着现在的发展,包括世纪城,物业等等需求量很大。所以我看好住宅,还有看好就是娱乐、休闲、服务,随着新经济的发展,我们作为新经济的人员,他要充分的放松,还要有充分一个地方去供他放松。所以我认为第三产业这种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空间非常大。
最后一点我跟张主任不谋而合,热点区域是山后地区,因为核心区已经发展成熟,只是在调整。整个海淀区发展热点区域是山后地区,政府部门来我呼吁做好山后地区,做好它预示未来海淀经济可持续发展福地,否则真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孵化器,简单的孵化器这个产品和它的价值不会沉淀下来,就往外走了,往外走了实际上我们孵化器,还有更多附加值的东西没有留下来。所以一定把发展期做好后,使这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沉淀在中关村,使整个海淀区域经济的发展继续保持在北京最快的增长速度,也是一个亮点。北京的未来发展肯定是以新经济为基础,它不可能有大的产物。
未来世界经济一样的新经济发展,所以这都是符合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海淀区有充分的条件来达到它的发展。所以我简单的就说这些,不对的请批评。谢谢大家!
主持人:不知道各位对叶老师演讲有没有需要提问的地方?
下面我请出华高莱斯国际低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先生,李总对市场,对整个北京热点区域发展很有研究,好多人非常喜欢听他的演讲,很有启发。今天我们请出李总对中关村市场他的研究的看法。
李忠:我给大家说一说我今天说的节目,刚才张先生已经介绍了,未来山后会变成什么样?叶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了,这个变化对地产市场的影响。我给大家说一些具体的我在国外考察案例情况,未来山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建筑形态?另外我特别想解释一下,大家为什么会来山后呢?
我们知道山后的主要建筑形态,按照目前海淀区的规划确定为EOD,生态办公中心,或者生态办公区,我们目前看到大家对生态办公中心诠释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和景观好这个方面。恕我直言,这个诠释有一点点偏移,我们开发把商务引进来,尤其是总部办公会引进来。我主要说总部经济的办公形态。
事实上根据我们对于全球的商务区的研究我们觉得,不论什么情况下,不论是新时代的商人,还是旧时代的商人,应该说商人就是商人,商人总是唯利是图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是进山后,它不是为了节能,也不是为了环保,也不是为了爱护我们这块地球,他真是为了自己利益驱动他才到山后来的,是因为山后这个地区,景观这么好的办公,他能够得到比其它地方更多利润的回报。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我们是传统经济行为没人会到山后去。但是在新经济时代会有许许多多的企业他愿意到山后这种地方去办公,是因为在这个地方他能获得更大的效益回报。
这件事有这么几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整个生产体系和产品体系里面,环保成分和绿色成分占的比重很高的东西,说俗点就是有许多的企业需要拿这个来说事。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儿童食品公司,我这个儿童食品公司放在工业区里,大家看到是周围是烟囱和污水,大家觉得这家企业估计够呛,生产出来的食品我看也环保不到哪去。如果这个企业能够搬到山后来,山清水秀,周围环境非常的好,大家可能觉得它的产品你不用跟我说绿色,我自然确信你是绿色,这是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也是更主要的,我们说高科技为什么要进山后?为什么要到环境很好的地方来?其中就在于高科技这种办公形态,它跟传统的二十世纪的工业文明的办公形态已经完全不一样,工业文明时期的办公形态它是一种生产体系的管理设施,也就是说它的主要的效益是生产在工厂车间里而不是在写字楼里产出。可是目前在美国83.5%以上的税收可能现在这个数字还有上升,是来源于写字楼,所以它会产生这样一个我们说的EOD的形态,许多的公司把总部搬到郊区去,这个动因不是为了环保,这个动因是什么?我们先说这个动因,最重要三个。
第一个生产领域写字楼凸现,生产辅助场所变成生产场所。也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构思它的主价值从写字楼产生出来。比如微软它也有光盘的刻录线,把编好的软件刻录以后卖给大家,它的效益是在写字楼是编软件创造的价值,写字楼是生产场所。他的老板就要在生产场所我的人员他在什么样的生产场所最有益产生效益?结果发现门在一般的写字楼大家灵感少、工作效率低,因此把他们搬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让他们看到窗外的绿色、树、湖,这时候精神也好了,能为老板更好的剥削了,这个是高科技企业现在都倾向绿色,倾向环保的主要动因。
第二件事高科技企业劳动占了大部分,人力资源开始变得第一重要,许许多多国外大公司之所以不愿意跟大家混在一起,最重要是他能够形成有效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由此引发的对人力资源的控制,再所俗点把人聚在一块,不让人走散了,这跟工业时期不一样,走几个工人只要生产线不动没问题,可是现在的高科技企业生产线在他们的脑子里,一旦搬走整个生产线就完了。
第三个原因现在有很多的城市边远区域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欢迎他们,可以说一拍即合,因为他们带来最重要的事是税收。所以现在许多国外EOD打造者和国内EOD打造者,它的地皮和建筑物都是免费的,他只要税收提成。
因此我们说绿色办公,也就是EOD其实它是一种商业模式,它是一种针对于某一类企业的高资源效率的建筑集群,这个话我觉得套用王书记一句话倒说得非常准确,绿色包机,就是在很多的绿地来散落着一个一个企业总部,而这个企业总部带来的利益非常高的。
这是一个办公楼,这个楼摆出来的姿态不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而好像一艘船轻轻放在这个地方。同时这些羊是这个公司养的,不是为了剪羊毛,也不是为了挤羊奶,这个是环境地区符号,这个地区非常好的,我的产品,它充满绿色,充满环保。同时用羊的叫声提醒我的员工你在放松的环境里工作,你在郊游中工作,在工作中郊游你应当给我出灵感。我这个话说得比较直接,但其实EOD模式形成它不是出于大家对环保功德心复苏,它真是经济利益追求下一种驱动及
一个公司可以成为环境的污染者,也可以成为改良者,还可以成为环境的维护者,看你把它往良性方面引导,还是往恶性方面引导。像邓小平总设计师说的,他说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办好事,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办坏事。我们不讨论人的好坏,我们就讨论制度的好坏,所以EOD的产生它其实在一个新的经济形势下产生政府形成一种良性引导,让这些企业在维护环境,而且在维护环境获得自己的效益,这样形成企业环境和商业模式的良性循环,这就是EOD存在的核心。
说到EOD我们从它的理念到具体形态来看一看,这是我在美国的硅谷拍他们EOD的模式。能看得出它的环境非常好的,同时EOD发展前身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务花园,它历经四代发展,第一代如果我们最早追寻EOD或者山后开始模式,我们还得从明日城市谈起,就是到郊区中居住,到郊区中工作,我们以前的边缘集团的发展最大毛病是单一功能,很多人把后花园名字城市理解成一个单一的××。最近我们刘市长给大家一个解释,北京的交通究竟是怎么引起?北京的交通最重要一件事就是以前我们城市功能分区太明确,不是不明确,我们的居住中心,我们的就业中心,我们的教育中心,我们的生活中心全部都是分离,每天我们按照很多地产商的炒作我们有CBD,我们有中央生活区CLD等等,这样下去我们交通不出问题才怪?所以在国外出现一种概念叫做复合都市或者职业一体,现在山后以商务动力来打造就是未来负责符合北京复合城市职住一体化的复合区,它不会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拥挤交通。不像我们中原古城那样,我们管他们叫钟摆式。
商务花园历经这么几代发展,第一代跟大家看到厂房差不多,第二代开始关注商务社区,包括交往场所。第三代开始注重企业间的聚集关系,企业间的邻里关系。然后发展成山后完全的新城,这是地地道道的城市,走城市化的路线。原来非城市化的路线误导很多园区。大家都认为科技人员跟别人是不一样的,科技人员发展是要酷一点,追求高科技,甚至公园都做成高科技主题,地面铺的都是那种像铝板一样的。但是经过这个路线大家发现科技人员也是人,他也是需要一些很适合的配套。所以我们现在发展山后是按照复合去路线来发展,我们说它的位置特点,在国外一般来说都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大面积绿化,同时一定要有一条,要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所以张先生费这么多篇幅给大家讲交通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说现在国外EOD发展的现在我们看形态,环境非常优雅,景色宜人。而且是独门独户。同时给大家说明EOD里面不光办公在这,还可以公司的第二总部或者公司的培训中心。比如在美国的“英文”旁边就有一个麦当劳培训中心,所有麦当劳高管人工都在这培训,他们管他叫汉堡大学,做得非常漂亮,这也是未来山后地区吸引的商务形态。跟刚才那群羊一样这两个黑天鹅也是提示物,来告诉大家我这个环境非常好的,这是它的内部办公空间,也是做得充满绿色,充满生态,包括阳光中庭,独门独院,把他公司的名字写到前面去,然后作为一个环境由他来做统一的治理,里面环境创造非常宜人,而且适宜交往。
下面这些是在美国的硅谷,我拍摄的照片,对面就是居住,居住和他的办公是距离非常近的。集中最漂亮一个也是作为硅谷地图封面,就是甲骨文公司二套的商务花园,EOD,其实就是商务花园或者一个总部的聚集区。
另外美国现在还出现一种EOD或者叫商务花园的群落模式,就是这样一个很多种企业,像我们低密度宾馆一样组成一个群落相互共生。所以这种企业不一定大公司进来,有实力,中等的公司他们可以共同聚集可以构成这样一个群落。
现在这种企业聚集在国外发展什么程度?这跟大地艺术结合在一起,周围的土是堆上去,树是种上去,感觉这个地方建设像城堡一样。所以大家看远处是他们的城市,都在一个城市边缘区,从这个山坡陡势来说,因为这种公司办酷,为什么办酷?是手段不是目的,大家觉得到这里来,比如高科技公司他给你塑造很有科技感,他编出来的软件大家觉得比别的公司好,可以给他获得超额的回报。
经过我在国外考察发现一个规律,这些公司一律都是很山带他的老板的,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到山后来办公,可能除了公司利益之外,很重要就是它的办公的老总,要改善他自己的办公环境,我们说从销售学上说,严格意义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集体决策,有的是集体中的个人决策。所以有时候我们说抓住销售中的关键人物,也就是打动一个企业的劳工很可能你把这个公司总部搬到郊区去,所以善待老总的办公很可能是EOD里面很普遍的现象。这是其中一个,这是另外一个,这是放大公司总裁的办公,环境是非常好的。这是它的室内。
在国外现在还发展到EOD跟大地艺术相结合,周围的草地和草坪,这个是国外更环保的EOD,它把很大面积放到地下一层,很多草坡种上去,这是看它的剖面,看上去感觉整个是一个绿化的草坪,其实底下是它的办公,因为把这个作为他企业标榜物来进行的。或者是像这样跟树林进行结合,它这个做成一个有机体的形状,在中间穿插树,出来的环境非常好,这是它夜色的效果,白天的效果,晚上的效果。
这是刚才给大家看的放了一些羊,这是它下雪的时候,这是夕阳的景观,他们都喜欢诗情画意,很趣味的光景效果等等,这些都是EOD典型的建筑模式,这也非常适合在山后这个地区进行建设的。
最后给大家放的这几张现在国外比我们做得更酷,绿色与建设共生体做出的EOD,这个在国外非常成熟的模式,我们现在需要把这种东西介绍到中国来,然后在山后这个非常适合的地区做出中国的一条EOD发展之路来。大概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海淀区副区长于军先生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淀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海淀科技园的进展情况,谢谢。
于军:很抱歉来晚了,因为堵车,也说明海淀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恐怕这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之一,北部地区,或者叫海淀新区发展建设恐怕都要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来形成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刚才主持人跟我说了一下谈的节目,昨天我们有几个人沟通的时候,座谈,慢谈式的沟通,不是官方的身份,我们一块座谈一下。参加活动咱们一起沟通,刚才很遗憾没听到叶教授他们的发言,还有其他人士的发言,很遗憾。我特别希望能有机会能跟各位有个交流。今天我的同事张继安也来参加,刚才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情况。
我想科技园区的情况我侧重说一下,捎带也顺便看看各位关心什么内容?我想也可以作一个沟通,便于咱们大家有效使用这个时间。
我想既然说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发展情况,可能也就说到我们海淀区的情况。因为海淀园的发展,或者是海淀园已经处在海淀区的主要位置,或者海淀区主要应该说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特征之一海淀区域经济特色或者海淀区域发展特色。
我想借这个机会,既然咱们大家沟通一下,我想可能很多朋友包括我们主办单位都比较了解海淀以下五年发展思路,我在此想简单回顾一下我们九次党代会关于新区的,或者关于园区一些阐述,可能便于大家了解,利用几分钟的时间。
我们海淀区一个下五年提出几个主要目标,第一个发展新区的目标,就是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这里面提到两个问题,作为我们下五年提到两个主要问题,一个就是园区,坚持园区带动,强化新区拉动,紧接着两个项目,就这两项。也说明海淀区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也说明园区和新区的地位。我也非常感觉到,参加座谈会,这个题目很好,就是我们园区,新区这个节目,其实紧扣海淀区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方面,我们内部有叫两个轮子,园区、新区,也有叫两个方向,也有一个叫两个高度一致等等,怎么解释都有。
但是作为我们正式文件当中,海淀区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就是坚持园区带动,强化新区拉动。这样这一点可能各位应该感受到我们对园区和新区关注度。坚持园区带动这里我们很重要用了一句话,继续落实国务院99年6月5号的批复,叫矢志不渝把建设一流科技园区作为海淀科技发展的先导和龙头,我把报告带过来了,我想说准确一点,怎么做?就是以园区的二次创业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个当然包括其它具体工作,不多说。
另外强化新区拉动,这是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第一大题目两个主要内容。第二个内容就是强化新区拉动。强化新区拉动就是开发海淀的北部地区,建设海淀新区是今后五年重大战略决策。既是实施首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新跨越、新海淀战略目标的重要福地和增长极。这里好多具体内容,集中包括刚李总说到国外EOD,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合作了,也讨论过。
那么新区发展就是要以现有的科技园区为重心,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现在服务业为主体的新格局,同时要加大引进力度,开发,建设,总体营造我们生态办公区的EOD的环境形态。当然还有一个跟现在制造业,跟旅游、教育产业带,包括我们现在农业一些关系。这个我想就说明这两个,当然后面还有我们奥运推动,环境优化这些都是,但是最主要两条是这个,我想在这个地方借这个机会跟各位说明一下,也说明海淀区的工作重心。
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园区带动,新区拉动,可以说相辅相成,某种程度是互为融合的,互相提升的,实际上整体的、一致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在海淀园区发展二次创业一个基本思路当中,有这么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觉得可能有一些同志比较了解,海淀区作为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试验区的所在地,海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每走一步,没有更多的在国内经验可借鉴,绝大多数要靠自己摸索,当然肯定要参考或者研究兄弟园区的条件、经验。
另一方面国家也非常关注海淀,或者是关注中关村科技园区,关注海淀园,关注这个地区给它创造的,或者说给它提出来一些创新思路和想法,管理上的、技术上的等等。这里面就特别冀希望海淀能够在园区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想法。所以我们在对海淀区域经济,对首都区域经济,首都经济和对中关村科技园区整体状况做了深入了解、分析的基础之上一块来做很多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提出来一个不断提出和修改的235,我们地方政府叫这么一个数,时髦或者顺口,传统方式,有它有利一面,也有俗的一面,不管怎么的我们叫出来,235战略。
这个二,一方面就是科技园区下一步发展要提升两个能力,一个是提升对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推动的能力。另一个就是要提升引领新型城市功能区建设能力。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三个功能区的建设,三个中心区的建设,五项工程建设。三个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或者说先进技术,先进制造业的产品的高端产品生产制造聚集区,这个高端产品包括很多内容,包括标准,也包括关键件、核心件,高端产品制造区。因为海淀区域各方面原因造成我们不可能低端产品在这有条件居住。
第二个要建成形成能够为区域发展,或者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或者为整个环境的发展能创造条件,或者能够提供新的各类创新要素,创新区。这里面包括很多具体内容,不是简单的能解释的。
第三个巩固和提升电子产品贸易中心区,或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心区地位,这三个区域。还有五项能力提升,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经济实力等等,不多说了。
主要想说前面这两个能力的提升,这两个能力提升可能感受到我们工作当中思路。特别是在引领城市功能区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达到这么一个境界,一方面新区的发展,也是我们北部地区的发展,现在都知道,张主任也都介绍了具体数字,我也不跟大家说了。海淀半壁江山,这个里面空间非常大,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在里面,但是从总体规划是严格控制的,就是要建设新型城市。国家批准的,已经规划建设一些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刚才可能各位都讨论到了,特别是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整个形态,硬件形态,希望能够形成,与将来的新型城市融合这么一个关系。
这里我们希望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往往建设速度,或者建设的质量、品质,根据被入主企业的,或者进入环境当中一些生产要素的质量,是有很大关系,可调控的。我们希望能够用这个调控的方式,引导的方式使得我们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能够把环境或者是基础设施条件等高档需求,能够展示出来,能够形成一种拉动。
与这个小城镇建设配合,与旅游区、教育产业带、旅游产业带等等配合,形成我们能够对这个地方的城市建设,或者叫推动,说引领可能太大了,叫推动或者是配合,或者在某一个方向上引导这么一个关系。这是指园区对新区的角度。
另外从新区对园区的角度,我们想新区的建设整体规划和布局当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或者正在为园区建设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提供配套的条件。这个配套的条件就像刚才我说的那样,应该是与园区配套,与小城镇建设配套,与整个北部地区,张主任讲的整体要求配套,这么一个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跟可能更偏远一点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可能建设的思路不完全一样,就是因为这个区域特色。
再有与北京市整体的现代农业的推进计划配合,我想通过我们现代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和我们城市北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整体的融合起来,能够形成对北京现代农业一个最大推动。可能各位比较了解,北京市正在推行、推广农业现代化的221计划。这个221计划两个基础条件,两个基础资源,两个支撑,一个平台。其中很重要的,农业现代的资源情况,基础状况,和支撑平台都是使首都郊区,北京郊区农业现代化形成的重要的支撑条件,恰恰这几个内容,在海淀的北部地区容易,或者是特别具条件能够实现,我们也想与这个计划配合,也能形成现代农业,或者说支持、带动,能够走到排头兵地位这么一种作用。
所以我想简单的说我们科技园区和北部地区是在这么一个共同关系形成的,由于时间关系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底下探讨,我想大体上关系帮助大家梳理一下,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借鉴、参考。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我们采用总体上还是市场运作这么一个条件,我们不排斥一些从商业角度看市场的问题,但是北部地区的建设,市场运作为主,肯定要向海淀区整体负责,要向北京市负责,甚至要向国家负责。所以这个地区不要简单的对待它,也不能轻易的对待它。
我们整个海淀区目前,因为科技园区的形成去年占了海淀区的GDP的一半,49.8%,而且这一半品质是非常高的,应该说是可持续发展,利用大脑资源为主的,或者知识经济为主这么一个内容。我们这个地区形成很大程度上跟我们这些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我们今天这个计划安排当中,我们特别希望能够把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品牌,政府来帮着打出来,这里要打专业园区,专业基地,要打我们区域特色品牌,也要打企业品牌,甚至要打产品品牌。这个不仅仅企业在做,政府逐步调整思路在可为的地方,都做一些努力。这里面也包括我们区域的品牌。我举个例子简单的说,比如中关村西区,房地产或者在座其他行家,西去的品牌,上帝产业基地的品牌,北部基地的品牌都将成为海淀区经济特色的品牌,围绕这个品牌营造我想对于我们很多做市场的朋友都会是很有意义的事。我想这个可以挖掘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包括我们会议组织者我也建议可以挖掘。政府也可以创造身份,我不是以政府身份说话,我以个人身份来的,我想沟通工作我们可以做很多。所以我想在这个机会里头不妨寻找我们各个角度参与机会,我想这个达到双赢的目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北京市要求的,符合国家要求的目标。
主持人:下面我想请北京社科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主任张弘研究员给我们做演讲。
赵弘:首先非常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和《京华时报》举办这样一个务须会,我觉得今天这个会关于后山开发的务须会。因为海淀新区的建设,或者海淀河山地区的建设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它不是一个园区,在某种意义上它有一个新的微型城的这么一种功能,这个建设我觉得可能涉及的问题太多了,不是说我们不研究就能够说出来的东西。所以既然是务须会,我想谈这么四个问题:
第一个对咱们海淀建设新区的这么一个看法,基本的一个看法。
第二个结合我们新区开发的大的经济背景,结合一下我们现在谈到的总部经济等等这些问题,大城市的经济转型和我们整个的开发当中有什么关系,或者我们注意什么。
第三个我想谈一谈咱们新区的定位,战略定位谈几点想法。
第四个我觉得提出我们海淀新区建设当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或者要做好四个协调。
第一个我想谈一下咱们海淀新区的建设,我觉得看起来海淀要发展,寻求新的空间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思路。
这次北京市两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的科学观,这是中央提出的,北京市把它强调的比较一个高的高度上。确实现在我们在北京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城区的发展和郊区的发展这个反差过大,我讲两个效应,北京为什么难以取得更好的发展?北京存在两个效应,孤岛效应,第一个孤岛效应就是北京的城区,特别是城八区它和郊区线之间形成一个孤岛,它的发展没法带动郊区线的发展,而郊区线本身也没有办法支撑城区的发展,这样这个龙头抬不起来,龙头要抬起来把龙身扯得很重,这样北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第二个发展的孤岛效应,就是北京市和我们环渤海区域又形成一个孤岛,北京一支独秀,发展比较快,我们周边河北地区,在我们北边还有内蒙等等这样的一些地区,偏僻落后的农村,在制约着北京的发展。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发展理念,过去资源比较稀缺的时候,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资源有限,那么资源投入到某一个区域,那么另外一个区域就得不到,可能这个区域得到发展,另一个区域得不到发展。现在我们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市政主体最强调是一个环境,它的产业配套环境,它的周围环境,这个环境对于它经济成本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他往往要考虑一个区域,或者一个更大区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大区域当中,不同的小区域之间就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如果一个区域要发展,另一个区域不发展,它的周边区域不发展,反过来就会制约这个区域的发展。如果这几个区域都能发展,整个区域发展成为共存,共同发展局面。
从这一点可以看到珠三角、长三角呈现的特点,而北京不能得到更好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周边这个区域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区域发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们海淀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们中关村有全国最高水平的科技的创新的企业,但是在我们后面走二十公里,那却是比较偏僻,无论从交通还从城市面貌,还从人的素质方方面面,跟这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要实现协调发展,我觉得开发海淀新区,现在谋划我觉得非常重要,这是第一点意思,我们觉得应该支持海淀区,我们从媒体,从各个方面应该是。这个时机非常好,应该恰逢其时,因为现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协调发展,我们统筹,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开发新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我从务须角度谈一点理念,这个理念可能对我们海淀新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也诠释一下刚才我们李忠总经理谈到EOD这个概念。
从02年开始,甚至比这还要早,我们研究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我觉得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大家看到两种现象,现在在全国有两种现象,一种就是欠发达地区,很多的企业总部都在纷纷的向大城市移动,新闻集团迁到上海,春兰迁到上海,乐百氏、健立宝等等迁到上海,远大空调迁到北京,鄂尔多斯四大集团总部迁到北京,这种现象我们看到了。同时另外一种现象北京市区企业纷纷把基地迁到郊区,但是迁移线当中他们不肯把总部迁过去,这两种现象背后是什么?我们比较早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恰好02年的时候丰台科技园区有一个科技招标,在这个招标会上应该说我第一次提出总部经济的概念,他的副区长,园区的管委会主任对这个概念特别感兴趣,他要求我写一篇东西,硬着头皮写这个东西,但是没有想到这确实是在发现一个新的经济规律,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因为在原有的经济学当中并没有把企业拆迁开来企业的功能和微观上布局问题,研究企业价值链理论这些环节如果增值,这是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产业集群等等这个理论,但是他把一个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来解释的。
那么现在出现这种现象怎么解释?解释不了。现在反复的研究,经过几年的理论我现在用一个新的理论来描述它,这个理论就是总部经济。 我简单几分钟说一下为什么会产生?因为很多投资商,刚才李忠总经理谈到了EOD这个理念,这个理念到底有没有经济基础?有没有经济学的基础来支撑你?是一个概念还是一个规律?这个问题都是需要在理论上予以解释的。
我在总部经济当中提出三赢模型,这个模型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把总部和基地分开成为可能。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们经济学那么多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没有提出总部概念或者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因为经济学产生的年代久远,那个是工业时代,工业时代不可能把总部和基地分开,但是全都变了,信息网络时代,企业家看到新的利润,总部经济它会产生新的社会福利,就新的收益,这第一种条件。
第二种条件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它资源分层次的,分两个层次,一个战略层面的资源,资本战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非常稀缺。第二类资源是常规资源,土地、水、劳动力,这是必须的资源。这两类资源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我认为它地位不一样,规模越大的企业战略资源越重要,而且这中资源不能完全替代,我们经济上老讲要素替代,这个不能替代,如果能替代的话没必要产生总部经济。
第三个条件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国家或者地区,不同的区域这两类资源的禀赋不同,取得成本差异很大,这个特别符合中国,特别符合发展中国家,这么一个经济实际的一个条件假设。现在我们中国北京、上海,由于整个城市发展,特别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这个最重要的要素流动起来了,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划的形式把我们大学生分在山沟里面,分在宁夏、贵州,分在偏远的一些欠发达地区,我们没有必须服从,他的人力资源调配基本能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市场经济发展我们人了有了择业自由,这个基本条件变化使得我们人的根本去向小城市往大城市走,欠发达地区往发达地区走,这个结果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受到很大瓶颈约束。
我记得去年我带着我的研究生去山西调研,这个企业是全国洗衣粉最高的企业,这个企业老总跟我说招不到人,一说南方集团上市公司,不错,这个行业龙头老大我愿意去,但是一说到山西运城市去生活,不去了。这个问题应该说七八年以前老总给我提出来,但是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思考六七年到现在我感觉到,在区域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要素成本差异太大了。这三个条件如果大家觉得共性一些东西我们推导出总部经济为什么会产生?它为什么会产生新的福利?大家看到网络信息的支撑你能把企业分开,把总部基地分开和不分开?如果你把这企业完整的总部基地搁在一起,分在中心城市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没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因为你分在中心城市战略便宜,一个博士我给你六千、四千,你不干别的人有的干,有人来,这样你成本下来。但是常规资源很贵,土地成本等等,这是优劣组合。
反过来总部在欠发达地区相反,战略资源极其昂贵缺乏,常规资源有优势。总部放在加工城市,加工基地放在欠发达地区,这个欠发达地区可以在周边,郊区县,一两百公里之内,这时候企业拿到了两个区域最优势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肯定能得到发展,这里面还有一些协调成本,但这个成本的增加是要远远小于你所得到的,这个资源配置产生新的福利,按经济学面积阴影面积增加,为什么?因为你释放了原来中心城市过高的、低端的常规资源的成本,你这个成本节约了,或者你是弥补了,或者取得了原来在欠发达地区所支付那个过高的机会成本,因为你在欠发达缺乏战略资源,你可能发展十个亿的资源,结果你发展了三个亿,五个亿,在中心城市你应该赚一千万,结果赚掉了你五百万,你就赚五百万,总部经济不是一个概念,现在被一些房地产商当做概念炒作我有意见,它是一个理论,对经济学研究往下深入一步,延伸到对于企业两个部分功能的研究。而这样空间布局就会产生新的福利。
为什么三赢?企业得到发展,因为我做了很多企业模式调研,短期内咱们和欠发达地区是切蛋糕的关系看,长期看是做蛋糕,这就是一个,这个结果三赢,企业得到发展,然后总部设在了区域得到发展,欠发达地区也得到发展,所以叫三赢模型。
而且这样一个总部经济我觉得通过我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研究,它符合国际化大都市一个基本趋向。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美国二十多个城市进行研究,其中60%多城市实现从大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化过程当中持续发展,而40%出现了衰落。原因就是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他的产业发展根本变化,从原来制造中心转变为服务中心,而这个过程中留下发展城市它有显著特点,就出现了产业的服务化,有两种内涵,一成呈现了321结构,三产比重越来越高,二产越来越少。在二产当中制造越来越少,而且出现两个特点,一个二产的高科技化,或者技术化,然后就是二产的总部化。就在这个城市里面越来越向外科技园区发展附加值特别高的制造,像中关村科学技术产业。然后就是一般二产总部继续留在这,而基地迁走。这种二产的高科技化和总部化成为大城市产业发展一个基本走向。所以我觉得这个总部近来对于我们北京经济非常有意义,我们北京这么多年经济发展战略在摇摆当中,不知道该怎么发展,按传统经济学理论很难做出很好的解释,现在我们按照总部经济这个发展,我们拓宽我们选择的范围,一方面可以按产业进行选择,高科技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同时认为原来在北京不能发展一些产业,我们按照总部经济思路完全可以发展。现在全国最大的民营集团,他把总部迁到北京,年产六百万吨,按道理钢铁是不能迁移的,但是没有给北京造成污染,同时给北京税收,就业等等方面做出贡献。
总部经济有税收贡献,而且税收要转变观念,从追求一个企业百分之百的税收在我这个地区上缴,转变我这个城市里面单位面积税收产出,一个写字楼里面的税收产出效率比同样面积工厂要高出几十倍,上百倍,这也是城市为什么发出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产业成熟效应,带动资产评估,法律、保险、广告策划等等一系列知识服务业,同时还会带动一般性的餐饮,购物、商业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业。
第三个是消费带动效应,总部在那进行研发活动,他都要进行消费,而且白领个人消费也是非常有实力,一个人的小费相当于几个市民的消费,他们购物,子女教育。
第四个劳动就业效应,带动有知识的人就业,一般的就业。
最后是社会资本效应,很多总部聚集在这以后,这个城市环境好,总部经济对环境的敏锐性,敏感性,总部迁一个总部比迁一个基地容易的多,如果城市政府不能转变功能,不能够提供高效能职能。
总部一个是知识性,我们很大制造业看不出来它的知识性在哪里体现,实际上就在总部环节体现,体现一个知识经济,知识特点。
第二个集约性,目标就是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
第三延展性,从二产延展到三产,从三产高端延展性。
第四是辐射性,把人才、资本辐射到欠发达地区。
第五是共赢性,无论做加工还是做总部,都能够实现共同的发展。所以按总部经济这个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模式。
按照这个思路我觉得我们海淀园后山在我们发展当中,我们到底怎么定位,我觉得现在在北京经济发展当中,从区域角度来讲,形成两个特别明显的区域,一个朝阳区的CBD,一个海淀区的我们科技园区。这样一个特色我觉得是符合我们首都经济大的发展思路,也符合总部经济发展思路。在北京总部经济表现形态大概有三块、四块,一个朝阳区的CBD,一个是海淀区,这集中很多研发的总部,都集中在这。第三块就是金融街,金融总部在这。最后就是一个现在正在建设当中的丰台总部基地,它的目标也是我们李忠总经理当初所策划和设计出来的,就是单门独体生态化这种办公区域。这是我谈的第二点。
第三点关于海淀区的定位,咱们新区的定位。这里确实很复杂,我觉得这里面将来定位考虑很多问题,你是一个新区,这里面有产业的功能定位,有社区的功能定位,你这个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这里面有住宅的问题,这里面有办公的区域,刚才说的EOD,还有生态的问题,这几个之间的定位时候,这几个之间关系如何处理?这是要很好的研究。
我们造一个概念,恐怕一个概念和其它概念之间的矛盾会不会产生?会不会给人的感觉是单一化的等等?这些问题我想都需要进行研究才能够做出结论。
最后一点我想谈,海淀新区建设当中要有四个协调,第一个是软硬的协调,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协调,从硬环境来说涉及的问题很多,我们后山这个地方我感觉到,因为我家孩子在那边一个学校上学,经常要去开车送他,礼拜六从温泉那地方走到石景山 用了一个半小时,车堵的简直根本走不了,这种交通的问题,通讯的问题,通讯要有宽带,不仅仅是电话线的问题,燃气的问题,水的问题,电的问题,等等一系列,上水下水,这些问题太多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很大。
从这个同时软环境建设也同步开始,我们现在中关村发展当中有很多企业有意见,我们环境不够优越,政策环境,我们政府的效率,政府的服务意识,都还远远不够,文化的建设,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山区都是农村,这的文化和我们要搞的高科技文化差距是很远的,是很大的。因为这个过程不可能和社区发生联系,这种创新文化建设的问题,软硬的问题要进行研究,要协调。
第二个问题就是环境协调,这里面实际上你建一个小微型城,周边又是农村,城市和农村的协调,这个农村被城市化了,但是城市化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不是说盖一栋小楼人进去以后就变成市民了,人们的观念,生产方式,农民和市民这种生活差异很大,我给北京做过朝阳区的规划,我们发现很多楼建起来了,农民进去了,但是他好几天不洗澡,家里面环境跟市民截然不同。
再一个生态,环保的问题,要绿化,环保,生态的建设问题。
再有景观,建筑风格等等,这些协调。现在我们北京好多城市的规划当中,很多建筑风格不协调,这来一个非常洋气的现代一个东西,旁边马上来一个非常,说土气给他贬得太低,但是实在没有办法用一个词来形容它。这样错落在一起给人的感觉不是像硅谷很现代一个东西,最后做得不伦不类,这种协调问题。
第三个产业协调。因为你这规划了好几个园区,这里面有些是要做产业的,做生产,但是我们说,我们这边还有一些农业,产业,高科技和农业的协调,农业里面我们这里面有很多的,现在我们不是在这种粮食了,现在可能籽种农业等等他们协调。
再有生产型功能和总部型功能协调,这里面有园区做生产型,但EOD准备做办公室的总部型,他们之间协调需要研究。
最后是社会协调,社会治安,社会管理,我们城乡结合部是最乱、最容易出问题的,那么它和发展高科技之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刚才李忠总经理谈到,EOD它是超越现代之后的一个后现代的东西,在我们概念当中CBD是现代的概念,高楼林立,在里面办公特别有自豪,我的公司能够租得起国贸大厦这样的办公楼,表现它的身份、它的资力、它的能力。但是我们说的EOD是超越这个阶段之后人们追求的宽松、自由、环境、友好这么一个环境,这个过程要求一种管理水平是在超越那个之后的一个更高的管理,而不是还停留在一个农业、农村那么一个管理。如果我们用农村管理手段管理我们EOD,恐怕这个协调是难免的发生冲突的。
但是这里面我还想提醒一点的就是,我们在定位时候好高研究,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在实践当中看到了,包括别的园区在概念当中发现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中国是目前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重的时期,我们的工业经济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但是我们又搞知识经济,这样一个东西很多理念,很的思潮是混在一起的,有些东西我们做得可能有点超前,如果超前了以后,会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我们功能定位。所以这个要做研究,我觉得做多大规模,因为你盖楼太多了以后最后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接受你这个理念到你这来办公,因为现在最近看到一个内参材料,中关村有很多的楼盘租不出去,挤压很厉害,我们如果不做研究,不做调查盲目去做有问题,因为很多企业没有超越现代这个层面。
这个例子举一下可能不太恰当,但是非常说明问题,我们现在我们中国人,我们北京市民普遍一种心态,有一种车,而且这个车的排量越高越好,至少是本田、别克之上能体现我的水平,我的能力,我的资金。但是一个人特别有掏钱,社会公认他了,他不一定要求轿车,他可能追求城市吉普,非常个性化汽车。国外吉普很流行,概念化特别多,咱们现在没有到这个阶段。这个例子引过来,我们EOD定位我们要研究有多少企业能接受目前我们EOD这种模式?他们在CBD和EOD之间选择的时候是先选择它还是先选择我们?如果我们估计过于乐观可能就会超越我们所说的时代,它还没到那个时代。这就是我们那么一点提醒,需要选择的。需要大量的调研,需要很多问卷的访谈。
李:我接着赵老师和于区长我再补充一点,第一我想跟传媒界的朋友,替海淀区做一个解释,因为我听过很多,但我问一个问题当我们CBD没建完的时候我们开始建总部基地,总部基地没建完开始搞山后,会不会把我们客户分流?我想完全不会,进EOD,进CBD,进总部基地,以及进金融街的他是完全不同的客户。如同我们一个房子里面需要有客人房、儿童房、卧室一样,如果我们北京不做相应的匹配来,不是这些公司总部你不进EOD,我进CBD,他不会这么选择,他干脆会北京选择一个能够为他提供EOD的城市,比如上海,比如广州。
大家能看得到,从2004年开始将会更明显表现出目前中国主要竞争舞台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城邦经济体这种竞争,这个公司总部搬迁了可能几家市长游说,你能不能搬到我这儿来?所以在北京目前我们建一个山后地区是为北京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这是分流,我觉得第一项解释。
第二项解释可能很多人会问,我们把这些多人搬进山后,会不会危及山后环境?如果他破坏环境,他不会获得他企业增值。他这个环境既可以表现为天使,也可以表现为魔鬼,像我们引导表现天使这一面企业,他绝对不会铲平你的环境,恰恰,由于他本来来是看重你的环境,所以他会成为坚定的环境维护者。这如同我们把一堆外人,或者永远人搬进我们四合院地区,按说他是不懂四合院文化,但是往往这些人他成了四合院文化最坚定的维护者,因为他要拿这个东西跟他朋友说事,跟新闻媒体说事,你会发现他比我们大杂院的老百姓要诚实得多,同时他也有维护这个的经济实力。
所以我们说把这么多企业搬进去不会出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最大帮助。这是一个替海淀区啊做一个解释。
从我们目前EOD建造模式来说我觉得有一个稍微误差,我们率先建立一套EOD的标准,这套标准是环保的、绿色等等之类,这里面出现一个两难的悖论,小规模企业他自己没有对于公司总部的标准,因此他可能会听从你这个标准。可是由于你这个标准太过于严格了,他为此支付环保等等费用过高。它太过一步到位,他可能支不起这么高成本。那么像大公司他全球都有他的标准,他是不需要你为他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比如IBM的写字楼,全球要求温度是一个标准,大家看永远的蓝色是英特尔的标志,这个不需要你为他制定标准,是全球一体化。
我们觉得不应该遵循像北京市市区这样如此严格的监管模式,这样不是对大公司一个欢迎形态,你应当如许他来展示自己的个性,你应当看到不同总部风格在这里形成总体,而不是按照我们规划,这个不太可能。因为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我们吸引的公司总部形态的不断升级,我们和它之间的规划管理博弈关系在发生一个变化。大公司慢慢变成我们是一个服务者,我想这也是政府服务职能体现。所以我们在山后规划里,我作为一个顾问我们提醒业主,海淀区应当表现出更多的柔性和弹性。
主持人:在座有没有问题?还有刚刚李总补充这几点非常有启发,因为对整个EOD的研究也好,还有对海淀新区的发展,海淀新区的规划是有,但海淀新区战略布局,包括研究,包括政府这块,我们小型研讨会也是我们自己自发组织,也想给政府做一点事。实际说整个研究或者说它的研讨,或者说探索,我想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这块不知道在座还有没有问题?
我不知道今天没有有没有问题?
记者:我是北京晨报的记者,刚才听了几位专家介绍,我想问一个跟产业比较远的问题,我们都注意到从去年到今年开始,北京的交通是非常的拥堵,CBD现在因为交通问题,前一阵还在讨论规划是不是要调整的问题。所以我想咱们海淀新区山后的一个规划是正在进行当中,它也是聚集型一个模式,我不知道交通这方面的规划这方面介绍能不能详细一点?
李:北京交通规划调整,我们也知道大家好像在研究CBD是不是减两百万的面积?从国外的案例来说,这个思路我可以负责的说,它是完全错的。CBD目前的交通之所以解决不了,不是由于它的建筑密度过高,是因为它过高。没有一个国家的CBD可以通过做减法解决这个交通问题的。那么我们说减掉两百万交通问题解决了吗?现在的CBD交通堵车,我们说好多楼没有入主,当这些入主你即使不加两百万能解决交通问题吗?不能解决。CBD交通采取两个措施,第一个加密度加大型的枢纽进去,当加到很多人在这里交通,这些人卖票的钱大家算个帐,直到我把清轨全部给你打下,打到公交公司觉得亏不了本,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大强度的CBD可以通过做减法解决,你减掉两百万,你CBD还是不解决根本的问题,现在只有继续往前走,退是没有路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限制车辆。国外的CBD的交通是控制每栋楼,不得多余多少的车位,没有人保证说我不能加到多少车位,不能这么说。只有这样把收费停车提高,换句话说除非非常必要的商务用车。我给大家一个微观模型,东方广场,东方广场目前也有很多人上下班,可是整个八十万平米一千多个车位用不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人敢开车去那停车,大家算一个月停下来差不多三千块,你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不能鼓励白领你到CBD上下班,这是一个正确的办法。
所以在密集区里面我们觉得只有保持一定合理密度交通问题才能解决,包括山后地区我觉得也必须加到一定的密度,所有的公司它才能够,如果密度太低,每个公司只能自己开专线,这个绝对是不经济的,规模不经济的,只有加了一定密度,有一些这里的专线枢纽才能形成。我们去看国外的比如最典型就是从度了四机场出来到华盛顿这个路上,美国东海岸最高地区,美国所有总部集中在一块,中间养一个大的停车场,单单靠一个公司养不起的。
记者:我是《京华时报》记者,我想问赵所长问题,您是研究总部基地的专家,据我所知出台总部基地它最开始定位想吸引五百强企业,包括CBD客户,另外包括中关村一些企业。但是它现在虽然说招商情况比较好,但是基本上与国资委脱离为主,他现在的客户和他当初的定位有一定相 悖。我想问大家都做总部经济这种区域,如何解决这个定位与实际操作背离这种问题。
另外我还想问海淀区领导一个问题,EOD招商它肯定要以保护环境为主,咱们在招商过程中会不会相应提高招商门槛?如果你提高招商门槛,面临着CBD和总部基地这些竞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赵弘:首先有一个概念要明确了,总部经济不等于总部基地。这个不等号必须把它划清楚,因为现在总部经济的概念被用得确实有点歪曲了,听完我刚才讲总部经济感觉到它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接受了一个经济规律,一个经济现象,是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网络背景之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个形态原有的经济学没有过多的去解释它。因为大家看到很多的总部如果聚集在一起以后,它的这种经济形态不同于很多完整企业聚集在一起,那种经济形态它有它很多规律,这个规律也探讨了,这本专著昨天刚刚拿到,我们国家第一部总部经济的专著,这花费了我五六年的心血,研究经济学研究二十年心得体会,出来了。这里面有很多的理论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而且经济模型简单三赢模型,实际上我里面用数学推导,真正从经济学上把它推导出来。
总部经济概念传导方式它是这么传导出来的,最早我刚才说那个历史,汪弘区长应该是非常有贡献的,他就是敏锐的感觉到总部经济这个概念的意义,对北京经济发展的意义,他让我做这个研究。我做完以后在他的杂志上发表,之后我自己感觉到这个观点很惊讶,当研究出来我对我的成果感到它不是一般意义的成果,这个对北京的经济思路拓展太有重要性了,对区域的合作也是个新的思路,我把它报给我们区委、区政府,后来我在北京市科委立项做这个研究,两年多。现在这个文章在北京现代社报第一次公开媒体发表,一报道以后全国大小网站,几十个网站都给登载出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越想越觉得这个越符合现在的实际,很多企业家跟我在谈总部经济时候就说,我原来想那么做不知道对不对,有的我做了不知道是福,是祸还不太清楚,有的想做没有理论指导,现在提出来以后他们觉得是对的。
而且从总部经济推导出来应该是推导北京城区内的经济,应该是CBD这种结构。我刚才说了CBD、金融街,我们中关村,海淀园,以及我们崇文、宣武等等,城区怎么发展?它的优势非常明显,人才、信息、资本优势很明显,但是劣势很明显,土地成本这么高,人工成本这么高到底怎么发展经济?这个思路出来他们有一个大的战略性思路。
但是能不能推导出必须在那个地方建一个基地?从这个理论上推导不出来。但是需要有这么个基地来吸引总部,这个创意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说丰台总部基地这个概念创意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个概念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更多一个认可,现在招商引资也算不错。
但是招商引资过程是一个市场化过程,不是说你原来想让谁来谁就来,它不是这样一个过程,你想找五百强,看五百强愿不愿意来,因为他到一个地区去这里面因素很多,你的环境,你的配套设施,你的周边的环境,特别周边的人文环境,周边的城市面貌这都是非常有影响的,那么大家都知道,丰台这边相对来讲比较落后一点,在北京属于南城,南城如何发展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话题,在研究,市委、市政府在抓这个事,由于他周边相对比较落后,使得人们对南城的概念上多多少少有一种看着很好的一个感觉,因此有一些大的企业并不愿意到这个地方去,但是他们现在努力,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内企业到那去了。但是我觉得这是市场结果,不是政府规划出来,愿意吸引什么类型的总部?五百强还是国内集团总部?不是政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完全是一个市场化,一个环境的结果,政府能做就是把园区建设得更好,把服务搞得更好,把周边环境搞得更协调,这样才能吸引总部到这来。
于:刚才《京华时报》记者提到的,我想刚才李总讲的非常好,不管CBD也好,我们倡导的EOD也好,总部经济基地也好,就是像家庭一样,各有各的需求,李总给它整合起来了,或者说给它概括起来了。
另外一个我想说明海淀区在倡导生态关系和生态办公区,生态我们EOD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在改善或者是提升,丰富我们的思路和想法。一方面非常赞成刚才李总还有赵教授讲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在建设,或者通过市场途径,通过政府引导途径来建设,或者来组织建设,或者引导建设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这个形态,生态办公区形态实质性建设,这个是一方面。
但是更重要一方面,我们觉得还有两方面内容,我们视野放在整个海淀区域,甚至是整个我们附近的,或者是北京地区。刚才张研究员说总部经济形态适合北京,或者说是北京一个特色,可以延展一个特色。我们也在想,从另一个角度,环境的角度是不是生态型的城市,或者生态型的办公,经营化学是不是也应该是北京主打一个特色?或者是说北京的西北方向承担对北京市整体的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地区,更应该立足倡导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也在丰富这个内容。
这样我们一方面在组织引导建设这个地区同时,我们也在整合我们区域的,我们整个生态条件,生态办公的条件和环境。一方面我们鼓励引导我们已经在区域内建设,或者是正在建设,因为海淀区高品质,或者有一定实力,或者有一定条件单位、企业,包括机关、部队,应该说都具备了很好的一个环境条件,在他们的提升、升级、改造、建设过程当中,政府建议和组织引导,能够形成,或者一块参与整个区域的生态条件建设,这是一方面内容。
另一方面,现有的一些,政府能够营造的环境当中,一个很突出营造环境,能够为现有一些我们区域内的一些单位,一些建筑形成配套的关系,配套的条件,使它能够达到,或者接近达到,当然我没有一个宽度的标准,毕竟有一个基本条件,李总刚才不赞成这个标准,我们想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条件,创造营造环境,来达到这个,或者接近我们预算大体上的环境条件。
所以这样整个区域内我们将来希望能够营造成整个海淀区都具备生态的条件,或者在正太办公区域这么一个条件,所以我们想不仅仅通过组织那么几个点的建设来招商引资,或者限制我们思路,我们应该从整个区域环境建设来达到这个境界。
李:我不是不赞成标准,我是觉得这个标准,我觉得应该定是一个下线,而不是太细。
张:我接着把北部地区整个道路建设情况简单说一下,北部地区刚才我说221平方公里,它的整体规划将来在2010年之前大的人口规模是30万之内,应该是23万到26、27万这么一个概念。其中长住人口是23万左右,四万作为少住人口,这么一个规模。
整体二百多万,刚才我想李中先生讲的观点也是我们应该讲,这个地区实现在这工作,也是在这居住,这是一个发展目标。所以我们园区建设,园区配套居住,以及城镇建设都是从这个目标发展,所以这个30万交通量不是这个交通量,全部跑到城里去多少交通量也解决不了。我们目标在这工作,在这居住,这是目标。现有状况可以看到红色的路是我们对外交通主干路,这个蓝色路它内部地区主要道路。
这里面主要的路线刚才我在简短介绍了,现在主要的红色路线和这个蓝色干线,我们按照区里的要求,在今年跟明年这些主要路段基本形成,为了下一步整体发展建设,所以这两年我们投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这个目标在今年和明年这个红色和蓝色的路基本上全部完成,使得它内部整个交通系统趋于一个合理化。
对外交通我们跟北京市整体规划,现在调整规划当中我们也提出我们看法,目前这个地区它交通比较薄弱它形成口袋型交通,无论从山后哪条走必须汇集到我的这一段,从八达岭高速到万泉河15公里地段内,而这个地段内他承担八达岭高速和万泉河,即使日后还要发展,它还要汇集到这,形成口袋线,这个密度不高。所以我们这次跟北京规划委提出这个问题,两百公里它的交通,局部特点,由于地理条件形成了,要加密,使得山后地区到城区交通能够打通,我们提出这一条。
相对这个措施一个是京包路快速的实现,八达岭高速公路并行有一条叫做京包路,现在咱们走到上帝的时候,上帝东侧有一条路,这只是京包的半辅路。我们在园区这个范围能够尽快把它形成,这是刚才说对外的交通,一个就是把进城区南侧路打通。
第二我们分析这个路它对外交通很重要因素,这个地区它向外走客流是从机场来的,因为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重要的。目前它从机场过来的路只有通过机场到五环路这样过来,而五环路从它不收费那天起,对海淀区对外交通带来很大的问题,这些以我个人观点,多时我想文章坚决反对取消收费,因为海淀原来四环路,五环路有,四环路作为内部交通,从他不收费那天起,因为五环路本身的设计存在很多缺陷,因为它按高速,进出口它的设计相对来讲不是按照城市交通走的,它不收费以后大家看到,到八达岭那个口所有路都堵上了,我有急事出不去,这从城市交通来讲得到一方面,失去一方面。
山后这个地区我们研究,他进城如果八达岭高速进机场问题非常大。所以我们现在在上次规委来调研我们提出一个把北京路向东继续延伸,形成五环半概念,把它延伸过去到机场方向,作为一个主要的干道,而不是高速连接,这样遇到八达岭高速出现情况,或者有雾天气,这样情况下我们交通能保证它畅通。我们这次对市规委来讲提出要求。
同时我们对这个地区它所现在一个轨道交通,我提了下我们看法,但是我们想这个地区目前的规划,最远到了颐和园的北宫门那个位置,是否进行延伸有另外看法。北京有一个西北环铁,实际上这个环铁资源浪费,它从西直门出去,然后到上帝,过了回龙观以后到我这,基本把北部地区包容起来了,这样经过上帝上庄镇,经过农民科技园,沿着西山整个一条风景区它从那经过,我们觉得它具有的作用应该说要充分发挥出来,我们也下一步充分研究这个。但是我觉得由于体制的原因,造成这个铁路浪费。但是一到我的科技园区,我的北部地区建设以后,这条铁路给我解决进入城区交通带来很大方便,而且它真正形成一个非常环保,避免大量的车流要进入到城区,我再扩多少道路满足这么多人员进城满足不了,这条铁路充分利用起来,无论对我交通,还是对整个西山地区它的旅游交通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下一步跟有关部门进行合作,进行研究,从经济体制等等各方面探讨,把这个环铁充分利用起来。
我知道北京当时做13号铁路的时候当时也是想充分利用原有这条铁路线走回龙观这条道路,但是由于体制原因没有形成。如果我们有充分的论证很好的合作,铁路开发出来对整个北部地区的交通,我们觉得是有信心的,因为这几条路都能打通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